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美援朝时期兰州青年参加军干校简述

2011-08-15

关键词:干校兰州祖国

滑 娟

抗美援朝时期兰州青年参加军干校简述

滑 娟

抗美援朝时期,为加快祖国的现代化国防建设,国家号召全国青年学生和青年工人积极参加军干校。军干校兰州招生委员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并招生,为抗美援朝战争增添了一批有力的军事人才。当时的兰州青年响应祖国号召,积极报名参加军干校,展示了他们为增强国防力量、保卫祖国而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主义情感。

兰州青年;军干校;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干预朝鲜,并派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阻挠我国解放台湾,威胁到祖国的安全。党中央和中国政府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为了加强国防建设,打赢抗美援朝战争,中央决定动员青年参加各种军事学校,训练他们掌握现代化的军事科学知识和军事技术,以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的胜利成果,保卫祖国的和平建设事业。1950年1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联合发出《关于招收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联合决定》规定招收军干校学员的时间和具体办法,要求各级政府做好组织工作[1]。兰州青年响应祖国号召积极参加军干校,服从祖国的需要,他们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着极大的教育作用。

一、负责招生工作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根据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暨政务院联合决定,1950年12月11日甘肃省成立甘肃省军事干部学校招生委员会,万志远、田培闵、田汉汀、朱丸、朱镜堂、辛安亭、李成斌、陈时伟、刘杰、鲁直、萧彩丰等11人为委员,负责进行本省招生工作[2]。军干校甘肃招生委员会15日开始办公,依据中央政策指定兰州各个中等以上学校及工厂成立保送委员会,该会由校长、教育主任、政治教员、学生会主席、青年团支书组成。参加招生委员会和保送委员会的人员组成比较全面,就能得到来自各方面的支持,这就为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组织基础。

随后,根据甘肃省招生委员会的指示,兰州各学校和工厂成立了保送委员会,负责召开动员大会动员学生参加军干校,登记申请报名学生的健康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学生简历,审查学生的基本情况,确定初审合格的候选名单,送交上级招生委员会正式批准。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做解释工作,对报名的同学进行家访,征求家长的意见,最后组织慰问欢送活动及其他善后工作。

招生委员会负责统一规定所属各基层组织的招生名额及工作步骤,批准保送委员会初审合格的名单,解决初审学生的膳宿问题和路费问题,负责体检工作,对学生严格把关,这就保证了招生工作有秩序地进行,为国家输送高质量的军事人才。

二、宣传动员

(一)宣传

兰州根据本市的具体任务进行宣传解释工作,主要解决群众中存在的具体思想问题,在宣传工作中一方面结合抗美援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和平签名运动、学习时事、街头剧、举行座谈会等宣传方式,激发群众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感情,当国家号召青年参加军干校时,赢得广大青年的广泛响应。另一方面从国际局势和国防建设与整个国家建设之间的关系出发,说明与朝鲜邻邦的唇亡齿寒的关系,我国参加抗美援朝的必要性,指出美国在朝鲜的干涉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要加速国防的现代化来增强祖国的国防建设力量保卫祖国,这是国家进行全面建设的保障。

(二)召开座谈会

军干校甘肃招生委员会邀集兰州各族各界民主人士43人,座谈青年参加军干校的事情,会上大家都表示支持并帮助这一运动的扩展,鼓励青年站在国防的光荣岗位。民盟韩慨侠、杨可显及工商界周服之、严树棠等发言,一致认为这是伟大神圣的光荣任务,各界一定要同心协力地去完成,将这一运动深入地开展下去;动员群众,消除顾虑,使各阶层的人都认识这一件光荣而伟大的任务。这次座谈会使兰州各族各界民主人士都了解到参加军干校活动的意义重大,极大地调动了他们支持青年参加军干校的积极性,对军干校招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召开动员大会

