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

2011-08-15刘晓辉

关键词:资产阶级民主党派共产党

刘晓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北京100102)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

刘晓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北京100102)

在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各民主党派处于被领导和参政地位。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这种领导关系的确立,不是偶然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艰辛探索,共同作出的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对民主党派领导的理论基础;带领被领导者取得革命的胜利,并给予被领导者物质利益和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对民主党派领导的现实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

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政党关系;政党制度

政党政治是现代民主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政治现象。各国政党都试图通过政治活动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追求。政党制度作为政党政治的制度保障,是政党必须遵守的政治规范,是政党政治发展的前提条件。在西方的政党制度中,政党的目标是掌握国家机器,为自己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谋利益,因此,各政党之间相互竞争,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中国作为现代民主国家的一员,实行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也是我国保持繁荣稳定、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巨大优势所在。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民主党派是接受共产党领导,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本质要求,也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一、中国共产党实现对民主党派领导的历史进程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作为一个年轻的政党,由于对中国革命的现状缺乏深刻的认识,导致在建党初期的第一个纲领中制定了“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1]的原则。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自己力量弱小,所面临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异常强大,而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因而有必要和国民党合作。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下,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了国共合作的主张。然而,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相继背叛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中国共产党遭受疯狂的屠杀,革命力量损失惨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外,还出现了一些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这些政党既不满意为争夺权力而混战的国民党各派,也不满意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共产党。为了改变自己深受国外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压迫的现状,他们幻想在国共之外,通过合法的改良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这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刚刚经历了大资产阶级的背叛,未能对中间派别作出正确的判断,认为中间派别是“最危险的敌人”,必然依附于蒋介石。中间派别认为共产党不能担任革命的领导,也不赞成武装夺取政权和共产主义。因此,中国共产党和中间派别也处于对立的状态,没有建立共同反抗蒋介石的合作关系。

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能否凝聚力量,团结全民族共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其面临的严峻考验。1935年“华北事变“以后,民族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尖锐。中国共产党积极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在全中国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特向全中国各党各派郑重宣言:不管我们相互间有着怎样不相同的主张与信仰,不管我们相互间过去有着怎样的冲突与斗争,然而我们都是大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抗日救国是我们的共同要求。为抗日救国而大家联合起来,为抗日救国而共赴国难,是所有我们中国人的神圣的义务!”[2]18中共中央为创立全国各党各派抗日人民阵线的宣言中所指的各党派,既包括国民党,也包括当时的中间党派,如致公党和救国会。毛泽东认为,民族资产阶级“同地主阶级、买办阶级不是同一的东西,它们之间是有分别的。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地主阶级那样的封建性,没有买办阶级那样多的买办性”[3]145。由于亡国灭种的威胁,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会导致其积极参加革命。为了共同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与中间党派建立合作关系。

中间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抗日的主张是一致的。宋庆龄、何香凝、李杜、马相伯等民主党派代表人物先后发表了对日作战基本纲领,认为各党派间的任何分歧,都不能否认集中力量反日的必要。他们提出的抗日主张与中共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相符。各阶层发挥出来的民族主义成为抗日战争坚持到底的重要因素。在民族主义的激励下,通过共产党积极主动的努力,开始建立了共产党和中间派别的团结合作关系。但是,此时的中间派别还认为,抗日救国决不是任何党派任何个人所能包办的。脱离了民众,单是政府,抗战必然失败;但是没有一个政府的领导,单靠民众自发地作战,也不会有胜利的前途。此时,中间党派仍把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国民党身上。

抗战后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国民党提出了实施“宪政”的口号。共产党认为改组政府的时机已经到来,主张开国事会议,废除一党统治。1944年9月15日,在国民参政会三届三中全会上,共产党提出了“组织各党派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了民盟和其他民主党派领导人、国民党民主派和爱国人士的积极响应。10月10日,中国民主同盟提出“立即结束一党专政,建立各党派之联合政权,实行民主政治”。但是蒋介石提出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口号,根本不同意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认为联合政府就是“要推翻政府,开党派会议就是分赃会议”[4]。民主联合政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政权上的集中体现。抗战时期,共产党与中间党派的合作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到建立各党派联合政府的建国主张,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党派成为关系中国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三大政治势力。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民主党派则主张把中国变成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党派作为影响中国政治走向的第三种政治力量,企图在国共对立的纲领之外,利用政治协商会议改组政府,走“第三条道路”。然而,政治协商会议只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障眼法。1946年11月,国民党一党国大正式召开,内战随后全面爆发,没有武装的中间党派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下降了。国民党主张“党外无党,党内无派”,不允许中间党派的独立存在,不仅杀害民主党派成员,还逼迫民盟宣布解散。至此,中间党派的“第三条道路”宣告破产。民主党派想要继续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争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只能加强与共产党合作。1948年1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当前民主党派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坚决地把民主党派作为同盟军,支持民主党派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加强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国民党与共产党对民主党派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使民主党派放弃了依靠国民党改革政府实现民主的幻想,与共产党一道走上了武装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道路,积极配合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表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是民主联合政府第二次提出,与第一次不同的是不再包括国民党。各民主党派经过历史的洗礼,认识到中共在中国革命艰苦而长期的斗争中,贡献最大而又最英勇,为全国人民起了先导和模范作用。因此,这次新政协的召开,无疑我们得承认它是领导者和召集者。1949年1月,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声明“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5]民主党派由拥护共产党的某些具体主张和政策,转为拥护共产党领导革命。

