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述三北地区的沙漠化防治实践经验

2011-08-15高志峰赵鹏宇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2期
关键词:沙区沙漠化三北

高志峰,赵鹏宇

(1.忻州师范学院 专科部;2.忻州师范学院 地理系,山西 忻州 034000)

综述三北地区的沙漠化防治实践经验

高志峰1,赵鹏宇2

(1.忻州师范学院 专科部;2.忻州师范学院 地理系,山西 忻州 034000)

通过对三北地区治沙造林取得巨大成就的总结,分析了三北地区沙化形成的原因和现在面临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今后防沙治沙工作的7条建议.

三北地区;沙漠化;防治

三北地区是我国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我国的八大沙漠和戈壁,以及四大沙地都集中分布在这里,总面积约149万km2,占三北地区406万km2总土地面积的1/3以上.主要分布新疆、内蒙古、甘肃、陕西、山西、宁夏、青海、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自治区)的262个县(旗).

根据有关监测资料表明,我国50~70年代,沙漠化土地是以年增加1560km2的速度在扩大,70年代后期,增加到2413km2,现在已增加到2460km2,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沙漠县.其中,三北地区沙漠土地是以年增加1693.7km2的速度在扩大.据专家推算,三北地区每年沙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40亿元[1].

1 三北防护林治沙造林措施和成就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作为一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三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从一开始就把防治风沙危害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国家林业局的领导下,20年来采取封山封沙育林育草,飞播造林种草,人工造林,各种生物和机械固沙,共完成造林2000多万hm2,其中在风沙危害区造林700万hm2,综合开发沙区土地资源200多万hm2,发挥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1 减缓了沙漠化土地扩展速度

三北地区大面积治沙造林使沙漠化扩展速度由80年代年增2100km2的速度下降到1693.7km2.三北地区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辽、吉、黑、京、津、宁、陕、晋等八省(区)基本上结束了沙进人退的历史.科尔沁、毛乌素两大沙地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20.4%和29.1%,不仅实现了沙漠化逆转,而且进入了综合治理开发的新阶段.

1.2 保护促进了农业发展

保护三北地区的沙区农田1333.3万hm2.平原农区基本实现林网化.东北西部、甘新区、内蒙古长城沿线的粮食基地区大面积、跨地区、集中连片的农田防护体系已经形成,这些地区平均单产和总产增长幅度在全国9大农区中均居前3位.

1.3 缓解了农村“四料”俱缺的局面

三北沙区森林蓄积净增1亿多m3,民用材自给有余.营造的100万hm2薪炭林和林木抚育修枝可解决60万户农牧民燃料问题.营造的牧防林保护1500万hm2草牧场,有效的防治草原退化、沙化.营造的240万hm2灌木和数千万株云杉、柳、榆、槐树的枝叶为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使三北沙区牧畜存栏数和畜牧业产值成倍增长.

1.4 拓宽了人们的生存空间

在沙化的土地上新建基本农田340多万hm2.内蒙古推广“小生物圈”综合治理开发模式,有6万多户农牧民搬进昔日的沙漠中安家落户.在榆林地区,北部沙区人均占有粮食和人均收入分别比南部山区多20kg和200元.

1.5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三北沙区20年营造约140万hm2经济林,年产干鲜果品约50亿kg.沙区种植麻黄、甘草等药材增加了农牧民收入,由此带动了沙区养殖业、加工业的蓬勃发展.

