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

2011-08-15欧阳跃峰

滁州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革命党人新军辛亥革命

欧阳跃峰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安徽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

欧阳跃峰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辛亥革命前期,安徽革命志士在芜湖创办了《安徽俗话报》、安徽公学和岳王会,许多著名革命党人荟萃于此,使芜湖一度成为仅次于上海、广东、湖南的“中江流域革命运动的中心”。安徽革命志士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投身于发动新军的工作,安庆马炮营起义打响了全国新军起义的第一枪,开创了利用新军发动武装起义的范例,在客观上成为资产阶级发动武装起义的工作重心由会党转向新军的具体标志。为响应武昌起义,安徽革命党人发动淮上军起义,光复皖北各州县,客观上成为南方革命军的前沿阵地,捍卫了南京临时政府的门户。

辛亥革命;安徽;全国;地位

辛亥革命是由各省区革命斗争汇聚而成的全国性的大规模的革命运动。不同的省区在不同的时间所发生的革命活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形式和特点构成了这场革命运动的不同组成部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安徽辛亥革命进程中,曾形成较为集中的革命运动中心,开创了发动新军起义的革命方式,皖北还一度成为革命军北伐的前沿阵地,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但史学界长期以来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对此略加探讨,以期引起更多的关注。

一、中江流域革命运动的中心

安徽辛亥革命较早可以溯源到安庆藏书楼演说会。沙俄于义和团运动期间乘机出兵中国东北,并企图长期霸占。中国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拒俄运动。1903年5月17日,陈仲甫(即陈独秀)、潘进华、潘旋华、王国桢等发起,于安庆藏书楼举行演说会,各学堂学生及民众冒雨前往参加者300余人。陈仲甫等20余人在会上作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剖析了亡国灭种的惨景,揭露了沙俄妄图吞并我国东北的阴谋;痛斥了“绝不肯兴办公益之事,惟思积款于外国银行,心中怀有执顺民旗降敌一大保身妙策”及“以国家之兴衰治乱,皆政府之责,人民何必干预”等“莫视国事之徒”;号召人们“结成永久不散的团体”,“振起尚武的精神”,“与各省通声气,相连络,以御外侮,以保主权”。会上决定成立安徽爱国会,“拟与上海爱国学社通成一气,并连络东面各省志士,创一国民同盟会,庶南方可望独立,不受异族之侵凌”。演说时,“杂以革命流血诸说,痛诋官场及教习”,“词情慷慨,满座欷嘘”[1]169、172、164,博得听众赞同。当场签名入会者126人,投票选举陈仲甫等7人负责草拟组织章程,计划创办《爱国新报》,并拟于下周再召开演说会。

安徽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遭到了地方官府的镇压。安庆知府桂锳派差役拘捕学生,强行解散安徽爱国会,并亲至藏书楼宣布禁令。安徽巡抚聂缉椝下令缉捕陈仲甫。各学堂爱国学生亦受到校方的压迫,为首者或被开除,或被迫退学。

安徽拒俄运动在封建统治阶级镇压下很快夭折,但在传播爱国思想、激发革命热情方面却有显著的收效。演说会后,各学堂学生“勃发忠义,走相告语。或拟公请皖抚电奏,或拟公电上达政府。数日之中,纷纷告假,多有不上课者”[1]178。并正式向校方提出“电阻俄约”、开设体操课等要求。安徽大学堂40余名学生约定,共同为被开除的同学鸣不平。何春台、张伯寅、房秩五、吴汝澄等又组织青年励志学社,每周在张伯寅家聚会,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定期进行军事训练。清朝两江总督闻讯后,电令安徽清军统领韩大武逮捕何春台等。幸吴汝澄为韩的文案,事先看到电报,连夜通知房秩五,“嘱社友逃避,并将名籍匿藏大石臼下”。次晨,“侦骑四出,按名索骥,竟无所获”[2]。

安庆藏书楼演说会以爱国为主要宗旨,表达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团结起来、参预国家大事的愿望。封建官府的镇压,促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要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首先必须推翻腐朽、媚外的清政府,于是纷纷投身于革命运动。从广义上说,这次演说会拉开了安徽辛亥革命的帷幕。有人认为:“藏书楼演说虽是昙花一现,然实为安庆革命第一声。安庆为革命枢纽者,亦基于是也”[2]。洵为确论。

