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危机与外语教学

2011-08-15王国辉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国人外语教学外国

王国辉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与旅游系,河北承德067000)

文化危机与外语教学

王国辉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与旅游系,河北承德067000)

外语作为异国文化在中国开始蔓延的载体,使中国文化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目前的中国文化危机,高校有责任扭转时局,外语教学应从根本上改变认识,融中国文化于其中,以拯救中国文化于被遮挡、被同化、被淹没的危机中。

中国文化;危机;外语教学

随着改革开放步子的加大,“外语热”的现象在我国有增无减。作为硬性的几乎是唯一的杠杆,外语成为了升学和就业的“敲门砖”。客观地讲,我们国家在许多领域落后于发达国家,借用外语这一工具,向别人学习,吸取他人的精华以实现我们的富国强民战略,这一点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当外语这个作为工具的手段被国人过度重视时,必将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相比之下,汉语和中国文化面临的就将是“哑然失声”和“弱势文化”的地位。汉语水平不是人们求学谋职的必要条件,在国人的眼里,学习汉语没有学习外语带来的实惠大,因而在精力有限时,放弃汉语学习最自然不过了。久而久之,造成了国人的国学积淀不再像过去那么深厚。早在上世纪70年代,作家余光中先生就写下了《哀中文之式微》,感叹现代中国人母语能力下降了。是什么导致了中国文化所面临的尴尬局面呢?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1 中国文化危机的成因

1.1 盲目西化

自近代时起,就有一些仁人志士倡导“全盘西化”,以为外国的东西就是文明进步的象征,这种想法在许多现代人头脑中仍有留存。而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又让外国文化大潮汹涌而至,使得一直闭关自守的国人应接不暇。一些良莠不齐的文化信号开始出现在中国大陆。许多人浑浑然,不知不觉中已经远离了自己的本土文化,没有想到的是,我们在接受外国的先进技术的同时,也成了外国文化的俘虏。

1.2 政策导向

中国文化的尴尬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政策的导向问题。试想,如果把专业知识考核而不是外语考试作为职称晋升的前提条件,是不是更合理、更容易为人接受?如果所有的大学都开设汉语必修或选修课,我们的汉语文化盲区现象是不是能有所缓解?

1.3 中华文化:国人之根

国人盲目接受、崇拜外国文化,也不利于祖国文化的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华文化生育了我们,滋养着我们,并使我们的生命旺盛不衰,它是我们的生命之源、营养之源、生机之源。作为中国人,放弃博大精深的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而去追逐外国文化,其结局必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 外语教学与中国文化

2.1 高校与中国文化

作为教育的执行机构,各大高校在挽救中华文化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应培养“中国文化情结”,处理并解决好外语教学与国学教育的关系【1】。开设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供学生选择,如规定外语专业的学生必须选修中文系的某些课程。避免学生顾此失彼,让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齐头并进。要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经》,还是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红楼梦》,中国语言和文化无处不彰显着唯美的音符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中国人有充分的理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海洋里畅游。异国语言和文化是我们在“地球村”时代进行国际交流的手段和工具,不可不知,就像是打开窗子看到的无限风光一样。但切不可舍本求末,以外国文化代替中国文化。因此,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名师讲座,设立“人文讲坛”,举办各类专题的中国文化讲座。以名师个人的魅力和讲座内容的吸引力赢得学生对国学的兴趣,逐渐熏染他们的文化情操。

2.2 外语课堂与中国文化

外语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基础课中占用课时最多,因此,外语教学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识到中国的外语教学是以中国人为教育对象,国人学习外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用外语表达自己,而不是要让自己被外国文化同化。外语教学中不应把外语课当成是纯粹的语言知识传授课,或者把外语课堂当成厚外国文化薄中国文化的讲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采取文化平等观和语言平等观,既不自高自大,在语言和文化上搞民族中心主义,也不自我贬低,认为别的国家的文化比我们的优越,甚至否定我们的民族文化,搞“自我殖民”。如何处理好本民族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我国现在的外语教学的投入已经是空前的了,尤其是教学规模大大超过建国前后,但却很难培养出如鲁迅、傅雷、林语堂等能够驾驭两种语言的大师级人物,许多人的外语水平很高,但汉语功底缺乏。事实上,中外语言和文化并不是矛盾的,不相容的,提高汉语功底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去理解、掌握、吸收外来语言和文化。教师应联系所学内容对中外文化进行比较、对比,培养学生容纳不同文化的胸怀,杜绝厚此薄彼现象【2】。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外国文化知识和深厚的中学修养。让学生在学习外国语言与文化的同时,培养中国文化情愫。这首先要求教师国学素质的提高。可以在招聘外语教师时加入国学知识的考核,也可以鼓励现任教师在多元文化中注重自身的文化沉淀,提高国学修养。

2.3 中西并存

生活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是各种不同文化思潮的冲击,明智的做法是在迎接外国文化的同时,保证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孕养我们的本国文化,切不可放弃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做炎黄的不肖子孙。之所以说保持并发扬本国文化是中国人的天职,更是因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构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二十一世纪的文化的定义应该是指拥有一种开放的心态,保持多元文化的态势,而不是把纷繁复杂的文化化约为几种甚至是一种范式。人们常说“色彩纷呈才更显灿烂”,语言和文化也是这个道理。自古以来,中国人和外国人在语言、思维方式上就表现出了迥然各异的发展模型。外国文化的外露张扬则更显中华文化的含蓄、内敛之美;“物我两分”的洋式哲学观与“天人合一”的中华世界观相得益彰。直线型的外语语言结构与螺旋式的汉语思维造就了不同民族的语言文明【3】。所以说,外国文化与中华文化代表的是人类文化的不同分支。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可通约性,为了人类整个文明的丰满发展,任何“顾此失彼”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

3 结语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的攀升,中国人要让世界知道,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的传统精神文化也正在苏醒,即将向世人展示她独特的东方魅力呢。换个角度,中国人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国际交流,即用外语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在向外国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把丰富的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让世界认识中国,最终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为此,我们有义务控制外国文化在中国的蔓延膨胀,也有义务保证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虚无的尴尬中走出,走向繁荣。国学教育的意义是伟大的,它能增加一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能培养国人的独立人格。而这种教育并非一日之功,因此,国学教育应从娃娃抓起,一直延续到教育的最后阶段——大学,甚至更远。这样,在丰厚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国人的素质便会逐渐提高,这将有利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利于使中国立于世界强林。

[1]谢翌.关于学校文化的几个基本问题.外国教育研究[J],2005(4):20-24.

[2]曾宏伟.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中国大学教学[J],2005(4):50-51.

[3]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Culture Crisis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WANG Guo-hui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Tourism,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Chengde 067000,Hebei,China)

The foreign cultures have invaded China in the name of foreign languages,which drives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o an unfavorable place.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are multidimensional.In view of this,colleges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reversing the trend,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hould contain Chinese culture in order to save Chinese culture from the crisis of being submerged and assimilated by western culture.

Chinese culture;crisi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H-42

B

1008-9446(2011)01-0073-03

2010-12-24

王国辉(1982-),男,天津蓟县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与旅游系教师,主要从事日语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国人外语教学外国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被嫌弃的宋国人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外国公益广告
国人赴日“抢盖”引反思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外国如何对待官员性丑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