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经济建设研究

2011-08-15

关键词:科研成果经济建设

陈 伟

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经济建设研究

陈 伟

以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研究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并提出建议。

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经济建设;关系;互动模式

当代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标志,以高新科技产业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型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的程度,决定着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未来。地方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集聚地,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当代已经成为服务区域经济、服务整个社会的重要方式。同时,高校作为传授知识、创造知识、应用知识重要组织,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更是凸显高校作用和推动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国家创新体系的要求

1987年,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弗里曼首次提出国家创新体系(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即国家创新系统,并立即得到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关注,引起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该理论认为国家创新系统是一个国家内部有关部门和机构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效网络系统,是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创新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时间日益加快,科技成果的数量成几何方式增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作为知识高度集聚的高校,职能范围不断扩大,科技成果的数量及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推动高新科技产业的程度和力度,成为衡量地方高校对社会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

据有关统计显示,在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技成果中近80%都源于高校,高校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助推器。高校是培养高层次的管理、科技、人文等人才的重要基地,更是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的主力军。高校不仅在传道授业起到极大作用,还在知识转化、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起到孵化和辐射作用,在推动高新生产力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我国高校建立的诸多大学科技园均显示,高校成为推动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要求。例如清华大学建立的中关村清华科技园、燕山大学建立的燕山大学科技园等高新技术创业园区,成为本地重要创新集聚区和力量。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依靠地方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正在走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显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新型工业化路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又是新型工业化路子的重要组成成员。

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对科技和智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因此,大力推动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各国的共识。据有关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地方高校共承担了4.56万项科技发展研究课题,投入人力736万人/年,获得经济收益 300.56亿元;转让科技成果合同12581项,成交金额35.8亿元,平均每项合同成交额达28.5万元。地方高校的科研成果通过转化为生产力,迅速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效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点。如今,我国高新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也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地方高校如何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集聚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高水平的科研专家,有效激发科研人员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领域,把高校成为科学技术的创新源泉,向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创新成果显得日益重要。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主要包括高校内部兴办高科技孵化器和向社会转化科研成果两个方面。如今,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服务地方高新产业,推动地方高新产业产业化的重要支持力量。

(三)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领军者离不开高校科研力量的支持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企业对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依赖度日益增加。高校具有齐全的学科和大批的学科带头人、研究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强大的科研能力,并以发展科学、探索新知为己任。因此,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众多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紧密与高校合作,以最快的速度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抢占市场先机,取得竞争优势。

(四)地方高校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为国民经济服务

地方高校成立和发展的重要目的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重要,地方高校的科研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地方高校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地方高校的科研者要求具备敏锐的市场管理力,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增强科研成果与经济发展需求的协调性和融合性,以便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因此,地方高校要转变价值取向,以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科研成果本身不是目的,科研的目标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服务,科研成果没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或者是放在一边是不可取的。科研选题首先要立足地方,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紧密结合实际经济发展需求,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进行选题、研究。同时,地方高校也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重视科研成果的质量、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以及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力促地方高校的激励政策能够调动科研者积极投身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潮流中去。

(五)高校科研需要经济建设的支持

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建设服务,反之,经济建设也推动地方高校科研的发展。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经济建设的重要依靠;同样,地方高校科研的发展也有赖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地方高校科研离不开经济建设,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首先,经济建设为地方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教育的发展可以是政府大力的投入,也可以通过产业研合作方式促进投资的多元化。经济建设的发展也使其有能力为地方高校提供更多的投入,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多元化更促使多渠道投入地方高校建设成为可能。其次,区域经济发展决定地方高校的发展方向。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地方高校的几项重要职能。而服务经济发展是服务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地方高校更应该围绕经济建设服务。在这个大环境下,作为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地方高校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都应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匹配、相融合。同时,也要求科研者放下架子,走出象牙塔,用发展的眼光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中,以求新求变,与社会同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地方高校发展的层次结构、规模、学科种类、办学特色等,地方高校只有服务于社会才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获得社会的认可,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再次,区域经济结构制约地方高校教育的发展结构。地方经济结构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地方高校教育结构内部发展变化的趋势,制约着地方高校教育结构内部调整改革的方向。地方经济结构对地方高校教育结构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对教育专业结构的制约性。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经济结构不同、产业结构不同、劳动技术结构不同,就意味着地方高校教育结构要与之相适应,培养需要的符合发展生产需要的各类人才。最后,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的《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指出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资源、环境、社会的综合发展,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的教育功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推动着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的构建,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教育与之相匹配,并进而推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必然受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实现相互影响和相互支持。

二、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经济建设的互动模式探讨

在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经济建设的互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模式可以选择。下面浅谈两种:

一是共同经营型互动模式。这种互动模式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为目的,能够极大地调动地方高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般情况是,地方高校以科研成果入注为主要的投资形式,而企业则以资金、设备、厂房等形式入股,按照双向投资、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原则进行管理、运营。共同经营型互动模式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共建股份制企业模式。二是高校科技产业模式。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地方高校成立了众多的校办企业,据对《2009年度全国普通高校校办产业统计分析报告》分析显示,我国地方高校校办科技型企业1956个;学校独资企业856个;国内联营的324个;其余的外资合营企业。

二是产学研综合型互动模式。这种模式的显著特征是产、学、研紧密结合,政府、地方高校、企业等互动主体在科学技术、资金、人才和劳动力在一定区域内高度集聚,以开拓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积极引导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走上与社会经济互相促进、良性发展之路的重要形式,是地方高校与经济建设互动合作的最高形式,它包括大学科技工业园模式和大学城模式。这两种模式在一些综合性大学采取集人才培养、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形式,无论是大学科技工业园的模式还是大学城的模式都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更紧密联系提供了条件。现在,我国大力推广并取得较大成绩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学校服务经济建设的窗口和技术创新的示范基地,极大的推动了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建立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大大推动了经济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四、结束语

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和溢出作用,同时,经济建设的发展也会对高校科研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地方高校科研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特别是当地经济发展,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尽快实现生产力。在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经济发展中要采取合适、有效的方式实现互动,达到良性发展、和谐发展,实现共赢。

[1]叶茂林.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M].第1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王守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王子原.关于地方高校科研转化服务区域经济的思考[J].商业时代,2010(3).

[4]弓兰秀.高校科研成果与区域经济的对接策略[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6).

[5]李哲.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城市经济发展[J].民营科技,2010(5).

G642

A

1673-1999(2011)08-0073-02

陈伟(1970-),男,湖南郴州人,湘南学院(湖南郴州423000)科研处政工师,从事科研成果转化管理研究。

2011-02-14

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0C1228)。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经济建设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科研成果转化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