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美国督促人民币升值的现象与本质

2011-08-15陈建清

关键词:美国政府汇率人民币

陈建清

浅析美国督促人民币升值的现象与本质

陈建清

自发生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整个世界的经济复苏有着积极的意义。而2010年以来,美国以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为幌子,频繁督促人民币升值,实际上试图抹去其所欠中国的债务,并人为输出通胀,危及中国的国家信誉,以便达到打压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目的。

人民币升值;中美贸易;美国国债;通货膨胀

一、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

“西方经济学经常使用‘贸易依赖度’、‘进口收入弹性’等概念来测定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对外贸易依赖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占该国GDP的比例。当对外贸易依赖度增加时,一国的对外贸易就被认为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更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就认为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减小了。”[1]美国宣传中国的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出口贸易,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造成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

对此,从2010年伊始,美国方面就人民币升值方面不断向中国施压。2010年9月24日晚间,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批准了针对中国汇率问题的一项法案,根据这项法案,要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币值被认定为被人为低估,美国政府可以有权对来自该国的商品征收惩罚性的关税,同时认为中国“从根本上低估了人民币的价值”,表示中国正在依靠保持低汇率以维持出口,倘若一旦人民币升值,美国的出口将得到极大推动。

事实上,美国总是试图设置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早在2005年,美国政府就通过自己的暗示对中国的第一次汇改设置了升值预期,要求人民币对美元有效升值20%。2010年中国启动的第二次汇改,美国方面提出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在20%-40%的更加离谱的升值预期。

对于美国政府的这一不切实际的要求,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人民币未低估,反对强制汇率升值,指出若人民币继续升值20%将会造成中国严重的失业问题,并将引发社会动荡。众所周知,“社会风险指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所面临的风险。总需求的减少就是一个例子,它会导致失业的增加。”[2]而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必将导致国外市场对中国产品总需求的大幅减少。若人民币升值20%,中国将有大批的工厂倒闭,并造成大量的失业人员。因此,如果中国允许人民币继续升值20%至40%,则情形十分堪忧,中国将因此而发生严重的社会动荡。

二、人民币汇率不是美对华贸易逆差主因

那么,中美的贸易不平衡是不是中国单方面的原因,尤其汇率方面的原因呢?其实不然。

从2010年年初以来,美国不断指责人民币汇率,并提出将动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推动人民币升值,这是不明智的,也是短视的。人民币汇率浮动不能解决与特定国家的双边贸易失衡问题。中美贸易的失衡,不是人民币汇率的问题,美国存在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中美之间的贸易和投资结构,把这种逆差强加于人民币汇率是说不通的。美国国内对此也有一定的认识。从中国来说,中国是一贯关心增加从美国的进口的,而美国在放松出口管制方面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因此,中美投资和贸易结构才是美国逆差的根本原因,人民币汇率对这种逆差的影响是很少的。

美国基本经济和制度因素的作用决定了中美出现外贸逆差的主要原因。“随着收入水平和国家规模的不断提高,生产或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等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有序转换。”[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三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因世界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而发生,美国跨国公司凭借多种垄断优势一方面在其国内集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而另一方面却将劳动密集型、资源和能源消耗型及污染大的行业和低附加值的加工行业和工序转移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去,大量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在这样的产业结构下,美国加快其进口步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试图通过自身的科技优势、生产优势等极力塑造出对美国最有利的国际分工格局。美国贸易赤字剧增的主要原因之一还体现在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以及国外的产业内贸易。也就是说,美国的所谓“外贸逆差”还可以从美国的跨国公司内部找原因,其拥有的在世界各地大量的子公司把原本在美国生产或出口的大量商品及服务等转化为海外子公司的巨额生产与出口,并在此基础上相应地增加美国公司从海外子公司对美国的进口,这也是造成“外贸逆差”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实际上,美国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正是得益于像中国这样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这是因为,美国国内的需要可以通过进口得以满足,一方面把自身的劳动密集产业型转向海外,另一方面集中劳动力和资金,进行以知识为基础的新技术工业和服务行业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此外,美对华产品出口主要是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以及那些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等,大都是属于高新技术设计与营销为主的。美对华的贸易比较优势难以得到发挥是由于美国一直对华实行严厉的高新技术出口管制,这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最最根本的原因,双方产品的优势互补难以充分地体现出来。所以,美国以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为幌子来指责中国是行不通的。即便美国不从中国进口这些低附加值的美国国内已不生产的产品,其仍然会从别国进口此类产品。

三、美国施压人民币暗藏的图谋

“哲学思维是以探索真理为目的的思维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4]让我们从哲学思维层面来分析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的本质。

(一)平衡贸易只是幌子:强抬升值预期,吞掉所欠债务

我们回头看看1985年9月22日签署的著名的《广场协议》。这场以美国获胜为结局的美元对日元的货币战争,美日德法英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齐聚纽约广场饭店并签署这一协议,最终使日元大幅飙升。如今美国又发动另一场货币战争,并把货币战争的矛头指向中国。

美国从国会到财长,再到总统奥巴马,就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断向中国发起攻击。国会举行对人民币汇率采取反补贴惩罚立法听证会,盖特纳财长对人民币问题失去耐心大发牢骚,总统奥巴马表态美国打算先于世贸组织对中国实施制裁。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货币战争”不断升级。美国政府为何对人民币升值喋喋不休,其背后是何原因?

