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兴产业到新型产业——从中外比较的视角看我国旅游业态创新与发展

2011-08-15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业社区

顾 宇

(扬州职业大学,江苏扬州 225002)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态始终处于不断创新之中。“新兴”是相对于“传统”而言,是个相对概念。对中国而言,较之传统的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就是新兴的,被称之为朝阳行业。尽管当时的经营管理模式在今天看来是传统的,但就行业发展来说,却是新兴的。而“新型产业”则要求在组织模式、经营模式、运作模式等方面都是新的,因此新型中包含着新兴,而新兴未必等于新型。就目前中国旅游业总体现状而言,作为新型产业的最显著特征的新型业态已经具备。而新型旅游业态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突破了传统的单一观光的旅游模式,形成了不同以往(“新”)、并具备相应规模(“业”)的旅游模式(“态”)。这些新型业态在原有传统旅游业态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经过产业间的不断调整、整合、演变、创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产业能级不断提升,促使旅游业中的各种新型业态大量涌现,诸如会展旅游业、修(游)学旅游业、露营地旅游业、油轮旅游业等等,方兴未艾。

尽管目前旅游业态种类繁多,不一而足,但就旅游观赏客体而言,一般包括基于自然景观的新型旅游业态、基于人文景观的新型旅游业态和基于某种目的的新型旅游业态这三大类。下面就从中外比较的视角,对我国旅游业态创新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作简要分析,并对其中不足提出一些建议。

一、基于自然景观的新型旅游业态

正因如此,基于自然资源的新型旅游,近年来在我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以森林旅游为例,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共建立森林公园2 583处,总经营面积1 677.69万公顷。2010年共接待游客3.96亿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 076.81万人次),旅游收入294.94亿元,分别比2009年度增长18.9%和30.4%,初步形成了多样化的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建设体系。其实,基于自然资源的新型旅游模式涉及到农林牧副渔等各个领域。除了森林游,还有草原游、渔猎游、乡村游等。其中,以田园风光为依托开展的乡村游涉及的范围更广、种类更多、规模更大、业态创新项目层出不穷。例如:果林观光与采摘、大棚观光与采摘、花卉园艺观光与销售、禽畜鱼猎获与鲜食餐饮、农副产品加工参与体验、乡村民俗体验等等,参与者众,且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提倡与推动,从2006年到2010年,除2008年和 2010年分别被国家旅游局定性为奥运年和世博年以外,其它几年分别定为“乡村旅游年”、“中国和谐城乡旅游年”和“中国生态旅游年”,乡村生态游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目前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但自然景观游急剧升温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得不提请我们作冷静的思考,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第一,在政府管理层面,存在多头管理、行政主管与业务主管相分离、分部门管理、部门管理目标不一致等现象。各主管部门分别在职责范围内出台了相应的管理条例。由于部门间缺乏沟通,存在利益冲突。管理者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时不是坚持自然保护的首要原则,而是按照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原则进行旅游开发。

第二,在景观区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层面,重旅游产品开发,轻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保护,甚至以破坏旅游地的资源来换取眼前的利益的现象并不鲜见。尽管目前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业态都是以发展生态旅游为名义,但绝大多数仍然属于一般旅游范畴。很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经营者急功近利,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重旅游产品开发,轻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保护,甚至以破坏旅游地的资源来换取眼前的利益,严重阻碍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第三,在景观区与社区关系层面,普遍缺乏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虽然目前大部分景区与社区存在一定程度的互动,但社区参与的随机性较大,多为小规模、自发的形式,主要通过提供服务和出售土特产品从旅游活动中获益,获益水平普遍较低。国家、行业相关部门以及保护区未建立相应的社区参与、利益分享保障和生态补偿等机制,当地社区无法从生态旅游活动中获益,导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社区民众对区内自然资源的依赖,资源破坏现象难以避免。

第四,在景观区与游客关系层面,科普宣教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标识牌、博物馆、宣教中心、自然保护手册、导游或声像解说等科普手段应用程度不够。由于缺乏对游客行为进行必要的限制和管理,导致景区游客自辟游径、破坏生态的现象普遍存在。

