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践行科学发展 全力打造“第一门户”

2011-08-15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书记旬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区长黄玉林

重庆行政 2011年4期
关键词:渝北全区建设

□ 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书记 周 旬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区长 黄玉林

积极践行科学发展 全力打造“第一门户”

□ 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书记 周 旬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区长 黄玉林

重庆市市委市政府建立“考核实绩靠算帐、干部形象靠测评、执政效果问民意”的民生导向考核体系,为我们坚持走民生导向的科学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抢抓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机遇,自觉比肩京津沪,全力打造“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各项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一、着眼全局战略,全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解放思想凝心聚力促发展

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纵深推进,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两江新区的设立,渝北已成为落实国家战略的主阵地,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前景。全区上下积极解放思想,全面融入全市战略发展大格局,争当“领头羊”,谋发展、求跨越的共识更浓,大干、快干劲头更足,经济实力实现连年攀升,多项经济指标名列全市前茅。

(一)全身投入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坚持把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作为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作为全区发展的头等大事,高效推进开放平台建设。一是全力服务好市级开放平台建设。两江新区成立之初,我们立即动员全区上下“打好两江牌、同做两江人、共谋两江事”,全力投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全面做好拆迁安置、用工培训、公共服务等工作,确保了悦来会展中心、龙兴工业园等重大项目如期开工,机场三期顺利竣工投用,空港保税区一期围网封关,一批区市级重点项目快速推进。二是举全区之力打好“三大战役”。在全区上下进一步强化“渝北开发建设好坏事关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成败”意识,通过成立指挥部,抽调精兵强将,全力以赴确保保税港区、悦来会展中心、龙兴工业园“三大战役”顺利推进。三是加快推进区级开放平台建设。高标准推进悦来空港片区与机场、会展、保税、龙兴工业园等融合发展,不断增强空港工业园、台商工业园和国家农业科技园等园区的承载发展能力。众多开放平台效益显现,为渝北加快和率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抢抓大开放大开发机遇,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按照“现代高端服务业为主攻、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要求,加快构建万亿级工业、千亿级商贸、千亿级高端服务业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大都市业态。一是加快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企业总部、金融保险、文化创意、会展商务等,使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融合中实现转型升级。打造“一线两圈”黄金消费走廊,加大两路、龙溪中心商圈建设力度,全区社零总额增速居主城第一。二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着眼未来发展,集聚布局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使之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三是大力提升现有制造业。实施百强企业培育、技改项目拉动、重大新建项目推进三大计划和3个超千亿级工业基地建设,工业总产值跃居全市第一。

(三)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坚持构建全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以开放促发展,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有效推动渝北广泛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通过招大引强,一大批电子信息、金融商贸、文化创意等重大项目落户我区。近三年利用外资19亿美元、内资522亿元,外向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对外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服务贸易“三管齐下”,支持优势企业成功“走出去”,实现了全区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2010年全区贸易出口总额增长48.7%。

二、比照国家标尺,推进“五个重庆”建设,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力

按照“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要求,优化城市发展的硬环境,增强软实力。整体推进“五个重庆”建设,做到形象塑造与内涵提升并举、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并举,三年完成五年任务,“第一门户”形象显现。

(一)打造西部最佳宜居环境。统揽宜居、森林、畅通、健康、平安重庆建设,实现“五个重庆”协调推进,形成整体品牌效应。一是建设“生态之城、绿色之都”。坚持“城市栽风貌、农村栽经济”,造林44.7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超过40%,建成龙头寺公园等近20个大公园大绿体和近100个社区公园。与世界级城市中央公园相媲美的重庆中央公园即将启动,市民“下楼进花园、出门见公园”正成为现实。二是重塑城市整体形象。打造“天蓝水清、城在绿中、家居湖岸”的宜居城区。完成40多公里城市干道环境综合整治,以巴渝风格为主改造建筑立面200多万平方米,渝北正成为市民居家创业的首选地。三是全面改善农村面貌。按照“城市农村一个样”的标准,深入推进“五个重庆”建设向农村延伸,“一年一主题”加快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二)打造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兴业环境。充分放大渝北的政策、区位和产业优势,不断增强区域产业集聚效应。一是建立宽松灵活的政策体系。出台金融信贷、投资担保、税收减免等系列优惠政策,打造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洼地,吸引了世界500强等一大批国内外企业来渝北投资兴业。二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强化政府依法办事,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打造清正廉洁的政务服务环境,全面提升行政效能。三是打造开放自由的创业就业环境。通过政策引导、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等多种灵活方式,支持农转非、下岗失业、大学生等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人员创业就业。为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升级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提高企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三)打造平安放心的社会环境。全面推进“5+2”平安体系建设。深化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强化“平安校园”建设,全面落实“一校一警”。突出食品安全,出重拳开展食品安全拉网式大检查,建立完善食品产供销全程安全监管网络。针对渝北大开放大建设实际,创新社会管理,探索审务、检务、公安勤务和法律服务进园区;建立覆盖全区320个村居的流动人口信息系统,推进流动人口有序管理及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打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深入推进“文明渝北”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城市文化发展。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提升城市精神和群众文化素养的载体,大力推进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机关文化建设。把“唱读讲传”作为提振广大干部群众精气神的重要抓手,广泛开展活动,唱响主旋律,在每个社区组建了3至5支业余文体队伍,每个社区天天有活动,使“唱读讲传”活动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为和精神需求。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建设成果,开展“千万市民文明行动”,组织机关、学校、社区文明培训千多场次,受教育市民达数百万人次,志愿者队伍发展壮大到近10万人,全社会形成了“做文明有礼渝北人、建开放和谐文明城”的浓厚氛围。

