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1-08-15曾瀚民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4期
关键词:新建课程内容课程体系

曾瀚民

(荆楚理工学院 体育部,湖北 荆门 448000)

论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曾瀚民

(荆楚理工学院 体育部,湖北 荆门 448000)

新世纪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的制定和颁发为构建体育课程体系提供了依据,新建本科院校应在原体育课程建设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将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和生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接轨,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体育相结合的新体制.文章从公共体育课程系统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几方面做了探讨.

新建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经教育部批准组建但未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估的本科院校,一般由专科院校升格而来.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中的最基本问题就是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转轨的过程中面临的本科教育基本内涵以及发展思路问题,课程体系建设更是重要的基础工程之一.公共体育课通过科学的体育教育与锻炼,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的制定和颁发为新建本科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课程体系建设提供的依据.新世纪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体育学科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将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和生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接轨,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体育相结合的新体制,是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对新建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相关问题的研究与讨论也为推动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1 构建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专科体育教育与本科体育教育有明显的区别,就培养目标来说,专科阶段体育教学侧重于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与身体素质的提高,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后,新成立的本科院校应以《纲要》为指导,除了要使学生掌握一到两项受益终生的体育运动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与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课程内容上,《纲要》确立的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时效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为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专科体育教育向本科体育教育的转轨,新的体育课程体系只能在原有专科体育课程体系基础上结合本科教育基本内涵和学校特点对原课程体系进行改造,这是一项探索性与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正确的指导思想与明确的目标.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思想的呼唤为新世纪的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2002年新《纲要》结合此决定,对高校体育课程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关于体育课程的性质、课时分配、任务设置、教材选编、教学内容安排、体育课程的评估与管理等,指向性更明、灵活性更大、时代性更鲜明,更加切合学生的发展,终身体育思想的渗透带动学校体育教育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推动体育科课程体系建设向科学化、制度化发展.2003年新学年《学生体质与健康》取代原有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从身体机能、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使得学校体育真正向“以学生为本”,受到学生和教师的热烈欢迎.

纵观十年来体育教育思想的不断变化,“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理念得到普遍认同并广泛应用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中.在此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育的构建应参考、借鉴、反思与总结,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以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为最高目标,构建内容丰富并贴合实际、结构科学、教学方法灵活、课程内外有机结合的新课程体系,使之真正能体现本科教育育人的特点.

2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2.1 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是课程结构,合理的课程结构是发挥良好课程功能的前提.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结构的构建,应能充分以学生为本,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本科办校时间不长,往往面临着场地设施不配套、服务管理跟不上的问题,因此构建合理与实用的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科需要、学生需要、社会需要和学校发展实际.合理的体育课程结构应是包含体育必修课、体育选修课、课外俱乐部、保健课、运动训练课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2.2 完善课程设置

在构建五位一体的公共体育课程结构体系以后,在课程安排与设置上可以依据学校实际情况灵活变动.如在初级阶段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体育必修课,以保证正常教学,在体育必修课的安排上,可从第二学年或者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开设选项课,根据学生的学习时间与技术技能水平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同时为部分有兴趣的同学或者身体状况异常的同学开设保健课,学习康复、保健、养生等方面的知识.对高年级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满足不同同学的不同需求,为终身体育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体育特长生、运动队等开设专项运动训练队,推动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待条件成熟以后,根据学校的优势与特色,还可以开设跨校体育课,在竞争中激流勇进,稳固与不断发展自己.

2.3 丰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完成课程目标的载体,丰富而不断发展的课程内容是使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们真正喜欢体育课的基础,课程内容也一直是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由于我国学校体育竞技倾向的影响还广泛存在,加上专科办学的影响,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体育课程内容仅限于传统项目,课改一直在改,口号一直在提,可是体育课程内容却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新建本科院校为达到本科办学要求快速发展自己,学校会在师资、教学设备、教学场地等多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这都将有利于体育课程内容的规划更新.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在设置上应能突出健身性、发展性、人文性与生活化、实用性和现代化,丰富、开放、灵活而充满活力,教学内容能满足课内外、校内外的需要,必学、选学、自主探究学习的内容能得到科学的整合.除了传统的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武术、散打项目外,游泳、网球、健美操、街舞、跆拳道、搏击等内容都应成为新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每个学生在不同阶段都有喜欢的项目可以选择和学习,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与锻炼热情,真正形成终身体育的能力.

2.4 教学组织、管理与教学方法科学化

新建本科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可以充分借鉴其他院校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已有组织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优化.可依如下方式进行:在新生入学伊始可发放《学生体育手册》或者在学生手册中增加体育学习内容,介绍学校体育课程设置、项目、要求、选项实践与方法等内容,学生可随时上校园网看相关内容.为便于管理,学生选项时间需相对固定,同一院系在相对固定时间选课.课外俱乐部和其他选修课部分由教务处统一进行学分管理.各教研室各自完成教学内容与进度、考评方法与标准等.

在教学方法上,鼓励教师学习提高,大胆创新,多样化与个性化,采取启发教学、竞赛教学、情感教学等手段,强调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

2.5 教学评价综合化

课程评价体系是课程体系编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方法等的确定无不以科学的评价为重要的依据.客观而全面的评价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还能起到双向的激励作用:一方面激励学生不断学习,另一方面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不少新建本科院校依然采取既有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与标准统一化,评价方式简单绝对化,注重技术技能的学习,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教师的单方面评价,忽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这种评价方式的弊端是不言而喻的,也是我们在构建新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中应摒弃的.新建本科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应注意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结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还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R].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生体质与健康标准(试行方案)[R].2002.

〔3〕林立,江芸,吴燕丹.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与发展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121-124.

G807.4

A

1673-260X(2011)04-0164-02

猜你喜欢

新建课程内容课程体系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