针对上述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必要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第一,健全法规,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宏观管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主管部门和分管部门应加强沟通,以保护为核心,以生态旅游的宗旨,克服有利益之处抢着管,无利益之处无人管的不良现象。

该工艺的采用解决了坝体浇筑与固结灌浆施工的矛盾,加快了施工进度。采用该方法可以保证坝基固结灌浆质量,在该水电站是可行的。

第二,加强管理者的生态旅游知识培训,对现行管理人员加强岗位专业知识培训,制定长期、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机制。

第三,关注社区,探索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探索。建立针对社区利益的保障机制,明确因发展生态旅游而对当地社区实施的优惠政策,通过采取对社区民众优先发放旅游经营许可证、吸纳社区居民入股参与生态旅游经营、鼓励旅游公司优先吸纳当地社区居民等方式,保证社区的积极参与并从旅游中受益。

第四,加强宣教,关注游客行为的管理。发挥生态旅游的宣教功能,利用等多种手段,向游客宣传自然保护知识,开展环境教育,从而激发游客自觉保护生态的意识。同时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管理,对游客量、旅游活动范围、游览时间和旅游项目进行严格限制。

二、基于人文景观的新型旅游业态

基于文化的新型旅游在西方发达国家可谓如日中天,已成为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如美国加州洛杉矶最闪亮的两张名片,就是迪斯尼乐园和好莱坞环球影城。依靠影视文化建立旅游业的城市还有戛纳,柏林,威尼斯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创造现代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更重视对传统文化遗存的保护及开发,以此推动历史文化旅游的发展。例如:意大利对比萨斜塔的全面修饰与复原;德国对德累斯顿二战时期被破坏的建筑的全面修复;日本对福井500年前城市、街道、遗迹的完全保护,对奈良模仿中国唐朝长安城修建的、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六十多年的平京城的保护等,都是传统文化遗存保护和现代旅游开发相得益彰的成功案例。

基于文化的新型旅游在我国的发展态势也是如火如荼。就城市历史文化旅游项目而言,各地都充分重视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在彰显地区特色,提升城市影响力、辐射力,以及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大意义,力求打造出能代表一个城市或地区一流的文化精品和标志性文化产业工程。如南京的“郑和宝船主题公园”,“金陵大报恩寺塔”,“中山陵景区人文与自然双遗产”等;根据曾有10个朝代建都南京的历史,推出“南京十朝历史文化园”,其中明代影响最大,便又推出以明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路线(朝天宫—明孝陵—阅江楼—午朝门—中华门—夫子庙等),使城市历史文化体色得到进一步彰显。但是,近年来人文景观旅游业态在创新和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应当值得我们重视和警惕:

第一,项目建设一哄而上。在众多的新建人造景观中,多数项目不能按期实现资金回收,有的还债台高筑,步履维艰。如北京“明皇蜡像宫”和“老北京”的投资额都在1亿元以上,建设资金至今没有收回。投资预算达3亿元、占地600多亩的“北京世界风情园”,烂尾13年,一度成为北京最大的废墟。

第二,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不够。在仿古建筑泛滥的同时,对真正的古建筑保护不够,有的还遭到破坏。至于旅游景点贩卖假古董成风、人文景点宣传胡编乱造,更是比比皆是。

要解决以上问题,至少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规划,严格审批。在人文景观新型旅游业态的开发项目上,要深入调查研究。对项目本身吸引力不大,文化特色不足,区位、市场条件不利,交通条件不完善,客源没有基本保证的项目坚决不批。

第二,重视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一是保护好古建筑。像“北京四合院”、“徽州民居”、“陕北窑洞”、“闽西土楼”、“广东雕楼”、“桂北民居”、“云南一颗印”等等,已经为数不多,故应倍加珍惜;二是要保护好周边环境和人文氛围;三是在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搞好开发,以开发促保护,而不是相反。

第三,完善法制和管理监督机制。要依据《宪法》制订出全套的法律法规。对已有的法律法规要尽力完善,要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真正解决问题。