美国提出的所谓贸易再平衡,是向人民币汇率发起攻击的借口。所谓贸易再平衡,是美国政府以扩大出口、重振美国制造业辉煌为借口,宣称通过人民币升值降低美国目前创历史记录的失业率从而达到贸易的再平衡。这是使美国为其经济衰退开出的一张针对人民币汇率的所谓“处方”。通过向人民币施压,在一定程度上似乎可以为其扩大出口提供一定动力,但对于这样一个生产成本和价格远远高于其它国家的美国来说,尤其在全球产业分工已经确立的环境下,美国想把制造业重新捡回来作为自己的下一个新经济增长点是根本说不通的。贸易再平衡成为美国向人民币施压的幌子。

2010年9月20日,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这个作为公布美国经济状况的权威机构对外界宣布,至2009年6月,美国经济终于走完了自二战以来为时长达18个月的衰退期。之前,美国商务部公布,自2010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商品出口额比2009年同期高出36%,比2008年增长16%。中国商务部官员指出:“自2010年6月19日人民币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中间价在经历了连续8个交易日的上涨之后,涨幅基本逼近2%——这是中国外贸出口所能接受的临界值。”

美国在看到这场货币战争起得一定成效之后,更是把升值幅度设定在20%-40%,这正在成为美国对人民币升值的下一个预期。我们知道,中国的中小企业在当初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到7.2比1时,就差不多倒闭了一半。即使人民币对美元只升值到6.5比1,不用升值到美国政府预期的下限,中国的企业也会遭受到巨大的威胁。

面对有可能带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重创的人民币升值幅度达20%-40%,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有70%以上的外汇以美元形式储备,在2.4万亿美元左右。也就是说人民币对美元每升值1%,约168亿美元的中国外汇储备就将不翼而飞。若最终如美国政府所期望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达到40%,那么中国将损失外汇储备达到约6720亿美元,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将损失所持美国国债的80%。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二)人为输出通胀:危及国家信誉

美国对人民币升值的施压只不过是美国对所有货币长期计划中的一个篇章,外汇储备大幅缩水,贸易萎缩,实际上是美国向人民币升值施压的一个副产品。看似战略,实为阴谋。在制度和信心上对美元形成挑战的某一国家货币进行打压,是美国政府隐藏的长期阴谋。

预设某国货币升值——加速热钱涌入炒作某国货币的快速升值——再在热钱撤退过程中造成这种货币的极度过剩——迫使某国的这种货币严重贬值、丧失信誉等等,这就是美国政府在这一战略上或者说阴谋路线图。由此可以看出,“通货膨胀不能增加中央收入,也不会推动货币的信用深化”[5],而是导致信誉的严重缺失。

美国现在正运用这一战略于人民币。中国央行截至2010年8月末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外汇占款余额达到21.04万亿元人民币,仅8月份新增占款就比7月份增长42%。”按照这一估算,国内外汇投资专家认为,如果外汇占款中的一半是作为“热钱”向涌入中国,人民币对美元比如升值40%,那么热钱在流出过程中实际只需要支付约13万亿元人民币就可将涌入的“热钱”全部撤出。中国国内则被迫要消化约8万亿元的新增人民币。其后果就是带给中国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而“热钱”进入中国市场通过炒作获利将进一步助推中国通胀上升。

美国政府快速推升中国人民币汇率,其目的就是最终导致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受挫。人民币作为国家信誉象征的货币也会因为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而出现暴跌,从而导致国家信誉遭受到严重损害。美国政府一贯如此,《广场协议》的签署是因为日元与美元发生矛盾,欧债危机的出现是因为欧元与美元发生冲突。美国对大西洋两岸或是太平洋两岸都是如此,它只有长期的策略,没有短期的计划。而且,在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美元长期趋弱的走势也必将对人民币升值进一步形成压力。

[1]黄泰岩,等.国外经济热点前沿(第1辑)[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60.

[2]格兰德,等.社会问题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21.

[3]李由.大国经济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0.

[4]吴兴杰.经济引力场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125.

[5]马洪,等.中国通货膨胀研究[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0:107.

F115

:A

:1673-1999(2011)04-0113-02

陈建清(1980-),男,福建莆田人,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外贸销售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哲学、生态环境哲学等。

2010-11-29

猜你喜欢

美国政府汇率人民币
怎样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美国政府对华北伪政权出笼的关注及应对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美国政府工程采购合同管理的主要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