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苏联解体原因浅析中国的生存策略

2011-08-15王丛丛闫成文

关键词:解体苏联民族

王丛丛,闫成文

从苏联解体原因浅析中国的生存策略

王丛丛,闫成文

前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突然解体留给了世人太多的遗憾。它的解体是多种原因造成的。面对当今美国一元独霸、多元并存的世界格局现状,分析总结前苏联解体的原因,对于中国适时地进行自我调整、寻求恰当的生存策略非常有益。

苏联解体;原因分析;中国;生存策略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典型例子。之后建立的苏维埃共产主义联盟,真正地实践着马克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1的号召,这是无产阶级在很大范围内取得了胜利。然而,苏维埃共产主义联盟这座帝国大厦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轰然倒塌,在苏联执政了70多年的共产党,最终失去了执政党的权力,给世人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和无限的惋惜。

一、苏联解体原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

前苏联的解体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一就是其自身因素。二战以后,整个世界看起来是“和平”与“安定”的,但实际上,也存在着各种不稳定的因素,而苏联这个超级强国也陷入了自身的“温和战争”中。

首先是领导人的执政方略不当。斯大林时期,苏联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统治,政治上高度集权,经济上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虽然在恢复战争创伤、发展经济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也有相当大的弊端,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斯大林实行的大清洗运动,迫害了一大批党政军高级干部,以致于后来的卫国战争无将可用。这些都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种子。赫鲁晓夫执政时,由于他极力想挽回日益衰退的局势,便全盘否定斯大林的观点,反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虽然有了一时的好转,但最后的结果是,赫鲁晓夫自己也成为被“崇拜”的对象。其后的勃列日涅夫也没能实现大的作为,在他执政的十几年间,苏联没有进行任何的改革。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通过大众传媒不断向苏联渗透以“个人利益至上”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思想,苏联被西化了,苏联共产党逐渐失去了党的积极性,严重地脱离了群众。人民开始怀疑甚至反对马克思思想。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改革来实现苏联的振兴,但事与愿违,执政70多年的共产党逐渐在俄国失去了统治权。

其次是民族的“政治化”原因。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进行民族识别工作。民族识别工作的初衷是好的,它是为了确定各民族的民族身份,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贯彻民族平等的政策。“但是必须指出,这种制度性安排无疑会唤醒以及强化人们的‘族群意识’,这种把各族群成员相互清晰地区别开来的做法,显然不利于族群之间的交往与融合。”[2]84民族识别虽然增强了各民族人们的族群意识,但它使人们时时刻刻想着自己是什么民族、什么身份。这样一来,民族就被政治化了,其消极影响也就突显出来了,冲击了苏联政权,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国家的统治。

最后是“民族自决权”[1]275的因素。列宁当初提出民族自决权主要是针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和被保护国等被压迫民族的,是为了把被压迫的无产者联合起来一块斗争。但随着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逐步解放、独立,民族自决权就没有了生存的条件。列宁早就想把与此有关的宪法规定废除,可惜直到他去世,这条内容也未能废除。后来,一些破坏分子利用民族自决权,企图分裂国家,搞民族独立。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相继“合法”地退出,是有法律依据的。列宁时期苏联宪法中有相关规定,各加盟共和国有自愿加入苏维埃共产主义联盟的自由,也有自由退出的自由,即各加盟共和国可以明正言顺地离开。列宁并不鼓励每个民族特别是获得了相对平等待遇的少数民族都去行使民族自决权以同自己的母族相分离,从而造成小国林立的局面[3]。

(二)外部因素

首先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与美国的对抗,即所谓的“冷战”。虽然人们担心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终究没有发生,但这并不代表世界是安定、和平的。地方的、局部的摩擦不断。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国家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冷战”。由于忙于发展外交,分化、孤立对方的盟国或友好邦邻,搞军备竞争,发展经济,开发高端科技等等,使得一定时期积弱多病的苏联,无暇恢复基础产业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而只是过多地消耗财力用于竞争,这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其次是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把颠覆社会主义国家作为自己的根本战略目标,他们是绝对不允许社会主义国家蓬勃发展的。当武力无法实现这一目标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转变策略,实行和平演变的策略。其实,无论西方资本国家实行什么策略,宣传什么思想,只要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持有正确的态度,采取合适的政策,就不会在“和平演变战”中失败。加上冷战时期前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实行的振兴国家、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社会改革策略并没有奏效,反而加快了社会的“变革”,致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等对执政的共产党和已经被扭曲的社会主义越来越失望。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场“和平演变战”的实质,“西方和平演变的战略之所以能够得逞,是以新科技革命的巨大成就作为物质后盾的,再加上运用商品市场经济、多党民主政治和多元自由文化的武器。”[4]可见,和平演变策略也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浅析中国的生存策略

虽然现在世界局部地区还有小的冲突与摩擦,但总体形势是和平与发展,大的战争不可能再发生了。从二战后到苏联解体,世界存在着两极格局,但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加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呈现出了美国一元独霸、多元并存的格局。建国以后,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有步骤地实行市场经济,逐步进行自我调整。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还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的和平演变,我们应积极地应对。

(一)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主要领导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就积极地探索中国的革命道路,创造了以从农村包围城市的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并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国初期,我国曾按苏联模式来进行建设,但后来发现,苏联模式并不适合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鲜明地指出,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是不能获得成功的,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261。这种建国策略在当时和现在看来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也不断地提高。这说明,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国家的建设道路。江泽民指出:“我们夺取政权以后,学习了苏联的经济模式。应该承认,这种经济体制在建国初期是起了积极作用的,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这种经济体制已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6]44这一切都说明,探索符合自己国家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在我们这个有特殊国情的国家,还要处理好各民族的关系,实行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坚决地遏制和反对民族分裂的行为。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在政治上是一种新的民主的政治模式,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能搞中央集权制统治;在经济上,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体制,两个制度”等。总之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发展理念上,我们要始终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优越性的表现。邓小平曾经指出:“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如果我们本世纪内达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们清醒一点;到下世纪中叶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就会更进一步地说服他们。”[5]204我国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当然,我们还要进行渐进式的改革创新,较好地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同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人民多谋福利。这就要求我们国家始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在发展的路上不断前进。

(三)时刻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即使是在和平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念头依然存在,在武力方式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他们会采取各种其它措施,如文化的渗透、政策的宣传、用霸权与强权政治给各国施加压力、科技的输出、经济贸易行为等,这都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改变着其他国家。而我们中国,作为一个政治蓬勃兴起的社会主义国家,又在世界经济、能源资源、全球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不会忽视。我们应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保持正确的态度,采取合理的对策来应对。我们在对外开放以及与西方和平共处、合作竞争的过程中,一定要维护好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安全与利益,不能过分地迁就他们,更不能退让,对西方社会腐朽的、反动的思想及文化,我们要坚决地进行抵制和批判。我们要加快内部体制的改革,不能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留下可乘之机。

三、结语

苏联的解体是令人惋惜的,但也是其长期累积问题与矛盾的必然。分析其解体的内因和外因,有助于我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在新世纪,我们应该更进一步地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时时刻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民族问题著作选[Z].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1982.

[2]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高放,李景治,蒲国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D616

A

1673-1999(2011)22-0021-03

王丛丛(1987-),女,山东济南人,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福州350002)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闫成文(1985-),男,山东微山人,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832003)2009级硕士研究生。

2011-09-10

猜你喜欢

解体苏联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苏联1991年解体前的最后时光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娃娃亲”因两家发展不同而解体
美空军又一退役气象卫星在轨解体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