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述评*

2011-08-15倪洪章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倪洪章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述评*

倪洪章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网络的迅速发展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方法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围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建设与发展这一主题,学术界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概念,方法的有效运用,方法运用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综述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与普及,校园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进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冲击着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网络这一新的环境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一、关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概念的界定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些基本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正确界定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必须首先厘清这些基本概念。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解读

目前,理论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比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两类:第一类是从工具的角度给出的定义,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1]。“所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阶级、政党、社会团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现代传媒——计算机网络对其受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2];“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指我国党委、政府、工会、共青团和其他群众组织的有关人员根据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的理论,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特别是网络道德规范)和政治观点,对我国网民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实践活动”[3]。第二类界定试图反映网络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涵盖网络与人的本质关系、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本质关系,得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4]。

以上的定义对于从不同角度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但是也都存在不足。第一种定义的内涵除了把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以外,其他部分或多或少地借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创新不大,没有反映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第二种定义不但涵盖了网络的工具性质,还揭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它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在内容上除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外,还包括信息素养教育,但是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指出这项教育活动的实施主体。综合以上两种定义,我们可以给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下这样一个定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根据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的理论,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5-6]。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界定

目前,理论界还没有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进行界定。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界定,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笔者所查阅到的文献中,很少有人对此进行明确界定,大部分文献都是直接谈具体的方法。只有刘新庚在其所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一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方法定义为:“建立在网络平台基础上,为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完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而采用的各种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7]

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界定离不开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内涵的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主体在认识和影响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手段、工具、程序等的总和,是教育工作者实现特定的教育目的必需的中介要素[8-9]。由此,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教育主体利用网络,认识和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手段、工具、程序等的总和,是教育主体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中介要素。

二、关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的研究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就是指怎样运用网络来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果。按照方法的层次性,可以把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的研究成果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宋元林在《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一书中归纳了几种方法:情理交融法;示范比较法;教乐协调法;自我教育法[10]。刘新庚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三种形式:平等交互式;虚拟情境式;现代开放式[7]。张富良、王丽霞认为,说理——对话法、实践——模拟法、熏陶——感染法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1]。杨直凡、胡树祥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与创新》一文中又提出了三种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1)“眼睛对屏幕”的信息获取方法,包括关注跟踪法、辨别分析法和取舍应对法;(2)“思路对问题”的教育指导方法,包括网络信息资源优化法、明理动情思想引导法、精进技术效果强化法;(3)“键对键”、“心对心”的沟通交流方法,包括在线交流法、网站(博客)吸引法、数字娱乐法[12]38-39。宋元林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构建》一文中又归纳了几种具体方法:信息库法、信息隐匿法、主体交互法、虚拟现实法、网上与网下教育结合法[13]。

二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谢海光在《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一书中认为,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主要有:(1)主动建设,积极弘扬主旋律。(2)依法治网,有效掌握治网权。(3)创建主题网站,巩固主流阵地;重视新闻宣传阵地,组成网络新闻宣传国家队[14]。宋元林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一文中认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疏导和堵截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主动引导与平等交流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15]。

三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要搞好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胡钰认为,必须建设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重视BBS中的舆论引导,高扬网络新闻宣传的主旋律[16]。王学风、戴黍认为,要开展网上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行网上舆论引导,设立网上主题论坛,组织在线交流[17]。黄红、胡成广、叶树红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点:(1)起点或入口的操作方法:制作主页和建立网站;(2)过程或程序的操作方法:一般原则和具体措施,对专题主页和专题网站进行认真、细致和精心的维护与看护;(3)结果或目的的操作方法:形成网上德育系统,包括网上德育理论、网上德育实践和网上德育操作[18]。

以上研究都从不同的层面提出了怎样运用网络这一新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笔者认为,以上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的研究缺乏系统性。为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进行概括: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方式,其中包括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或网页、开办网上“两课”课堂、创设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博客;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方式,包括校园BBS、电子邮件、QQ、飞信等即时性聊天工具等[19];三是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掌握和控制方式,包括网络信息监测与分析、网上主题论坛[20]。笔者认为这种分类比较全面,把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到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关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研究

目前,有少数学者涉及到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研究,如檀江林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中提到,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过于单一[21]。杨直凡、胡树祥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与创新》一文中提到:总体来看,目前教育方法还显得比较滞后和乏力,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认识水平不高,工作力度不大,解决深层次问题的能力不强,大多处于被动应付、单兵作战、单点突破的状态,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12]36。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其他相关文献中得到一些启示,比如李爱民、张晓明、黄贝娜在《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的期待与实现——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情况的调查分析》一文中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校园网缺乏吸引力,BBS和聊天方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作用没能很好发挥,大学生对校园网的总体印象水平一般。其原因有以下几点:教育者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参与不足;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素质缺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和管理落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知名度不高、资源分散、重复而且单调[22]。

