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外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2011-08-15王晓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1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王晓辉

(赤峰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课外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王晓辉

(赤峰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由于心理迷茫和学习压力等因素,高校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法和文献综述法,讨论了高校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现并分析了课外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导向作用,最后提出了通过课外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课外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大学生;积极作用

1 高校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每年都有一些大学生跳楼自杀,标志着高校大学生心理的亚健康状态.北京大学毕业生向北京动物园棕熊泼硫酸的事件,更明确表明高校大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心理健康问题.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国高校大学生都面临着毕业后择业的严峻考验.长期的心理紧张和挫折,使得大学生容易发生心理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宣泄,就会产生厌世心理和轻生念头,导致悲剧的发生.目前大学生心理不健康所引起和产生的问题已经危及到我们人才的素质,引发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

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迫切地摆在教育工作者的面前(盛祖龙1999).改善和调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许多方案,国内外的大量研究都认为体育锻炼是促进心理健康十分有效的手段.据调查,特别是各大体育院校调查反馈信息显示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极少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体育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发生过自杀的现象.这表明,体育锻炼促进了人的身心发展,提高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2 课外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导向作用

课外体育是相对于体育课程教学而言,即指体育课堂以外的体育.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身体练习和多种运动方法,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和内容的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可以巩固提高体育课中所获得的体育与运动知识和技能,丰富课外生活,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逐渐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改善校风校貌,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增进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课外体育锻炼中积累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开发大脑的潜能,促进大脑增量与增值,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健全认知,发展心理品质.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1 课外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的交往能力

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或现象都同其他事物或现象相互联系着,没有绝对孤立的东西.任何事物的存在和运动都在于它内部结构要素之间的某种特定的联系及其运动,都在于它同周围其他事物的一定联系、相互作用及其变化.体育活动是一种群体活动,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来完成,这就导致人际交往频繁,方式多样.大学生们在运动场上,通过相互配合和交流,容易形成亲密和谐的关系.当大家为了某项体育运动而欢呼呐喊时,这种默契友好的氛围会无形中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由于体育活动中的交流情形和社会中人际交往之间存在的相似性,课外体育锻炼对提高大学生的交往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林宋荣等(1998)通过对大学生运动员的问卷调查表明,在人际交往方面,运动员大学生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有显著性差异.另外,体育活动中的手势语和肢体语言,也为那些不善言谈的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2 课外体育锻炼调节大学生的情绪状态

情绪的稳定与心理愉快是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标志.情感、情绪稳定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协调.在生活中,调适情绪健康的方法很多,而体育锻炼日趋成为人们调适心理及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如通过各种体育方法和手段来发泄激情,调节不良的情绪,提高及时排除不健康情绪的水平,由此带来欢愉、轻松和活泼,并在大脑中形成由良性情绪刺激的“痕迹积累”.课外体育锻炼对个人良好心境及个性的形成,积极应对各种刺激,维护身体健康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晏宁,毛荣建2003).

课外体育锻炼是在大学生自由自愿的情况下,机体各系统、器官的积极参与和协调配合参加的运动,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或消除焦虑、抑郁类心理疾病(邱远 2004).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易被运动场景所感染,不由自主地变心理抑制为兴奋和开朗的状态.左右大脑的交替兴奋和抑制,对大脑形成一种积极有益的良性调整,协助其从繁忙的专业学习和沉重的精神负担中解脱出来.体育运动加快了机体血液循环,及时供应大脑新鲜血液,促进其新陈代谢的速度.在运动过程中,体内能够产生内啡肽,把内心积聚的疲劳、痛苦和愤怒等消极状态及时宣泄出去,使人获得镇静和舒适的情绪快感.课外体育锻炼能帮助大学生振奋精神,感受生活乐趣,抛掉精神包袱,专心致力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很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减缓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刘翠娟2003;马申2005).体育锻炼能减缓应激,提高对应激的应付能力(李新红2006).首先,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展,提供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平衡性,从而增强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其次,体育锻炼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可以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提高适应应激的能力.

2.3 课外体育锻炼强化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是意志健康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课外体育锻炼能有效地发展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其意志品质的全面健康发展(李萌2006).定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效的身体锻炼需要日积月累和坚持不懈,能够培养大学生持之以恒的坚韧性.体育比赛竞争的魅力吸引学生参与,通过体育竞争激烈学生,增强信心,争取不断进步,超越他人,超越自我,培养积极进取和勇于拼搏的竞争精神,获得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动力.

经常性参加体育竞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明辨是非,观察敏锐、判断正确、反应迅速、决策及时、行动果断的能力.体育竞争的成功与失败,可以锻炼学生的耐挫性,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体育竞赛严格的纪律与规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自制力.并且在出现裁判不公、他人干扰等不利的情况时,能控制情绪,采取有力的行动改变被动局势,力争取得良好效果.

3 通过课外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大学生,集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民族性和开放性于一体,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建立行之有效的课外体育活动模式,使大学生掌握一些操作简单但实用性强的体育锻炼项目,为培养其终生体育锻炼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大学生终生受益(毛振明等2005).一方面,学校应尽快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大大加快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健全课外体育活动体系.另一方面,把心理健康教育贯彻到高校体育教学中.高校教师应该引导大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中摆正学业与健身、健心的关系,树立全面的健康观,指导大学生将体育课内外融为一体,为实现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共同努力.最后,社会和学校应该齐心协力,通过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1〕李萌.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70-72.

〔2〕李新红.体育锻炼与增强高校学生的应激能力[J].西华大学学报,2006(6):85-86.

〔3〕林宋荣,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影响作用的调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8):9-11.

〔4〕刘翠娟,慕日方.西安市高校学生应激水平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5):7-9.

〔5〕马申,等.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干预效果[J].中国健康教育,2005(3):189-191.

〔6〕毛振明,等.学校课外体育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7〕邱远.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初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1638-1641.

〔8〕盛祖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9〕晏宁,毛荣建.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的情绪效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35-37.

G807.4

A

1673-260X(2011)11-0200-02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小满课外班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