安徽爱国会被解散后,《爱国新报》胎死腹中。但陈仲甫并未放弃办报的努力,1904年3月底,他联络房秩五、吴守一等创办了《安徽俗话报》。该报在上海大陆印书局印刷,由芜湖科学图书社负责发行。编辑部先设于安庆,随即迁至芜湖。

《安徽俗话报》为半月刊,共辟有论说、新闻、历史、地理等10多个栏目,主要目的在于“以口语式的文字,作革命的宣传”[3]380。首先,《安徽俗话报》以大量的篇幅进行反帝爱国宣传。陈独秀用“三爱”为笔名连续发表了《瓜分中国》、《亡国篇》等文章,谴责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中国,以及大肆掠夺中国路矿权益等强盗行径。指出由于帝国主义步步进逼,中国的主权丧失殆尽,已经名存实亡了,用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该报还以《警告!扬子江之危机!!安徽之致命伤!!!》为怵目惊心的标题,较为详细地报道了英国人凯约翰先后设立华伦公司、安裕公司,攫取安徽铜官山等处矿权的过程。指出:“白色人种之灭人国也,表面以兵,里面以商”。声称:“湖南昔日之收回洞庭航路,近日之争执粤汉铁路,其事可师,其法可仿,是所望于全皖内外巨公者矣”[4]。鼓动绅商展开收回安徽矿权的斗争。

其次,《安徽俗话报》在字里行间无情地揭露了清朝统治阶级盗卖民族权益的无耻勾当。一篇题为《全省矿山被卖的细情》的文章,披露了前任安徽巡抚聂缉椝先将绩溪、铜陵、宁国、歙县、广德五处矿权让与英国人凯约翰,又将潜山、太湖、宿松、怀宁、泾县、繁昌六处矿权让给英国人伊德,再将庐江、凤阳、定远、寿州四处矿权让给巴西人锡尼都,在半年之内,将安徽全省矿产的精华全部拱手送给外国人,然后调任一走了之,对安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该报还发表诗歌,指责“官府个个黑良心”,在义和团运动之后,“抽民膏血赔洋款,金银来把江山换”,“有兵不把国土保,有炮不把外国征,专打本国人”[5],派兵残酷镇压抗捐的百姓。这种种事实,必然使读者对腐败的官府痛恨不已,进而萌发反清革命的意识。

再者,《安徽俗话报》还大量刊登文章介绍天文、地理等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用以打破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迷信观念。尽管该报首先着力于破除神佛、鬼怪、魂魄、风水等世俗迷信,但是人们一旦抛弃了这些世俗观念,就必将进一步戳穿“君权神授”一类的谎言,从而摆脱思想上的羁绊,无所畏惧地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斗争之中。

一则,《安徽俗话报》文字极为浅显,易于为识字不多的社会下层民众所理解;二则,该报的宣传由反帝爱国入手,逐步启发人们的民族意识和革命思想,容易为比较保守的广大民众所接受;三则,该报的内容密切联系安徽现实,与安徽人民的切身利益相关,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起共鸣。所以它在广大民众中很有市场,发行量很快由1000份增至3000份,对安徽辛亥革命产生了启蒙和鼓动的作用。

同年春,湖南高等学堂历史教习安徽枞阳人李光炯与该校数学教习安徽无为人卢仲农共同在长沙创办安徽旅湘公学。秋冬间,该校亦迁至芜湖,易名安徽公学。

安徽公学属于普通中学性质,后增设速成师范班,首批招生50余人,“以培养革命骨干,散播革命种子为教育主旨”。为了办好学校,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李光炯等设法从全国聘请著名革命党人来校任教或讲学。先后在该校执教或任职的革命党人有陶成章、苏曼殊、刘师培、陈仲甫、柏文蔚、张通典、谢无量、周震鳞、江彤侯、俞子夷、胡渭清等。“在学校内部,除由教师经常讲说革命道理外,并指导学生传阅革命书籍刊物”[3]378-379。

