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习型社团的构建

2011-08-15赖晓红杜军

关键词:学习型愿景社团

赖晓红,杜军

大学生学习型社团的构建

赖晓红,杜军

分析大学生社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找出制约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因素,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构建大学生社团学习型组织的具体方法,结合现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体系和社团状况,提出大学生社团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方法和相应推进措施。

大学生社团;学习型组织;学习力;学习

一、大学生社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社团的现状

社团建设中有时会遇到一种奇怪的现象,即社团组织整个有了成长与提升,而社团成员却没有太多成长与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社团急功近利,只是为了在短时间内使社团快速获得荣誉,根本没有考虑社团成员的参与学习与成长问题。导致大部分成员个体没有深层的参与和提高。因此应该重视对社团成员在参与社团活动过程中获得自身的锻炼与提高。

(二)大学生社团的存在问题

其一,社团的活动、日常工作等大部分内容是由社团职能部门规定,社团成员只是被动执行。其二,社团里大部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只是为了在综合测评中加分,所以只是被动参与,没有把参与社团活动当作是自己学习与锻炼的平台。其三,社团活动的组织者或建设者、指导者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一些集体活动,没有真正意识到对社团成员的培养与锻炼。

二、构建学习型社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学习型组织理论在一些企业、学校中的成功实施,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按照这种理论模式改造自己。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重要的组织,在构建和谐文明校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融入社会、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大学生教育有着重要影响,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方式。

首先,学习型社团的构建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型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创新、积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之相反,在传统社团管理中,社团工作内容主要由社团职能部门规定,社团成员只是被动执行,而在学习型社团中,成员在所有的活动中,都把它当作是自己学习的机会,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学习型组织由于以团队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出成果,因此成员必须重视团队合作与集体学习。这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造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其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其次,学习型社团的构建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潜能。学习型社团要求学生将“要我做”的观念为“我要学”的观念,让学生变被动、消极、枯燥地学习为主动、积极、高兴地学习,这样,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主观学习态度,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培养成员的创造力。

第三,学习型社团的构建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培养。学习型社团注重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能力的培养。团体学习是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学习型社团所强调的团体学习将建立个人自我超越和成长的外部机制,促使成员在团体的环境下获取知识,在外部机制的引导下,社团成员更容易激发自我学习的欲望,同时促进个体的学习。

三、大学生学习型社团的构建措施

(一)社团文化建设

1.树立学习型社团价值观。学习型社团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能使成员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便在共同的社团文化中,充分发挥整体智商的集合体功能。树立学习型社团的价值观,形成统一的思想基础,培育学习型社团文化,引导社团成员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使成员尽快积极投入社团活动中,增强其责任感,这对社团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个人愿景和共同愿景。(1)社团成员的个人愿景。个人愿景是我们渴望得到的某种事情的内在价值,是一个人最关心的,最热切渴望达到的事情,它是一个结果。马斯洛认为,除非人们能够取得某种程度的自我实现,否则他本人和他为之工作的组织都难以发挥潜能[1]。因此,社团成员首先要理清并加深个人发自内心的愿景。(2)社团和成员个人的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指能成为成员共同愿望的远景,它不仅指奋斗的目标,还包括了保证实现的共同价值观和使命感[2]。只有持续不断地鼓励成员发展自己的个人愿景,让个人愿景得以自由发展,将各自拥有强烈目标感的成员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巨大的创造力量。

3.树立学习型社团学习目标。高校学生社团是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锻炼,提高其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有效路径。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其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在各级团组织的统一部署下利用暑期和双休日,深入社区、农村开展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形式单一、投入较大、实效不够等弱点。学生社团因其自身特色为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利的途径,使得实践内容上更具体,大学生积极性更高,效果也更好。社团在推进规划中应在成员建设、学习途径、组织体制、学习机制等方面设定一系列的目标。

(二)改善心智模式

每个人的心智模式影响着人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而社团内部也可能存在一种共有的心智模式。对此,成员和社团也不断改善成员和社团的“心智模式”。

1.自我定位。大学生加入社团的目的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大学生学习型社团是能和谐、持续发展的有机组织,是实施人本管理的组织。它充分尊重成员的兴趣爱好并通过组织工作使成员的自我实现需要得到体现和提升。

2.认知当前情况。把个人成才成长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确立在大学学习生活中的素质发展规划,为个人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奠定基础。

