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性研究的必要性

2011-08-15郑志锋

关键词:学术研究理论课学科

郑志锋

(福建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福建福州350108)

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性研究的必要性

郑志锋

(福建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福建福州35010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直接规定的具有较强政治性的课程。学术研究同样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支撑,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发展的需要,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素养的需要,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要正视当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性关注不足的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术研究; 教学效果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意识形态的导向功能。为此,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明确规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门数、学时、顺序以及课程名称,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即还统一了全国教材。于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有了“政治课”、“马列课”、“公共理论课”等称谓,其开设也被视为是党和国家的行为。部分教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按有关文件要求讲授就行,没必要搞什么科研。因此,学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主要围绕提高教学实效而从教学法的改革、实践教学的开展等方面展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身的学术性问题的关注相对较少。本文拟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研究的重要性、现状及对策等进行探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直接规定的具有较强政治性的课程,但其特殊性并不否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亦是大学课程的普遍性,学术研究同样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支撑。

中央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直接规定并不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身的学术性。相反,中央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身的学术研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第11条提出:“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要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所有这些都是需要学术研究才能实现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学术研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发展,逐步呈现出科学化和学科化。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正式提出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被称为“05方案”。该方案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正式命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并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6个二级学科,其目的是从学科的合力上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基石,从学科的整体上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就需要广大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人员展开多方面的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素养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强、责任大,而且课程内容变化较快,加之教师队伍日益年轻化的客观现实,要求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加强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夯实理论功底、拓宽学术视野、提高科研能力[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且要讲清楚“为什么”,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实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目的。如果老师没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尽管在课堂上使用了丰富多彩的资料,因不能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符合逻辑的、深入的分析,在貌似活跃的课堂背后,学生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象,却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学术研究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提高教学效果煞费苦心,从教材内容的更新到教学方法的改革,再到课件的精心制作,仍难以完全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一方面,我国的教育一向注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散见于中学教材,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如不能有学生所期望的有别于中学的课堂效果,那将是无吸引力的,甚至使学生由失望而致反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导向性使其教材内容具有统领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如果教师对本课程内容没有一定的学术研究,理论功底不扎实、相关基本理论理解不透彻、概念范畴消化不良、理论与现实不能解释,那么只能是空洞的说教。向学生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魅力,要求教师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同时有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心理、社会、伦理、法律等相关领域的知识积累,完成从教书匠到智慧型教师的角色转变,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前提条件[2]。

当前,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进行学术研究,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一是通过对相关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与透彻理解,教师在授课时能够论据丰富地阐述理论,可以思路清晰地贯穿理论的内在逻辑,避免生硬宣传、肤浅空洞。如在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时,应先讲清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再分析“实事求是”如何由中国古代形容治学态度的古典文论而在毛泽东致力于马克思中国化改造的过程中被赋予哲学的含义,然后再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要求分别与《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实事”、“是”、“求”的解释一一对应,最后得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的结论,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理论逻辑上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精髓。二是通过对本课程涉及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他国家发展的状况、世界运行的态势等的研究,科学准确地架起理论和实际的理解桥梁,避免结论武断、说服力欠缺。如在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与讲解当前各地经济发展的状况时,教师只有对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结合现实进行一定的研究,才能解除学生的困惑,否则只能是武断宣传。三是通过研究将教材中的道理转化为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亲身体会的方方面面,让学生觉得这些大道理其实离自己很近,是感受得到、用得着的,以此拉近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距离。四是通过研究,关注学术前沿,以理服人,以事实战胜雄辩,对其他社会思潮进行有力的回应,这样才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总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以学术为载体,靠深邃的思想、严密的逻辑、深刻的说理、理性的思辨来吸引学生,征服学生[3]。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性关注不足的原因分析