众多的革命党人荟萃于芜湖,本身就是安徽辛亥革命的一种新气象。他们在课堂内外大谈革命,不但加速了革命思想的传播,而且为安徽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力量,安徽公学的学生刘文典、金维系、刘少熙、孙品骖、朱长城等后来都成为安徽辛亥革命的骨干分子。有些革命党人在芜期间暗中从事革命活动,直接对安徽革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光复会会员刘师培原在上海担任《警钟日报》编辑主任,1905年春该报因宣传革命遭到封禁,“旋易名金少甫,主讲皖江中学及安徽公学”[6]187,曾在安徽公学“组织黄氏学校,专门从事暗杀工作”,柏文蔚、李光炯等“皆刺血为盟加入团体”[7]8。这一暗杀团体在暗杀方面并无实绩可言,却促使安徽志士建立了岳王会组织。

1905年夏,安徽公学教师陈仲甫、柏文蔚及师范班学生常恒芳等认识到:“排满革命,徒众宜多,主义虽定,宣传宜广”;单凭暗杀不可能推翻清政府,必须建立大规模的革命组织,才能适应革命形式发展的需要。于是,他们“集学生之优秀者联络组织成立岳王会”[7]8,最初参加者“大概只有三十多人,所订章则,主要内容不外为反清”。同年,柏文蔚应赵声之邀赴南京任南洋新军第九镇三十三标第二营前队队官,组织了岳王会南京分部;常恒芳受邓绳侯之聘赴安庆任尚志学堂训导主任,建立了岳王会安庆分部。“岳王会总会仍设在芜湖,由陈独秀当会长”,另由柏文蔚任南京分部长,常恒芳任安庆分部长[8]438。

安徽辛亥革命前期,较有影响的《安徽俗话报》、安徽公学、岳王会组织全部集中于芜湖一地,客观地提高了芜湖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芜湖地当水陆要冲,交通便利”,“革命党人经由芜湖往来大江南北的,络绎不绝,安徽公学无形中成了他们通讯联络的中心”。许多著名革命党人一度荟萃于芜湖,积极进行革命宣传,大力培养革命力量,使芜湖的革命气氛空前热烈,“成了当时中江流域革命运动的中心,也成了中江流域文化运动的总汇”[3]380。同时还有力地推动了安徽全省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有人认为:“当日言革命者,粤湘而外,首推皖省”[9]182。安徽短期内成为仅次于上海、广东、湖南的革命中心之一。

二、开启了新军起义的革命方向

安徽是革命志士从事军队工作最早的省份之一。1904年春,安徽开始创办新军,部分革命志士鉴于“炮火之日精,武备之日整”,感到当时的革命“断非揭竿草莽之间所能成事,必须亲入行伍,联络志士,借其利器,资其训练,乘时待机,方可一举而覆满清”[10]1317。于是,范传甲、张汇滔、张靖夫、石德宽等“皖北英才之士”加入新军,按受军事训练,开展军队工作。同时,柏文蔚、倪映典、冷遹、张之屏等也参加武备练军,并组织同学会,散发进步书籍。当年张之屏联络太和县会党首领郭其昌策动起义,未能成功。曾参加同盟会筹建工作的湖北革命党人曹亚伯称:“安庆为爱国志士产生最多之地,武备练军之学生,如倪映典、马林辈,曾开革命之风气于新军”[11]237。

岳王会安庆分部成立后,很快即把主要精力用于发动新军。“吸收对象主要是军人,而会员为了运动军队,投入新军当兵的也不少,后来形成一部分强有力的革命力量”[7]8。冯自由称之为“安庆军界运动革命最先之组织”[12]163。革命志士中,倪映典曾任马营管带,冷遹、薛哲任步营管带,熊成基任炮营队官,范传甲、陈元鉴、田淑扬等任排长。从而在安徽新军中积聚了较强的革命力量。

为了广泛联系群众,进一步发展革命力量,并确保核心组织的安全,常恒芳、范传甲、倪映典等又先后建立维新会、华族会、励学会、同心会作为岳王会的外围组织。对于具有一定革命倾向者,先吸收其参加外围组织,以便作进一步的考察。1905年安徽武备练军改组为新军六十二标第三营,俗称“老三营”,该营士兵基本都加入了维新会。翌年,安徽督练公所设立新军弁目训练所,学员按兵种分为步、马、炮、工、辎五个队,据常恒芳回忆:当时“每个队里都有我们的同志”[8]439。经过岳王会员坚持不懈的努力,“凡在新军之中稍有知识血性者,无不收入其间。亲入接纳,推食解衣,均有布衣昆季之欢。每宣布满人之残暴与祸国,无不感激涕零,同呼效死。新军两标余众,无不唯命是听”[10]1317。进而为安庆马炮营起义奠定了基础。

