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研究
——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2011-08-15李莉吴雁彬
李莉,吴雁彬
粤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研究
——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李莉,吴雁彬
鉴于国务院批复同意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将粤东地区纳入海峡西岸经济区范围,阐述了粤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分析了粤东地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战略地位,探讨了粤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着力点。
海峡西岸经济区;粤东地区;城市群;经贸合作;产业合作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称《规划》),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域范围,其中包括福建省全境和广东省粤东地区(汕头、梅州、潮州、揭阳)。《规划》还明确了各省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具体目标、任务分工、建设布局和先行先试政策等。粤东地区应主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
一、粤东地区融入西区发展的基础与条件
(一)发展面临相同的挑战与机遇
粤东地区与周边的福建、江西两省经贸往来密切。闽粤两省经济基础好,开放程度高,已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形势来看,“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西部等区域迅速崛起,粤东地区以及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各种优势相对减弱,潜在竞争压力增加。然而,海峡西岸经济区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与优惠政策的独特性,发展机遇优势明显。因此,在共同的挑战与机遇面前,粤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在未来的重要内容就是充分发挥各种比较优势,积极承接国际先进产业转移,在产业资源整合、人力资源市场构建以及资本与技术等要素方面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建设东南沿海经济繁荣带。
(二)合作发展的同构性与互补性并存
福建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其产业结构日益完善,三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石油化工)集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福建省“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小城镇建设也发展迅速,三维项目(央企、外企、民企)联动发展,工业经济进入重型化中期阶段。福建省与周边省市发展的竞争态势日益加强。广东经济发展已进入重型化产业主导的阶段,尤其是基础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粤东地区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以轻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工业体系日益完善,特别是化工塑料、陶瓷、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工艺玩具等产业逐渐壮大,拥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发展基地与流通市场,以及一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
(三)优越的区位与交通条件
粤东地区与福建、江西地域相连,交通发达。2003年漳沼高速公路通车,福建到广东的行车里程大大缩短,拉近了沿海地区主要经济中心城市的距离,厦门到汕头经济特区仅需3个小时,将有力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福建旅游业和物流业的发展,推动海峡两岸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良好互动。铁路方面,梅坎铁路的通车,告别了福建铁路与广东铁路没有直接通道的历史。即将开通的厦深高速铁路,厦门到深圳只需要3小时。东南沿海快速通道的建成,将为粤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搭建快速通道,产业要素将会在沿路集聚,形成沿海产业密集带。
(四)城市群、港口群、产业群联动效应明显
粤东地区与福建的城市群、港口群、产业群发展的“三群联动”效应日益明显。闽东南与粤东地区城市化程度高,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将与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群与产业群对接。粤东地区的汕头港、潮州港、揭阳港与福建的漳州港、厦门港联系紧密,港口群联动发展的功能日益凸显。厦门与汕头经济特区作为与台湾直航的港口节点城市,在建设海峡经济区中将发挥中心枢纽作用,进一步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共同发展,形成辐射效应。
二、粤东地区融入西区发展的战略地位
粤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战略地位,可以从《规划》提出的总体布局、集中发展区域、经济特区的发展等方面去分析。
(一)总体布局
《规划》提出要纵深推进5个发展轴,涉及粤东地区的有以汕头为龙头发展汕头-潮州-揭阳-梅州-龙岩-赣州发展轴。尤其是要以发展汕头港口龙头为目标,带动周边的潮州与揭阳港区共同形成粤东地区港口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业,保障港区腹地发展的资源供给与产品流通,拓展港口腹地。粤东地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南翼,在总体空间布局上,承担着对接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作用。《规划》提出的这个发展轴将有效整合以粤东地区为主体的山海资源,科学配置产业发展要素,承接珠江三角洲与海峡东岸的产业转移,建设产业集聚的连绵发展区。
(二)集中发展区
《规划》提出要充分考虑现有国土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重点发展9个集中发展区,建成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密集带。与粤东地区有关的包括:
——粤东沿海发展区。《规划》提出发展粤东沿海发展集中区,就是要以粤东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同城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汕头经济特区为主体、建设两翼(潮州市与揭阳市),实现粤东沿海三市的同城化。