当前,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和学科地位认识不足。部分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宣扬马克思主义,宣教社会道德与法制,按照文件执行就是,没有多大的学问,谁都可以讲授这样的课程。于是,在部分高校经常将其他专业的富余教师转来教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得不到保障,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正因为认识不足,相当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既然是国家直接规定的政治性较强的课程,主要是要实现意识形态的导向功能,靠的是宣教,与有没有进行学术研究没多大关系,上好每一堂课就行了,在主观上缺乏进行学术研究的动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太多的外在压力进行学术研究。许多高校对科研成果的要求大多是针对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晋升职称的需求外,学校主要要求他们要搞好教学,在科研方面并没有太多的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学术研究没有时间保证。大多数高校存在类似的状况,即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公共课,教师每周上的课往往比专业课教师多得多,有的教师甚至天天在上课,自然就没有时间进行学术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研究缺少资金支持。从目前高校的运行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的二级经费下拨大多与学生数相关联,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公共课,各高校的思政部大多没有自己的专业学生,能得到的经费自然有限,而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仅够维持基本的教研和实践活动,有的甚至无法进行专门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费不足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研究活动只能停留在各自为阵的状态,难以形成集体研究的合力。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甚至转而依托其他专业,从事其他领域的研究。

研究平台过于狭小。作为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是相当庞大的,这也将是一支浩浩荡荡的学术研究大军。但与这支队伍的浩大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却很难拿到课题,很难发表文章。或许是受实用主义的影响,各级各类课题、各种各样的刊物较多倾向于具有现实社会效益和影响的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种并不直接产生经济利益和社会效果的学科没有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少有机会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交流,相当部分教师从未参加过学术会议,没有与同行交流与沟通,就无从了解和掌握学术前沿动态,反过来又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学术研究。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性研究的几点建议

教育行政部门在加强和改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时,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研究作为一个重要对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社会效果为标准的[4]。学术研究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将学术研究状况作为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指标之一是现实可行的,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严格准入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还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丰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以及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学术研究能力。因此,一定要彻底抛弃“能上课就能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错误观念。《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科研能力理应成为录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条件。

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化和学科化。没有学科建设支撑,教学就如同空中楼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科建设相融合,不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拥有坚实的理论平台,而且有利于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科依托和归属感,吸引更多更优秀的教学科研人才加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5]。“05方案”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6个二级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该方案的实施重在建设,重在运作。只有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化和学科化,改变以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性的弱视,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与学科建设相融合,才能有学术研究对教学的支撑。

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真正作为教学科研人员对待。近年来,许多高校提出了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同样既是教师又是学术研究人员,因此其工作时间理应分为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两部分,学校在安排教学任务时应该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留出相应的学术研究时间。

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术研究的激励和引导机制。要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公共课教师上好课就行”的观念,使其内心具有学术研究的压力和动力,并知道可以研究什么、需要研究什么、应该研究什么。应提高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和学科地位的认识,把学术研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考核指标,以此促进教师的学术研究。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年轻化,许多教师尽管有很强的科研意愿,但因不知道可以研究什么、需要研究什么、应该研究什么而无从下手,因此,需要培养学术带头人。《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也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采取脱产进修、攻读学位、名师指导、社会考察、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措施,力争在5年内培训数百名学术带头人和数千名骨干教师。”

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研究平台。从学科支撑、课题申报、学术刊物、学术交流等方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研究条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庞大的队伍相比,目前的学术研究平台显然远远无法满足需要。如在课题申报方面,各级课题往往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题归入社科课题统一申报,在与其他专业学科的竞争中,能获批准的毕竟是少数,在有限额申报的情况下,经常连学校的门槛都出不了。因此,在各级课题中应该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门项目,特别是在非综合性大学的校管课题中要有专门面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类别。在学术刊物方面,创办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专刊毕竟是杯水车薪,如能要求各高校学报必须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专栏,这将极大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表文章难的现状。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交流机会少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经费,希望能建立专项基金,使这个平台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1] 曾毅红.略论教学过程中的政治性与学术性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6):38.

[2] 陈柯蓓.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30~132.

[3] 陈文泽.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的统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67.

[4] 白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62.

[5] 谭振亚,姚小玲,赵义.突出“五个融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J].思想教育研究,2010,(5):17.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which is stipulat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has provided strong political course.Academic research is also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support.It is the su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development.It is to enh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heoretical knowledge teachers need.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Facing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of lack of academic attention to the situation,effective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academic research.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academic research;teaching effectiveness

Need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of Academic Study

ZHENG Zhi-fe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Fujian 350108,China)

G641

A

1674-0297(2011)05-0011-04

2011-03-01

郑志锋(1975-),男,福建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讲师,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张 璠)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理论课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