1906年冬,徐锡麟以道员分发安徽候补。由于他的表叔前任山西巡抚俞廉三原先曾为安徽巡抚恩铭的上司,通过这层关系,他很快被委以安徽武备学堂副总办、巡警处会办、巡警学堂监督等职。徐锡麟曾多次宴请新军中下级军官,以联络感情,与岳王会会员有过初步的交往。徐锡麟原与秋瑾约定同时在皖、浙两省发动起义,后因绍兴会党过早地暴露,不得不于1907年7月在安庆仓促举事,“以时日太促,所约他处同志多未至”,而当地的岳王会会员“则以关系尚浅,未敢预约,与密谋者仅(陈)伯平、(马)宗汉数人而已”[12]72。所以很快就失败了。

事后,安庆岳王会深以未能及时予以配合而惋惜,更为徐锡麟的英勇牺牲而激励,决定尽快发动新军起义,以完成烈士的未竟之业。是时,恰好倪映典由南京调回安庆。倪早在1904年就参加了安徽武备练军,后至南京入南洋陆师学堂学习,毕业后留在南京任新军炮营队官,因安徽初练新军,缺少骑兵、炮兵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被调任安徽新军马营管带。由于他在革命党人中官阶较高,掌握着一个骑兵营的兵力,又为大家所熟识,具有一定的声望,大家就推选他主持发动起义的工作,起义时间预定为1907年的除夕。结果因范传甲至南京联络当地新军届时响应,泄露了机密,“为江督端方所觉,立命皖吏撤倪职”[13]307,起义未能如期举行。倪映典被迫转移到广州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后于1901年2月领导了广州新军起义。

1908年秋,清政府调集南方各省新军在安徽太湖会操。安庆岳王会事先得到消息,决定乘机发动起义。计划先攻占安庆,再派兵连夜至太湖策动秋操之新军,“有此天然一部落之根据地,一面攻取他省,一面宣布独立,又何患目的不达?天下可唾手而得”[14]240。大家推举新军六十一标三营管带冷遹为指挥,六十三标二营管带薛哲为副指挥。后来听说清朝两江总督端方将亲往太湖检阅秋操,中途可能在安庆东门外英公祠暂驻,又拟于安庆发难,以捉拿端方,瓦解清军。结果,端方始终未到安庆,革命党人却又走漏了消息。清朝官府逮捕了冷遹,“皖抚朱家宝为防范革命党之故,所有派赴操场之将弁,概不令知识较新者参加其列”[12]165,起义再次受挫。

11月中旬,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连续死去。消息传来,岳王会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决不可再错过,乃于26日在杨氏试馆召集会议,研究制定了比较详细的起义计划。当时安庆新军中的革命党人以步营管带薛哲官阶最高,理应推为首领。但大家“认为他胆子太小,不能够领导”[8]440,于是推炮营队官熊成基为“安庆革命军总司令”。当即由熊成基发布作战密令13条,规定:当晚10时以炮营举火为全军起义信号;起义军先分头攻占火药库和军械局,夺取子弹,装备自己;然后由六十二标二营负责打开城门,接应城外起义军进城。

当晚,震动全国的安庆马炮营起义如期爆发。不料,炮营刚开始行动,该营队官徐召伯即逃入城内报告,朱家宝严令紧闭城门,加强防守。起义军攻城时,六十二标二营管带“薛哲初率百余人向北门冲突,本欲开城相迎,及见城上有少数巡防营守卫,遂梭巡返营舍,不敢发动”,未能完成接应任务。以致错过了战机。城外起义军“枪弹无多,炮弹又无弹火引头,致无战斗力,围攻一日夜,迄未得手”。停泊在江面上的清军兵舰又“由江中发炮击义师,毁营垒”[12]166。且敌援将至,起义军有腹背受敌的危险。于是,坚持了一昼夜之后,起义军被迫取道集贤关,经桐城退往合肥。一路上不断减员,最后仅剩下不足40人,至合肥东乡解散。