2 三北地区沙漠化成因和治沙面临的困难问题

沙漠化是沙尘暴发生的基础条件,也是根源之一.沙化又是一个自然与经济、社会相关联,以人为活动为诱导因素,引起环境变化的土地退化过程.三北地区的沙漠化成因,是在具有一定沙物质基础和干旱大风的动力条件下,加上过度人为活动与资源、环境不相协调下所产生的一种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环境退化过程.其中,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受气候波动等大自然作用力形成的沙漠、戈壁约100万km2.而受人为活动造成的沙漠化土地有50多万km2.尤其是近代,随着人口增长,人类不合理的强度利用土地与脆弱的生态环境、贫乏的自然资源和缓慢的自然沙漠化过程共同作用、互相激发、相互促进,使沙漠化加剧,并陷入恶性循环状态.概括地说就是在人口增加和政策失误的影响下,脆弱的生态环境+人为不合理的经营活动=沙漠化.具体讲有以下主要原因:

2.1 全球环境恶化是造成沙化加剧的重要因素

地球森林面积减少,气温升高,全球变暖,大气臭氧层遭到一定破坏,是造成自然灾害加重的主要原因.我国近期连续发生沙尘暴,与去年北方普遍干旱,降雨减少,土壤表层松化和大气强气流流动有直接关系.

2.2 干旱半干旱地区资源、人口、环境矛盾突出是造成沙化的另一主要因素

三北沙区人口密度已由50年代初期的10人/km2增加到24~60人/km2,超过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理论承载极限(一般这一类地区的土区理论承载极限不超过2~8人/km2).该地区现有各种牲畜8142万头(只),合16063万羊单位.每只单位占草牧场0.657hm2(一般这一类地区的土地理论承载极限在1~2hm2以上),超载严重.目前,三北沙区实行的秋天耕翻土地的农业耕作制度,造成冬春季节性沙化严重,这也是加剧春季沙尘暴频繁发生的重要因素.

2.3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沙区天然林草植被急剧枯死问题突出是造成沙化的重要因素

三北风沙区有大面积天然植被和人工林需要加强保护.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山川森林急剧减少,雪线上移,高山涵养水源能力下降,造成雨季洪水泛滥,旱季水供给不足,河流干枯现象突出.一些河流上游过度用水和截水,使下游无水,造成河流两岸天然林大面积死亡.另外,由于人为对有限的地上和地下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加剧了土地干旱和沙漠化.在三北地区水资源缺乏,尤其是西北地区更为严重.目前,缺乏一个统一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规划和强硬措施去组织、协调各部门和地方合理利用水资源.

据统计,新疆塔里木河下游地、内蒙古后山、锡盟南部、阿盟等地区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滥垦过牧、人为樵采的破坏和各项工程建设,对植被破坏严重,造成这里年均沙化扩展速度在30%~40%.

2.4 治理任务小,沙化速度大于绿化速度,是造成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和形成沙暴的根源之一

三北地区广大沙区是我国经济落后、资源匮乏、人民贫困的最严重地区.过去20多年,在开展防沙治沙工程中广大干部和群众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沙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天他们的承受能力达到极限,急需国家对这项以公益事业为主的生态建设增加投入.目前,国家对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造林专项补助费每年0.6~0.7亿元左右,用于治沙造林约一半以上,年治沙造林65万hm2,不足80元/hm2,补助不足实际造林成本的1/10.尚有大面积沙地得不到治理,未能列入工程计划,没有资金投入,沙进人退局面未扭转,沙化在加剧.另外,国家在三北风沙区,年年有造林经费,但无管护投入,造成400多万hm2防风固沙林缺乏必要的抚育经费,受病、虫、鼠害危害的450多万hm2人工林无资金防治,750万hm2天然沙生植被遭受人、畜、自然灾害危害,缺乏保护,这一问题十分突出.实践证明在三北沙区,只有大面积造林、大规模治沙才有成效.因此,治沙投资不足,治理速度低于沙化速度是造成沙化加剧的又一原因.

2.5 治理与破坏同行,人为“造沙”现象严重是造成沙化的又一重要因素

目前,一些地方的森林和草原仍然遭到人为肆意毁坏,许多沙漠绿洲和天然植被被滥垦、过牧和樵采,许多有限的沙生资源被盲目的无限开发利用,挖干草、抓发菜、砍薪柴、开矿等等,这种人为“造沙”现象十分严重.据调查,1990~1999年10年间,三北地区一些部门和地方为发展经济开发农田,开垦草原和灌木林地达200万hm2,但因基础设施不配套,又缺乏必要的防护林体系保护,竟将100多万hm2开垦地撂荒,在沙区撂荒就意味着“造沙”.显然这种人为破“造沙”是造成沙化的又一重要因素[2].