目前,对大学生网络思政治教育方法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研究还较为欠缺。笔者认为,大学生网络思政治教育方法运用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所需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相对薄弱;二是教育主体自觉使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愿不强;三是教育主体运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四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不够理想。对于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技术平台建设不重视;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满足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用的要求;最后,保障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运行的制度还不完善。

四、关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运用的对策和途径

要有效运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要一系列的条件,而在目前的研究中,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实施的研究。但是,对做好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和途径的研究比较丰富,从这些对策和途径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关于有效运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关于做好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研究的成果很多,几乎每篇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章对此都有涉及。在这些对策和途径中,学者们对有些观点已经达成共识,比如: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占领网络阵地;建立健全网络法规,加强监管;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强大学生自律教育,提高自身免疫力;建立一支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23]。

除此之外,谢海光认为,做好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确立现代信息观念;要注意联系实际,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要积极开发信息资源;要网上网下联动;要寓教育于管理之中,造就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形成网络管理组织;要倡导信息伦理;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24]。王登峰认为,要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团组织网站和学校宣传网站;要建立“网上宣传队”,传达客观、全面、准确的信息,全方位地宣传、报道校内的各项活动和有关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信息;要建立“网上引导队”[25]。倪力亚认为,要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上网意识;精选内容,组织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双向互动,针对性地开展网上教育[26]。冯沈萍认为,要建设网络文化,争夺注意力;要建立网上德育信息数据库,使思想政治工作占领网络空间;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软件开发[27]。熊绍辉在《论网络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中还提到要实现信息网络与大众传播媒介的整合,使之产生1+1>2的宣传效果[28]。田霞认为,要利用网络优势,改进“两课”教学方法[29]。邓春初认为,加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要做到树立创新观念,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搞好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的设计、开发,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活动,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利用网络资源加强思想交流和交锋,搞好网上舆论导向;注重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保障[30]。夏红辉、王强认为,要构建网络信息亚传播圈,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坚持主题网站和综合性门户网站齐头并进,有效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主题网站和综合性的门户网站并行;要牢牢把握舆论控制权,建立基于网络的舆论危机管理机制[31]。

以上观点对于有效运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积极的意义,但笔者认为还不够全面。根据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可以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建设和开发支撑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信息技术平台,包括校园网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和数据库的开发;二是提升教育主体有效运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素质和能力;三是建立和完善保障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运行的基本制度。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如何有效实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有待深入研究,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1] 刘梅.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03.

[2] 曾令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47-65.

[3] 韦吉锋.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走向——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学[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1):14.

[4] 韦吉锋.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界定的立体考察[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1):65.

[5] 王刚,周希贤.基于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5):157-160.

[6] 王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实效性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73-175.

[7] 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05-209.

[8] 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64.

[9] 朱方彬,王丹.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创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23-126. [10] 宋元林.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115-122.

[11] 张富良,王丽霞.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整合[J].思想教育研究,2002(10):14.

[12] 杨直凡,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与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7).

[13] 宋元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构建[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2):26-27.

[14] 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96-247.

[15] 宋元林.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2(2):52-54.

[16] 胡钰.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8-21.

[17] 王学风,戴黍.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J].湖北社会科学,2005(12):161-163.

[18] 黄红,胡成广,叶树红.论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操作方法[J].教学与研究,2001(11):69-71.

[19] 任永梅,刘秀伦.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网络舆情中的导向功能[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135-138.

[20] 徐海捷.加强高校BBS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31-134.

[21] 檀江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248.

[22] 李爱民,张晓明,黄贝娜.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的期待与实现——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情况的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3(3):46-48.

[23] 王凤莉.主题网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完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135-138.

[24] 谢海光.互联网时代与我们的使命[J].思想·理论·教育,2001(8):7-8.

[25] 王登峰.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遇、挑战、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2):61.

[26] 倪力亚.校园信息网上的思想政治工作[J].学习·研究·参考,2000(12):41.

[27] 冯沈萍.在网络上唱响思想政治工作主旋律[J].高校理论战线,2000(12):48-50.

[28] 熊绍辉.论网络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J].求实,2000(6):46.

[29] 田霞.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网络挑战[J].理论导刊,2002(5):129-130.

[30] 邓春初.论网络时代的主要特征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湖湘论坛,2003(4):86.

[31] 夏红辉,王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8(2):133-134.

Review on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NI Hong-zhang

(School of Marxism,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872,Chin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brought great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meanwhile it promoted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Taking the building and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 as the subject,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field of concepts,effective use of method,problems arising in the practice of this method,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the problems,and other aspects.All the research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p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college students;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view

G641

A

1673-8268(2011)01-0106-05

(编辑:蔡秀娟)

10.3969/j.issn.1673-8268.2011.01.020

2010-07-02

倪洪章(1984-),男,苗族,重庆酉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思潮研究。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