安庆马炮营起义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它是辛亥革命时期首次爆发的以新军为主力的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此前,以孙中山为首的大多数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一直以会党作为发动武装起义的对象,一次次失败的惨痛教训事实已经证明:单纯依靠会党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安徽革命志士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投身于发动新军的工作,并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打响了全国新军起义的第一枪,成功地摸索出了把辛亥革命引向胜利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安庆马炮营起义开创了利用新军发动武装起义的范例,在客观上成为资产阶级发动武装起义的工作重心由会党转向新军的具体标志。此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正是依靠新军的力量取得了全国性武装起义的成功。仅就这一点来说,安徽革命党人对于整个辛亥革命所作出的贡献是无论如何都不应该低估的。

三、南北对峙中革命军的前沿阵地

安徽向有皖南、皖北之分,即所谓“皖南北相甚远,各为风气,积有年月”[15]179。“皖北民俗刚毅,有死守善道之风,一旦为革命主义所薰陶,故匹夫慕义,杀身成仁者,史不绝书”[9]182,是以有“淮上健儿”之称。其中又以寿州人尤为突出,孙毓筠、柏文蔚、常恒芳、张汇滔、张之屏、范传甲、袁家声、张靖夫、薛哲、管鹏、管曙东、方振武、石德宽等先后成为安徽辛亥革命的领导或骨干分子。据统计,“清末寿州的知识青年,以秀才身分投笔去安庆武备练军当学员兵的就有十三人”[16]。陈独秀、柏文蔚等组织岳王会领导安徽革命时,曾特意“作皖北之游”,“以结识江湖侠义之士”[7]8。皖北的宿州、蚌埠是津浦铁路南段的重镇,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辛亥革命时期形成的南北对峙局面中,皖北客观地成为南京临时政府的门户。宿州、蚌埠等地的得失,直接关系到新生革命政权的安危。从这一角度说,安徽革命党人光复皖北的活动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的。

1905年冬,参与同盟会筹建工作的皖籍学生吴旸谷回国发展同盟会组织,路过南京时,柏文蔚领导的岳王会南京分部会员全体加入。吴旸谷又创立了同盟会江淮别部,名曰武毅会。随后在原籍合肥建立了同盟会分支机构,并倡议成立“合肥分会”作为同盟会的外围组织,“外表上虽然用的是‘学会’名义,实际上则是组织群众、宣传革命运动的总枢纽”[17]412。革命志士通过这个学会进行公开活动,吴旸谷当上了城西学堂堂长,又办了一个模范小学和速成师范班,由殷羲樵任模范小学堂兼师范讲习所所长。此外,殷季樵任教育会会长,吴阳初任劝学所所长,许世钦任天王寺小学堂长,胡渭清任文昌宫小学堂长,沈气寒、范章甫等开办了城南小学。他们还组织了暑期学术研究所,以“联络各地有志于革命的青年学生”。从而推动了合肥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

同盟会员孙毓筠曾在寿州创办蒙养学堂,教员孙养癯、汤葆明等都加入了同盟会。后因倡导学生剪辫子,引起学生家长反对,被迫停办。学生大部分由孙养癯、汤葆明带到安庆,安插在尚志学堂学习,少数由孙毓筠带到南京设法安置。

1906年夏,安徽阜阳人程恩普和寿州人张汇滔先后在日本加入同盟会,“旋奉命返国,有所运动”。程恩普是清朝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之子,由孙中山亲自主盟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原籍阜阳“建立了由孙中山先生命名的‘安仁会’,为同盟会的外围组织”[18]422,孙中山“亲授以图记,并为订规约”[19]。随后由吕益川设立益智书局,作为安仁会总机关。有志之士相率入会,阜阳地区的革命活动初步展开。

张汇滔回到寿州后,联络管曙东、张维屏等革命志士建立了信义会,并“极力扩张会务,以为皖北革命基础”。该会采用同盟会的入会誓词,实际上是同盟会的分支机构。当时,寿州城北四顶山有座古庙,每逢农历三月十五日为香会之期,届时香客云集,城防松懈,1908年春,张汇滔等计划乘香会之际发动起义。但因事先风声泄露,清朝官员有了防备,不得不放弃这一机会。安庆马炮营起义之前,张汇滔曾至安庆与熊成基、范传甲等约定,届期在皖北举义响应。并“先期赴皖北,集部属,筹饷械,制徽帜。已具矣,而败讯适至,士气沮丧,事又不果”[20]227。反而暴露了信义会组织,张汇滔被迫至怀远萃华学堂避居了一年。

