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富伦理视阈下助学贷款财富问题思考

2011-08-15郑国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2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助学财富

郑国军

(赤峰学院 办公室,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财富伦理视阈下助学贷款财富问题思考

郑国军

(赤峰学院 办公室,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本文从财富伦理的角度探究了助学贷款财富问题,助学贷款的和谐发展离不开财富伦理规范,贷款学生使用消费助学贷款更离不开财富伦理的价值支撑.加强财富伦理建设,对于消除助学贷款制度实施过程中内在的道德风险,达到助学贷款资助育人的目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助学贷款;财富伦理;大学生

助学贷款作为一种保障公益的信用贷款,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扶困助学工作需要的产物,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无疑是一笔宝贵财富.助学贷款制度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与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惜贷”、“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社会关注的财富伦理问题,这些的问题不仅仅说明了加快助学贷款制度建设的紧迫性,更说明了需要对财富伦理与助学贷款的关系作出理论上回答的重要性.因此,加强财富伦理建设,对于消除助学贷款制度实施过程中内在的道德风险,达到助学贷款资助育人的目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1 财富伦理与助学贷款

财富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条件和结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富是“指人类所能拥有的一切,它包括人的身体、人的内在精神和外在于人的物质财富”.狭义的财富是指“人类能够拥有的物质财富”[1].物质财富包括自然的物质财富和社会的物质财富.自然的物质财富是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所共有的物质财富.社会的物质财富是通过人类的劳动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伦理是“指一定社会的基本人际关系规范及其相应的道德原则”[2].伦理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按照其自身规律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或真理.“财富无伦理则盲,伦理无财富则空”.财富与伦理“离而相倾、合而相成”,二者统一于财富活动的实践过程中[3].

财富伦理是指“人们创造、占有和使用财富的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蕴含的伦理内涵和道德意蕴.它是人类在认识、创造、支配和使用财富的过程中,对个体与个体、个体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观念把握,是经济行为的价值依据,也是人类根据财富的本质要求去创造财富、积累财富和使用财富的精神动力.”[4]财富伦理包含着财富与伦理的关系问题,起着对人的自身行为和经济利益关系的是一种向善的实践理性的调节和规范,要义在于用合乎伦理的眼光看待财富,如何创造财富、谁来消费财富以及如何消费财富的过程受到伦理的引导与制约,包含着对现实生活财富利益问题的某种反思和超越,制约着财富问题上存在的不道德行为.财富伦理在价值追求上,要求人们要从人的主体性出发,通过创造财富来发展自身的个性与潜能,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财富以实现人生的生存意义和价值.

助学贷款在我国起步较晚,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并轨制的实施和大众化教育进程加快的产物.为保障接受高等教育者在承担部分教育成本的基础上,保证每个应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享有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国家启动了助学贷款制度.国家助学贷款是指国家通过国有商业银行向高等学校在读学生发放的用于支付本人在读期间的学杂费、生活费等有关费用的无担保的财政贴息的信用贷款.助学贷款这种助学的财富性和助学贷款制度的规约性决定了助学贷款具有财富与伦理的双重属性,为我们从财富伦理的视野认识助学贷款提供了理论与方法论指导.

2 助学贷款和谐发展需要财富伦理的规范

助学贷款作为保障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财富活动,必须受到财富伦理的规范和制约.贫困学生借助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理应按照财富伦理的要求正确支配、使用、按期偿还助学贷款.但事实上,在使用助学贷款过程中存在的逃贷、“超前消费”、“面子消费”等失当或失范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助学贷款的秩序和健康发展.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当前财富伦理建设滞后,青年大学生的财富伦理观念淡漠.因此,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带来了知识和信息爆炸性增长,催生出了一些全新文化样式,改变了青年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伦理观念的今天,助学贷款的和谐发展离不开财富伦理规范,贷款学生使用消费助学贷款更离不开财富伦理的价值支撑.

第一,财富伦理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国家设立助学贷款制度的目的就是让贫困学生通过“透支”明天的财富来成就今天自己的学业而实现人力资本升值的.助学贷款的直接功能就是资助功能,间接功能和终极功能都是育人功能,就是实现大学生由人力资本向人才资本的转化,从而实现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财富伦理在内涵上包括财富价值观、财富致富观和财富消费观.财富价值观就是指人们财富和财富价值所持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财富致富观就是获取财富手段的正当性与合理性;财富消费观就是支配使用财富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财富伦理对于帮助大学生、特别是借助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价值观、财富致富观和财富消费观,形成健康的创造财富、使用财富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财富伦理是助学贷款发挥资助功能的客观需要.每一项经济制度或财富活动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财富伦理规范人的行为,没有财富伦理的守护,每一项经济制度或财富活动必将因失序而崩溃.助学贷款是国家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政策性个人信用消费贷款.诚信既是助学贷款借的保证,也是助学贷款还的保证,因而具有很大的道德风险.如果贷款学生没有正确的财富价值观、财富致富观和财富消费观,或财富伦理意识淡漠,将意味着助学贷款因运行成本的无限增大而无法开展,影响助学贷款资助功能的有效发挥和“代际公正”,从而真正影响到高等教育公平.

