浅论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载体的有效利用
2011-08-15司丽华李国俊
曹 佳,司丽华,李国俊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浅论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载体的有效利用
曹 佳,司丽华,李国俊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承担联系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的角色。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具有传递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功能,起到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客体改造主观世界的作用。恰当载体的运用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理想效果的必要条件。要深入挖掘传统工作载体和现代网络工作载体进行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有效利用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1]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不难看出,思想政治工作更是大型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选择和应用是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关键,所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有效利用各种载体进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一、准确把握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概念
(一)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界定
一般意义上的载体,是指科学技术上某些能够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如工业上用来传递热能的介质,为增加催化剂有效表面,使催化剂附着的浮石、硅胶等都是载体;或者是承载知识或信息的物质形体。[2]本文中,我们把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一个有着工作主体、工作对象,具备各种影响因素,能产生各种结果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通过一定的手段和形式向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对象传输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并使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在上述各方面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能够承载并传递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的形式,我们称之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3]由此可见,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承担联系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的角色。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具有传递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功能,起到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客体改造主观世界的作用。恰当载体的运用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理想效果的必要条件。
(二)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基本内涵
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既要具备一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特征,又要与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相结合。因此,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是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探求石油企业员工思想和行为的活动变化规律、研究员工思想对行为支配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所运用的能够对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导向的;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的;并能够承载和传递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信息的;从而达到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与石油企业员工双向互动的一种可控手段和外显形态。
众所周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一切思想和观念的传递都必须有一定的物质依附或是物质承载。更具体的讲,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所能承载的不是一般的物质形态出现的物体,而是以活动、事件出现的思想政治工作。[4]所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建设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定义,充分表现了载体在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地位,能否有效地利用各种工作载体进行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这是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所共同面临的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深入挖掘传统工作载体进行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一)强化基层管理载体的作用,增强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生命力
石油企业所属的基层队是石油企业的基础,是企业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基层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整个企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必须结合本队的实际情况,制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要进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油田员工把握国家的政治方向。与此同时,要结合石油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员工群众的思想实际,也要结合石油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其次,要持久地进行创业精神教育。伟大的石油创业实践与石油创业精神是石油企业的优良传统,也是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优势。在二次创业的大背景下,石油企业的员工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要时刻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坚忍不拔的作风,树立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开创石油工业新局面的伟大事业中。最后,做好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石油生产经营活动是基层队员工在企业中的主要活动,员工每天工作8小时,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是用在生产劳动和业务工作上,因此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每天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及时了解、掌握和解决生产管理活动中的思想问题,也是基层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重视企业文化载体的作用,增强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
企业文化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企业管理的。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5]历史实践证明,石油企业文化早已是石油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概括地说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企业文化具有价值导向作用,它能把石油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引导到企业的目标上来,潜移默化地把石油企业价值目标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并对企业产生一种认同感,形成一股强大的进步力量,从而有利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运用石油企业文化这一载体进行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石油企业文化宣传。
(三)大力发展活动载体,增强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
所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活动载体,就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为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目的有意识地在企业内开展的,除员工职业活动以外的一般社会活动。这一活动是根据石油企业的特色,大力发展活动教育基地的建设以及新兴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以大庆油田为例,大庆油田开发建设50多年以来,形成了一批见证油田发展历程,蕴含丰富精神积淀的标志性纪念场所。这些纪念场所以其突出的教育功能和深远的影响力,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献身伟大的石油事业。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教育基地,对广大干部员工进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与此同时,还要运用一系列休闲娱乐广场,使其不仅成为人们健身、休闲的最佳去处,还成为城市大型集会的主要场所,各类歌舞会、表彰大会、庆祝大会的场所。这是其他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所不具备的特殊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大型活动的展开,广大人民群众在茶余饭后的娱乐休憩时光也能潜移默化地接受具有石油企业特色氛围的熏陶和教育。
三、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工作载体进行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江泽民同志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利用以网络为主的大众传媒向广大员工传导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使他们在接受广泛的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通过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改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以网络为主的大众传媒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表现,其作为新兴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具有传统载体所不具备的优越性。首先,网络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更为广阔。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及时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传输,同样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也能随时随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且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客体可以共享网络上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进行互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其次,网络能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更为直观。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书本、文件、资料)传达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比较死板、生硬,理解起来比较晦涩,而网络作为新兴的载体传播的信息可以图文并茂、声色俱全,更加容易理解和把握,其效果也是传统载体所不能比拟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作为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必须要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因此,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利用以网络为主的大众传媒这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为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充分利用好各级党和政府的新闻、网络媒体的同时,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建立紧密结合石油企业实际、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化改革服务为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型载体的建设上。首先,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尝试建立完备的思想政治工作主题网站,争取开发出专门用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软件。软件对于使用者的影响是直接而明显的,使用者在反复使用软件的过程中,必然会逐渐认可和接受软件所包含的多种信息和观念。[6]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应该认识网络传媒这个工作载体的自由性,在网络上大量发布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争取最大化的占领网络信息空间。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在网络载体上与思想政治工作客体谈论、交流。可以通过进入聊天室和网络论坛与众多教育客体直接对话,可以通过QQ或MSN与个别教育客体进行深入探讨,也可以通过发布特定的主题引发思想政治工作客体的集体讨论与思考。[7]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时转变工作观念,主动介入网络工作模式,改变思想政治工作途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
[1]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M].2006.
[2]现代汉语词典[z].商务印书馆,1985:1437.
[3]徐晨光著.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研究[M].红旗出版社,2002.
[4]余仰涛,赵继伟.关于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涵义的把握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
[5]姜学敏等.山东企业文化建设[M].人民出版社,1998.
[6]王洪波.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J].党的生活(河南),2009(5).
[7]谢海光主编.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刘金友〕
D412.62
A
1002-2341(2011)05-0082-03
2011-09-16
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庆精神研究中心2011年度招标项目,编号:DQJS108[作者简介]曹佳(1985-),女,黑龙江大庆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