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中国画的教学方法创新
2011-08-15孟刚
孟 刚
(河西学院 美术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浅谈初中美术中国画的教学方法创新
孟 刚
(河西学院 美术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初中美术中国画的教学作为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寻求改变与发展已成为必然.而中国画教学的教育目的同样是为了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从而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一定的继承与发展创新.
初中;中国画;教学
初中美术中国画课程安排分为欣赏、实践和讨论三部分.不论是那种类型的课,在教学中让所有的学生都完全理解并且掌握是很困难的,初中生的知识和生活阅历是很有限的,对于有深厚历史文化渊源的中国画来说缺少全面而又系统的认识与理解.所以我们就必须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出他们最大的主动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 欣赏课教学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几千年的中国绘画史中留下可许多艺术珍品,尤其是唐代以后的绘画作品.绘画它以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保存了它的内容,才能使今天的我们一窥它最原始的面目.从最早的陶器上的装饰图案,到今天的花鸟、山水、人物三大画科的繁荣,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与艺术追求.所以欣赏课能让学生更直接的与古人“交流”,获取最直观的感受.中国画以它特有的笔墨与线条的艺术形式传承了几千年,而这种线条与笔墨的艺术所产生的美正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审美方式的体现.通过欣赏让学生来感受这种美.
1.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国画欣赏课有它的教学难点,一方面因为学生的个人素养不是很高,加之认识水平有限,对于中国画中那些关于道与禅学的理论依据很难理解;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画缺少丰富的色彩与真实科学的透视解剖,很难引起学生对绘画作品的兴趣.所以运用一些影视资料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效也很直观的方法,把欣赏课变成有趣的娱乐课,让兴趣与积极主动的情绪来带动学生学习.
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首先播放有关宋代市井生活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对宋代的人的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其次让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长卷,可以让学生通过书本或者是投影仪来欣赏分析,说明它的长度和宽度(长525cm、宽25cm),内容也异常丰富,全图“总计人物五百余,牲畜五十余,船只、车轿二十余,各色建筑物上百座,有城门楼阁,桥梁寺院,有官府宅第,茅棚村舍”.它以精致的笔法记录了北宋末叶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描绘了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让学生分别在长卷上找出这些东西.再分析整幅画面的场景分为了那三部分?分别描绘的是什么场景?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分析它的艺术特色.这样不但上好了欣赏课也增强了学生对绘画构图、元素及内涵的认识,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1.2 通过中西对比更好的理解文化对绘画的影响
通过比较的手法能让学生更快、更准确形象的理解中西文化对绘画带来的差异性,更好的理解中国绘画注重写意的文人画审美情趣.文化的差异性直接影响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中国道家思想的传播,以及禅学兴起和文人士大夫的加入,都使得中国绘画的写意性越来越强;而西方由于受到哲学思想和科学的发展,使得西方的绘画艺术趋于写实的特点表现的特别明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国绘画对水墨和线条的运用,以及追求散点透视所呈现的意境,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让学生更直观的对中西方绘画作品作出分析,评价与判断.
人物画可以用古代李唐的《采薇图》和梁楷的《泼墨仙人图》等一些优秀的写意人物画或工笔人物画同西方肖像画比较,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以及一些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写实绘画作品来进行对比.从这种对比中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中国人物画追求气韵生动与西方追求写实客观的肖像画之间的差别.山水画可以用李成、范宽、马远、夏圭、黄宾虹、李可染等大师的作品,来对比西方普桑、康斯泰波尔、透纳、柯罗、卢梭、莫奈等画家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分析中国的散点透视与西方焦点透视的区别,理解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理解中国绘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愿”及“画须有笔外之笔,墨外之墨,意外之意”.理解中国山水画的以大观小的表现方法和“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方法.花鸟画的写意性可以用徐渭、八大山人、潘天寿、齐白石的写意花鸟画与西方油画的静物画比较,让学生理解中国花鸟画在文人画中的地位以及写意性,虚灵化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比的方法能让学生更加形象的了解中国绘画的写意性与西方写实性的区别,从而从文化的层面去理解中国思想文化对中绘画的影响.