1949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地位正式确立。各民主党派承认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为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前提。正如成思危所言,中国的政党制度不是“打橄榄球”,而是“大合唱”,历史和现实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指挥者。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关系的确立,不是偶然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艰辛探索,共同作出的历史选择。

二、中国共产党实现对民主党派领导的理论基础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任何革命的行动都需要先进的理论作指导,否则只能导致失败。中国共产党实现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的指导下进行的。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保持领导地位的重要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要与其他党派联合。“在法国,共产党人同社会主义民主党联合起来反对保守的和激进的资产阶级,但是并不因此放弃对那些从革命的传统中产生出来的空谈和幻想采取批判的态度的权利。”“在德国,只要资产阶级采取革命的行动,共产党就同它一起去反对君主专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市民的反动性。”[6]306这种与民主党派联合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思想的具体表现。由于共产党是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工人政党中最坚决最先进的政党。“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6]285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决定了共产党在对民主党派的联合中可以取得领导权,并使这种联合朝着有利于无产阶级革命最终目标的方向发展。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必须与资产阶级民主政党联合起来,并加强对其教育和批评。“无产阶级意识到自己的阶级利益与革命的民主党的利益不同,需要组成完全独立的阶级政党。但是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绝不会由于需要批判空想而忘记自己的积极的任务:全力支持革命民主党派同旧政权和旧制度的斗争,提醒人民预防自由派资产阶级的不坚定性,同革命的农民达成战斗协议以减少这种不坚定性的危险。”[7]列宁还指出,革命的结局将取决于工人阶级是成为在攻击专制制度方面强大有力、但在政治上软弱的资产阶级助手,抑或是成为人民革命的领导者。共产党要使革命取得成功,就必须在统一战线中保持领导权,即使无产阶级处于萌芽状态,也不能把革命的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

(二)毛泽东关于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保持领导地位的重要思想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因此中国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力量。毛泽东认为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强调根据革命情况的不同,建立包括不同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8]毛泽东把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并且深入阐释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要求,与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目标相一致,因而无产阶级可以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使无产阶级跟随资产阶级呢,还是使资产阶级跟随无产阶级呢?这个中国革命领导责任的问题,乃是革命成败的关键。”[3]262这就明确了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民族资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由于先天的软弱型,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取得人民的信任。中国资产阶级不能承担领导革命的责任,这个责任不得不落在无产阶级政党的肩上。

此外,毛泽东还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不是天然的,而是要积极夺取的。由于民族资产阶级中“除了那些真正拥护人民革命事业的人们而外,有许多人在一个时期内能够以革命的或半革命的面目出现,所以他们同时就具备着欺骗民众的资格,使得民众不容易认识他们的不彻底性以及装模作样的假相。这就增加了共产党批评同盟者、揭破假革命、争取领导权的责任。”[9]147-148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把革命的领导权拱手相让,无产阶级必须与其错误的思想作斗争,才能取得革命的领导权。

中国共产党实现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及其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的思想观点,对于坚持和完善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始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实现对民主党派领导的现实条件

毛泽东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9]1273中国共产党实现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正是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

(一)中国共产党率领民主党派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1935年,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决定:“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的主要敌人。各民主党派作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代表,追求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因此与共产党一样要求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蒋介石的反动独裁统治。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当时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创立抗日的人民阵线以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盗匪们的长驱直入,以反对汉奸卖国贼丧心病狂的无耻行为”[2]18。在抗日的紧要关头,民主党派认为中国的各党派应捐弃前嫌,团结抗日;“国内任何矛盾,都大不过日本帝国主义者与中国的矛盾;各党派间的任何分歧,都不能否认集中力量反日的必要。”[10]至此,日本帝国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敌人。