粤东地区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广东省的中下游水平,此次具有纳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良好机遇,而且《规划》专门提出粤东集中发展区,可见粤东地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地位,它将成为海西对接珠江三角洲重要战略节点与新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闽粤赣互动发展区。《规划》提出要发展闽粤赣互动发展区,就是要立足闽粤赣内陆中心城市(梅州市、三明市、龙岩市、赣州市),有效整合资源,全方位地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
粤东地区与福建、江西接壤,粤闽赣边贸经济发展迅速,三省的产业资源存在互补优势。粤东地区在闽粤赣互动发展区的地位重要,要在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合作中积极运用先行先试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粤东地区的竞争力。
(三)经济特区
针对特区发展,《规划》提出汕头经济特区应积极扩区。汕头经济特区在全国五大经济特区中并不突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另一个厦门经济特区相比处于劣势。《规划》充分重视汕头经济特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特别是粤东地区的带动作用,因此,要明确汕头经济特区在粤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积极推进特区建设,使其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南翼的新增长极的龙头。
三、粤东地区融入西区发展的着力点
(一)整合粤东城市群
定位决定地位。粤东地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规划定位十分关键。粤东城市群与厦门城市群同等重要,它们都是粤、闽两省联结台湾的“桥头堡”,是海峡西岸两个并驾齐驱的经济增长极。1992年,汕头、潮州、揭阳仓促分立,三座城市坐落在边长100公里的小三角形里,市区相距30多公里,造成如今资源分散、功能交叉重叠、内耗严重的问题。粤东城市群要取得区位优势和整体功能,有必要进行城市行政区划和资源整合,整合汕头、潮州、揭阳三市,按照海峡经济区南翼中心城市的目标科学规划,设立副省级市,使之成为粤东城市群的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带领粤东地区加快振兴和发展步伐。
(二)构建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
粤东地区应紧紧把握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和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关系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独特优势,采取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先行试验,促进两岸更直接、更紧密、更全面合作。发挥先行先试政策对周边地区的溢出效应,推动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和福建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的建设,拓展海西区域经济合作空间、层次、效应。尽快成立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协调领导小组,在广东省级层面出台更开放的政策支持粤东的发展,如扩大财政投入,扩大对台直航航线,等。
(三)建立产业分工合作体系
一方面,要拓展对台产业深度对接。粤东地区应充分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围绕两岸产业的合作领域,促进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信息网络和海洋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升对台产业合作的深度。另一方面。要提升跨省和省内产业合作水平。加强粤东地区内部4地市区域的合作,特别是沿海与山区的产业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主动承接长珠三角等沿海的产业转移,加强闽港澳金融业和投融资合作,加快物流业网络延伸,拓展闽港澳台大旅游格局。
(四)建设统一开放市场
首先,建设一体化市场机制。强化政府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制度供给,以打破各种形式的垄断和封锁为突破口,清除阻隔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障碍,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其次,要构建区域共同市场。推动建设产业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制定方面的合作与互认;加强市场监管合作,突出各区域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的合作;联合建立招商项目库,开展区域内多方参与多边收益的大型合作项目建设,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最后,共建人才劳务市场。加快城乡、跨区域就业政策的创新与衔接,发挥各种人才中介组织在城市间人力资源交流方面的作用。加强劳务合作,加快实现劳务供求信息共享,合作开展集中输送、集中培训、集中管理活动。
(五)构建多层次合作平台
第一要构建多层次政府合作平台。建立行政首长联席会议、政府秘书长协调会议、日常工作办公室和部门衔接落实等合作协调机制在内的多层次合作机制。第二要组建海西区域性行业协会,建立企业与政府间沟通渠道。区域内企业联合起来参与国际分工,共同应对国际竞争。鼓励并协调海西区内企业与资本跨区域流动。第三要加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共建海西官方网站,建立合作信息资料库、合作项目库、法律法规库、企业及产品数据库等,鼓励粤东地区更多机构和部门参与“海西”信息平台建设。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EB/OL].厦门网,2011-04-12.
[2]兰晓原,郑向敏.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新形势下海西旅游发展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
[3]张平.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冲突及其协调[J].管理世界,2007(7).
[4]吴伟萍.粤东地区承接珠三角乃至国际产业转移的对策思路[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3(4).
F061.5
A
1673-1999(2011)23-0066-03
李莉(1980-),女,贵州榕江人,硕士,韩山师范学院(广东潮州521041)旅游管理系讲师;吴雁彬(1981-),男,广东潮州人,硕士,广东韩山师范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
2011-09-26
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Z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