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尔斯的“原初状态”解读

2011-08-15郭欢欢

关键词:罗尔斯正义条件

郭欢欢

罗尔斯的“原初状态”解读

郭欢欢

原初状态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基石和逻辑起点,在其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他设计原初状态的目的是为人们选择他的两个正义原则而设立的公正的社会环境,这是一种理想的假设。这一理论不仅在当代哲学界引起巨大反响,同时也为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

原初状态;平等;正义

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约翰·罗尔斯(John.Rawls.1921-2002)构建的正义理论已成为令人振聋发聩的学术经典,其代表作《正义论》被誉为“二次大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而他的正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原初状态”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兴趣,并对其进行了深入讨论。

罗尔斯提出“原初状态”这一概念的目的是为人们选择他的两个正义原则而设立了一个公正的社会环境,这被称为正义的环境。他将“原初状态”定义为“一种其间所达到的任何契约都是公平的状态,一种各方在其中都是作为道德人的平等代表、选择的结果不受偶然因素或社会力量的相对平衡所决定的状态。”[1]115同时他又认为,“原初状态”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状态,它的成立仅仅是一种思辨的设计,我们可以通过对其条件的设置来做出不同的解释,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以便人们能够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在这种原初状态下,通过对各方推理而选择正义原则。

“原初状态”所要求的正义环境需要具备主观方面的条件和客观方面的条件。主观方面的条件主要是针对立约者的,也即社会合作的主体。这些立约者一方面都有相似的利益和需求,这就为相互合作提供了动因。另一方面他们又有各自的生活计划和目标,这样就会造成在自然和社会资源方面需求的冲突。同时,他们在订立契约时,仅仅是从自利的动机出发,而完全不用考虑他人利益。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立约者都是有理性的立约者,他们会在理性的支配下选择订立契约。客观方面的条件主要是针对世界物质资源以及立约者进行合作的可能性的问题。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物质资源相当有限,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所有欲望。如果物质资源十分充足,能够满足人们所有的欲望,这样人们就没有合作的必要了。同时,世界资源也没有匮乏到使合作无法进行的地步,社会合作能够使立约者的利益更大化,所以,立约者们从利益角度出发,必然会选择与其他立约者进行合作,这样一来就使社会合作本身兼具必要性和可行性特征。此外,罗尔斯又强调了主客观条件中比较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物质资源的适度匮乏以及立约者之间相互冷淡的条件。立约者之间相互冷淡并不是我们实际交往中的冷漠,而是指在原初状态中,人们都是基于互不嫉妒、各尽所能的心态来对原则做出选择,它是原初状态中人们谋求发展的思维和行动方式。罗尔斯认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创造出理想的正义环境。而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受到来自各方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人们把选择的出发点放在自身所处的环境及自身利益上,以实现利己的目的。而罗尔斯设定的原初状态,则排除了这些偶然因素的干扰,将人们处于无知之幕之下进行选择。罗尔斯在他的《正义论》中对此做出了进一步阐释:“我们假定各方不知道某些特殊的事实,首先,没有人知道他在社会中的位置,他的阶级和社会身份,也不知道他在天生资质和自然能力分配中的运气,以及他的理智和力量等情形。其次,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善的观念,他的合理的生活计划的特殊性,甚至不知道他的心理特征如讨厌冒险、乐观或悲观的气质。再次,我假定各方不知道这一社会的经济或政治状态,或者他能达到的文明和文化水平,处在原初状态中的人们也没有任何有关他们属于什么世代的信息,这些对知识的广泛限制所以是恰当的,部分是因为社会正义的问题既在一代之中出现,也在代与代之间出现。例如,恰当的资金储存率和自然资源及自然环境的保护问题。”[1]136罗尔斯认为,这个“无知之幕”蒙蔽了人们对其自身的具体信息包括性别、兴趣、能力、信仰、善观念等,同时也蒙蔽了他们对具体事物的知识,他们仅仅了解到的是社会中存在公平公正的情况,这就消除了人们在选择契约条款时进行讨价还价甚而压迫奴役等的必要。只有这样,每个社会成员、立约者才会在理论上实现立足于平等的地位和出发点上。

