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民族声乐作品演唱中的“依字行腔”辨析

2011-08-15

长治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行腔字音音调

音 璠

(长治学院 音乐舞蹈系,山西 长 治 046011)

当代民族声乐作品演唱中的“依字行腔”辨析

音 璠

(长治学院 音乐舞蹈系,山西 长 治 046011)

“依字行腔”是中国千百年来传统歌唱的艺决和经验总结,是当代中国声乐作品创作中一直使用的传统创腔手法,也是歌唱语言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我国汉语讲究字调和语调,声调不同字义、语义亦不同,甚至意思完全相反。在歌唱中对歌词的语言情态、语调、语气和语势等的处理手法不同,音乐的表现力亦不同,讲究音调随字调。因此,了解、继承、掌握和运用“依字行腔”的方法,在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中才能做到音调随字调、以字正音、字正腔圆,达到字声巧妙结合的艺术效果,使歌唱更加完美、流畅,对于歌曲演唱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民族声乐作品;“依字行腔”;音调随字调

“依字行腔”是中国千百年来传统歌唱的艺决和经验总结,是我国戏曲唱腔的最大特征之一,是当代中国声乐作品创作中一直使用的传统创腔手法,也是歌唱语言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依字行腔”是京剧大师程砚秋较早提出来的,建国后于会泳于1963年出版的《民族民间音乐腔词关系研究》专著,对这一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作为国粹艺术的昆曲,六百年来一直按照“依字行腔”来谱曲、行腔。它准确地揭示了汉语和音乐之间的关系。

所谓“依字行腔”,就是依照字音的结构来歌唱,“说”是“唱”的依据与基础,要求“腔随字走”、“字领腔行”。曲调的进行应以字调的升降为依据,音调随字调,歌唱才能字音准确,行腔圆满。“字正腔圆”是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重要创造原则,明·魏良辅《曲律》中记有:“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说明了字与腔之间的辨证关系。而“依字行腔”、“腔随字走”、“字领腔行”,是“字正腔圆”的重要表现方法和步骤。“依字行腔”把正字音放在了首位,而腔随其后,做到字正、音清、腔圆三者合一。

一、民族声乐作品演唱中“依字行腔”的作用与意义

声乐作品是诗与音乐的有机结合,诗的语言形象为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构思的空间,其内容、形式、结构、韵律和节奏,都对音乐的表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歌词的自然语调和韵律,及其在不同情感体现中的变化与表现,是声乐作品旋律体现的基础。汉语音节结构的基本成分是声母、韵母与声调。一个音节或字在单独发音时,不仅有声、韵,还有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做声调或字调。而把一个音节或字的高低、升降变化的实际读音或具体音高形式,称为调值。汉语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普通话标准,有四种调值。一声调值为55,二声调值为35,三声调值为214,4声调值为51。四声在歌唱中调值的具体音高是相对音高,是通过字音之间在旋律中相互比较来体现的。我国汉语讲究字调和语调,同样一个字或一句话,由于咬字吐词及语言声调的不同会引起字义或语义的变化,甚至意思完全相反。声调则具有显著的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只求——知秋,灯塔——等他,声韵相同而声调不同,如果发音不准确,字义则完全不同。由于声调的抑扬,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音乐性,尤其在古典诗词中平仄对应的变化表现得尤为突出。除了戏曲和曲艺的唱词,原则上仍要求单句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字,双字韵脚为平声字外,现在一般歌曲的歌词平仄要求已不十分严格。歌唱中出现的“音不正”或“倒字”现象,就是因为字的声调与腔的旋律没能够和谐统一。

