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建设几个重要问题的再认识及其重要意义*

2011-08-15巨生良

关键词:机制建设

巨生良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社会建设几个重要问题的再认识及其重要意义*

巨生良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社会建设除了社会事业建设外,具体来讲还包括社会价值建设、社会机制和制度建设、“社会人”的建设、社会结构和组织建设等方面。社会建设的关键问题是“社会人”的建设,社会建设的长远问题是社会机制建设,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价值建设,社会建设问题与其他问题交织重叠,解决社会建设问题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关键。科学的社会建设对于国家经济的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的政治改革乃至整个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社会建设;“社会人”;社会机制;社会价值

一、社会建设的含义

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改革的重心逐渐由经济体制改革转向政治、社会体制改革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建设就显得尤为紧迫且更具有重要意义。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在此论述的基础上,不同学者对于社会建设的内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见解。郑杭生认为“广义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指整个社会的建设和管理,即包括政治子系统、经济子系统、思想文化子系统和社会生活子系统在内的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这里的社会就是与自然相对,与民族国家范围一致,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各子系统在内的广义的社会。”[1]陆学艺认为社会建设包括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建构、社会流动机制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阶层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社会安全体制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等。张永光认为“社会建设,其内容所指不是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在内的社会生活构成的一切方面,具有其具体的确定内容,它是社会价值整合、社会制度建设、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社会条件。”[2]谢立中认为“只有当其直接目的是为了维护、促进和完善一个群体、一个组织、一个社区、一个民族的社会结合、社会团结而非商业赢利时,它才能被视为是一项社会建设性质的活动。”这里指的是以“维护和完善社会结合”[3]这一目的为指向。

可以看出,社会建设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不同学者从不同侧面都定义了社会建设。我们需要全面科学地理解社会建设,目前过于片面强调社会事业建设这是很不科学的。社会事业建设只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4]。甚至只有社会建设的其他方面解决好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才能富有成效。归纳起来讲,社会建设除了社会事业建设外,还包括社会价值建设、社会机制和制度建设、“社会人”的建设、社会结构和组织建设等方面。同时还要明确社会建设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社会建设问题与其他问题交织重叠,解决社会问题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关键。

所以说,社会建设的目标应该是:社会结构得到建构和调整,社会事业得到发展和强化,社会组织得到发展和壮大,社会体制得到改革和完善,社会价值得到整合和提升,社会矛盾得到预防和化解,社会利益得到协调和共享,社会流动顺畅和有序,社会管理高效和健全[5]。

二、社会建设的关键问题是“社会人”的建设

制度管长远,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最终要靠科学完善的制度,良好的制度建设和制度遵守又需要人来完成。马克思提出:未来的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从而形成了“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理论。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建设的主体,是社会的基础和载体,是社会发展的主导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所在。我国的社会建设首先应该是“社会人”的建设。这里的“社会人”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而且是现实社会中真实的人的体现,是全面而又自由的人。社会建设中的这个“社会人”应该是具有现代价值理念、公民意识、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一方面,个人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是社会中的人,只有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能建设好现代社会,人的问题是社会建设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社会是由具有公民权利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公民组成的社会,人在社会中真实而又自由发展。这些都是与马克思的该理论相辅相成的。可以得出,只有每个个体得到自由发展,才能形成有利于人的发展的社会。

首先,我国在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中形成了“臣民”,“臣民”意识浓厚,又在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了“单位人”,“单位人”特征明显,这些都不利于社会建设。现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从“臣民”转化为现代公民,从“单位人”转变为现代“社会人”。其次,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元素,是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和受益者,也是最有权利评价社会建设成果的主体。没有符合现代社会的“社会人”,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建设。最后,只有加强“社会人”的建设,社会建设的其他方面才能落实好,取得良好的效果。人是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资源。三十年来,我们过于关注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商品的丰富,从而忽视了作为“社会人”人的建设。“社会人”的建设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关注个体人的权利,关注个体人的尊严,关注个体人的价值,关注个体人的发展,关注个体人的自由;另一方面,“社会人”的建设抓住了社会建设的关键。过去正是没有重视“社会人”的建设,所以,我国的社会建设很滞后,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果。可以说,如果没有人的建设,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和方向就会改变,生活的价值和追求就会改变,甚至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理想信仰就会发生变化。总之,社会建设应该让更多人都感到温暖,尽量不让人被社会边缘化,加快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单面人”向“立体人”的转变,“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臣民”向现代公民的转变,这也是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社会建设的长远问题是社会机制建设

亚当·斯密说:“良好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将能够给那些既有益于个人完善又有益于他人幸福的品质提供培养和发挥作用的环境,同时,又能够有效地控制那些损人利己的恶劣品质和行径。”[7]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其实应该归结于政策,而不是机制和制度,不是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程序,也不是形成机制和程序的理念。社会建设不仅是解决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这些基本问题,这些问题要解决且必须解决,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机制,没有一种机制建构的文化和理念,即使这些问题一时解决了也不会长远。所以说,社会建设的长远问题是社会机制建设问题,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突破口在于必须形成一个规则普遍化的博弈机制。其内容应该包括认同机制、流动机制和安全阀机制。通过认同机制增进各个社会阶层的国家意识,提升不同群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提升社会各个阶层对于社会发展方向、建设方向的认同,进而共享社会建设的成果,而流动机制和安全阀机制则用来化解社会矛盾,调节社会冲突,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

