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觅跨语际诗歌的音乐之美①*
——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石江山访谈录

2011-08-15石江山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俄克拉荷马江山食指

刘 倩 石江山

(牛津大学中国学术研究所,英国 牛津OX1 4AW;俄克拉荷马大学,美国 俄克拉荷马 73019)

寻觅跨语际诗歌的音乐之美①*
——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石江山访谈录

刘 倩 石江山

(牛津大学中国学术研究所,英国 牛津OX1 4AW;俄克拉荷马大学,美国 俄克拉荷马 73019)

俄克拉荷马大学英语文学系的助理教授石江山 (Jonathan Stalling)的研究专长是20世纪当代美国诗歌、比较文学和东西比较诗学。他参加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刘倩同学就诗歌与翻译等问题对石江山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石江山谈到了自己的学术与翻译理论及实践,介绍了他的新作《吟歌丽诗》的灵感来源,分享了翻译中国著名诗人食指的诗歌的心得体会,并阐述了自己关于如何在诗歌翻译中传递音韵之美的独到见解。

石江山;诗歌;翻译;《吟歌丽诗》;食指

刘倩 (以下简称刘):你是学者、翻译家、编辑和诗人。这些身份中,哪一个对你来说最为重要?你如何看待这几种身份的关系?

石江山 (以下简称石):我认为,“诗人”、“学者”、“翻译家”和“编辑”这几种身份并非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在本质上相互渗透。所以,我无法说某个身份比其他的更为重要,因为它们共同构成了我的生命,正如我同时是父亲、丈夫、兄弟、儿子、朋友、老师,等等。它们都是整体的组成部分。但是,我想人们在我的“作品”中可以大致看出这些成分相融合的方式。比如,我认为,我的所有作品都具有语言和文化上的交叉与融合。作为一名学者,我研究历史上美国诗人与中国哲学和诗学的交汇;作为一名编辑,我与他人合作,使中国作家和批评家的声音出现在英语世界里;作为一名翻译家,我尝试使过去未曾出现在英语中的声音被人们听见,比如食指的声音,或者创造新的诗歌技巧,通过转换和融合我们的语言来揭示我们语言之下的不同语言发出的声音;最后,作为一名诗人,我写诗的目的是找寻一种能激发崭新的哲学和伦理形式的音乐,让我们得以更好地理解他者,而不用掌控它或者用知识来控制它。我还希望重新审视抒情的声音,那种根源于多重存在而非单一存在的主观声音。从这个意义上看,我的诗歌深受新道家 (郭象)、儒家和新儒家对爱和自我的观念的影响。作为一名研究东、西比较诗学的学者,我试图理解中国对太平洋彼岸的美国诗学产生的影响,而与此同时,我得以看到未竟的事业、尚未完全成形的影响,我的工作的一大部分就是凸显“跨太平洋心灵”中迄今未被发掘的诗歌。

刘:在《吟歌丽诗》中,你将不同的意义赋予了相同或相似的声音。是什么启发你这么做的?

石:是的,我的第一部诗集《洞天》主要探讨道家和新儒家的观念,而《吟歌丽诗》则在探索东、西比较诗学中尚未开垦的领域:声音。众所周知,美国诗人从中国意象中获得了极大的启发,但人们对声音的关注并不太多,所以这本书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我将中、英文两种语言的融合称为“汉语语音式英语”,或将汉语语音式英语拼写为:Yíngēlìshī吟歌丽诗。这个词语或短语远远超出了作为本书题目的意义:它是独立的宣言和一首明确用它来命名该理论的诗歌。如果你回过头来读这些英语,你会听到这些英语带有很浓重的汉语口音,然而,如果你懂汉语的话,你就可以听出或明白这个词语“吟歌丽诗”所蕴含的汉字内容。仅此四个汉字就最强烈并且适当地界定了被听到的声音,那声音听起来就如优美而富有诗韵、且完全蕴含歌曲韵律的习语。“吟”这个字不仅指唱歌,它也指一种像唱歌一样朗诵中国传统诗歌的方法。但是,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吟诵方法,即在语言中寻找音乐 (通过某种符合音调的韵律和从文字的意义上升华的感觉相结合)。就是这样一种形式的演唱。因此,一首歌曲不一定要严格地服从文字,而是通过文字来创造歌曲,然后为听众演唱出来。这就是本书的意义所在:用汉语语音式的英语来演绎这些歌曲,这样听众就能听出来在我们的语言间散发出来的音乐。

我选择了那些跟“中式英语”概念完全相反的汉字。“中式英语”即带有浓厚汉语口音的所谓“糟糕”英语的代名词。坦白地讲,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西方,解读这些声音的文化阐释方法在思想意识方面长期受到污染,其源头是“黄皮肤咏游技艺”历史和其他来源于英语和各种环太平洋语言结合的丢脸的混杂语言、口音和方言。这种思想体系结构的结果是一种文化方式,即听到什么不存在 (为观念沙文主义服务的幻想的“他者”),而不是什么存在 (人类的全方位体验和其他说话方式内的美学的复杂性)。所以这项工作的目的在于给大家带来一种意识,使你领悟到汉语语音式英语的神秘诗意、美感和悦耳的音乐,并且使你完全意识到单一诗歌的创造能力。现在这项工作设定为“跨太平洋想像”,这种想像来自于讲中文和英文的人们的一种共同语言,而且在这种语言里孕育了中英诗歌、诗学、哲学和伦理学。所以最终,我真正地爱上了这些语言所产生的诗歌和从这些诗歌里散发出来的那些跨语言的声音。显然,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回答你的这个问题是有难度的。简言之,我相信,声音具有近乎神奇的能力,能用出乎意料的方式对我们施加影响。所以这本构成一部歌剧 (我们去年夏天在云南大学通过多位声乐家和多种乐器演出了这部歌剧)的书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我可以大胆地说,当这部作品由一位出色的歌唱家在古琴和古筝的伴奏下演唱出来时,它变成了一种非常强有力的东西……它成为一间足够大的房子,房顶之下,两种语言相得益彰。

刘:明年你将出版你翻译的食指诗集。你能否谈谈你如何成为食指的译者,以及翻译食指诗歌的过程?