曲调不是字调的简单翻译,他既不能影响四声的表义功能,又要为唱腔的表现提供更为广阔的回旋音域。因此,在歌唱中既要把握原字调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具体形式,还要注意字调在曲调旋律中体现的变化关系。不仅曲作者要根据词的字调变化谱曲,演唱者也要“依字行腔”,在民歌中,那些表达特殊风格的语言,也要与声调紧密结合来体现。如:《沂蒙山我的娘亲亲》中,“娘”字在普通话中的语调值是35,在歌唱中,就要以山东话“娘”的语调四声来演唱,使其更具地方色彩。因此,掌握汉语声调的四声平仄规律,无论对于撰词谐律、谱曲创腔,还是演唱行腔,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歌曲的音乐性虽然主要从曲调中体现出来,但在歌唱中对歌词的语言情态、语调、语气和语势等的处理手法不同,音乐的表现力亦不同,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曲调的音乐性与表现力。同一曲调由于语言的处理不同而表现各异,有的委婉深情,有的绚丽明朗,有的柔美纤细,有的质朴含蓄等。语言不仅是声乐作品创作的基础,也是声乐演唱和教学的基础。在传统民族声乐艺术中,大部分演唱的曲调是依声填词的,词曲结合要达到完美和谐,是靠演唱时的润腔修饰,将字的声、韵和调的发音、自然趋势与曲调旋律节奏和谐一致,使字与腔达到完美统一,才能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因此,了解、继承、掌握和运用“依字行腔”的方法,在演唱中做到以字正音、字正腔圆,达到字声巧妙结合的艺术效果,歌唱将会更加完美、流畅,对于当代民族声乐作品演唱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我国传统歌唱艺决和歌唱语言的运用与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依字行腔”的艺术特征——“音调随字调”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多种语言或语种的表现以及其他因素,形成了民族独特的演唱风格与技巧,使得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以情感真挚质朴、声腔优美圆润、语言鲜明生动、风格瑰丽多姿为特点。歌唱中的“依字行腔”具有“音调随字调”的艺术特征。汉语咬字方法的独特性,形成当代民族唱法声腔及音色的基础,使它独具一格;其次是由于汉语特有的归韵收音方法,形成了完美的咬字收音过程。“依字行腔”的最终目的就是在演唱中做到“以字正音”、“字正腔圆”,达到字声巧妙结合的艺术效果,使歌唱更加完美、流畅。

清朝末年,西洋作曲技法传入中国。受西洋作曲技法的影响,作曲者忽视了歌词的声调,而是根据歌词谱好曲子后,再将歌词直接填进去,使得许多创作歌曲中存在着“以字就腔”的现象。而歌唱者也普遍存在着不进行二度创作、按部就班地照谱宣唱的弊病,局限于曲谱所规定的音符、时值、音高、节拍、节奏、速度等,不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使得歌唱索然无味,却以为这是“尊重原作”。而“音调随字调”则讲究曲调的进行以字调的升降为依据,因而成为“依字行腔”的重要艺术特征。

三、“依字行腔”的艺术规律和方法

“依字行腔”的独具一格特色的形成首先是因为汉语的咬字方法具有的独特性,这也是形成当代民族唱法声腔及音色的基础,其次是由于汉语特有的归韵收音方法,形成了完美的咬字收音过程。

1、“依字行腔”中咬字、吐字讲究严格的艺术规律

“依字行腔”中注重歌唱中的咬字与吐字,起音强调字头要叼紧,讲究字头与咬字的“喷口”的大小和强弱。“字头”是声母音节的开头部分,汉语中有22个声母,声母由辅音充当,而辅音的特点是时程短,音势弱,很容易受干扰,也容易出现吃字的现象,从而影响咬字的清晰度和可懂度。咬字强调的是字头声母部分的破阻,因此,要特别强调歌唱中“四呼”、“五音”的口型与发音着力的部位。吐字一般指字腹和字尾部分的发音,汉语中的韵母有36个,占时值较长,歌唱时响度最大,是字的主体部分。字腹是韵母中的主要母音,口腔开度大,在演唱中,要求音值引长延伸而不变形。传统民族声乐艺术演唱中,讲究字尾的归韵与收声,按相同或相近韵母归韵,有归韵“十三辙”。要求字尾必须交待清楚,归韵要收稳,避免字音发生变化。在歌唱中做到字头重咬,字腹保持,字尾收清,使歌唱“字正腔圆”。