三、基于某种目的的新型旅游业态

基于某种目的新型旅游业态,如商务游、休学游、养生游、会展游等,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市场,并正在由大众向小众、从一般游客向目标游客的市场拓展。以商务游中的高尔夫游为例,尽管这是目标游客群比较小的高端旅游模式,但目前在全世界已经有了3万多家球场,分布在近120个国家,约有5 700万高尔夫爱好者。美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处还于2011年3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主办了美国高尔夫旅游博览会,邀请了来自美国的会展旅游局、高尔夫度假村、高尔夫球场、地接社参加了这次展览。美国洛杉矶、迈阿密、佛罗里达、拉斯维加斯、加利福尼亚、关岛等地旅游局在展会上向中国来访者介绍他们丰富多彩的高尔夫旅游目的地。而这种基于某种目的的旅游可以看着是对人们最初旅游形式的回归,从旅游发展史可以知道,旅游最初形成于种种目的出行,如游学、探险、经商、休养等。正是基于如此坚实的基础,基于某种目的的新型旅游业态长盛不衰也就不难理解了。

基于某种目的的新型旅游业态,在我国也是方兴未艾。就考察游而言,公务考察游、商务考察游、工业园区考察游、上市公司考察游、房地产投资考察游等等,不一而足。伴随都市人越来越重视调养身心,养生游的名目也日渐繁多。各地旅游局和旅行社不失时机,挖掘相关旅游资源,开辟“养生旅游”线路,一些旅行社在线路中加入了食药膳、听讲座、请名医问诊把脉的食饵养生行程。这些“养生游”产品在近几年逐渐受到中老年人群和生活压力大的白领人群青睐,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医疗旅游也在流行。现在亚洲的主要目的地国家,比如日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都非常看重中国的医疗旅游市场。2011年1月,日本对外国人发放“医疗签证”,鼓励外国人赴日进行治疗和体检,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亚洲富裕阶层来日进行治疗和体检。

这种基于某种目的新型旅游业态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第一,由于这种旅游业态具有复合性,参加者既要达到某种“目的”(考察、游学、养生等等),又要享受旅游便利和愉悦,而后者实际也是参加者此行的目的之一,甚至是主要目的。“目的”主题与旅游项目主题脱节,常引起游客和组团社各自的不满。

第二,复合型的活动需要复合型的人才来组织实施,旅行社有的只是旅游人才,而没有符合某种“目的”主题的人才,临时的“拉郎配”极易出现水土不服、易发纠纷的现象。

为了将这种基于某种目的的新型旅游业态做大做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发面入手:

第一,当地政府要推出主导性合作框架,以旅游者的需求目的为导向,拓宽旅游业可以合作的资源项目,促进旅游业与不同产业之间的无缝化融合,培养复合型的管理人才,从而形成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

第二,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旅游政策法规,既要防止出现超范围经营现象,又要为这种复合型旅游模式提供相对灵活的政策法规方面的保障。

第三,强调做出特色,树立品牌,将“目的”的内涵渗透到旅游的形式当中。如有的有教育行业背景的旅行社,在国内外名校游学、大中专生外出实习考察等目的旅游产品的推广中形成良好口碑;有的旅行社长期从事商务考察游活动,形成经营特色;有的在会展游方面显示自身的实力和品牌。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

综上所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从新兴产业到新型产业的巨大变化,就旅游业态而言,始终处于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国际旅游大市场的格局中,不仅逐步赶上发展步伐,且发展的势头更为迅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旅游业态也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发扬优长、弥补不足,将有助于我国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

[1]孙明贵.业态管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施紫姣.试论我国旅游业态的创新与发展[J].旅游研究,2011(1).

[3]张文建.当代旅游业态理论及创新问题探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4).

[4]张勇.我国影视城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无锡影视基地、横店影视城为例[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1).

[5]杨玲玲,魏小安.旅游新业态的“新”意探析[J].资源与产业,2009(6).

[6]孔玲.川渝红色旅游整合营销策略[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7]邹再进.旅游业态发展趋势探讨[J].商业研究,2007(12).

[8]周露.论渝东南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2).

[9]王大明.川渝滇黔联手发展旅游业初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4(2).

[10]黄玉理.社区居民对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感知与态度——对成都市黄龙溪古镇和洛带古镇的调查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11]刘丽.浅论旅游开发中的居民参与性问题——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自然科学版),2006(3).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旅游业社区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社区大作战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