各学校、工厂召开动员大会,领导作报告,学生发言表决心。在动员方针上从照顾全局的观点出发采取以学生自愿为原则,正确对待不报名的学生,保证动员工作比较正确而顺利地进行。在动员中也着重强调国家现代化的国防建设需要各种科学知识和技术,国家命运所系的现代化国防建设,必须依靠有政治觉悟、有文化技术的优秀青年来掌握。政府决定招收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参加国防建设,把优秀的青年学生、青年工人视为国家的干部,对他们寄予了最大的信任。这样就更加能够引起青年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在精神上产生共鸣。为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家访

对申请报名学生进行家访,访问组由学校行政、团支部、学生会及报名学生代表组成,对家长进行必要的解释工作。访问组在进行这一工作时,尊重家长的意见并照顾报名学生的热情。家长们大都表示祖国需要孩子,同意孩子参加军干校。没有被访问到的家长还给学校保送委员会写信同意自己子女报名[3]。访问组通过家访,争取到了家长的支持,消除家庭方面的顾虑,使学生能够心情愉快地参加军干校,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家长和周围的亲戚朋友对这一工作的支持。

三、兰州青年参加军干校情况

(一)兰州工人报名参加军干校

兰州青年情绪高涨地响应祖国号召。在兰州的报名地点尚未确定之前,就有青年向《甘肃日报》先行报名表示他们坚决的意志。如,西北石油管理局的实习生陈德珠,把他的姓名、年龄、籍贯、学历写明寄给《甘肃日报》,并表示:“我坚决报名考海军学校,请贵报帮助办理报考登记手续。”青年干部薛保全来信表示:“我坚决地响应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的号召,参加军干校。”女工乔月娥同志也要求报名投考,她说:“上军干校不能轻视女同志,我要去,要在保卫祖国的战场上,献出自己的力量。”[4]他们都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地响应祖国号召,报名参加军干校。

兰州各个工厂遵照指示认真负责本单位的招生工作,如中华全国总工会一野后勤政治部及后勤总工会筹委会发出联合紧急通知,号召先进的工友们为增加国防力量而走向光荣的工作岗位。工会将个人自愿书、申请书、群众评议结果及行政意见等材料经各部上级政治机关汇转后勤政治部总工会筹委会审核批准,有组织地保送[5]。可见,军干校是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各项招生工作的,既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又没有影响工厂的正常运行。

兰州青年报名参加军干校,体现他们渴望学习军事技术,为国防建设、保卫祖国贡献自己的高尚精神,同时也说明了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政府采取的各项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赢得了民心。

(二)青年学生踊跃参加军干校

兰州各个学校的学生也积极地报考军干校。兰州中学范德溥、席驹方、李忠、张明齐等四名青年团员首先响应这一号召,表示坚决参加国防建设事业,为祖国的安全与繁荣以及全世界的持久和平献出一切。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其他同学做出了榜样,也使青年团在群众中的威信得到提高。

甘肃省文教厅召开动员会,师院、兰中、兰师、师院附中等校到会同学都发言表示要参加军干校,各学校成立保送委员会负责各项具体工作。很快,兰州掀起了青年学生参加军干校,建设强大国防力量的热潮。在甘肃招生委员会成立后短短的一星期之内,截止1950年12月18日,就有700人申请报名。到了20日,已达844人。不到一个月,兰州报名参加军干校的青年学生已达1049人。截止12月23日,计兰中报名191人,兰师125人,女中102人,女师84人,兰大85人,工校39人,农校41人,西北中学30人,兴文中学48人,志果中学40人,兰山中学19人,师院附中73人,陇右中学24人,市中62人,师范学院71人,兽医学院15人,共计人数1049人[6]。兰州大学有31人光荣地参加了军干校,西北师大有25名同学获得批准。

兰州中等以上学校报名参加军干校的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增加。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他们的行动是难能可贵的,因为他们中有大多数人的理想是当工程师或者科学家,但是,当祖国号召他们参加军干校,加强国家国防建设、保卫祖国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为了祖国的需要而舍弃了个人的志愿和抱负。