1909年冬,张汇滔回到寿州,鉴于信义会已经暴露,遂与袁家声、王庆云等组织寿州农会作为革命机关,以“合法”组织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再度把皖北的革命力量集结起来,安徽谘议局成立,王庆云被选为议员。“王素性爽朗,善于辞令”,“深得安徽巡抚朱家宝的重视”。他向朱家宝建议:“皖北匪势甚炽,人心浮动,似宜组织地方武力,以资镇摄”。朱即拨给他步枪700支,让他在寿州成立团防局,并指派他为局长。王庆云与张汇滔、袁家声等“一面收集民间枪支,以充实武器装备;一面通过农会组织联庄会,将各庄成年人每十人编为一班,每三班为一小队,每三小队为一大队,大队归团防局领导”[18]418。初步建立起一支反清革命的武装力量,为日后的淮上军起义做好了准备。

辛亥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传来,安徽各地革命党人都积极准备响应。吴旸谷、王天培等在安庆再次策动新军起义,但马炮营起义失败使安徽的革命力量遭到了极为惨重的损失,尤其是使安徽志士多年来在新军中积蓄的革命力量毁于一旦。事后,封建统治阶级大肆搜捕革命党人,“此案前后军士学生被害者不下三百人,株连极众”[12]166。造成革命党“干部组织涣散”,安庆岳王会为之瓦解。“革命党人腐心于此者,非一朝夕。满清政府所以从事防范者,亦愈臻严密”[9]183。“皖军于全国中起义最早,一挫再挫,豪健散亡,士气较弱,将校压制,猝不易发”,吴旸谷为之“痛哭失声,后竟日呕血数十口不止”[21]190。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直至10月下旬才筹划就绪,决定于10月30日晚10时举行起义,推新军讲武堂教官胡万泰为总指挥兼六十一标司令,新军排长李乾玉为六十二标司令,测绘学堂监督王天培为学生军司令,不料,胡万泰在起义前借口送母亲离开了安庆,李乾玉30日因开会回营太迟遭到拘禁。当晚,六十一标和炮营按时开到城外,不见六十二标行动,不敢贸然攻城,次日被安徽巡抚朱家宝解散。31日下午李乾玉等赶走六十二标统领琢塘,围攻安庆城。时朱家宝已从南京调来江防营守卫安庆,六十二标攻城不下,亦散去。起义遂告失败。11月8日,谘议局拥立朱家宝为安徽都督,宣布独立,后来引起了一系列的纠纷。合肥革命党人与清朝知县李维源达成“将县府改为军政分府的民政部,部长一职仍由李维源担任”、“衙内人事不予变更”等项协议后[17]415,于11月9日宣布独立。芜湖革命党人以“芜关监督”一职换取巡防营统领李保舲的妥协,亦于11月9日宣布独立,并任命清朝芜湖知县朱绣封为军政分府的民政部部长。

比较而言,皖北的光复就很有声色了。11月初,张汇滔等召集邻近各县同志开会,作好了起义的部署,决定于11月5日行动。事先派张伦、李诱然等“出入官府,为革命虚张声势”[18]419。清朝地方官吏闻风丧胆,纷纷逃避。革命党人11月4日夜占领寿州,次日宣布独立。11月6日开始组织淮上军,成立总司令部,公推王庆云为总司令,张汇滔、袁家声、张纶为副总司令,张汇滔兼任参谋长,全军共分为13个军统,军统下设支队、营等建制单位。四乡农民剪辫从军者达2万余人,共编成步兵18营、骑兵1营、炮兵2营。然后分兵进取皖北、皖西及江淮之间各州县,是为著名的淮上军起义。