2 笔法练习,感受水墨的魅力
初中中国画教学内容中技法训练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这就要求有所取舍的对待技法练习.因为中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对艺术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安排简单的技法练习,能人学生对中国画的以线造型和水墨表现的艺术形式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2.1 笔墨游戏让学生对中国画产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宣纸是中国水墨画特有的一种绘画材料,因为它的材质特性,能让水墨在它的上面产生出丰富的变化,从而达到一种水墨淋漓或枯燥荒芜的效果,再加上毛笔的不同用笔,更加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和表现效果.
让学生在准备好的生宣纸上运用毛笔将墨汁和水以不同的比例调和,可以调匀,也可不调匀,试着表现墨块或墨线的不同变化,并试着用不同的用笔方法来表现.通过这样的小练习来让学生掌握水墨与毛笔和宣纸的关系.而且还可以通过把墨汁滴在清水中,用宣纸把墨色吸附过来,产生特殊效果.通过这种水墨游戏的简单练习后,学生掌握了水破墨、浓破轻、轻破浓的方法,为下一步的练习做好了准备.
2.2 简单的构图练习
构图决定了一幅画的整体效果.基本的构图学习是绘画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把构图的问题解决了,才能更好的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通过对一些中国画作品的构图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构图,及构图中的章法是如何表现的.对齐白石、潘天寿等绘画大家的作品进行分析,讲解他们关于绘画构图的认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开合、虚实、疏密、宾主、呼应、疏散等几种简单的关系.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在构图中的运用.只有把这些最基本的知识了解了,才能在学习和应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临摹简单的国画作品,体会笔墨神韵
临摹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件困难的事情,也是教学中问题最多的一个环节,学生在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多问题.一、学生对造型不能很好的把握,形不能画准确;二、学生对宣纸和笔墨的特性很不了解,不能达到水墨画特有的韵味和节奏美.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可采用铅笔将构图和形先画出来,再用毛笔和水墨进行绘画;将生宣纸换为半生宣,降低宣纸的吸水性.造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样做能让学生简单的掌握基本的造型后体会笔墨技巧,不至于对练习散失兴趣.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和笔墨技巧以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创作训练,这样有助于学生创造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自己对手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探索.绘画所有的价值、功能都是创造绘画作品和从事绘画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对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中国画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文化得以保存发展的基础.要让学生在继承中学会创新,使中国绘画永葆青春.
3 通过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讨论课的实施更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在这里得到验证.而它的开放性与合作性是教师注重的重要原因.
3.1 把课堂交给孩子,引导他们自由的想象与发展
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游戏与娱乐中进行学习是我们的理想与追求.而对于学生来说,能在欢快而又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是再好也不过的了.开展讨论课正好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自己的空间,在这个自由的空间中尽情的放飞自己的梦想与思维.讨论课使老师和学生能很好的互动,打破了以往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发展的空间与余地,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没有压力的学习.
3.2 分组讨论,互相学习
孔子在千年以前就提出了“独学而无友,则寡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精彩名句.进行小组讨论,几个人一组进行分组,然后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然后由代表在所有同学面前表述自己小组的意见和讨论结果.如“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讨论课题,学生们不但在自己的生活中找例子,还通过网络进行搜素,并进行小组讨论.经过讨论不完善的命题被学生们说的丰富而又情切,少了一份书本知识的枯涩难懂.
总之,美术教育本就是一件轻松而又愉快的事情,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初中美术中国画的教学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教育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但不论怎样变,教育的目的没有变,就是传授知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在学习中形成一个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达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创新!
〔1〕吴延玉,胡凌.绘画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薛永年.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欧阳英,潘耀昌.外国美术史[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4〕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5〕潘天寿.潘天寿美术文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6〕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G623.75
A
1673-260X(2011)11-02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