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型企业成本问题分析及其对策探讨

2011-08-15廊坊市卫生学校王文汉

财会通讯 2011年20期
关键词:降低成本成本产品

廊坊市卫生学校 王文汉

一、中小型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市场意识缺乏 在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都严重缺乏成本管理的市场意识。成本的本质表现出来是企业资源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大多数企业降低成本的方法是通过投入较少的资源,来获得较多的产品或是服务,也就是大批量生产。诚然,大规模生产是能降低成本,但是如果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盲目的大规模生产,成本是降下去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但企业却未见得能获得高效益。我国许多企业中小型企业有一个习惯性的认识,那就是在划分和核算产品的成本时,认为只要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这样就能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意味着单位产品的利润提高,那么,企业的总体效益也将提高。这种认识放在七、八十年代,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放在今天,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个顾客是上帝的时代,现在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产品质量上,还有众多的其他因素。顾客的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如果企业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那么就会被顾客所遗弃,意味着这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是一堆废品,产品大量积压,仓储成本骤升,与市场完全脱节,这时谈不上成本问题了,因为根本就没有产出。由于缺乏这种成本管理的市场意识,导致管理者在决策时关于成本信息的认识存在误区,造成重大的决策失误。许多打着大规模生产以降低成本算盘的企业,他们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

(二)成本管理手段老套 许多的中小型企业,在成本管理中,还停留在过去的状态中,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往往是不够系统和全面的,考虑不够周全或是没有意识到一些很重要的方面的成本管理。在一些生产型中小型企业中,生产成本是投入最大的一部分,重视生产成本的管理,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一个企业并不是只有生产部门这一个部分。在这种生产型的企业中,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管理往往是被忽视的。还有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的研发经费和设计经费,生产过程中的经费控制,都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没有一个统筹全局的成本管理方案。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应该有一套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科学而系统的管理方式或是管理手段,但这些正是现代中小型企业所缺乏的。在成本管理上,是一些企业的薄弱环节,无论是成本预测还是成本决策都是不规范的、缺乏制度性的,甚至都不做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的,这样就会造成成本计划的可操作性不强或是说计划根本就是跟着变化走的。在实际操作中的投入上,完全缺乏全局考虑,在成本核算时,会出现许多事先没有预料的项目投入,这样的成本管理显然是不能为企业的全局决策提供准确信息的。根本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成本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的需求。

(三)成本管理信息扭曲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和财力都有限,并没有引进最新最科学的成本管理系统,无论是人力投入还是设备资源的投入,都是不能与大企业相提并论的,成本的核算都是建立在传统的认识上的。传统的成本核算有这样一个假设:业务量是影响成本的唯一因素,基于这种考虑。成本合算的过程过分简单化。这种假设应用在过去的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里,可能不会对成品成本的总体核算有太大偏差。但在现代化的制造企业里,直接工人成本所占比例大幅度下降,与之相反的是制造费用的投入日益增加,与过去的成本比例分配有着天壤之别。如果还是沿用之前的成本核算方法,那么在直接人工成本在产品成本的含量上就会被夸大,随之而来的就是认为缩小利用自动化或是一些新技术生产的产品成本,显然,这将会导致成本信息与事实极其不符,严重扭曲,影响企业的决策,使企业错误的选择产品经营方向。

(四)企业经营目标有偏差 在我国的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储备并不是很充足,往往会在成本上不求最低,只求更低,一味的通过降低成本保证企业资金运作的压力,成本最低化成了企业的终极目标。降低成本这个初衷是正确的,但凡事适可而止,所谓物极必反应用在企业产品成本的投入上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一味的压缩产品成本,没有考虑到这样的产品进入到市场后的竞争能力,没有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使得成本管理目标与企业战略是结合不够紧密的。这样的结果是,企业在短期内尝到了降低成本的甜头,但缺位企业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降低成本的同时,意味着产品的资金投入减少,那么产品各方面的品质就不可能做到跟之前的一模一样。在短期内,这样的产品投入市场后,顾客本着对企业或是产品信任的态度,会接受这些产品。但在一段时间后,质量问题就会凸现出来,顾客这时会对这个产品失望,对这家企业也失去了信息,企业多年建立起的良好形象逐渐暗淡下来。顾客的逐渐流失反馈到企业就是产品的滞销,这时,无论是以多低的资金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人买单只有企业自己买单,结果是得不偿失的。这种一味强调降低成本的中小型企业,目光短浅,缺乏长远的考虑,没有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与经营目标很好的集合起来。通过成本管理来谋求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却因为成本降低不合理使得企业与这一目标渐行渐远。

二、中小型企业成本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一)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 成本管理制度对一个中小型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但现实是,我国许多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一套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基本处于失控状态,有些可以不必投入的地方也投入了资金,造成企业成本不断扩大。另外,成本控制机制应该是针对全局进行考虑的。一些企业的成本管理机制没有在全过程中实施,只是在事后进行控制,这样的成本管理制度也不健全的,并不能收到一个有效的成本管理目标。在一些企业,企业的决策者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对成本管理的宏观考虑。具体表现就是,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生产成本应该是分解计算的。按照产品零部件的工艺流程的成本以及设计要求逐个计算。同时,在计算时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自上而下逐级填报、汇总,是成本计算中最合理的方法。但一些企业领导,往往只会凭主观印象,算大帐,给一个大致资金投入数字,至于是怎么分配具体多少钱花在哪个部分完全没有经过精细的预算。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是成本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

