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百年风貌
2011-08-15徐夕人
徐夕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江苏常州 213164)
简析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百年风貌
徐夕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江苏常州 213164)
中国的书籍装帧设计在近一百多年里经历了许多重大曲折和变化,从五四运动时期开立新端,至新中国成立已初步形成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风格;新中国成立以后万象更新、百花齐放;改革开放以来更是重焕生机,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中国自己的特色。中国文化影响力在国际上日益扩大,奏响历史的新乐章。
书籍装帧;艺术设计;中国特色
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中国历经数次政治变革与制度变迁,动荡的社会生活直接影响到文化出版业的发展变化,中国的书籍装帧设计在这百余年里也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巨大变化,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书籍设计风格与历史场景。
1 新中国成立前开立新端、百家争鸣
1.1 五四时期初步形成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风格
19世纪末,西方先进的金属凸版印刷技术和石印技术传入我国,除一些特殊印本所需仍然保留了部分传统的凸版木刻水印和短版印刷工艺外,我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渐渐淡出历史舞台,书籍装帧也逐渐脱离传统的线装形式,日益趋向于现代的铅印平装本。清末时期在沪津等地已盛行铅铜版凸版印刷,当时上海所发行的《申报》、《点石斋画报》等均运用了西方的先进印刷技术,为近代中国印刷业与书籍装帧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我国新文化运动迅速兴起,为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设计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书籍装帧设计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各种思想观念也纷纷反映到具体的书籍装帧艺术设计作品中。在传统思维与新思潮的强烈冲突下,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我国书籍装帧设计经历了萌芽期、开拓繁荣期和发展成长期,在吸取西方先进的印刷技术和多样艺术形式的基础上,逐渐脱离了传统的样式,开始向现代书籍的出版印刷方式和设计形态转变,逐渐形成了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1]。随着新式书籍种类日渐增多,不少文学家、美术家和出版家开始重视书籍装帧艺术,并越来越向现代书籍装帧形式靠拢。
在我国现代书籍设计中,鲁迅可算是开山鼻祖,他特别重视对国内外书籍装帧艺术的研究,提倡向外来艺术包括西方的艺术设计学习,使中国书籍装帧艺术逐渐改变了传统书籍装帧的样式,建立起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现代设计风格。鲁迅非常注重书籍装帧艺术的整体面貌,主张将封面、版式编排、字形纸张、印刷装订等结合在一起整体进行设计。经他亲自参与设计出版的书籍和画册,不仅思想内容好,在印制上也是非常讲究,为我国书籍装帧艺术开辟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他提出“天地要阔、插图要精、纸张要好”的书籍设计的基本要求;对于版式,他主张版面要有设计概念,不要排得太过拥挤,需要留有一点空间,视觉元素之间有前后层次,给人以节奏感;版面设计与书籍内容应整体一致,拥有和谐的韵律美。与此同时,鲁迅还亲自设计了数十种书籍的封面,其中有《呐喊》、《引玉集》、《华盖集》等。在《呐喊》的设计中,鲁迅运用了印章图案为创作元素,色彩上运用了红白、红黑的对比,形式简洁,有力地体现出作品的内在精神。
1.2 20世纪30—40年代杰作纷呈、多姿多彩
20世纪30—40年代,许多留学欧美、日本的留学生带回了国外的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努力追逐世界艺术潮流,在创作时博采众长,无所羁绊,极大地丰富了新文学书籍的设计语言。我国的书籍装帧设计界人才辈出,设计杰作纷呈,呈现出百花争艳的繁荣景象,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进入一个多样艺术风格并存的繁荣活跃期。比较有影响的有陶元庆、钱君陶、陈之佛、司徒乔、丰子恺、庞薰琴、曹辛之、林风眠、关良、蔡若虹、叶灵凤等一批极富素养的现代文化大家,其中不乏画家、艺术家、设计家、文学家、教育家及出版家等。由于他们视野开阔,修养良好,与文学界、美术界联系密切,设计出了许多优秀的书籍装帧作品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2]。
