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的文化内涵解读
2011-08-15方爱萍
方爱萍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的文化内涵解读
方爱萍
日本动画片《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讲述身高10厘米的14岁少女阿莉埃蒂与人类男孩翔相识、相助的故事,回应了观众内心深处对美好的呼唤。分析了阿莉埃蒂和翔共同存在而原因不同的孤独感,以及影片所表现的信任、尊重与万物共存的思想主题。
动画片;《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孤独;信任;万物共存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是吉卜力工作室继2008年《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之后的又一力作。该影片改编自英国已故儿童文学家玛丽·诺顿发表于1953年的代表作《借东西的地下小人》,荣获2011年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动画片奖。
吉卜力工作室的灵魂人物宫崎骏此次退居二线,他将导演的位置交付给画师出身的新人米林宏昌,自己则主要负责编剧和企划,但该作品依旧延续了宫崎骏动画的安静、唯美的特点。故事背景设置在2010年的东京都小金井市郊外的一幢旧宅,主要讲述身高10厘米的14岁少女阿莉埃蒂,与因病搬家至此来静养的男孩翔相识的故事。阿莉埃蒂一家住在地板下面,小心翼翼地不让屋主发现,靠着借用必要分量的方糖、纸巾、电、燃气等,过着安静的日子。阿莉埃蒂称呼自己为“借东西一族”,女管家阿春称她们为“偷东西的小贼”。翔是一位患了心脏病来此疗养的人类男孩,他在这里发现了小人族。在偶然的机遇下,他们成为了朋友。好心的翔为他们提供了帮助,但也因此使得女管家阿春发现了他们,并用一切办法对付他们。因为被人类发现,小人族必须移居到野外展开新的生活。
这部影片再现了一场童话的梦境,回应了观众内心深处对美好的呼唤。这样的童话承载着人类纯真的感情。一部轻松自在的动画片,能洗去浮尘,涤荡魂灵,这也正是宫崎骏式的人文精神之所在。
一、现代文明中的孤独
这部作品分别以人类和“借东西一族”的视点来叙述故事,描述了翔和阿莉埃蒂内心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孤独感。
翔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手术前,他在小姨的陪同下来到他母亲曾经居住过的乡下的一幢旧宅静养。翔成长于一个物质富裕、精神贫困的环境下。他父母离异,在翔就要接受手术的前夕,极需家人的关怀、支持和鼓励的特殊时期,他们却托辞工作太忙而远离翔的身边。缺乏家庭温暖的翔,内心的孤独是可想而知的。孤独而沉默的翔会安静地躺在床上看书度日,与书为友,但他内心深处渴望找到亲情,找到友情。在与阿莉埃蒂的交谈中,他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母亲的想念。阿莉埃蒂的家庭正好和翔形成鲜明的对比,谨小慎微又少见多怪的母亲,稳重踏实又不善言谈的父亲,尽管物质生活方面要向人类借取,但三个人的生活简单、温馨、快乐。
翔的孤独是由于社会关系网的丧失所引起的,即亲情的缺失,导致原有的情感维系中断,而陷入孤独。人类想方设法离开田园,向现代文明迁徙,浑然不觉间已经切断了许多感受社会的情感的神经。交通越来越便利,信息越来越发达,似乎从未觉察到与家人说话的机会已经渐少的人也越来越多。
阿莉埃蒂一家三口生活幸福,不存在亲情的缺失,但实际上阿莉埃蒂也非常孤独。她的孤独感与翔不同,源于种族的濒临灭绝。她成长的环境是比较单调的,从小就没有接触过除了父母以外的同类,也没有年龄相仿的朋友。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也对自己种族的濒临灭绝非常忧虑。直到“弓箭手”斯皮勒的出现,才让她释怀了心中的苦恼。每天奔跑在花丛中的阿里埃蒂,看起来似乎很快乐,其实她还是渴望能交到朋友的。尽管她父母再三告诫她,人类是危险的,决不能被人类发现,但她仍然相信翔的善意,虽然没有主动接近,但也并没有像她的父母一样刻意躲开。阿莉埃蒂的一系列小心翼翼的举动,与其说是害怕人类,害怕被发现,倒不如说更像是想跟人类做朋友,又害怕意外。
可以说阿莉埃蒂的孤独是一种慢性孤独。人是社会性动物,任何人的健全的社会生活都必须有完整的社会关系网络,以满足社会性的需求,获得依赖,享受亲密感,享受友情、爱情,彼此认同,表达好感,得到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1]。然而“借东西一族”濒临灭绝,阿莉埃蒂一家三口长期以来和同类没有任何联系,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不仅是阿莉埃蒂,就连她父母也一定感到异常孤独吧。
两种不同的孤独,一种是亲情的缺失导致的孤独,一种是种族的濒临灭绝导致的孤独,翔和阿莉埃蒂分别是怎样面对、怎样排解的呢?