四、兰州各界欢送参加军干校的青年

被批准参加军干校的学生在革大进行了短期的集中学习后,就被送往西安。在他们出发去西安当天,兰州各族各界2万多人自发前来欢送参加军干校的331位青年,大家认为这批青年是兰州的光荣。兰州的各级领导也亲自去革大欢送青年学生。张德生书记向参加军干校学生致词,亲切地叮嘱他们要坚定意志、努力学习,锻炼成为国防建设的战士。老师们嘱咐学生努力学习,英勇前进。同学们亲切地握手,互祝进步。家长们吩咐子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参加军干校的学生也表示要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以报答祖国和人民对他们的期望[7]。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被批准参加军干校的同学们的受欢迎程度。这些欢送的场面同时也为以后的招生工作做了宣传,激励着在场的其他青年在后两期的招生中积极地报名参加。

五、结语

祖国的建设需要有熟练技术的工人坚守岗位,干好本职工作同样也是为祖国做贡献,因此,兰州工人参加军干校的人数不多。未被批准的学生,虽然没能参加军干校,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准备随时响应祖国号召。军干校招生工作也带动了其他群众的爱国热情,工商界在同学们的带动下踊跃缴税,确保完成1950年的税收。参加军干校和缴税是两种表现,是不同岗位上抗美援朝的具体内容,也都是建设祖国、保持世界持久和平的有效做法。兰州大学理学院陈时伟院长提出要向这些参加军干校的学生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做好教育工作。家长们也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军干校,感到作为军属的光荣。

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下,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有力鼓舞下,军干校的第一期招生,兰州共有2700人报名,实际录取500人。第二期招生,一天内就超额完成了任务[8]。兰州接收站接收876名 (包括青海70名),其中党员2名,团员259名,回民18名,藏民 2名,土族1名,其余为汉民[9]。全省3年中有6049名青年学生与工人报名参加军干校,其中有 1556 人获得批准[8]。

总之,在抗美援朝时期,兰州青年踊跃参加军干校保家卫国,他们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1]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政务院.加速增强我国国防力量关于招收青年学生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联合决定[N].人民日报,1950-12-01(A1).

[2]甘肃省政府.关于军干校招生事宜的指示.甘肃省档案馆,档号128-001-0042.

[3]郭尔康.兰市各学校保送委员会连日访问报名学生的家长,爱国父母热烈赞成子女到保卫祖国的光荣岗位上[N].甘肃日报,1951-07-06(A2).

[4]王璟清.军干校甘肃招生委员会十五日开始办公兰市各中等以上学校均将设保送委员会 [N].甘肃日报,1950-12-14(A1).

[5]一野后勤政治部后勤总工会筹委会.一野后勤政治部后勤总工会筹委会联合紧急通知号召青工参加军事干部学校我们热烈要求痛击帝国主义侵略者保卫祖国的志愿,是实现的时候了,先进的青年工友们行动起来 [N].甘肃日报,1950-12-09(02).

[6]第安.兰市学生报考军干校已达一千零四十九人,各校正忙着筹备欢送[N].甘肃日报,1950-12-25(A1).

[7]惠人.兰市各族各界两万余人欢送军干校学生赴西安,省委张德生书记等亲自送行[N].甘肃日报,1951-01-09(A1).

[8]付小东,谢燕春.抗美援朝运动在甘肃[J].发展,2009(9).

[9]甘肃省委.关于青年学生参加军事干部学校招生全部情况的报告,甘肃省档案馆,档号91-001-0223.

K27

A

1673-1999(2011)22-0134-03

滑娟(1985-),女,河南尉氏人,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文史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1-09-12

猜你喜欢

干校兰州祖国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西华“五七”干校遗留档案文献的保护修复技术探析
群星当年耀黄湖
——共青团中央黄湖“五七”干校系列传记(之八)
兰州琐记
群星当年耀黄湖
——共青团中央黄湖“五七”干校系列传记(之五)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难忘老父亲的干校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