国民党作为当时国家政权的掌管着,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继续对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进行围剿。西安事变以后,国民党才被迫接受国共合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抗日统一战线不仅仅局限于国共两党,而是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统一战线,是工农兵学商一切爱国同胞的统一战线。民主党派也和共产党、国民党一同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及其同盟者——各民主党派战胜了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面对国共两党提出的截然不同的建国方略,各民主党派提出了“中间道路”的政治主张,幻想通过调停国共冲突,建立符合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是残酷的政治现实是国民党不断对各民主党派进行破坏,查封民主党派刊物,杀害民主党派人士。作为各民主党派联合的民主同盟,被迫于1947年11月解散。至此,民主党派彻底放弃了对国民党进行民主改革的幻想,和共产党一道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独裁统治。

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各民主党派配合革命形势开展的第二条战线也蓬勃发展,成为支持共产党军事行动的重要力量。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被推翻。共产党及其同盟者又一次战胜了共同的敌人——国民党独裁统治。

(二)中国共产党给予各民主党派物质利益与政治教育

中国共产党通过与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合作,认识到了各民主党派的缺点和不足,对其进行教育和批评,同时也保证了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1949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对待民主人士的指示》,强调:“我党对待民主人士的方针应该是以彻底坦白与诚恳的态度,向他们解释政治的及有关党的政策的一切问题,积极地教育与争取他们。”[11]

由于民主党派内部成分良莠不齐,共产党在坚持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情况下,加强对各民主党派的动摇性及其错误观点的批评教育。1948年1月14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一份党内指示中指出,对一切可以争取的中间派,不管他们言论行动中包含多少动摇性及错误成分,我们都应采取积极与合作态度,对他们的错误观点,采取口头的善意的批评态度。尤其是针对各民主党派以往所坚持的“第三条”道路,中共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驳斥。面对全国将要解放的大好局势,是用革命的方法,彻底消灭一切反动势力,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呢?还是接受外国侵略者的意志,使国民党赢得机会,然后再来猛扑,将革命扼杀呢?面对这样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中国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必须作出自己的选择、表明自己的态度。毛泽东在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中指出:“中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是否能够真诚地合作,而不致半途拆伙,就是要看它们在这个问题上是否采取一致的意见,是否能够为着推翻中国人民的共同敌人而采取一致的步骤。这里是要一致,要合作,而不是建立什么‘反对派’,也不是走什么‘中间路线’。”[9]1375“中间道路”的主张,已经成为妨碍革命继续胜利的错误思想,中国共产党对其进行的分析批评,对帮助民主党派澄清认识,尽快取得革命的胜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之际,中共在中央人民政府各部门对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作了精心的安排。在6位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党外人士占了3位,56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党外人士占了27位,4位政务院副总理中,党外人士占了2位,15位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党外人士占了9位,34位政务院各委、部、会、院、署、行正职负责人中,党外人士占了15位。不仅如此,中共还确保各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有职有权,强调党外人士既然担任了一定的职务,就应享有与职务相当的权力,履行与其职权相当的责任。

正如共产党带领中农向封建阶级作斗争,并最终消灭了地主武装,平分了地主土地,同时给予中农以政治教育,实现了对中农的领导一样,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民主党派赶走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的一党独裁,建立了民主联合政府,实现了民主党派的革命目标,最终确立了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地位。

四、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领导的巩固和完善

在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各民主党派处于被领导和参政地位。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这种领导地位不是削弱了,而是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但是,它明确了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法律上的领导地位。凡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单位、各级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均应共同遵守《共同纲领》。因此,民主党派接受《共同纲领》并把它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就表明完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共产党为执政党。至此,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在法律上得到确立和保障。

