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名不被替代的现代教师
2011-08-15张秀慧
张秀慧
(赤峰学院 医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200)
如何成为一名不被替代的现代教师
张秀慧
(赤峰学院 医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200)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无私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浇灌着祖国的花朵;教师是渡人的小船,把学生送往知识的彼岸;教师所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有着如此多美誉的人民教师,依靠党和政府的科教兴国政策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不思进取呢?现如今社会人才济济,不努力就意味着落后,落后就要“被替代”.如何能坐稳教师的宝座,成为一名不被替代的现代教师呢?
现代教师;创新;不被替代
我们都知道,黄金在人类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视为财富的象征,自古至今人类使用的货币经历了贝壳、铜币、铁币到现在通用的纸币,原事物不断被新生事物替代.但是直到今天,黄金仍是世界各国公认的国际性货币,是因为它的色泽、质地还是因为稀少呢?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解释是:“黄金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可以替代它.”身为教师的我们,怎样做才能不被“后浪”替代呢?现将观点总结如下:
1 不断学习方可不被替代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用在教师行业优为适合.197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出版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这本书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提出了终身学习观,并阐述了对于现在和未来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1].目前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现状怎样呢?由教育部人事司提供的信息:“普通高校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相对偏低,专科院校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10.3﹪,博士占0.6﹪[2].”这一信息说明了教师的现状是教师能力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求.学者黎开云在其《论教师的修养——从教师的职业特点看教师素质》指出:有些教师缺乏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知识结构陈旧,不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计算机、外语能力差,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差等,有些教师满足开‘一本书、一张嘴’,现代教育技术,先进的教学方法似乎与之无缘;没能根据教育的整体化、综合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不断学习,增强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3].
由以上可以看出教师不断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不断学习也是由教师的教育对象决定的.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值青春年少的学生,每一批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他们的思维观念超前,每个都很有个性.为实施因材施教,我们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来引导,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已有的观念,不断学习,了解所教学生年龄段的动态,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使自己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唯有这样才不会被替代.
另外,我认为教师的主要职责不是简单上完每次课,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摸索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尝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些都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尝试相同内容更换不同的教学手段,找到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只有让学生学的愉快,我们的工作过程才是愉悦的,正所谓“因工作而快乐”,这是工作的较高境界.如果感受不到工作的快乐,又怎么会把工作做好做持久做到精益求精呢?学生学习过程轻松愉快需要我们动脑,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才能做到.
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很快就遭到无情的淘汰.然而有一点始终不变,那就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所学会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持续的学习能力,使他们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变革当中有能力寻求解决之道.对我们而言学历、文凭只能代表过去,受用终身的历史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以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如果我们仅停留在过去已掌握的知识不思进取,无疑会被后来者替代,会被时代所淘汰.因为高学历、高职位并不代表高能力、高效率,更不应成为不被替代的理由.正如海默所说“受赏识的员工,或许只是因为他的潜质,而并不代表他已经不可替代.所以,一名员工是否不可替代,与职位、学历等等都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过去人们总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用在人才方面是说“是人才总会有崭露头角的那天”.但是我认为金子发光不是一劳永逸的,对人才来说,不能自视已经成金就消极等待发光,更不能以为过往发光了,现今和以后依然可以闪亮.要想“总是发光”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经受考验和磨炼,实现自觉发光和长期发光的理想状态.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其它更出色的事物替代,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如此.
我们常说“学无止境”,在学习的这条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渺小的,都应该虚心的向前辈们不断的学习,学习新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的超越自我.世界在变化,我们身边无时无刻的不在变.我们在变,对手也在变,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时,想要打败对手,只能是跑得比他快!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掌握大量的本学科及相关的知识、最新的信息、对手的特点,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用知识武装起来的头脑,战无不胜”.
韩愈说过“师者,解惑也!”意思是教师帮助学生解答各种难题.教师凭什么来解答学生的难题呢?那就需要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及经验,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的涉猎各方面的新书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当今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与书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惟有不断地读书学习,我们的生命之树才能结满丰硕的果实;惟有不断地读书学习,我们才有力量向理想的目标靠近;惟有不断地读书学习,我们才会创造崭新的自我,执着的追求无愧的人生.
生活、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很多地方我们可以学习《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他的名言是“不抛弃、不放弃”,“做有意义的事”.什么叫“不抛弃”?“不抛弃”实际上是指不被抛弃.什么叫“不放弃”?“不抛弃”是指为了不被抛弃而不能放弃.像许三多这样全能型的士兵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
纵观从古至今的成功人士,他们的身上都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韧性、好学、忠诚、敬业、富有创意等等,但我认为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做事的态度.只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你才能有机会走向成功,也许一个人的成功和机遇等因素有关,但所谓的机遇说到底是建立在个人不断努力中的.
2 要有良好的品德方可不被替代
有人说,判断一个人能否做好工作,其实不需要等到结果出来再得出结论.只要看一个人的人品,就能知道八九不离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人品好的人,不会为了一己私利而做出违背诚信原则的事情.对于不胜任的工作,他即使做不好,也绝不会敷衍了事.这里就涉及到了“品德”问题.