2.6 三北治沙工程管理中,存在着影响防治沙化的不利因素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唯一一个被列入国家102项重点基本建设中的林业项目,1978年,从工程建设一开始,就在万里风沙线上开展大规模治沙造林.按说这是我国众多林业生态工程和治沙重中之重项目,但是,这一工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着被削弱的问题.如1991年,为了加强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治沙造林,全国防沙治沙工程启动.但工程上马后实行单独管理,重设机构管理,造成同一地区,三北工程有治沙任务,全国防沙工程也有治沙任务.投资标准不一,多头管理,重复管理,重复验收,人为给工程带来一定混乱和不必要的麻烦,但治沙造林进度并没加快多少.

2.7 北风沙区人才奇缺限制了防治沙漠化工作的发展

西部大开发,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人才,三北工程建设更缺人才,尤其是治沙造林科技人员.全国有50万林业专业人才,其中近8%分布在东部和中部.三北面积大,生态环境脆弱,林业建设任务繁重,但林业专业人才捉襟见肘.三北地区现有5万林业专业人员在岗,其中4万多人从事森工,从事造林治沙人员不到1万人.从造林面积上看,专业人才的支撑力,东部有林业专业人员15.9人/km2,而三北不足4人,三北沙区仅有0.7人.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使这些地区对一些好的适用技术接受能力下降,推广受阻.

3 加强三北治沙工作的建议

3.1 强化三北地区防沙治沙管理部门的职能

三北地区治沙造林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需要组织全社会各行各业共同建设.鉴于三北地区治沙面临的种种问题和艰巨任务,必须加强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领导.建议成立由国务院领导或国家综合部门牵头的“三北防护林建设领导小组”,由国务院林业行政部门负责各行业、各部门间的综合协调工作,由三北局负责工程实施具体工作,充分利用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在国内外的影响和地位,用建设国家重点工程的旗帜统领三北地区的治沙和其它林业生态建设.实现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在三北地区范围内开展的各项林业生态工程应是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加强、完善、补充和延伸,可作为重点建设项目,纳入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2050年总体规划中.

3.2 把保护沙区天然林草植被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

目前,在广大沙区,保护现有天然林比新造林显得更重要.因此,建议国家设立“天然沙生植物保护区”,加强封沙育林育草和休牧,切实把保护沙区天然林草植被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要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恢复森林,提高涵养水源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河流干枯,地下水补给不足,以及河流变成季节性流水的问题.同时建议国家实施退牧还草还林工程[2,3,4].建议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扭转只顾当前利益和只顾自己利益的问题.

3.3 增加投入,快速治理,彻底解决沙化速度大于治理速度的矛盾

三北地区防沙治沙工作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成效的显著,表明我们有能力,也有办法控制沙漠化.同时无数实践也证明,防沙治沙是早治比晚治效果好,大治比小治效果好,只有大面积造林、大规模治沙才会有成效.目前,三北沙区年沙化面积约为5700km2,年治理面积在4000km2.若每年治理任务在6000km2以上,就能扭转目前沙化局面.因此,我们需要大幅度增加治沙任务,采取有效措施,高效治理.首先,把毛乌素、科尔沁和嫩江沙地列为灭沙重点,限期集中治理.其次,将一些沙漠化土地扩展活跃、危害严重的阿拉善盟、乌盟后山、塔里木河流域等农牧交错地区作为重点治理区,采取封沙育林育草、飞机播种、人工营造草原防护林等手段进行植被建设,提高土地承载能力,建立稳定的生态环境[5].