(三)团队学习

圣吉曾把关于团队学习的议论概括为三条:一是,对复杂的问题,需要有足够的洞察力去思考;二是,需要有改革的、被调整的行为;三是,对其他团体有作为团体成员的作用。团体学习的意义正在于使上述三条变为现实[3]。

1.形成学习氛围,营造社团学习认知与感觉的环境。要促进团队学习的形成,必须培养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的良好环境,在工作和生活区,营造一个团队学习的环境,进行全员学习,可以借用各种载体营造学习的环境,例如设立专门的学习场所,利用社团内部刊物等给成员一个表达自己想法的平台,让社团成员置身于一个有浓厚学习氛围的环境。

2.加强思想交流。社团成员之间的沟通,是增进相互了解、增强相互信任、促进知识共享、解决相互矛盾的基础,对于提高团队学习效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进行专题研讨、交流会议等,加强成员间的相互交流。

(四)知识传递和共享系统

1.知识传递系统。传递知识的途径很多,专题活动项目的总结、成员经历和思想的分享、专题研讨等都是知识传递的有效方法。通过专题活动项目的总结、成员经历和思想的分享、专题研讨可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将要做的事情和不必做的事情列出清单,还可以描述出重要的过程和事情,在社团内进行内部交流、分享。

2.教师指导系统。(1)思想理论的指导。主要是指教师对大学生社团建设性指导,在社团重大活动、关键性发展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同时引导社团如何参与社会,引导社团成员积极思考,以及教师对一些必要具体活动或关键性问题进行指导等。(2)实践操作的指导。主要是指指导教师对社团各种社会实践性活动给予的深层指导,如社团建设与规划的方法指导、教师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资源给社团联系社会实践场所、带领社团成员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等。

3.知识共享系统。通过知识共享系统,可以让社团成员能够方便、准确、及时地传递和获取各种知识,使组织学习在具备了硬件支持后,变得更加有效。以下为创建知识共享系统的几种方式:(1)网络共享平台。网络共享平台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上下层次的交流障碍,实现扁平化的网状交流,解决了时间空间等问题,而且容易进行知识的记录、过滤、积累、分类与存储。利用QQ群、公共邮箱、校园BBS、社团博客等网络途径进行学习交流,鼓励大家共享学习资料。指导老师还可以在平台上推荐文章及其他学习资料,引导大家对最近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学习。(2)交流会。大学生社团可以通过经常组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知识交流会,让社团成员借助交流会进行各方面知识的交流与探讨,进行头脑风爆式思想碰撞,从而加强社团建设与规划,这样也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这也正是社团活动比其他大学生课外活动优越性的一面。

(五)提升组织学习力

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而是要“学而时习之”,“学”后必须要有新行为;学习的场所也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是生活与工作的整个空间。有效的组织学习必须打破传统的学习习惯和模式,赋予学习新的内容。

2.挖掘个人学习的动力。动力来自于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往往会产生一种将现状拉向目标的“创造性张力”。因此,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建立愿景对学习的驱动和效果是十分重要的,能够为学习提供动力,实现自我超越。

3.树立一种开放合作的积极心态。正确认识我们根深蒂固的、隐藏着的心智模式,善于悬挂我们心中的假设,避免先入为主;既要善于倾听也要善于倾吐,避免排斥不同观点和思想;善于改变自己,避免只要求他人改变而自己不改变的做法;善于在行动中反思,尤其反思隐藏在行动背后的心智模式,改变原来的不良的心智模式。

4.将个人学习融入组织中学习。现今要取得成功愈来愈依赖于团队集体的智慧和努力。当个人通过与组织中其他成员的合作与资源共享,扩大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达到了依靠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因此,融入组织的个人学习,能够产生远远大于组织中个人学习加总和的整体学习效果,即1+1>2。

[1]圣洁等.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方法[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2]任郁.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探索与思考[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7(6).

[3]张可军,廖建桥,文鹏.学习型组织中知识共享的智障及治理策略研究[J].管理学报,2009(5).

G641

A

1673-1999(2011)08-0150-03

赖晓红(1981-),女,广东汕头人,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助教;杜军(1977-),男,湖北麻城人,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2011-03-08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高校课题(10-GJ-0214);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新时期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及管理对策研究”;广东海洋大学教改专项项目(XJG200854)、(XJG200933)。

猜你喜欢

学习型愿景社团
缤纷社团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全力护航交通安全——解读瑞典“零伤亡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