海默在《做不可替代的员工》一书中说“品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说到“德才兼备”在职场是对一个员工自身素质的最高评价,当德与才不能兼备时,必须退而求其次的时候,企业往往更偏重前者,因为“德”里包含着忠诚、敬业、勤奋等丰富的内涵,是职业精神的核心所在,而对于有专于不可替代的员工而言,德才兼备就好比人的两条腿,必须协同前行,才能走的更远.
当今社会是一个注重人才的社会,一谈到人才,首先提到的必是德才兼备,德在前而才居其后,可见人们对于德的重视.德才兼备,是社会上任何组织、任何企业选拔和任用人才的不二标准.但是俗话说,“人无完人”.对于一个员工来说,是德更重要,还是才更重要,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但“德先于才”的观点始终占据上风.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有强大的敬业精神,再困难的事情也能成功.对于教育工作,只要我们一切为了学生着想,只要我们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对教育工作有种庄严的使命感,有忠诚之心,那么我们就已经迈入成功大门的一半.其次,在工作中我们以德服人,以身示教,想办法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头脑,再传授以专业的知识,结合合理的方法与技巧,我们的学生没有教不好的.正如俗话所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上面正是我们所说的“教书育人”,这里说的育人和老师的品德或者说师德有直接关系.对于教师而言,德是一种素质.这种素质体现在教育的各个方面,教师的整体素质均以“德”为基石[4].有时,它可以转化为一种心态,一种心平气和对待学生对待教学的心态.说到底,“德”就是把教育当作是一项事业去追求,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去经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去珍爱.
对教师而言,德是一种感化.卢梭说:“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在无声无息中影响到学生.有人说,平庸的教师用嘴说话,优秀的教师用心说话;嘴说的话作用于耳,心说的话作用于心.作用于心的话才能真正触动灵魂深处.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也胜过长篇大论,寥寥几语发自内心的话也能让学生受用终生.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师说》的开篇.古人将师者之“传道”置于篇首,可见“传道”意义之深.道者,德为先,无德者,无以传道.
对于一个教师而言,将自己平生所学全部教授给学生,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精于勤”,只要“术业有专攻”.但如果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既懂知识,又懂处世的栋梁之才,则要以身为范,以德为先,正是我们说的“师者,德为先”.然而一日有德易,终身为范难,这也是大部分为人师者最难的一步.
在我看来,无论是“传道”、“受业”,还是“解惑”,为人师者都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以德为本,将平生所学尽己所能的授予学生,尽可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以及社会化的道路上的问题,这样也不失为人称作“师”.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清楚,我们的任务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可以说育人才是我们的宗旨.我们的人品、人格、学识、才华不仅是构成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而且会在无形中影响到我们的学生,因此我们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努力把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的结合,坚实系统的知识理论功底、精湛的教学技艺,勤恳工作,严谨治学,教学相长,敢为人先,更要有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把对集体、对学生的一片真爱之心,对事业的满腔热情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执着的追求精神、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切实提升自己.让我们的教育从“心”开始.
如何让教育从“心”开始呢?蔡信忠说,最主要的是师德.在他看来,教师是教育质量的灵魂,最好的学校,不是靠最好的硬件,而是好的教师.所谓好的老师,不单是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有多高,更重要的是师德要好.他认为,没有品德高尚的老师,一定培养不出品行良好的学生,一个老师如果不用心教学,没有责任心,肯定教不好学生.对此我有同感.
当今社会才高是件好事,但如果自诩自夸,就会自损其才;位高是件好事,但如果自骄自傲,就会自贬其尊,自谪其位.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保持谦逊,放低姿态,勤勉做事,低调做人.
总之,为人师者,应以德为先,以身为范,努力地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属于他们的未来.我们要有良好的品德在以后的工作中才不会被替代.
3 要不断创新方可不被替代
“创新”一词是创立或创造新东西的意思.他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前所未有的,正如现在说的创造发明的意思;二是引入到新的领域产生新的效益也叫创新.比尔·盖茨是公认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代表人物,但是给他带来巨大财富的几乎没有一个是他自己的发明创造,都是别人发明创造的东西他拿过来加以变化、重新组合,进行开发.
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进行教育创新”等教育理论.可见对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成为了新时期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社会信息的高速发展,人才市场竞争局面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与创新.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这就是需要我们必须坚持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我,赢得进步,学会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掌握与众不同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师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做一名不被替代的现代教师.
在信息社会,对于个人而言,知识和信息的价值正在呈下降的趋势.因为你能获得这些,别人也可以获得.相反,拥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价值正在上升,并且越来越不可替代.
江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教育也同样离不开创新.目前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创新用在教育方面,不是受教育者消极被动的被塑造的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者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能力的过程.因此,要求现代的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从教十几年来,我认为教育创新可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处理所获得的信息,使新旧知识融合贯通,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加创新意识,这样我们的教学过程才是成功的.
综上,现代社会,知识重量的增长及更新换代的加速、新学科的涌现,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课程改革.现代的教师为适应时代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具备良好的师德,一切敢为人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不被替代的现代教师.
〔1〕曾金霞.论终身学习在教师职业中的不可替代[J].性教书育人,2006(3).
〔2〕全国普通学校教师队伍现状[N].中国教育报,2004-09-07.
〔3〕黎开云.论教师的修养——从教师的职业特点看教师素质.http∥www.xxqz.com,2004-03-10.
〔4〕丁海燕.论教师专业化与素质教育[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
G451
A
1673-260X(2011)11-026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