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
2011-08-15孙卓
孙 卓
(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河南周口466001)
浅析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
孙 卓
(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河南周口466001)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除了具有高等师范院校的共性特征外,还具有地方性的特性,它担当着为当地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本文分析了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地方高等师范;教师教育;改革
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进一步开放,许多综合大学也筹建了教师教育的相关专业。而许多师范院校也开始走综合化的道路,主要是通过加强“学术性”来提高“师范性”。结果却适得其反,师范特色在逐渐减弱而学术性也并未显著提高。而地方高等师范院校除了具有高等师范院校的共性特征外,还具有地方性的特性,它担当着为当地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1]。因此,对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有助于更快地实现培养“学术+师范”的人才目标,更好地为地方教育、科技和文化服务。
一、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我国的教师教育长期以来,只重视专业学科教育而忽视了职业教育。从课程设置上可以体现出来。一是课程设置单一。虽然有教师教育课程,但也是传统的公共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这“老三门”,师生不重视,教学效果差。二是没有对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须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集中培养,而是分散到各个系部各个学科。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可能对学科的专业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而对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教育学生,教育中遇到一些问题该怎么解决等相关的职业素养比较欠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不到长足发展。这就导致了新任教师不能适应职业岗位。因此,需要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完善教育模式,突出并强化教师的职业教育。
(二)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
2001年起实施了第八次课程改革,从课程目标、结构、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2]。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的师资培养基地,地方高师院校已远远滞后于基础教育,课堂上使用的教材内容陈旧,脱离实际,既没有与学科前沿挂钩,也没有与教育的实践紧密结合,更没有体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更高要求。这种单一化的课程体系和刻板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很难培养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师资需求的人才。
(三)教育实践环节薄弱
传统的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毕业前夕,进行统一的一次性的实习。因为面临毕业,学生们大都忙于毕业论文、考研复习或者找工作,很难专心进行,大多是“蜻蜓点水”式的,甚至有学生只是找到实习单位盖章了事,很难真正起到效果。而在日常教学中,多数教师仍是以理论传授为主,忽视实验课和实践课。
二、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建议
(一)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改革基本上形成了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教师教育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之上,要加大教师教育课程的比例,从学时安排和学分分配上体现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并且要把单一刻板的“老三门”变为教育理论、教育技能和教育实践三个模块,既要培养学生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现代教学方法、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3]。
(二)增加与中小学校的互动
一是把中小学作为教育实习基地,可以通过让学生去中小学校见习、实习,或者请中小学的专职教师来上观摩课等方法,共同实施教师教育的实践课程。二是与中小学校进行合作研究,让师范院校的师生接触到教学实践活动,学会如何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帮助中小学教师提升教学研究的理论深度。
(三)强化教育实践环节
除了坚持传统的教育实习环节之外,还要把实践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不断加强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可以依托文科实验教学中心、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心以及教育技术实验室、微格教室,建设综合性的教师教育实验(训)教学中心,开展适合中小学和幼儿教育特点的实验和实训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研究,提高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手段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4]。
[1]王琰.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2):8-9.
[2]刘恩允.教师教育学院师范院校创新教师教育模式的策略构想[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1):13-16.
[3]王克勤,马建峰,盖立春,谷海军.师范教育的转型与教师教育发展[J].教育研究,2006,(4):76-79.
[4]杨振秀.地方院校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2):56-58.
[责任编辑:何 岩]
G65
B
1671-6531(2011)01-0076-01
2010-12-25
孙卓,女,河南南阳人,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