石:食指和我第一次见面是2007年6月,此前一年我就翻译过几首他的诗,发表在《当代世界文学》上。与食指见面的那天晚上,我就食指2005年之后的诗歌创作中的中国古典哲学和诗学转向发表了一次演讲。我想食指对我的观点是赞同的。我特别谈到他在诸如“春雪”等诗作中体现的古诗情愫。于是,他问我是否愿意翻译他的诗歌 (此前我曾表达过这个愿望),我深感荣幸地接受了这个任务。我想译者这个角色其实是一个学习者,既是学术层面上的,也是精神层面上的。在接下来的三年内,我翻译了这些诗歌,从许多翻译家和说中文的本国人那里寻求帮助,因为我相信自己有责任尽量完美地用英语将这些诗歌传达出来,而如果没有将作品送给许多读者评阅,我无法做到力臻完美。

刘:闻一多曾经说过,诗人是戴着脚镣跳舞。这主要是针对新诗的格律而言的。据我所知,食指的诗歌虽然不是严格押韵,但也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朗诵起来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你是如何在翻译中传递出这种音乐感的?

石:关于传达食指诗歌的音乐感,这的确是一个考验,我也不敢说自己成功应对了这个考验。当我一开始翻译他的诗歌时,我像他一样,使用了一种松散的韵律和格律,但这样做的问题在于文化预期和体验的不同。简言之,食指诗歌的形式采用了早期中国白话诗歌的民间音调 (也来自其导师何其芳等),因此这些诗歌的音韵带有明显的文化韵味,在英语的韵律和格律中找不到对应。所以在翻译中押韵是行不通的,所以我转变了策略,采用了一种抒情性很强的自由体诗形式,每一行诗能够传达给读者其中文原诗所具有的坚实之感,而不只具有形式上的音韵特征。我想我的译诗将向美国读者开启通往现代诗歌世界中一个伟大得近乎神秘的声音的大门,在几年内,我非常确信,食指的诗歌会蜚声美国乃至世界诗坛。如你所知,我们在最近一期《今日中国文学》中刊登了他的诗作特辑。

刘:能谈谈你最近在做些什么吗?

石:我正在最后校订食指诗歌的译作,编辑新的、激动人心的《今日中国文学》杂志、《今日中国文学》书系,同时还在写一本教人用英语写作古典中文诗歌形式的书。我与我的学生们从事这项工作已经有十多年了,所以我将自己的讲义编辑成一本书,来将诸如绝句、七言诗、五言诗、元曲和词等诗歌形式介绍到英语诗歌里,正如人们从日本引入俳句和短歌,从意大利引入十四行诗一样。这本书实际上是通过创作,而非简单地研究中国诗歌来教授古典中国诗学。同往常一样,它也是将英文变形以适应中文的一次实验,所以既是保守的,又是实验的。我现在同时从事着多项工作,所以不确定多久能写完这本书。最后,也是最令我激动不已的,是我的著作《空虚诗学》的中文版在几个月后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正如所有著作一样,这本书很难精准地翻译,但该文本的中文版将开启中国和美国诗歌的文化传播的许多新领域。当然,我还会写更多的诗歌,更多的学术作品,但更令我兴奋的还是同北京师范大学的许多国内一流学者精诚协作,推动我们振奋人心的事业。在今后几年内,我们还将在《今日中国文学》杂志和书系中出版更多中国作家、诗人和剧作家的作品。

Seeking Beauty of Rhythm and Melody in Translingual Poetry——An Interview with SHI Jiang- shan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terature in Global Contexts

LIU Qian;SHI Jiang-shan
(Oxford University,Oxford OX1 4AW,the Great Britain;University of Oklahoma,Oklahoma 73019,USA)

Assistant professor SHI Jiang-shan from English Department,University of Oklahoma is specializing in the studies of the 20th century American poetry,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 well as comparative poetry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ountries.Afte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terature in Global Contexts,Liu Qian interviewed him on poetry and translation.In the interview,Shi Jiangshan introduced his research about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his inspiration in his latest works Yinge Lishi(generally meaning seeking for the beauty of rhythm and melody in poetry),and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poems by the famous Chinese poet SHI Zhi.What is more,he expressed his unique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transmit a feeling of harmonious rhythm and melody in translating poems.

SHI Jiang-shan;poetry;Yinge Lishi;SHI Zhi

I207.25

A

1671-7406(2011)10-0046-03

2011-08-11

刘 倩 (1985—),女,四川成都人,现为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民国翻译文学。

① 此论文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责任编辑 王碧瑶)

猜你喜欢

俄克拉荷马江山食指
如诗如画的江山
醉了江山醉了我
磨 刀
三部奏鸣曲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
一场事先张扬的复仇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 VS 金州勇士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
带“口”的汉字
平衡尺子
绘一纸江山,醉一场迷梦
江山明月在,我发我的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