翔安静地看书度日,博学而淡漠。缺少亲情和友情的翔,第一次见到身高只有10厘米的阿莉埃蒂后,就有了一种“我要保护她,和她成为朋友”的想法。为了能和阿莉埃蒂成为朋友,翔送方糖,送玩偶屋的迷你厨房,帮阿莉埃蒂解救她被人类抓走的母亲。在一次次的接触中,翔开始“我想保护你,但我无能为力”的想法,转变成“我能尽我所能的帮助你”的实际行动。帮助阿莉埃蒂的过程,翔不仅转化了内心的孤独,而且获得了勇敢地生存下去的勇气。最后分别时,翔对接受了方糖的阿莉埃蒂说,他后天做手术,但是他会努力活下去,因为她已经成为他心脏的一部分了。
作为濒临灭绝的种族,阿莉埃蒂的性格中混杂着自卑与自信。她无法否认“借东西一族”在世界上所剩无几的事实,同时也对生存充满了渴望。“我们的种族就是这样,想方设法地在某地生存下去,只是你们不知道而已。”在和翔接触的过程中,阿莉埃蒂对他的态度从抗拒到犹豫,从怀疑到信任,从逃避到感动,最终她和翔成为了好朋友,收获了友谊。尽管分离的结局在所难免,但她和翔互相鼓励、互相帮助那些时光将成为永恒。最后,阿莉埃蒂接过同族斯皮勒递过来的桑果,表现出对生命的崇敬以及努力活下去的美好愿望。
二、信任、尊重与万物共存
日本著名影评人福本次郎在谈及这部影片时说,这部影片通过对生活在封闭世界小人的惊讶、恐惧以及心灵交流的描写,来拷问“何为信任”这个问题。虽说生活在人类家里,对人类应该是早就已经习惯了的,但阿莉埃蒂的父母仍不停地给她灌输人类是危险的想法。在父母的教诲下,她对人类的看法很简单,认为人类是他们“借东西一族”的敌人。所以,阿莉埃蒂小心翼翼地提防着翔。阿莉埃蒂第一次和爸爸出去“借东西”,在借纸巾的时候被翔发现了。抗拒,怀疑,逃避,阿莉埃蒂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借到的方糖也掉落了。面对翔那样的“庞然大物”,她觉得有点好奇,也有点不知所措。后来翔帮助阿莉埃蒂逃脱了乌鸦的追杀,并巧妙地瞒过了女管家阿春。和翔有了简单的接触后,阿莉埃蒂开始有了“人类不都是那么坏”的想法。当翔不顾自己的心脏病可能发作,让阿莉埃蒂坐上他的肩膀,带着她爬上光滑的屋顶,帮助她解救了被阿春抓住的母亲,阿莉埃蒂对翔从最初的抗拒变成了完全的信任,确定了“人类中确实有我们的伙伴”的想法。通过阿莉埃蒂对翔的惊讶、恐惧以及心灵交流的描写,影片很好地展现了“信任”这个主题。
除了“信任”外,“尊重和万物共存”也是这部作品的主题之一。有关“万物共存”的认知和实现非常艰难。这部影片将人类对“借东西一族”的不同态度刻画得十分细微。翔的家人,不论是外祖父、母亲还是小姨,都是希望见到小人,和小人一起愉快地共同生活,而女管家阿春代表的则是将比自己弱小的生灵赶尽杀绝的那类人,他们无知而又可悲。在“借东西一族”看来,只要不被人类发现,彼此就能相安无事。阿莉埃蒂称自己为“借东西一族”,不是“偷”,而是“借”,她清楚自己的寄居身份,并认可人类的世界主导力。她和她的父母希望能在小心翼翼的状态下,跟人类相安无事地分享生活、分享自然,分享一颗小小的香甜的方糖。在他们看来,世界是共有的和共存的。女管家阿春认为他们是“偷东西一族”,因为她觉得世界是人类独有的和独占的。“借”和“偷”的两极界定就是两种生存心态的揭示。个体和种群生命的延续需要一个共存环境,而人类的贪婪和自以为是始终是这种共存体系的威胁,女管家阿春就是这种威胁的化身。也正是由于她的搅动,影片略显平淡的情节有了几分紧张感。