2、“依字行腔”的技巧和方法

在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中应注意,曲调并非字调的简单翻译,要适宜于字的韵律声情的表现,在作曲家将字调与曲调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演唱者也要根据字音的语势以及情感变化要求,进行润腔或创腔处理,充分发挥声调抑扬顿挫的艺术效果。演唱中的二度创作,既要发挥唱腔旋律的音乐形象,又要使字音字调符合唱腔旋律的行腔趋势,是字调与曲调有机结合,在不影响曲调旋律风格的情况下,充分运用装饰音等手法,调整曲调旋律中字音的音高趋势,在有矛盾冲突的地方,适当变更音符与音型,使歌唱中的字音清晰,字义明了。“依字行腔”要求歌唱者正确掌握四声调值的音高变化,掌握字的音高位置和走向,音调随字调,以字的音调来行腔。在歌唱中“依字行腔”是对曲调的润饰、烘托、渲染、补充、丰富,以弥补曲调的呆板,既调整了音调与字调的矛盾,又进一步刻画了音乐形象。“依字行腔”的方法有:

(1)运用装饰音的手法,使音调随字调,调整曲调旋律中字音的音高趋势。在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中进行“依字行腔”,使音调随字调,就应在把握民族咬字、吐字的风格及声调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行腔中的各种技法如:倚音、滑音、颤音、波音等,给声腔加以润色,按字音的调值来演唱,我们把这种演唱方法称为“润腔”。其装饰音的运用,主要是强调对旋律的润色加味,增强表情意义。如:《梅花引》(韩静霆词,徐沛东曲)中,“回眸一望”、“临风一笑”中的“一”字,按谱唱出让人听到的是“一往”、“一小”,不仅破坏了旋律美,而且字意不明。运用的装饰音方法,在其音“re”前加一个前倚音“do”,不仅旋律柔美,字意也明晰。此曲中还有“谁是我知音”中的“谁”字,也应在其“do”音前加一前倚音“la”,而不至于使人听到的是平声的“shēi”。

(2)在有矛盾冲突的地方,适当变更音符与音型,使歌唱中的字音清晰,字义明了。如:民族声乐作品《断桥遗梦》(韩静霆词,赵季平曲)中,二段歌词“上天入地只求”中的“只求”二字,如果按部就班地按谱演唱,听到的不是“只求”而是“知秋”,使字意完全改变。在不影响曲调旋律风格的情况下,运用变更音符和装饰音的方法,使“只”字上的“do”音变为“la”,“求”字上的“do”音前加一个前倚音“la”,使音调随字调,不仅使字意明确清晰,而且对演唱曲调起到了润饰和丰富的效果。

总之,中国传统的民族声乐理论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标准和丰富的内涵,同时又显示出演唱技巧和演唱方法等方面的科学性。“依字行腔”的方法只有在立足于汉语语言的基础上,通过对咬字、吐字、归韵及润腔的正确合理运用,在演唱中才能做到“以字正音”、“字正腔圆”,达到字声巧妙结合、音调随字调的艺术效果,才能使歌唱声音更加舒展、流畅,润腔更加细腻圆润、丰富灵活,使咬字吐字清晰、准确而完美。

[1]邹长海,声乐艺术语言学:讲话与歌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7.

[2]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

[3]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8.

[4]许讲真,汉族民歌润腔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9.

J616.22

A

1673-2014(2011)06-0059-03

2011—11—07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QZ-06014)。

音 璠(1964— ),女,北京人,讲师,主要从事声乐教学与教学法的研究。

(责任编辑 柴广育)

猜你喜欢

行腔字音音调
夏夜喜脱贫
探索女高音在演唱山西民歌作品的咬字行腔
南路山东琴书的“曲、文、腔”艺术特征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音注(八)
民族唱法中咬字与行腔的辩证关系
《诗集传》叶音与宋代常用字音——叶音同于韵书考论之二
《泊船瓜洲》一诗中“间”的字音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