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管理视域下高校管理的思考
2011-08-15赵云鹏缪宁陵
赵云鹏缪宁陵
(1.哈尔滨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301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校本管理视域下高校管理的思考
赵云鹏1缪宁陵2
(1.哈尔滨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301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校本管理是高校现代教育管理的新方式,是世界各国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潮流,对高校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应充分认识高校校本管理的内涵与意义,明确高校校本管理的内容体系,形成高校校本管理的创新思路,提高高校管理效率与管理民主化。
高校管理;校本管理;思考
0 引言
校本管理是高校现代教育管理的新方式,是世界各国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潮流。西方校本管理的兴起及发展的实践证明,校本管理对高校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它也是一场教育管理思想的变革,将会深刻影响到国家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以及国家教育未来的发展。目前,以学校为本位的教育管理理念正逐渐深入各高校,并逐渐成为国内高校深化内部教育管理改革的新思想。正确认识和理解校本管理的内涵,对于准确贯彻校本管理思想,推动高校校本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
1 高校校本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1.1 校本管理的内涵
校本管理的内涵就是高校内部管理结构的变化和整合,是管理权力变化更新的形式和管理决策权力的重新整合,也是促进和提高高校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具体是指高校教育组织、管理的多元化,是把决策权力重新整合、重新分配到直接参与实践的管理人手中,如校长、教师、家长等,也是高校管理系统中管理人员的角色和责任的重新定位,以期改变课堂中教与学的过程与效果[1]。
从校本管理的历史发展中可以发现,随着背景、动因与实践之间的相互交织与推进,校本管理内涵不再是对某种模式的特指,而是成为一种管理体制改革思想和改革实践的泛指。总之,校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及民主管理制度的推进与发展,在短时间内的影响结果主要是通过提升高校管理的效率来体现,而潜在的影响则是深远的。它可以通过效率提升与高校特色化以及多样性来塑造个性化的学生;通过分权与共同决策来创造高校管理民主的环境;通过社区与学生家长参与来建立市场化的多元模式,进一步提高全民参与教育的意识。
1.2 校本管理的现实意义
1)校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高校改革发展。校本的目的是指高校自身应成为发展的中心和根本,高校的一切办学和改革措施都要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有利于高校组织的发展,有利于高校组织成员的发展,最终有利于教育对象的发展。校本的基点是基于学校,教育改革的主阵地就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要通过高校来实现。因此,校本的开展要在高校中进行,要在高校办学与教育改革中,充分发挥高校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开发高校全体成员的创造潜能,使其成为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主导力量。
2)校本管理是校本改革的前提和保障。校本研究是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开始,把校本管理贯穿、渗透在全过程中,并发挥着协调和组织的作用。这几个方面是校本改革中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仅仅选择其中之一作为改革突破口的话,则难以有效促进高校全面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因此,校本管理是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等方面改革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高校应当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权,打破科层管理的制度束缚,以保障其他方面的校本改革顺利进行。
3)校本管理有利于学校多元文化发展。实施校本管理要求有明确的高校使命、强有力的组织文化及校本化教育活动,积极鼓励高校成员的参与并发挥其积极性,对文化资源的运用有很大的自主权并可另行开发,创造的是一种开放合作、共同承担的良好人际关系氛围。高校教职员工要提高素质,不断学习,实现学习型组织文化建设的要求。为此,校本管理在高校文化发展的组织基础、物质基础、人员关系、文化建设积极性等方面,应有助于促进高校文化发展,并且这种发展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发展、全面促进的。
4)校本管理有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校本管理是通过一系列协调性活动,有效地整合、利用组织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实施校本管理的高校,能够结合新情况、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提出和调整学校发展的战略和部署,有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2]。校本管理要求高校不仅要为社会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而且对高校自身资源的运用也应是认真谨慎的,把有限的教育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这种灵活性使得实施校本管理的高校更容易在教育市场中生存与发展。校本管理将高校成员看作是伙伴和合作者,在参与决策的过程中是一个互动协调的学习发展过程。校本管理把教育评估看作是促进高校改进的学习过程,评估的目的在于将评估发现的问题运用到新一轮的改进中去。因此,高校及其成员自身的生长过程也就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2 高校校本管理的内容体系
从校本体系的主要内容来看,在校本实施过程中,目前主要包含校本管理、校本研究、校本课程、校本培训等,已经形成了一个以高校为中心的庞大的教育改革研究体系。
1)校本研究是校本管理的基点。校本研究是通过对高校教育的内外部系统进行研究,以期确定高校发展的目标与特色。校本研究可以使高校教师进一步参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并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研究能够更好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校本研究是高校发展的基点,也是校本管理顺利开展的基础。加强校本研究,能够进一步推进校本管理,建立良好的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的校本管理机制和制度,促进校本研究上新台阶,从根本上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而校本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推进高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使高校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学会并养成研究的习惯,积极参与研究,热爱研究,善于研究,真正形成研究之风,在研究中学习和提高,在研究中决策和发展,真正从经验型管理转变为科学高效的管理。