毫无疑问,翔是一个乐意分享的共存主义者。他把阿莉埃蒂掉落的方糖还回去,并且在纸条上写上“你掉的东西”。他认为方糖是阿莉埃蒂的,这种态度源于他善良温和的性格。最终,他和阿莉埃蒂成了好朋友。阿莉埃蒂分享了人类的方糖,而一个人类的孩子也分享了她的活泼快乐。原来分享是彼此呵护的行为。阿莉埃蒂渐渐温暖了翔的忧伤和落寞,翔从她那里学会了坚强。阿莉埃蒂果真是“借”,她以另外的方式还给人类。观众被这种诚挚的情感深深打动。只有相互信任,才能使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地生存繁衍下去。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借东西一族”对“生存”的态度与看法,透露出日本民族对待“生存”的观念。“借东西一族”对另一种族的依赖、生存范围的狭小、随时要面临突如其来的灾害,这些都是日本民族自身的写照。在这样的环境中活下来,想尽任何办法也要咬牙生存下去,这也是日本民族的特征[2],体现了日本民族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当翔告诉阿莉埃蒂人类有67亿,而“借东西一族”却濒临灭绝,他没有看到阿莉埃蒂的恐惧,只看到了这个女孩的倔强和坚强。阿莉埃蒂说,“借东西一族”哪怕只有几个人,也要努力地活下去。这也许是日本坚强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吧。
三、结语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的一贯风格,清新中透出一股淡淡的忧伤。抒写童话,追逐朴素和真实,让心灵回归到清澈宁静的大自然当中,回归到梦想之初的甜美中,回归到童年、童话和童颜的过往中。美妙的童话可以让小孩子进入安谧的梦境,也能让成年人暂时解除一身的疲惫,让从前的自己回到眼前。故事的结局是:阿莉埃蒂即将搬到新家,而翔也将满怀希望地接受心脏手术。水壶做成的“小船”沿着河水向前驶去,缓缓流淌的歌声,随着河水展现在阿莉埃蒂面前的,是一个新的世界。因为彼此信任、彼此尊重,所以两个不同的物种能够和平地共处于地球之上。哪怕今后不能再见面,但超越物种的友谊温暖的彼此的内心,前行的路途虽然遥远,但不再孤独。
[1]王俊秀.都市人为何难逃孤独感[N].北京科技报,2005-04-13.
[2]李萌.藏在花园里的童年:日本动画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N].文艺报,2011-07-18(A8).
I106.4
A
1673-1999(2011)23-0118-02
方爱萍(1982-),女,湖北宜昌人,硕士,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外国语学院讲师。
201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