如早年留学日本的陶元庆,他所设计的书籍封面构图新颖,色彩明快,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他在给鲁迅小说集《彷徨》进行书籍设计时,封面图案就运用了三个寂寞的人在晒太阳,暗含追求光明的寓意,把作者本人想要传递的思想表达得非常贴切,深得鲁迅的赞赏。特别是由陶元庆执笔设计的许钦文小说集《故乡》的封面画,色彩醇美,构图奇巧,被誉为书籍装帧史上的经典之作。钱君陶兼有著名书法篆刻家和出版家的美誉,他的艺术生命历久不衰。从20世纪30—90年代,他一直从事书籍设计工作,对中国的书籍艺术设计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影响了几代书籍设计工作者。经他设计的书籍装帧作品多达四千多件,在文化圈内享有“钱封面”的雅称,一批五四时期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大多由他设计,如巴金的《家》、叶圣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茅盾的《子夜》等。其作品多用简洁明快的抽象图案装饰,因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色彩,或对比强烈或和谐淡雅,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陈之佛是颇负盛名的花鸟画家,也是成绩斐然的书籍装帧艺术家。在书籍封面设计中他坚持采用几何图案和传统图案,同时也借鉴古埃及、古希腊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其设计的《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文学》、《发掘》、《苏联短篇小说集》等书籍封面都有独到之处,要么色彩浑厚而朴实,要么图案精美且富于变化,构图都比较严谨。赴法国留学的画家司徒乔,以毛笔速写见长,设计风格大胆新颖,是集插图创作和封面设计于一身的设计大家。他曾为不少苏俄的译本设计过封面,如《争自由的波浪》、《契诃夫短篇小说集》、《浮士德》、《饥饿》等。丰子恺,是一位漫画家和散文家,他的《子恺画集》、《扩土画巢》、《缘缘堂随笔》等作品,至今仍备受读者青睐。他的封面画也以漫画见长,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三等乍窗》等,颇富诗意,又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庞薰琴,画家,又是工艺美术设计教育家,在中国传统装饰绘画方面有丰厚的研究专著,对设计教育也有着显著贡献,其设计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传统装饰之风。还有在装帧界首位获得“韬奋出版奖”的曹辛之,他兼顾了书法、篆刻、诗词等艺术特质,其作品诗意盎然,极富典雅隽秀之气。
除此之外,闻一多、张光宇、叶浅矛、林风眠、黄苗子,丁聪、廖冰兄等艺术家也都投身于书籍装帧的艺术创作之中。还有巴金、闻一多、沈从文、邵洵美,胡风、艾青、萧红、卞之琳等作家,也积极参与了书籍封面设计,那是当时独特的一道人文风景线。这些大家均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无论是否研习过美术,在设计领域都显露出卓越的才华。
2 新中国成立后升腾跌宕、变化万千
2.1 新中国成立后万象更新、百花齐放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上下都怀着极大的热情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出版行业当然也不例外,纷纷设立美编室,并有了专门从事书籍装帧设计的设计师。如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专门成立了书籍设计专业,由著名书籍设计艺术家、教育家邱陵主持,为书籍设计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后继力量。与此同时,大批艺术家欣然投入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创作之中,使书籍装帧设计奏响了新的乐章。
刘海粟、傅抱石、古元、吴作人、李桦、黄胄、黄水玉、彦涵、杨永青等一大批画家,为新中国的书籍装帧设计艺术创作了丰富的精美插图和封面。再如杨永青的《五彩路》、吴作人的《林海雪原》、黄永玉的《阿诗玛》等,在书籍中采用的插图整体艺术水准颇高,均是书籍插图艺术的范本。另一批中国书籍装帧设计艺术家,如邱陵、任意、邹雅、范一辛、张兹中、沈云瑞、卫水山、袁运甫、王卓倩、钱月华、郭振华、曹洁、陈新、吴寿松、柳成荫、王荣宪、余秉楠等,既经历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创作的兴盛期,也度过了极“左”思想笼罩下的迷惘与无奈时期,但是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新中国的书籍设计艺术绽放出绚丽的光彩,为当代中国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设计作品仍能够融入当今时代并显现出光华四射的生命力。
1959年4月,文化部出版局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全国书籍艺术展览会。同年秋季,在德国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上,我国《楚辞集注》、《永乐宫壁画》、《五体清文鉴》、《苏加诺工学士》、《博士藏画集》等书的装帧设计、插图等获得十枚金质奖章、九枚银质奖章。那一时期,我国书籍设计作品均具有相当的国际水准。
20世纪60年代,出版业转入低潮,大批出版社关门停业。这段时期的出版物品种单一,质量上印制粗糙,设计思路狭窄,单调的文化环境遏制了艺术家的创造力,书籍装帧行业也一度跌入谷底,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与生命力。
