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台漆线雕发展现状分析及人才培养

2011-08-15曾智焕

关键词:闽南地区闽台漆器

曾智焕

闽台漆线雕发展现状分析及人才培养

曾智焕

就闽台地区传统的工艺漆线发展雕现状及人才培养的问题提出创建厦门闽台漆线雕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培养漆线雕后备人才,两岸漆线雕技师交流互动,传承传统工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漆线雕;闽台;人才培养

漆线雕是福建闽南地区独特的传统工艺,其工艺历史悠久名闻遐迩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大瑰宝,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吸取了传统民间工艺雕琢绣饰而成,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漆线雕诞生于明代末年,直至清康熙年间,随着民间艺人的不断研究和创新,漆线雕艺人不断成熟,漆线雕成为各大寺庙的珍藏品,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闽南漆线雕制作特点是在闽南自身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荟萃了中国三大传统工艺品的特色,具有景德镇陶瓷之古雅,福州脱胎漆器之神韵,北京景泰蓝之华彩。漆线雕采用天然植物材料,以手工制作而成,将中国民传艺术、宗教艺术、宫廷艺术中的礼器、祭器、贡品等特点兼收并蓄,每件作品耗时数月,经过条、盘、缠、堆、雕、镂、刻等数十道工序流程,形成各种精巧而浮突的纹样,做工精细、形象逼真、造型典雅、风格庄重,最后表面贴以纯度99%的金箔,色泽鲜丽,永不褪去。堪称中国传统文化与新兴艺术之结晶,被誉为“中华艺宝”。如今,闽南地区的漆线雕工艺品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外国元首赠送的国家级礼品,被外国元首们视为珍宝。漆线雕也为境外许多喜爱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人士所收藏。2006年5月20日,文化部正式批准闽南漆线雕技艺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闽南地区漆线雕艺术的发展无疑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对闽南地区漆线雕制作规模、弘扬漆线雕文化、人才培养等提出新的课题。

一、闽台漆线雕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闽南地区漆线雕行业的发展现状

漆线雕技艺在闽南地区流传数百年。是闽南地区的传统工艺。早在明末清初,闽南地区漆线雕艺人就以高超的技艺享誉东南亚各国。近年来,闽南地区漆线雕工艺开始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越来越多的艺人开始显示其不同凡响的大家风范,留下了不胜枚举的传世佳作和艺术珍品。其中,以工艺美术师李群伟为代表的漆线雕作品,于2002年在伊朗国际艺术作品展中奖得金奖。2004年在沙特大使馆和阿联酋国家文化展览中心举办个人漆线雕作品展,作品《希望和平》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其他工艺美术师的作品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展览,送到各国展出均获得好评。

闽南地区的漆线雕工艺是古代佛像雕塑技艺的遗脉,是受宋元线雕工艺特别是沥粉和泥线雕的启发而产生的。它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晚清时逐渐成熟。闽南作为漆线雕的发源地,由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及历史背景,使漆线雕技艺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和发展,在闽南漆线雕技艺是以闽南地区宗教的兴盛、神佛雕塑行业的繁荣分不开的。最早漆线雕的工艺是比较简单,工匠们把漆线雕工艺用在寺庙、神佛雕像的饰纹上。因技法尚不成熟,且用材粗简,以糯米粉和木胎为主,作品普遍存在保质期短、易虫蛀、易变形的缺陷。后来,工匠们发现用红砖瓦粉和漆液糅合成漆泥,再把漆泥附着在木胎上进行雕制,可使其保质几年甚至十几年。

传统闽南漆线雕技艺以其五彩杂陈、金银交错为特点而得到广泛的接受。同时传统的漆线雕技艺又是一门相当复杂的工艺技术。它以线条盘结,构成主体轮廓,并以浮雕或圆雕的形式展现出来。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里,艺人、工匠常把漆线雕应用于佛像饰纹。如今,其艺术以精细的漆线,经过特殊的制作方法,缠绕出各种人物、动物、景物等形象艺术作品,早已从传统单一的纹饰中走出来,成为独立的工艺,风格古朴庄重。近年来,漆线雕迅速发展,并结合于盘、瓶、炉等瓷器和玻璃器皿上,琳琅满目,且不断推陈出新,表层还贴金箔。厦门工艺美术厂把漆线雕与陶瓷结合起来,创作、生产了线条陶瓷作品。经优必德、鹭艺轩、古韵唐风等工厂的漆线雕艺人努力,结合现代科技成果,使漆线雕表现的体裁更加丰富,更加时尚,更有时代气息。

(二)台湾地区漆线雕行业的发展现状

漆线雕这一“中华艺宝”在祖国宝岛台湾的发展也有相当的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并且有自己的工艺特色。在台湾的台中丰原、彰化、南投等地区,漆线雕、脱胎漆器等漆艺工艺品非常丰富,而在台北县板桥市就有林家亿为代表的一批漆线雕技师,他们均以神佛像的漆线雕制作为主。台湾漆线雕的风格较闽南的粗犷,应该提到的是台湾的漆线雕艺术与闽南漆线雕艺术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早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就有大批闽南人到宝岛台湾开垦耕地、生息繁衍。

