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家庭延伸中的问题及消解路径研究
2011-08-15陶德庆汪雪梅
陶德庆,汪雪梅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家庭延伸中的问题及消解路径研究
陶德庆,汪雪梅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向家庭延伸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延伸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剖析,提出依托校本培训,开办家长学校,拓宽家校沟通渠道,提升家校合作水平等消解路径,实现家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互补、合作育人。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家庭延伸;问题;消解路径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向家庭延伸,是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根本保障,也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其本质而言,是“联合了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当前,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向家庭延伸在理论探索和实践行动上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和行动上的不足。本文将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家庭延伸中的问题及消解路径做进一步探讨。
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家庭延伸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责任转嫁现象: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缺位
马克思曾说:“家庭的行业,是教育子女。”家庭教育以其具有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行性和可靠度高等特点和优势,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养成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教育责任转嫁现象即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缺位问题越来越严重。具体表现如下: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就算是进了“保险箱”,觉得自己再也没有对孩子进行教育必要了。有些家长在孩子进人学校之后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愿意再背上沉重的教育包袱。也有一些家长在孩子上学之后出于一种补偿心理,对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有求必应,却完全放松了本应该继续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还有一些家长因经济压力、自身素质及其他等因素,无心或无力顾及家庭教育,完全把对孩子的教育寄托于学校。
(二)家校一体化现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越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如面强调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易产生家校一体化即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越位现象。
家校一体化即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越位现象主要表现为学校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中的“话语霸权”和“行动霸权”。这一倾向无视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特征及其独特优势和规律,片面强调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盲目追求家庭教育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致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味依附,极易造成家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弱化,难以实现学校和家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
(三)各搞一套: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冲突
学校和家庭教育目标上的认同并非等同行为上的一致,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各搞一套、彼此冲突的现象。
第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化倾向与家庭教育功利化倾向的冲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长远的眼光、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合格人,其明显具有高标准、严要求、可持续的特点。而家庭教育,虽然一方面认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但另一方面,往往是从现实的社会利益关系出发,常出现对孩子实施与人类社会整体进步不相适应的过于功利化的教育。
第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循序渐进与家庭教育放任自流的冲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门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征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通过专业化、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统一实施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循序渐进的育人行为。而家庭教育,由于受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处于随意无序、放任自流的态势,易出现5+2=0的恶性循环(即5天系统有效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由于2天放任自流的家庭生活而荡然无存)。
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家庭延伸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追踪
(一)社会原因——价值多元化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家庭延伸的冲击
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和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多元价值文化相互交汇、碰撞的现象已成为当下社会文化的一种潮流。
价值多元化一方面使学生的认知领域和认知外界思想道德现象的敏感程度和接触的广度、深度都大大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赋予个人更多的自由和更丰富的精神世界。但同时也使一些学生在多元价值观面前无所适从,引起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混乱和错位,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如何使学生在多元文化冲突及“欧风美雨”的挤压和冲击下,在横向的文化开拓和纵向的文明传承中,分辨是非、把握方向,已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家庭延伸的崭新课题。
(二)家庭原因——家庭教育地位与家长教育能力的弱化
家庭教育作为人所接受的最早的教育,也是人一生中接受的最长时间的教育,其基础性地位不容忽视。马克思在1837年给父亲的信中说:“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着温暖凝集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
当前我国独特的考试文化,给学生赋予了太多的学习指标和巨大的竞争压力,它迫使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把智育放在首位,家长在智育上的依附角色逐渐演变成了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配角地位。另一方面许多家长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家长,由于自身素养不高,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缺乏对新时期现代教育理念的理性思考,而教师绝大部分都是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有着多年丰富的教育经验,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明显优势,正是这种优势才导致了家长唯教师是从,失去了自身的个性和独立性。
(三)学校原因——学校对二元合作以学校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还缺乏准备
家校合作教育理念为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增添了强大的内生动力,使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学校对二元合作以学校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还缺乏准备。主要表现在:学校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家庭延伸合作理念的认识还缺乏科学性,许多学校领导者和教师认为,家长一般不懂得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合作的基础和必要;学校在延伸内容的选择上还缺乏系统性,由于学校缺乏整体的延伸活动计划,大量的合作与沟通随意性较强,难以前后呼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性和片面性行为较为突出;家校在延伸方法的选择上缺乏互动性,学校总是根据自己单方面的需要来安排,只有单向表达,缺乏双向对话,主动权常常掌握在校方,家长在合作中陷入被动,缺少表达和参与的机会。此外,学校在延伸途径的选择上缺乏多样性、在延伸机制的创建上缺乏规范性等。
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家庭延伸中的问题消解路径
(一)依托校本培训,提升教师整体延伸水平
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家庭延伸的过程中,教师是是这一活动的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也是实现家校合作的纽带和桥梁。要建立更为有效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家庭延伸机制,需要一大批自身素质高、指导能力强的合格师资。因此,必须依托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改进教师的工作方法。让教师明白,家校教育合作已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是促进教育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有效路径,同时要创建相互信任、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大力向家长宣传家校合作教育新理念,改变家长的传统观念,调动他们参与孩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
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作为孩子的家长,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和正确的观念,才能真正担负起对孩子的教育,才能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因此有必要开办家长学校,使家长增强家教意识,增长家教知识,提高家教能力,以发挥家庭教育的最大功效。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认为组成了家庭,做了父母,就自然而然的懂得了家庭教育,就会教育孩子,其实不然,应该把家庭教育看成一门科学,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开办家长学校,首要的目标就是要让家长树立起正确的现代教育观念,并逐步认识到,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教师、学生的事,而是和孩子的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密不可分的。另一方面,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家教知识、提高家教能力。
(三)拓宽家校沟通渠道
家校沟通渠道是否畅通、信息反馈是否及时,直接影响着家校合作育人的成效。“家访”、“校访”是家校沟通的基本渠道;成立家长教师协会,定期召开家长会议,教师家长会议是代表学校和全校学生家长的组织,由热心的教师和家长自愿组成,并由学生家长通过互选的方式选出代表,担任协会的常任委员;利用互联网、手机等现代通讯设备超越家校沟通的时空限制,学校可为家长开通家校热线电话,回答家长提出的有关教育问题,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脑已成为众多家庭的必备工具,因此,学校可以建立网上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和家长的交流与沟通。
(四)提升家校教育合作水平,促进两者深度融合
杭州大学教授刘力将家校合作水平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形式上的参与”,这是最表面化的参与,通常由学校主宰着这类活动,与“作为支持者、学习者”的家长所参与的活动作用相似,如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业展览、电话联系等;第二个层次是“人际参与”,这是一种双向交流式的参与,家长与教师相互交流信息、意见和建议,如家访;第三个层次是“管理式的参与”,在这种形式的合作教育中,与“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的角色相似,如家长咨询委员会、家长出任校董事会成员等。
提升家校教育合作水平,促进两者深度融合,就是要推动家校合作由传统参与向自愿参与和决策参与演进,由形式参与向人际参与和管理参与提升,并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家庭延伸构建和谐互动的合作机制。
[1]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2.
[4]王学风.论多元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12).
[2]刘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功能及方式[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1):62-66.
[3]马忠虎.对家校合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3):26-32.
[5]杨宝忠.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G71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5993(2011)03-0063-03
2011-08-08
陶德庆(1977-),男,硕士,安徽潜山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学部教师。
汪雪梅(1979-),女,硕士,安徽枞阳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土木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