目前,最重要的是建立有效的社会利益分配调节机制。当前,我国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结构交织化、利益要求多样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和利益冲突白热化。没有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分配和利益协调机制,社会改革和建设的成果在各个阶层进一步分配都是不现实的。“完善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保证。”[8]“制度的功能就是要提供协调利益关系的机制。调整社会中的利益关系格局,当然需要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但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能够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体制机制。”[9]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利益受损者对社会现实严重不满,一部分受益者和利益集团也对社会现实失望,因为他们通过制度的空缺甚至冒着各种危险付出了巨大的成本而获得了财富、权力和地位,而不是通过个人真正才智的实现获得自我的成就,同时,他们还产生了一种对社会的担忧和不安全感。总之,如果不打破行业性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垄断,不建立有效的社会利益调节机制,所有的建设发展理念和口号就是纸上谈兵。此外,还需要建立能够有序、理性的利益诉求程序和利益协商的渠道,如果社会某些强势集团继续垄断社会资源、继续独享改革的成果,堵塞社会流动的渠道,必将加剧社会矛盾,致使冲突升级,进而引发社会严重不稳定。

四、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价值建设

“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既是对各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社会政治结构和发展状况的反映和论证,也是对人们理想信念中的个人发展目标和社会关系状况的期盼。”[10]无可否认,我国社会进入了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这是社会历史的进步。但是,社会价值观多元与社会价值观混乱甚至价值观扭曲是两码事。价值观多元需要的前提就是有一个大多数公民普遍接受并认可的社会主流价值观。这个不需要争论,也不需要证明。可是,如果连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这样的问题都需要公民社会价值大讨论,如果仅仅满足GDP崇拜,那就是一个社会的悲哀,说明我们急需进行有效的价值整合,重建主流社会价值观。

在英文中,社会建设(Social Construction)更多地强调社会共同价值,特别是信仰体系的建设、社会心态建设等。可以说,由于当前社会价值观的缺失,人们对价值缺乏道德、历史、自然、社会和政治等多维度的认知和判断,容易将价值简单化、绝对化,很多人衡量社会价值的标准只剩下财富、权力和地位。具体表现为,整个社会处于道德焦虑、缺乏崇高理想、缺乏科学信仰之中,精神生活被异化和物化,社会成员之间、组织之间、个体与组织之间缺乏良好的信任关系,急功近利的工具论价值理念和技术理性占统治地位,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理念。可见,我们需要建立更广泛意义上的“价值共识”来引领社会建设思潮。

因此,社会价值建设成了我们要推进的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而社会价值建设的首要内容就是建设人的现代化的社会价值理念。从宏观方面来说,就是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良心和道德、参与和合作应成为普遍的社会价值共识,宪政、民主、法治应是现代社会良性运行的上层建筑保证。从微观方面讲,就是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规范、社会网络和信任,建设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团体、团体与团体对于组织、制度的信任,培养公民的包容、合作和妥协精神,提升公民对于制度、组织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认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就个体方面来讲,就是培育公民的道德品质,对自身正当权利意识的觉醒,提升捍卫自己正当权益的意志、习惯和能力,培育行为方式上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其次,在社会价值建设方面最重要的是重建社会价值评价机制。趋利行为是人的本性,任何社会只要机制和体制建设完善,不用过分倡导人们也会大行其道。目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唯GDP论的非科学发展观、急功近利的价值评价使得个体生活失去了意义和价值,也使得组织失去了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不能全靠技术和数量指标来解决,而且也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整个社会就会走向丛林法则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路上去。“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里变成废纸一堆”[11],所以,我们需要改变单一的社会价值评价机制,重建“社会信仰”,加强社会价值整合,为社会建设乃至经济和政治的进一步改革提供精神和道德支撑。