2.2 改革开放以来重焕生机,蓬勃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给我国封闭已久的装帧设计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沃的发展土壤。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多,外来文化中神奇的想象、巧妙的构思、强烈的色彩对比等,极大地冲击着人们的视觉,促使我国设计人员的创作思想也异常活跃。这时大批内容丰富的经典作品得到出版,书籍装帧也颇具特色。其中人民美术出版社《毛泽东故居藏书画家赠品展》、《故宫博物院藏明清扇面书画集》、《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三册)分获莱比锡国际图书博览会和国际艺术书籍展览会金、银、铜奖。但由于长期的文化封闭,又加之对外来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在一些书籍设计中存在着一味抄袭国外设计形式的现象,缺少中国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我国书籍装帧设计人员应注重更高层次的文化精神融合,装帧艺术创作应建立在学识、修养的积累上,并将设计上的虚实、疏密、曲直等形式变化,转化为中国书籍装帧所独有的气韵之美,而这种独有的美正是西方所不具备、而我国应大力发扬和表现的东方艺术精神[3]。
20世纪80年代,为了更好地促进书籍设计艺术的发展,我国先后成立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研究会(后改为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及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曹辛之装帧艺术》的出版,使人们领略了老一代书籍装帧设计艺术家的风采,邱陵的《书籍装帧艺术简史》更是填补了我国书籍设计艺术史论方面的空白。1979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会,是自1959年举办第一届以来时隔20年的一次书籍艺术的文艺复兴。在l986年举办的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会中,一大批中青年艺术家脱颖而出,形成了书籍装帧艺术界老、中、青艺术家汇聚一堂的新局面。邱陵、任意、张守义、张慈中、吴寿松、章桂征、王卓情、陶雪华等设计家,用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设计了大量优秀的书籍艺术作品,如邱陵的《红旗飘飘》、张守义的《烟壶》、章桂征的《祭红》、陶雪华的《神曲》等。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出版事业蓬勃发展,国际间设计界的交流日益广泛。全国各出版社出版了大量介绍国外优秀书籍设计的专业出版物,其中王序主编的外国设计家系列和朱锷主编的十元外国设计丛书独具特色。这些学术交流和出版活动对中国书籍设计行业观念的推陈出新可谓影响颇深[3]。
2.3 新世纪奏响书籍装帧艺术设计新乐章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概念不断进步,设计师们从单一的装帧走向书籍整体设计概念的转换,这在观念上是极具实质意义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书籍艺术本身的含义,它传递的是文化而不单纯是商品。书籍设计绝非局限于外表包装或内文的简单装饰的层面。因此.书籍着重的是信息传达的表现力,是努力传递给读者的一个生动有趣、明了易懂的文化信息,是设计师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的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4]。可以说,书籍设计与文本有着同等的价值,这已成为出版界和读者的共识并初见成果。
近十年来,中国书籍设计艺术的进步和发展引人瞩目,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涌现出来,不少艺术家逐渐成长为书籍装帧设计业的中坚力量,一些富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的设计师成立了专业的书籍装帧设计工作室,成为出版设计业的主力军。如可称之为中国内地书籍设计界第一人的吕敬人,曾被评为亚洲著名的十大设计师之一,中国十大杰出设计师之一,不仅在国内国际的展览、比赛上获得过不少金奖,而且还编、译、写过数本书籍装帧、设计方面的著作。吕敬人的书籍形态设计非常强调民族性和传统特色,但他不是简单地照搬传统要素,而是创造性地再现它们,使之有效地转化为现代人的表现性符号。吕敬人以其独到的设计理念,蕴藉深厚的人文含义,性格鲜明的视觉样式,成为书装界影响很大的一位书籍设计家,由此而形成的“吕氏风格”也成为书装界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5]。