早期移民大多生活简朴,民间使用的传统精致漆器大多从福建舶来,或唐山师傅在台制作,如佛像、红眠床、橱柜梳妆台、果盒等,而这些漆器是民众生活日常中习俗与宗教信仰不可少的日用品。日据时期日本漆艺传入。台湾漆线雕深受影响。因日本人传统上对漆艺的喜爱,漆器又是日本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因此日本有计划地在台湾培植漆工业。引种漆树、制作推广漆器、设立工艺传习所,使得台湾漆器在日据时期蓬勃发展。台湾光复后,在台湾的一些福建漆器师傅自行开业承制漆器。其中就有一大批闽南漆线雕艺人,他们带着在闽南世代相传的漆线雕工艺来到宝岛台湾。当时漆线雕主要是用于神佛塑像。

70年代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工资大幅度提高,人力成本随之提高,而当时台湾人力成本低廉,原日据时期曾培养的一些漆器人才参与,在很短的几年内,台湾地区的漆艺工场,就蓬勃发展起来。一些日本工艺企业到台湾寻求发展,所以台湾的漆线雕行业不仅有相当的数量和规模,在漆线雕技艺方面也有台湾自身的工艺特色。

二、闽台漆线雕人才的发展现状

(一)闽南地区漆线雕人才的发展现状

闽南地区的漆线雕技艺家族式的传承是独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的体现,漆线雕技艺在闽南地区流传300多年。在漆线雕技艺的传承培育新人方面,有自己的特点。闽南地区的漆线雕被称为“漆线妆佛”,即用“漆线”的工艺来装饰佛像的意思。

1955年,厦门市雕塑合作社成立,后来改为集体所有制的厦门工艺美术厂,开始对社会上招收徒弟,但传承培育新人方面,基本上还是作坊式的,师徒口传心授,漆线雕师傅的技法皆无任何理论文字。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市场经济给传统的漆线雕工艺带来了巨大冲击,由于漆线雕工艺比较复杂,不易掌握,精深的技艺,只有经过刻苦训练才能全面掌握。漆线雕人才断档现象十分严峻,管理滞后,市场萎缩、传统工艺受到人们的普遍忽视。与全国绝大多数传统工艺美术厂一样,厦门工艺美术厂难以为继,漆线雕停产,漆线雕人才也大量减少,濒临失传之危。

经调查发现,目前大都漆线雕的人才培养还是靠师徒相传的模式,缺少培养计划及理论知识,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培养周期长,不利于漆线雕工艺的弘扬与发展。尤其是在大陆漆线雕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人才断档的现象就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2009底,海峡两岸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举办漆线雕和漆画展览,中国工艺美术馆潘莉萍馆长和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权威专家在座谈会上提出,应当以严谨和谦虚的态度对待漆线雕传统工艺,两岸联手共同研究,尽量保全其风貌,把漆线雕工艺纳入院校教育,深入研究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二)台湾地区漆线雕人才的发展现状

台湾光复后,在台湾的一些漆器师傅自行开业承制漆器,其中就有一大批来自闽南的漆线雕艺人。1953年左右,早年留学法国的刘淑芳女士组织多位福建师傅,创立美成工艺社从事漆线雕挂屏、屏风、脱胎漆器等漆产品的生产。因产品典雅,装饰图案以中国画为主,受到来台观光或侨居台湾的外籍人士喜爱,使漆器在50-60年代盛极一时。当时除美成工艺社外,还有唐永哲先生成立的华工艺社、台中县神冈乡的美研工艺社和光山工艺社,新竹市的良进工艺社等漆器工厂,对传统漆器的制作改良,胎体材料革新及推广都不遗余力,这些社团为台湾培养大量漆线雕人才。

台湾漆线雕工艺近20年来在国民经济富裕及文化发展推动下,使得传统漆线雕工艺技术逐渐受到重视。1984年起,国立台湾工艺研究所(前台湾省手工业研究所)在传统工艺技术文化的研究中,将漆线雕工艺传习列为优先办理。1996年起,由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委托,陈火庆先生及赖高山先生等漆器艺人,为技艺的保存传习人,使得此项历史悠久的技艺得以传承,并注入新的血液。除政府单位的努力外,积极投入漆线雕发展行列的民间单位。位于南投县埔里镇的龙南天然漆文物馆及台中市的台湾漆器博物馆,对漆线雕的推广、教学均做出贡献。近年来在大学教育中,相继开办漆线雕相关课程,但其理论性较多,缺少传授传统漆线雕工艺过程,一般漆艺毕业学生对漆线雕统传工艺不大了解,多数漆线雕毕业生还是无法从事漆线雕行业,大多数还是回到作坊的师徒相传模式,所以人才匮乏也是台湾漆线雕技艺传承的瓶颈。