3.4 在沙区推行退牧还林还草和免耕农业技术

保护沙区天然林草资源、停止破坏是三北地区防治沙漠化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要通过立法等办法,强制推行对沙区天然林草资源的保护.因此,推行退牧还林还草,改变大野放牧和游牧,改变人口散居为集中居住,对牲畜实行圈养和半饲舍养显得十分重要,只有退出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沙漠化和解决潜在沙漠化问题.同时,改变现行耕作制度,推行免耕农业技术,解决三北沙区秋天耕翻土地,造成冬春季节性沙化严重的问题,也十分重要.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有效措施,也是解决人为“造沙”的有效措施,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执行,要强化保护沙区林草资源的法制观念,彻底扭转边治理、边破坏的被动局面.

3.5 要确立地方党政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

防治沙漠化工程是一项艰苦、持久、需要几代人努力奋斗的工作.因此,防沙治沙工作必须与地方党政领导任期目标责任结合起来.要通过宣传、教育和建章立法等多种形式处理好地方领导任职负责届期短与防治沙漠任务周期长的矛盾,确立工程建设目标和沙漠化土地消长目标的“两标”责任制,以确保防沙治沙工作持之以恒进行下去.

3.6 强化保护沙区林草资源的法制观念,彻底扭转边治理、边破坏的局面

保护沙区天然林草资源、停止破坏是三北地区防治沙漠化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要通过立法等办法,强制推行对沙区天然林草资源的保护.《防沙治沙法》已制定讨论多年,需要早出台、早运作、早执行.要在执法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和限定对沙区的开发,在沙区对采药材和一些破坏性大的项目,首先要限制,同时要收高税,用于生态建设补偿.另外国家还应加强对沙区危害重点区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将现代遥感技术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及时掌握沙漠化消长动态.

3.7 推广飞播和封沙育草等多、快、好、省的防沙治沙措施

飞机播种造林和封沙育林育草是多快好省的防沙治沙措施,投入500~600元/hm2就能很好的完成治理和恢复植被,应加大这方面的推广力度.特别是在边远辽阔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这些地方实施人工造林缺人少物,而且条件很差,不易成功,采取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和有计划的轮封轮牧具有事半功倍的成效[6].

4 应以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重新定位

三北防护林体系总体规划到2050年,即到本世纪中叶才能全面完成.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生态环境建设成为重中之重,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向社会提供森林生态服务的行业.甘肃三北地区是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战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这一倍受世人注目且唯一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项目就成为全省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工程.因此,决不能因为其它工程的上马实施而受到冷落和肢解,甚至减少或取消投资.相反,应更加重视这一工程,确定以国家投资为主的投入机制,纳入国家及省级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充分发挥三北防护林体系,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安全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和服务功能.要加大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科技含量,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要大力宣传,在被联合国评为“生态工程500佳”的基础上,向全球战略中的多元化、全方位国际合作的方向发展,加快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国际化进程.只有这样,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才能逐步改善,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三北工程总体规划.

〔1〕唐麓君,杨忠岐.治沙造林工程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庄立文,吴捷.借鉴国外经验加速沙漠化治理[J].中国林副特产,2003,(3):45-49.

〔3〕樊胜月,周立华.沙漠化成因机制及其治理的沙产业模式[J].地理科学,2000,20(6):25-29.

〔4〕庞立军,吴宏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治沙试验初探[J].科技长廊,2005,12(3):12-14.

〔5〕孙中峰,荣建东,李英杰.应用沙障作用治理流动沙地的试验研究[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3,23(7):9-12.

〔6〕吕文.三北防护林工程[J].防护林科技,1997,(12):71-72.

X321

A

1673-260X(2011)12-0159-03

2011年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1041020-02)

猜你喜欢

沙区沙漠化三北
我的三北
红色沙区的由来及发展
2009-2017年阿拉善左旗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机制
Kubuqi Desert: an Afforestation Miracle
Ant Forest Users Plant 55m Trees in 507 Square Kilometers
三北工程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北工程:将沙海变成林海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沙区梭梭注水造林技术
沙区樟子松人工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