五、社会建设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会建设是支撑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支柱之一,是不可或缺的部分。”[12]社会建设承载着中国未来三十年历史新阶段的艰巨任务。科学的社会建设对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我国的政治改革乃至整个国家势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需要通过社会变革、社会改造来推动国家进一步的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首先,社会建设将促进国家经济在稳步健康的基础上再次飞跃。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社会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安全保障,更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价值选择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价值指导,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合理,市场中各方关系更加和谐;同时社会建设将带动许多产业,也将带动一系列经济增长点。其中,社会关系的和谐,社会稳定、社会结构的合理化,社会流动的合理化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障。“经济要持续发展,一定要有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进步,要有社会建设的支撑,要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为保证,否则经济的发展不可持续。”[13]第一,社会关系的和谐能为经济建设提供稳定良好的环境,社会稳定有利于产权结构的调整,合理的社会流动能够激发社会活力,又能够为每一个公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动力和机会,使每一个公民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改变现状,就能看到希望,从而充满自信和树立尊严。第二,重要的是社会结构的合理化。我们需要培育强大的中产阶级,形成合理的社会结构。可以说,制约未来经济发展的问题之一就是财富过于集中且收入过于集中。“我们知道中产阶级是消费社会中购买力的源泉,是政府拉动内需和刺激国内消费最应该动员的人群。”“一个以中等收入人群占主导位置的社会,对内需的拉动力是最强的。”[14]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是内需不足,而内需不足的实质是不健康的收入分配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对社会建设和对人的投入的不足很大程度制约了发展的可持续性。改革前三十年,承重的农村税费制约了农村的发展,使得“三农”问题凸显,而改革后三十年,承重的房贷将制约刚刚起步的城市中产阶级的壮大,使得社会结构问题更加突出。如果没有实质性的措施,这两个群体都难以拉动内需。“中产阶级并不会随着经济的成熟自动出现,而是必须由政治举措来创造。我们手上有关20世纪早期的数据没有一项显示说,美国是自然而然地演进为那个我所生长的相对平等的社会的。那个社会的形成要靠罗斯福与‘新政’。”[15]这些也告诉我们要花大力气调整社会结构,催生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社会结构。

其次,社会建设为国家推进政治改革提供社会基础和重要保障。过去三十年,中国完成了经济体制的转轨,未来我们应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民主需要足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律成本,中国的政治改革如果想以最小的成本换来突破性进展,就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在中国,直接进行政治改革效果不会很明显甚至会带来社会不安定,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决定政治。那么,经济如何决定政治?通过什么媒介来决定政治?其实,主要是通过社会改革和建设,通过社会阶层、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社会流动机制等因素来决定政治上层建筑。第一,社会建设能为政治改革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建设的一个基本目标是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中国问题的解决需要中国进一步的发展和改革,但是,发展和改革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各个阶层、团体、部门、区域协调发展、和谐相处,我国的政治改革才能推进,才能有所突破。第二,只有通过社会建设才能为政治改革提供价值共识、阶层基础、身份共识和安全阀。首先,通过社会建设培育中产阶层,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和群体,才能进行政治改革,并使得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社会价值共识,并准备好这样一场变革。“我确信,政治的变革来源于两方面的因素:在上层,需要经历一次精英知识群体的思想革命;在下层,需要形成一个能够承接这种新思想的社会结构。”[16]其次,通过社会完成国家权力主导向社会权利主导转变,完成“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这样,才能完成“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转型。梅因认为:“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只有这种转变完成了,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了,政治改革的条件才能完全具备并取得成果[17]。

总之,我们必须明确社会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硬任务,关系国家未来的政治改革、经济发展乃至民族复兴。我国的社会建设不是花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凭借领导人的魅力就能解决的问题,更不是政府权力单方面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加快试点,积极推进,才能深化对于社会建设的认识,才能把社会建设推向前进。

[1] 郑杭生.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1-10.

[2] 张永光.关于社会建设概念体系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7(9):45.

[3] 谢立中.浅谈“社会建设”的含义[EB/OL].(2008-11-07)[2010-06-21].http://bgdb.cuepa.cn/showmore.php?doc_id=104642.

[4] 严振书.转型期社会建设基本概念解读[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10.

[5] 黄刚.社会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创新[J].探索,2009(4):118-122.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3.

[7]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谢宗林,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333.

[8] 胡锦涛.在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10-12(3).

[9] 赵建杰.当前中国社会利益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J].东岳论丛,2009(6):159.

[10] 陈光金.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要矛盾与和谐社会建设[J].理论文萃,2009(6):5.

[11] 阿列克斯·英克尔斯,戴维·H·斯密斯.从传统人到现代人——六个发展中国家的个人的变化[M].顾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10.

[12] 邹农俭.社会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J].江海学刊, 2009(1):142.

[13] 陆学艺.关于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2):18.

[14] 吴忠民.走向公正的社会[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133.

[15] 保罗·克鲁格曼.美国怎么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M].刘波,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13.

[16] 陈季冰.经济变革、政治建构与社会重建[J].社会学家茶座,2009(2):38.

[17] 梅因.古代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97.

Rethink and Great Significance of Several Issues on Society Constructions

JU Sheng-liang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 anzhou730070,China)

Society Constructions include social value,social system,social man,social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s besides social cause.The key point of society constructions lies in social man.The issue on society constructions is social system in a long-term view.Social value is the core issue on society constructions.The key to other issues rests with society constructions for their overlap.It is greatly significant to make scientific social constructions for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Chinese political revolution as well as enhancing its overall strength.

society constructions;social man;social system;social value

C911

A

1673-8268(2011)01-0017-05

(编辑:刘仲秋)

10.3969/j.issn.1673-8268.2011.01.004

2010-07-12

巨生良(1983-),男,甘肃镇原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政治社会学研究。

猜你喜欢

机制建设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