当然,很多学者对“原初状态”的设计也提出质疑,认为这一设计看起来十分怪异,并认为对这一概念的把握存在很大的难度。他们更倾向于在自己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更理智地选择他们的正义原则,因为人们从一生下来,就对自己的具体信息了解得很清楚,而罗尔斯认为,他的正义理论所研究的内容中包含社会的平等问题。之所以要研究平等是因为社会中存在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总是由在社会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提出的,因为一个处于较高社会地位,拥有财富、智慧、机遇等优势的人是不会认为社会不公平的,所以,要想消除不平等,就必须消除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人们总是处于某种社会环境条件之下,势必会对某种事物存在偏见。二是人们在社会当中所处的地位也是不同的,因此一些人会比其他人更有权力,也就更有优势。而罗尔斯所设置的原初状态,就是让人们都被无知之幕笼罩,这样就消除了这些偶然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平等的起点,使人们做出公正平等的选择。

罗尔斯的“原初状态”理论不仅在当代哲学界引起巨大反响,并且对解决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具有相当大的启示意义。

在理论上,“原初状态”理论协调了自由和平等的关系。罗尔斯通过设置“原初状态”这一理念,重新确立了自由和平等的关系,从而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即平等的自由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自由主义作为一个学术流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的主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由价值,包括财产自由、思想自由等。另一方面是自由的制度,它要求建立一种新的民主制度用以保障人们享有自由。当然,在自由主义的理论范畴里也包含着一些平等的内容,但平等这一问题一直被淹没在自由这个主题里。历史上一些学者也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卢梭等,但他们并没有把平等作为根本原则。

而罗尔斯对“原初状态”的设计,恰恰把平等和自由同时作为其正义理论的核心价值,把平等问题突破自由的桎梏,推到政治和道德哲学的前台,并提出“正义总是意味着某种平等”。他认为,平等和自由是他的正义理论所追求的根本目的。在社会中,个人的独立、平等、自由的权利应该得到保护,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个人都应当被平等地对待,每个人要有平等的生存发展机会,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罗尔斯对“原初状态”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他更注重平等问题。当然,作为自由主义阵营中的一员,罗尔斯并没有抛弃自由这个主题,他只是通过原初状态的设计将政治哲学的主题由单纯的自由转为平等的自由,通过对平等问题的解决来实现对自由问题的解决。

实践中,“原初状态”理论对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阶层也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尤其是在社会转型、经济发展的今天,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从而导致了弱势群体的出现。所谓弱势群体,是指一定时期一定社会条件下,一些人们由于天赋、健康、能力等客观原则的差异和限制,导致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总是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这类群体包括老弱病残者、无劳动能力的依赖人群(主要是儿童)和在劳动市场和生活机会分配中竞争力较弱、综合能力较低而受到不平等对待的群体,如女性、非城市人口、农村贫困人口和失业、下岗人员等。罗尔斯在正义理论中称之为“最少受惠者”。在当今社会中,如何保护弱势群体、保障他们的基本权利,如何缩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原初状态”理论从根本上赋予人们平等,体现了对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平等自由价值的尊重,它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也为现今政治、道德哲学提供了指导,从而引导社会及每个成员关注弱势群体,最终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罗尔斯没有将弱势群体所遭遇的不平等诉诸于同情、博爱等一系列感情冲动,而将其诉诸于公共理性指导下制度的正义,使这种人文关怀更具有实质性内容,从而使现今的政治哲学向更理性、更成熟的方向发展,也使得现实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向前发展。

当然,罗尔斯的原初状态理论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从诸多学者对其批判中可见一斑,但这些批评丝毫没有动摇这一理论在政治哲学领域中产生的巨大影响,也不能掩盖它对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所做出的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

[1]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D509

:A

:1673-1999(2011)04-0017-02

郭欢欢(1985-),女,河南洛阳人,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471003)政治与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010-11-27

猜你喜欢

罗尔斯正义条件
排除多余的条件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对非理性者的排斥
选择合适的条件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论罗尔斯理论中术语“device of representation”的翻译
瘦企鹅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法律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