在政协会议召开以后,各民主党派在各自的代表大会上,都确立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如1949年11月,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召开代表大会,宣布:“从今天起,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和早经本会二中全会宣告合并于本会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以及党内其他民主分子,都团结在一个统一的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之内,继承中山先生之革命传统,宣告叛徒蒋介石反动党统统灭亡,并以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之一员,在中国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之下,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实现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而努力。”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这次大会中,明确把“拥护工人阶级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入党条件之一。民盟也在1949年11月召开的一届四中扩大会议中通过的《中国民主同盟盟章》中明确规定:“本盟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与之密切配合工作,以期在革命建国的伟大事业中尽其最大的努力。”共产党领导地位在法律上的确立,以及各民主党派的认可,保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有序发展。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迎来了新的春天。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12]205针对有人借政治体制改革鼓吹在我国搞多党轮流执政,邓小平特别强调,“那种多党制是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它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12]267。任何反对、削弱、摆脱、取消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都应该批评教育,对其作坚决的斗争。198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进一步指出:“我国的多党合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离开了这个政治基础,我国的多党合作事业就会变质,甚至会蜕变为西方互相倾轧、轮流执政的资产阶级多党制。该意见还提出:“中共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具体而言,政治原则是指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坚持的政治方面的基本原则。如新中国成立时所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四项基本原则。所谓政治方向,就是由共同的政治目标所决定的前进方向。如新民主主义方向,即走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方向,即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所谓重大方针政策,就是一些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基本政策,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作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工业化的重大决策;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共产党制定的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等。这些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在民主党派工作中的贯彻落实,是共产党对民主党派领导作用发挥的具体体现。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是在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对民主党派起到政治凝聚和引导作用,保证多党合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建立在民主党派自愿接受的基础上,因而共产党绝不把民主党派当做附属的团体,去命令、干涉或者控制它们[13]。

1989年12月,针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江泽民强调指出:中国的政局要稳定,就必须稳定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方针,多党合作制度作为稳定中国政局的政治制度,必须始终坚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关系全国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政治原则问题,绝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坚持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已经成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类进入21世纪,我国的改革开放也进入深化和攻坚阶段。由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利益分化日益明显,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我国的政党制度只有及时反映社会转型的变化,在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在2006年7月召开的第二十次全国统战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科学论述了政党关系是我国政治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明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促进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是社会整合的中坚力量,各民主党派是社会整合的依靠力量。只有坚持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才能构建和谐政党关系,从而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的根本区别。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优势的首要前提。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更谈不上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多党合作的正确方向,使各民主党派在与共产党的团结合作中不断取得历史性的进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大业的不断发展。

[1]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9.

[2]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周恩来.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93.

[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216.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列宁.列宁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9:144-145.

[8]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16.

[9]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 陈竹筠,陈起城.中国民主党派历史资料选辑: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206.

[11]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8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69.

[1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3] 朱世海.协助代表人民利益——关于民主党派代表性问题的实证研究[J].探索,2009(4):71-74.

Upholding and Improving the Lead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the Democratic Parties

LIU Xiao-hui

(Department of Marxist Institute of Graduate School,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100102,China)

In contemporary China’s political party system,the Communist Party is the leading and governing party,while the Democratic Parties are under its lead.The leadership of Communist Party to the Democratic Parties is a kind of political leadership.The political leadership is not accidental and self-appointed,which is explored and finally determin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Democratic Parties together in the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The party theory and united front theory of Marxism is the base on which the Communist Party leads the Democratic Parties.The precondi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s leadership is to obtain revolution triumph and provide the material benefits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the Democratic Partie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cause in China,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has been consolidated and improve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Democratic Parties;political party relationship;political party system

D033

A

1673-8268(2011)01-0006-07

(编辑:刘仲秋)

2010-11-22

刘晓辉(1982-),女,河南新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研系2008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研究。

10.3969/j.issn.1673-8268.2011.01.002

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216.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列宁.列宁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9:144-145.

[8]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16.

[9]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 陈竹筠,陈起城.中国民主党派历史资料选辑: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206.

[11]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8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69.

[1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3] 朱世海.协助代表人民利益——关于民主党派代表性问题的实证研究[J].探索,2009(4):71-74.

Upholding and Improving the Lead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the Democratic Parties

LIU Xiao-hui

(Department of Marxist Institute of Graduate School,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100102,China)

In contemporary China’s political party system,the Communist Party is the leading and governing party,while the Democratic Parties are under its lead.The leadership of Communist Party to the Democratic Parties is a kind of political leadership.The political leadership is not accidental and self-appointed,which is explored and finally determin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Democratic Parties together in the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The party theory and united front theory of Marxism is the base on which the Communist Party leads the Democratic Parties.The precondi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s leadership is to obtain revolution triumph and provide the material benefits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the Democratic Partie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cause in China,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has been consolidated and improve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Democratic Parties;political party relationship;political party system

D033

A

1673-8268(2011)01-0006-07

(编辑:刘仲秋)

2010-11-22

刘晓辉(1982-),女,河南新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研系2008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研究。

10.3969/j.issn.1673-8268.2011.01.002

猜你喜欢

资产阶级民主党派共产党
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
共产党是好琴手
共产党颂
共产党到底是共产党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