2)校本课程是校本管理改革的突破口。目前看来,我国校本改革选择的突破口是校本课程,即三级课程管理体系,这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并将校本管理作为推进校本课程改革的辅助手段,而选择三级课程控制体系比较容易保证整体教育目的的实现。因此,校本课程改革的推进,需要有效的校本管理,没有核心的理念与由此组织起来的管理制度,校本课程的推进是难以获得保证的。因此,校本管理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前提,课程只是管理中需要协调组织的一部分内容。校本改革的根本性问题就是解决人的问题,解决人与人之间有效协调的问题,只有管理体制的根本变革,才能提供这有利条件,调动人的积极能动因素。如果学校没有校本管理机制、体制的支持和保障,就不能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建设,并使之得到进一步地贯彻落实。
3)校本培训应是校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校本培训是指为了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提高的活动。它既可以是全校范围内对教师进行的培训活动;又可以是在系部或某专业中进行;还可以在校际间相互合作进行。校本培训通常被认为是在职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它具有专职教师培训机构不可取代的特有功能和优势,对于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完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推进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等,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校本培训是校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校本培训的开展,对促进高校发展,落实高校办学目标,形成高校办学特色等方面,都有其特定的重要作用。
3 高校校本管理的创新思路
1)校本管理需要全方位校本改革作保障。高校教育管理是高校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机制体现。校本管理作为现代教育管理的新方式,需要校本体系其他方面的改革与支持,需要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保障。校本管理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制度上的改革,是以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办学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并以促进高校内控式管理为目标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校本管理的推进,必然需要全方位的校本改革作保障,需要调动高校核心的人与周边的教育环境。作为一种制度变革,校本管理从人与环境互动调整上努力创造一种适合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机制,其特点可以是有利于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因此,校本管理是整合校本实施的核心的操作机制。只有高校管理体制上的突破与发展,才能为校本管理各方面的实施提供实际保障。
2)校本管理模式应注重特色与多样化。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实现目标有不同的方式,管理的弹性应受到重视。由于高等教育的复杂性和高校之间的差异性,每一所高校都有其不同的基本条件,当然也应有不同的发展特色。因此,各高校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进行校本管理,让各高校有丰富的活动空间来发展,并制定出自己独特的教学策略和有效管理策略,根据自身的不同条件进行多元化管理。而校本管理的多元化,必然会使高校教育目标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摆脱和突破学校传统固定不变的情况[3]。
3)构建高校自主管理、权责统一的校本管理体系。高校自主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权制定办学方针、教学目标和管理策略,有权分配人力和物力资源,有权根据高校实际需要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高校应为自己的决策负责,为高校大多数成员赞成的决策负责,使他们有积极性有压力,促使他们主动地追求高校的合理发展。因此,高校要构建新型校本管理体系,必须改变传统的外控式“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向“内控式”自主管理转变;与此同时,建立一种各负其责、权责统一、共同参与决策并追求效率与效能的新模式与新机制,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高高校校本管理的效率和人的活力。
4 结束语
校本管理的核心是人的问题,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问题。在校本管理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管理积极性,使高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与协调,比传统的科层管理具有更多的优势,为高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发展提供和谐良好的宽松环境,最终实现以发展人为核心的多元目标。
[1]王全,陈太忠,何芳.校本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8-19.
[2]杨春生,胡维定,吴丽萍.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技术视点[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19-120.
[3]宋旭峰.地方高等教育发展轨迹——江苏高等教育结构演变实证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58-259.
University Management on the School-based Management
ZHAO Yun-peng1MIAO Ning-ling2
(1.Liberal Art and Science College,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301 2.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angzhou 213164,China)
The school-based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new ways of modern education management of universities.It is also the trend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reform,which gives main impetus to the education reform to universities.We should be fully acquainted with its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clarify on its system,have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on it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democratization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university management;school-based management;thinking
G 647
A
1672-2434(2011)01-0008-03
2010-12-03
赵云鹏(1983-),男,研究实习员,从事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