第三,财富伦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奋斗目标.社会和谐的前提是消除差异和不平等,这种差异和不平等首先表现在物质财富上的差异和不平等.而财富伦理为人们提供了如何看待物质财富上的差异和不平等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去缩小乃至消除这种物质财富上的差异和不平等.因此,构建财富伦理,不仅有利于减缓和化解由于财富问题引发的各种隔阂与矛盾,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物质活动中的统一,而且有利于正确处理好财富增长与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3 财富伦理视阈下构建助学贷款财富伦理的着力点

财富伦理是对财富活动的价值标准问题和财富道德问题的理论回应,反映着财富的本质和价值以及人与财富之间应然关系的体现与反映.人们只有对财富形成一定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财富伦理才会真正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精神力量,人们追求财富的正当性、使用与消费财富的合理性才能体现与遵循财富运动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要求.因此,构建助学贷款财富伦理必须把握好以下的着力点.

第一,助学贷款财富伦理构建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助学贷款政策关系到广大贫困学生的切身利益,是符合中国国情、保障经济困难人群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重大政策,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对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保障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财富道德是当代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大学生作为承载着民族希望与未来的优秀社会群体,其财富道德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和资助育人功能的发挥.和谐社会视阈下助学贷款财富伦理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只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才能把握住助学贷款无担保的个人信用性质和助学贷款的财富价值,才能保障贫困学生有机会平等接受高等教育,养成大学生诚信品质,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才能真正体现助学贷款的政策公益性,实现国家设立助学贷款制度的初衷.

第二,助学贷款财富伦理构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理念是党和政府进行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价值理念,是把社会管理推向民主法治管理的重要标志和体现.助学贷款财富伦理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本质上是尊重人的价值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生动反映.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做为创造、分配、消费财富的基本目标,保障广大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享有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贷款学生的个体地位和人格尊严与价值才能得到尊重,助学贷款资助的主体才能树立起正确的财富价值观、财富致富观和财富消费观,形成健康的创造财富、使用财富的人格,助学贷款的资助功能才能真正得到有效发挥,才真正意味着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得到真正体现和维护.

第三,完善体制机制,大力营造助学贷款财富伦理氛围.建立和完善助学贷款诚信奖励机制和违约惩处机制,从体制机制上让贷款学生正确认识助学贷款的财富本源和财富价值、正确认识追求财富、创造财富、积累财富、消费财富的合伦理性,理清富有和创造财富、贷款求学和人力资本升值之间的关系,保障受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财富价值观、财富致富观和财富消费观.同时,要加强大学生财富伦理教育,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反宣传创造财富和回馈社会的正当性与合伦理性,使学生具有独立自主、艰苦创业、勤俭节约、乐善好施的精神品格,使学生真正明白只有创造财富、奉献社会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第四,强化助学贷款财富的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道德观.健康理性的财富消费观是财富道德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构建助学贷款财富伦理不仅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贷款消费与完成学业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助学贷款的财富与伦理价值,而且要正确引导贷款求学本身的价值取向和树立正确的财富道德观,使贷款求学的学子们从炫耀性、攀比性、浪费性、糜烂性消费误区中走出来,正确认识贷款求学的财富价值和所应承负的社会责任,在理性的消费中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精神的物质消费,做有社会责任的文明物质消费的积极促进者和倡导者,推动社会形成良好的物质消费风气.

〔1〕向玉乔.财富伦理:关于财富的自在之理[J].伦理学研究,2010(6).

〔2〕朱贻庭.伦理学大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3〕黄英杰,严光菊.财富与伦理关系初探[J].河北学刊,2005(6).

〔4〕唐凯麟.财富伦理引论——为庆祝《中国社会科学》创刊三十周年而作[J].中国社会科学,2010(6).

B82-053

A

1673-260X(2011)12-0211-02

青年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及运行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10XJC770009)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助学财富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扎实帮困助学造福贫困少年
“火红财富”的拥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