淮上军一路向东,由袁家声、杨穗久、岳相如等率领,相继占领凤台、定远、凤阳、蚌埠,再分兵夺得五河、泗县、灵壁、天长、濉宁等地;一路向南,由王占一、吴民寿等率领,经合肥攻占无为、巢县、舒城、含山等地;一路向西南,由权道涵、段云等率领,连克六安、金寨、霍山、英山、霍邱等地;一路向西北,由张汇滔、孙多荫等率领,克颖上。至阜阳,恰值程恩普在阜阳宣布独立,随后一同分兵攻取蒙城、涡阳、太和等地。初步统计,清末安徽共约60州县,其中由淮上军光复的达22州县,加上自行独立的寿州、阜阳二城,恰占全省州县的40%。淮上军对于安徽地方州县的光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安徽辛亥革命后期崛起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淮上军袁家声、杨穗久部占领津浦铁路上的重镇蚌埠后,截断了驻守南京的清军张勋部北上的退路,有力地配合了江浙联军进攻南京的战斗。12月2日,张勋率部2000余人沿津浦线北撤。袁家声等闻讯后,立即在蚌埠小南山布置阵地进行阻击。张勋凭借优势兵力,分路向淮上军猛扑。淮上军激战数小时,终于打退了敌人,守住了阵地。张勋部被重创之后逃往徐州。是役,淮上军牺牲了约160人[22]。为配合全国革命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此后,皖北地区,尤其是蚌埠至宿州一线,一直成为南方革命军的前沿阵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因为袁世凯唆使段祺瑞、冯国璋等联名通电反对共和政体,孙中山力主北伐。革命军第一军军长柏文蔚率部驻扎蚌埠一带,严阵待命,并被安徽革命党人推举为皖军总司令。未几,南京临时政府令革命军各部“克日进军,在兵力未达徐州以前,所有各军统归第一军军长柏文蔚指挥”[7]23。柏文蔚协调各军夺回了刚刚被张勋部清军占领的固镇、宿州等地,并一举攻克了徐州,旋因南北恢复和谈而被召回。

二次革命期间,讨袁军总司令黄兴亦曾委任柏文蔚为安徽讨袁军总司令,命他由南京前往蚌埠组织安徽讨袁军总司令部,“召集津浦线各部队将领会议”[7]35,布置讨袁军事。后因柏文蔚受命回安庆平息政权之争,前敌各军弃皖北不守,江苏讨袁军事才迅速归于失败。可见皖北在当时的战略地位之重要。

[1]杨天石、王学庄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拒俄运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2]安庆藏书楼革命演说会[J].吴樾、徐锡麟、熊成基革命事略(抄本)[M].

[3]辛亥前安徽文教界的革命活动[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四)[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

[4]安徽俗话报(第9期).

[5]安徽俗话报(第8期).

[6]冯自由.革命逸史(第三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7]柏文蔚.五十年经历[J].近代史资料,1979,(3).

[8]常恒芳.记安庆岳王会[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四)[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

[9]孙传瑗.安徽革命纪略[J].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10]邹 鲁.范烈士传甲传[J].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1]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上册)[M].上海:上海书店,1982.

[12]冯自由.革命逸史(第五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3]丘权政,杜春和选编.辛亥革命史料选辑(上册)[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14]熊烈士供词[J].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15]郭孝成.安徽光复记[J].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16]沈 寂.辛亥革命时期的岳王会[J].历史研究,1979(10).

[17]龚嘘云.辛亥前后合肥的革命活动与军政府分府的成立[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四)[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

[18]淮上军革命实录[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四)[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

[19]阜阳县志续编(卷10)[M].

[20]张烈士孟介事略[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安徽文史集萃丛书之一·辛亥风雷[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21]吴烈士旸谷革命史[J].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22]顾 奈.辛亥革命时期的淮上起义[J].安徽史学通讯,1957(2).

The Status of Anhui Province in the Revolution of 1911

Ouyang Yuefeng
(School of History and Society,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3,China)

In the earlier stage of the Revolution of 1911,many revolutionists gathered in Wuhu City of Anhui Province to start newspapers,schools and other activities,which made the city as the center for the revolution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The revolutionists from Anhui Province set up an example that new soldiers started to launch an uprising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Revolution of 1911.

the Revolution of 1911;Anhui Province;the whole country;status

K26

A

1673-1794(2011)06-0024-04

欧阳跃峰(1955-),男,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皖清政治史,近代外交史等。

2011-10-15

猜你喜欢

革命党人新军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另类审问之“求你别死”
宇通T7团队再添新军
Examining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CPUE-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for the jumbo fl ying squidDosidicus gigasoffshore Peru based on spatial autoregressive model*
Morphological beak differences of loliginid squid, Uroteuthis chinensis and Uroteuthis eduli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新军
商人为何与革命对立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革命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