(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 一些中小型企业,在财力上无法与跟国有大型企业媲美,所以在一些需要大笔资金投入的项目上,会慎之又慎。特别在技术创新的投入上,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有着完全不同的态度,在大型企业里很注重技术创新的投入,而中小型企业则相反。虽然在技术创新上,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但技术创新成功后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可观的。在我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额远远不足,这就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空间有限。通过加强管理来控制企业的成本,是一时的,一定的时期,一定的技术水平,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各方面的顺利完成,成本再怎么管理都会有一个极限。这时,如果还想降低产品成本,明智之举是进行产品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所以,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也是企业成本管理遇到阻力的又一原因。

(三)产品设计成本意识薄弱 一些企业在意识到成本管理问题时,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强化成本统计。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十分有限,成本依然有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是没有把握好产品的设计关。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各零部件成本的估算不够准确,统计工作也不是有效的,致使产品一投产就出师不利。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产品生产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一切都是市场说了算,市场时企业实现效益的场所,脱离市场的考虑的产品完全是自寻死路。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国内彩电业之间的竞争。在彩电引进国内初期,各家彩电商没有考虑市场的容量问题,一味的上马大项目,提高电视产量,以期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利用成本优势来增加市场占有率。但后来结果是,各家彩电商的大规模生产,导致彩电市场过度饱和,最后各家彩电上进入最低劣的竞争阶段,争相降价来销售彩电,有的甚至做的是赔本买卖,这样的企业生存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更别我说什么长远发展了。归根结底是,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成本意识薄弱,这也是企业成本管理出现问题的一个原因。

(四)成本管理人才缺乏 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人才流失严重,是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又一原因。成本管理人才的缺乏会造成出现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在一些中小型企业,存在人才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在现实的企业的中,有的人才没有安置在对的位置上,存在人不能尽其才的现象。如果是人才在企业有志无处伸,当然会选择跳槽了,人才流失变得更为严重。另一方面,即使有成本管理人才,企业如果不能调动各部门和成本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成本管理工作者的工作不能顺利有效展开。一些企业在制定指标时有其不合理之处,奖惩制度也不尽如人意,在这样的企业里工作,成本管理人才的积极性难免会逐渐消退。无论是成本管理人才流失,抑或是有成本管理人员但却不能很好的为企业服务,都是成本管理人才缺乏的表现,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来说都是很不利的。

三、中小型企业成本问题应对策略探讨

(一)树立成本管理意识,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对一个中小型企业来说,无论是企业决策者、财务管理人员还是其他普通员工,都应该树立成本意识。在每个员工的工作中,时刻牢记成本问题,在一点一滴处注意节约成本,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风气。当然,成本教育如果是针对全体员工的则更好,是大家对自己的工作于成本的关系有着理智且深刻的认识,这样更有利于将成本管理思想贯彻在平时工作的一言一行中。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强化员工的成本意识。比如将员工个人的利益与其填报的原始数据挂钩,奖优惩劣。一旦与自身利益有关,员工向不关心成本都难,形成人人关心成本,为成本的管理献计献策的良好氛围。相信在这种氛围下,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会逐渐增强,从而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二)提高成本管理专业队伍人员素质 在成本管理上,管理专业队伍人员的业务能力是决定性因素。在企业内部,应该注重成本管理人员的培训,在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经营决策能力,是他们不仅仅是具备基本的成本管理知识的队伍。更是一支能在关键时刻,为企业的决策出谋划策的高素质管理团队。想要搞好成本管理,空有意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全体员工素质的提高,将一切措施能很好的落到实处。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有所了解,结合自身的岗位特点,在其中找出能节约成本的环节,与成本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员工认识到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就会一切以大局为重,统筹考虑,使得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更好的进行。

(三)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实行精细化管理 在确立了成本管理意识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完善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一套系统而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相当于一个企业成本管理的法律,一切行动都有章可循,为企业的成本管理的一些活动提供了依据。完善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主要问题是责任成本和财务成本的统一如何实现。笔者认为可以分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二者的核算对象上来寻求统一的途径。具体方法是将责任成本按产品品种归集,落实在产品的成品上,这样二者就统一起来了。在月中对账时,按责任单位归集的成本应该与按品种归集的成本是一致的。二是从二者的核算内容上来寻求统一的途径。分清财务成本与责任成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不同之处,注意分清楚哪些是归为责任成本哪些是归为财务成本的,分清楚之后再进行核算。在成本管理制度中,应该改强调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成本的预算再不是一个主观的估计值,而是应该有科学依据的预算结果。具体细化到一个零部件的投入上都要独立进行成本的核算,精细到企业的每一个小环节中,这样才能使企业成本管理得到改善,并且有发展壮大的土壤。

(四)重视产品的技术创新,做好产品设计的成本控制 在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竞争激烈。没有创新的企业很难有长久的立足之地,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走在行业的前端,才不会市场所淘汰。产品的技术创新,需要科研投入,在这一部分投入的上,成本管理工作者应该有一个合理和科学的认识。通过技术创新的投入和将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有效地预测,来为技术创新准备合理的资金。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成本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产品进入市场最需要的是经济可行,只有是有利可图的产品对企业来说才是有价值的。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每一个零件的原料成本、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等都要有一个具体的范围。产品设计者的成本意识尤为重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制造材料和加工工艺的成本都有着清醒的认识。总之,在产品设计的每一环节都应考虑到成本问题,保证花最小的代价生产出符合规格的产品。

四、结论

成本管理问题出现由来已久,想要改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本文对中小型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和成因做出了分析,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学者、专家加入其中,共同探究,来寻求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更多更有建设性的方法。

[1]万寿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猜你喜欢

降低成本成本产品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煤炭企业降低成本有效措施
煤炭企业降低成本有效措施
航天器设计如何降低成本
“企业打印管理服务” 助力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