三、围绕百姓生活,深化落实民生十条,建设安居乐业幸福家园

牢固树立“抓民生就是抓发展、促和谐”的理念,始终坚持“把群众得不得实惠、赞不赞成、满不满意”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市委“民生十条”,建立健全民生财政体制,着力解决群众所急所盼,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探索构建完善的城乡医疗、养老、住房和失业保险等保障体系,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利益。确保被征地农民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针对全区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城乡居民,构建起全覆盖的“社会保障网”,实现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建立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建立完善征地农转非安置机制,开工建设安置房120万平方米,让全区近30万农转非人员得到住房保障。

(二)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把公共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一是完善村居公共服务功能。推行社区精细化管理,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户”的管理服务网络。社区医疗卫生、文化休闲、运动健身、购物消费、物业管理、就业创业、邻里帮扶、治安警务等八个“一刻钟公共服务圈”基本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二是大力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开展了“学校建设年”活动,建成了一批城区学校,改扩建了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给每所中小学都铺设了塑胶球场,配备钢琴,建成“班班通”校园网。三是大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建立完善区、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中心卫生院标准化率超过97%,建成了医疗网络远程会诊视频系统,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区”。

(三)切实加强对不同群体的关爱。把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大对城乡孤寡老人关怀照顾力度。持续实施“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霞光计划”,推进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2010年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67.3%。二是建立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等“八类人员”进行医疗救助,建立“五位一体”的医疗援助模式,减少群众因病致贫的压力。三是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对重度残疾人生活保障救济做到应保尽保,让持证残疾人享受免费合作医疗,实施困难残疾人大额临时救助,改善残疾人生活环境。四是关爱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每年拿出1.3亿元,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分别实行“三免一补”和“五免一补”,以及“免费奶”、“爱心午餐”。实行结对帮扶,对近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实现关爱全覆盖。五是建立了节假日送温暖长效机制。明确区、镇街及相关部门的责任、慰问的时间和对象,让所有困难群体时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四)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为缩小“三大差距”的突破口,着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切实增加市民收入。一是扩大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创业,保障收入来源。实行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创业补助等“五免一补”就业创业服务,大力开展城乡“4050”人员“一对一”的就业创业培训。积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发展微型企业。完善“创业培训+小额贷款”联动机制和微企扶持政策,建立微型企业网、微型企业交流论坛、微型企业指导站等服务平台,建设微型企业孵化园,为城乡居民提供就业岗位。二是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有序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结合渝北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实际,妥善安置大量农转非人员,目前我区城市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7年的3.1:1缩小到2.8:1。三是实施“强镇工程”,增强镇域经济承载力。逐步完善医院、学校、连锁超市、农产品交易市场、乡村酒店及文体娱乐中心等场镇功能设施,吸引农民向场镇集中,促进城乡要素互动。围绕“五线六园”,积极打造张白路高山蔬菜、放牛坪梨子等一批上万亩的产业基地;在两江新区外围有条件的镇建设标准厂房,打造配套工业集中发展区,提升全区镇域企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四是开展“超万行动”,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实施产业、就业、创业、帮扶和保障“五大增收计划”,搭建“三百帮扶”平台,确保“95%以上有劳动能力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到2012年超过1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增收969元,已有1/3以上农民实现“超万”目标。

四、积极创先争优,全面开展“联帮带”,营造心齐气正创业氛围

按照“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要求,深化“联帮带”、“人民公仆”、“三项活动”、“结穷亲” 等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加强干部队伍素质建设,密切干群关系,不断激发全区上下干事创业激情。

(一)打造堪担重任的干部队伍。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推动渝北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三公三意三匹配”选拔任用干部。用实绩评干部,让能力强、作风硬的干部到开发建设一线中得以锻炼和成长。加强干部培训,每年都选送一批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增才干长见识,不断提高其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强化人才引进,设立专项资金,面向全国选聘干部、举办“百名硕博渝北行”等活动招引人才,为全区干部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二)凝聚全社会合力。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是实现渝北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依托人大、政协以及社会群团力量,深入开展“五个重庆建设·人大代表在行动”和政协委员助推“五个重庆”建设行动,全力推动全区统一战线事业蓬勃发展。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全区上下齐心协力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以“联帮带”架起“连心桥”。 把“联帮带”作为创新群众工作的重要举措。组织干部结穷亲、大下访、三进三同,争当“人民好公仆”,全面推进“三项活动”建设,发动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两新组织”全部参与,为群众落实帮扶项目,协调帮扶资金,全面落实“三项制度”,做到党员干部全参与、困难群众全覆盖。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做到党员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不断加强干部的廉政教育、监督和惩处,以“正心、正言、正行”为主题的“三正”教育持续开展,全面推行“三项治理”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党风廉政体系,为全区大开放大开发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渝北全区建设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渝北:建设产业链上的经济大区
重庆渝北直播带货火热PK 新农人主播共助乡村振兴
重庆渝北直播带货火热PK 新农人主播共助乡村振兴
PANEL AUDIO全宅影院+背景音乐解决方案 重庆渝北影院式住宅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