随着新世纪数码技术的介入与数码设计的出现,带给艺术设计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特别是数码技术涉入的书籍装帧作品,其新颖独特的视觉效果、丰富多变的字体和精美的印刷质量,给我国的书籍设计师以强烈的震撼。与传统的手工绘制艺术相比,电脑数码技术以其高效、便利、精确等优势为书籍设计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技术表现手段,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书籍设计的工作效率,使设计师从复杂、重复的手工绘制中解放出来,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想象力和再创造力的深度挖掘,精确有效地处理各种文字和图像,而且还大大拓宽了思维空间,实现以手工绘制无法表现的创意。随着我国数码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码设备的普及,设计手段逐渐多样化,材料语言的运用也越来越丰富,使书籍的形式与内容有了很好的统一,艺术与技术有了完美的融合,从而使书籍装帧作品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 结束语
总的说来,我国书籍设计艺术的巨大变化和进步令人欣喜,书籍整体设计概念在增强,观念的更新成为中国书籍设计艺术进步的原动力。人们更加尊重书籍文化本身,在中国本土文化审美意识的回归中,保持中国自身独有的书籍语言风格。与此同时也不断引进新观念,开拓设计新思路,在设计功能中体现美感与个性,关注书籍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并在促进设计体制多元化的过程中不断推动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健康发展[6]。当然不可否认,我国书籍装帧艺术设计中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与遗憾,这尚需要人们作进一步的反思,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与改进。随着各国之间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多,我国书籍设计作品也得到了国际设计界的好评。在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办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中,中国图书连续七年在此项代表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图书设计评奖活动中获奖。每年进行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代表了当今世界图书装帧设计界的最高荣誉,连续获得国际大奖,充分体现出中国文化影响力在国际社会特别是欧洲的扩大,也反映出近年来我国的书籍装帧设计奏响了历史的新乐章。
[1]代尤佳.我国近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沿革[J].价值工程,2010(14):249.
[2]朱红红,陆蕾.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与演变[J].艺术探索,2008(2):36-37.
[3]吕敬人.翻开——当代中国书籍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53.
[4]吕敬人.创造书卷之美——迈入新世纪的中国书籍设计[J].编辑之友,2008(1):57-59.
[5]宋艳华.论吕敬人书籍创作的本土文化观[J].中国图书评论,2010(6):120-122.
Analysis of Centennial Chinese Book Decoration Design
XU Xi-ren
(Department of Art Design,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angzhou 213164,China)
In China,the book decoration design has demonstrated the critical tortuous developments and tremendous changes from the period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to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for almost a century.Since New China,the book decoration design has taken on a new look and been like a hundred flowers in bloom.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the book decoration design has established a feature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Chinese culture will expand its influence in the world and compose a new movement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ook decoration;art design;Chinese characteristic
J 524
A
1672-2434(2011)05-0075-04
2011-05-23
徐夕人(1979-),女,讲师,从事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育、视觉传达艺术、数字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