通过 “闽台漆线雕行业的发展现状”和 “闽台漆线雕人才的发展现状”的论述。知道如今闽台两地漆线雕行业发展,均出现人才的后继乏人现象,而漆线雕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又能促进漆线雕的发展。两者相依,两者共促发展。所以人才匮乏正是闽台漆线雕技艺传承的瓶颈。为了使两岸这一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两岸的“漆线雕艺人”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传承与发展漆线雕艺术,共同培养漆线雕人才,使这一“中华艺宝”得以薪火相传。尤其是在大陆漆线雕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两岸漆线雕艺术也日益频繁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更迫切需要加快闽台两地联合培养漆线雕的人才基地的建设。

三、共同培养闽台两地漆线雕人才

(一)两地联合培养漆线雕人才所必须突破的瓶颈

1.目前闽台两地招收漆线雕学员状况。两地大部分漆线雕人才培养还是依靠家族式的,师徒相传的模式,其传承特点是比较注重传统技艺,配方、古法等。这一模式尽管有其优点,但从现代教育的角度看,缺少培养计划及理论知识,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培养周期长,不能改变招收徒弟起点不高、缺少美术训练等问题,这种情形不利于闽台两地漆线雕的传承。

2.院校(台湾)单纯培养漆线雕人才不利状况。大陆还没有专门培养漆线雕人才的院校,而近年来在台湾大学教育中,如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国立台南艺术学院和私立大叶大学等相继开办漆线雕相关课程,其理论性较多也较系统化,但缺少传授传统漆线雕工艺制作过程,学生对漆线雕统传工艺制作不大了解,漆线雕的制作是十分复杂、精深的技艺,只有经过刻苦训练才能全面掌握,多数漆艺毕业生还是无法独立从事漆线雕创作,在台湾由于各大学招生各自为政,招生的专业方向偏离企业的要求,所以多数漆艺毕业生没能从事漆线雕行业。

3.联合办学所需条件及要求。虽然台湾有院校开设漆线雕专业,但由于当前的政治生态,陆生到台湾学习是有一定限制的,而台生到大陆却没有有限制,所以联合办学地点最好是建立在大陆。联合办学所必要条件:如何确保两地技师、漆线雕材料、制作环境等条件,保证联合办学技术力量的,如何确保工艺美术理论、工艺美术史论等相关基础理论平台课的教学,如何确保漆线雕工艺技艺及工艺理论研究条件等,都是联合办学需要考虑的因素。

(二)满足两地联合培养漆线雕人才所需条件

1.改变传统漆线雕招收学员构想。采用大陆高考、台湾联考或港澳台侨联考的学校统一招生办法,能改变传统招收徒弟不理想的状况(起点不高,入行前没有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高等艺术教育及美术造型训练)。这能为闽台漆线雕人才的培养注入优质广阔的生源,以便为两岸漆线雕人才储备强大的后备力量。

2.改变院校单纯培养漆线雕人才不利状况。如果能够把两岸传统漆线雕技艺与工艺美术院校的教学体系相结合,即聘请两岸漆线雕技师,来基地作为指导教师,发挥技师的优势,为学员传授漆线雕的传统技艺、古法等。这就为漆线雕教学提供技术保证,并根据企业对人材的需要而进行定向培养。院校招收学生应根据行业需要,有计划定人数定专业方向培养,这就可以让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进入定向单位进行对口工作,避免出现毕业生专业不对口的弊端,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和模式。这种校企结合的培养的方式,为漆线雕人才的发展和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3.满足联合办学所需条件及要求。教学可以依托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该学院地处厦门,漆线雕教学所需的生产技师、民间艺人、主要材料、传统技法,制作环境厦门基本上都有,又与宝岛台湾一水之隔,这样便于两地技师来学院指导,为技艺传授作出可靠的保证。学院常年开设工艺美术理论课程,有一批专门从事工艺美术理论研究的专家型教师,足以作为工艺美术理论教学的坚强后盾。而且学院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的所在地,可以确保对漆线雕工艺技艺及理论研究相关条件的要求。

五、结语

如果能够把两岸培养传统漆线雕人才的模式与工艺美术院校的教学理论体系相结合,这种企业结合院校的培养定会起到很好的培养效果。这样就能把原来师徒相传、口传身授的培养模式,转变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而这种新型的培养模式是在具有招生计划、有教学大纲,又有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它不仅能很好地传承发展传统技艺的这一优势,同时,在技艺和理论上无论在质和量都能得以全面发展,可以预见它将在两岸漆线雕人才的培养上谱写出新的篇章。更有意义的是当前两岸一些民间工艺、民间文学等大量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状况,通过两岸漆线雕艺术的人才的培养机制,也可以为两岸其它民间工艺的人才培养探索出新的道路。

[1]乔十光.漆画技法与艺术表现[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

[2]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3]魏明德,沈清松,邵大箴.天心与人心:中西艺术体验与阐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G642.0

A

1673-1999(2011)22-0187-03

曾智焕,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00)讲师,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2011-09-16

猜你喜欢

闽南地区闽台漆器
近50年闽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气候变化及特征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劳动教育路径探索——以“闽南地区中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活动为例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漆器收藏三问
平遥推光漆器色彩文化的分析
闽南地区歌仔戏剧团运营机制研究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
漆器匠人坂本雅彦
如何辨别新老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