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治疗胺碘酮引起静脉炎一例
2011-08-15毕莉娟
毕莉娟
芦荟治疗胺碘酮引起静脉炎一例
毕莉娟
1 陈丽捷.两种土豆方法治疗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2009,3(3):50.
2 祝爱娥.湿润烧伤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及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1):1472-1473.
3 于芳.喜疗妥软膏外敷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09,7(18):539-540.
4 郝建红,商临平.酒精湿敷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33-334.
611130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科
患者,女性,8 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40余年,复发加重1天”入院。入院时查体:T36.5℃,P150次/分,R20次/分,BP139/68mmHg。神萎,皮肤弹性差。胸廓呈桶状,肋间隙增宽,双肺呼吸音粗糙,双下肺闻及中细湿啰音少许。心界叩不出,心率150次/分,律齐,P2>A2,心尖区及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胸部CT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征,双肺散在感染。入院后根据其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阻塞性肺气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后给予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予头孢西丁抗感染,盐酸氨溴素促进排痰,同时在下肢建立Ⅱ腔静脉输液通道静脉推注胺碘酮75mg+5%GS20ml,静脉推注10分钟后,心电监测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56次/分。再予5%GS50ml+胺碘酮150mg微泵泵入6ml/h。微泵泵入30分钟后,心律失常控制。但发现微泵泵入胺碘酮的输液部位的皮肤皮温增高,局部疼痛、红肿,静脉走向有条索状改变,无硬结。考虑静脉炎形成,立即更换穿刺部位。并在原输液部位予芦荟外敷。具体如下:新鲜芦荟洗净去皮,根据液体的外渗面积,用芦荟将该部位完全覆盖,60min更换一次。经芦荟反复局部外敷2天后,原穿刺部位的红肿、疼痛及静脉条索状改变症状缓解并消失。
讨 论
胺碘酮是第Ⅲ类抗心律失常制剂,它使用于各种室上性与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作用时间短,选择下肢静脉输液及泵入,因为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流缓慢,药物在下肢停留时间比上肢长,易形成静脉炎。国内已有多例胺碘酮致静脉炎相关原因分析与护理报道,但芦荟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护理报道国内还无一例。关于芦荟的药理作用,在中国的《药性本草》、《本草纲目》中都详实地论述了芦荟的药理作用。芦荟成分具有解毒、抗过敏、抗组胺、镇痛、抗炎、杀菌作用。国内有多篇报道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护理。如硫酸镁联合高渗糖、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湿敷土豆泥外敷[1],湿润烧伤膏外敷[2],喜疗妥软膏外敷[3],云南白药加酒精[4]等,但用芦荟治疗尚无报道。希望借此文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