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型政府行政文化建设对策思考

2011-08-15耿星明

关键词:服务型行政意识

耿星明

服务型政府行政文化建设对策思考

耿星明

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我国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和政府发展的目标,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服务型行政文化。在界定服务型行政文化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行政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的对策,从而达到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的。

服务型政府;行政文化;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对策

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文化支撑。探讨行政文化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影响,不仅对于丰富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推进我国行政文化的创新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服务型行政文化

所谓的行政文化,是指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关于国家行政活动的行政意识观念、行政价值取向和行政心理取向的总和。服务型行政文化与管理型行政文化相比,要求行政主体树立公众服务意识,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政策选择目标,通过经济调控和法律方式对公共事务进行组织管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其行政方式必须取得社会组织和公众的认可。其内涵包括:

其一,以服务为宗旨,以服务为核心。通过对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必要的管理,促进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的完善,帮助公民明确实现他们的公共利益。

其二,公共行政活动的程序、条件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取得社会组织和公众的认可,即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其三,注重行政行为的公开、公平、公正;建立行政问责制度,权责统一;施政于民,服务于民。

其四,建设高效廉洁的行政文化。改善领导作风,提高人员素质;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和消除腐败,廉洁奉公。

其五,改革行政行为,树立创新意识,让创新成为政府公共管理的主旋律和灵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二、我国行政文化的现状及成因

(一)“官本位”思想和等级观念影响深,法治进程缓慢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文化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传统文化中“官本位”、“官大于民”的思想仍然普遍存在。与“官本位”意识相对应的行政行为表现出强烈的“人治”色彩,这为行政权力的滥用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变成某些人当官的理念,演变成一种潜规则,进而扭曲了行政行为的本质。行政文化突出表现为重人治而轻法治,“上行下效”、“唯上是从”、“只对人,不对事”的现象比较严重;“讲人情”、“讲关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

(二)“臣本位”意识重,政治参与意识与能力弱

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官贵民贱”、“官高一等”、“父母官”等思想普遍存在,社会成员对政治的参与要求很低,不能积极地参与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不能通过有效途径对社会公共利益做明确的阐述,没有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公民不能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三)地方政府缺乏全局观,本位主义严重

在行政体系内部,地方政府、部门个体利益驱动倾向严重,只重视地方部门利益,关心地方部门问题,重视形象工程,轻视公众利益。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重视地方局部眼前的发展而不注重整体的全局的可持续发展。

(四)重管制轻服务,缺乏竞争意识及创新意识

由于目前行政体系的管理机制不够灵活,激励机制不够公正,导致行政体系缺乏竞争意识,行政效率不高。行政人员大都“循规蹈矩”,碰到事情,往往先问“惯例”,没有创新意识。甚至一部分行政人员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遵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办事方针,行政不作为。

三、服务型政府行政文化建设对策

(一)以民为本,确立以服务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

以民为本的行政文化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灵魂所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各级政府和机构都要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服务意识观,为公众和社会提供真诚有效的公共服务,力求避免出现“差别服务、强制服务、不对称服务”等异化形态,全心全意为谋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加快以服务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为市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系统,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提高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公共财政支出,克服公共资源分配不公现象。建立健全灵活高效的政府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政务公开机制,提高公民参与意识,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建立多种社会监督机制,特别突出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提高行政效率。

(二)以人为本,构建以服务为宗旨的政府行政文化

以人为本的行政文化模式就是把人作为根本和核心,做到万物万事以人为本,以人为先。构建廉洁公正的行政文化,施政于民,还政于民。行政人员处理公共过程必须站在公正、公平的立场,不得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构建参与型的行政文化,加大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参与力度,逐渐减少政府管制和控制功能。构建民主的行政文化,激发广大行政人员和公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行政管理科学化、民主化。

(三)树立科学的行政价值观,完善行政管理机制

树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价值观,依法行政,清除“官本位”、等级、特权、“人治”等观念,克服严重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歪风,重实际,求实效,敢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现代化民主法制观、公平效率观、物质利益观和平等竞争观。培养健康的行政心理,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和完善社会规范,积极培养公务员的服务精神和法治观念,实现管制观念向服务观念的彻底转变。

(四)提高公务员素质,完善考核监督教育机制

加强政府内部人力资源开发和使用,提高行政人员综合素质。首先要提高行政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思想觉悟,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勤政务实,廉洁奉公,以德行政。破除传统的人才观念,严格录用考核制度,把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招公务员系统。在公务员考核晋升方面,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服务意识强、创新精神足的年轻领导干部要提拔使用。在完善激励机制方面,要针对人才成长的不同阶段运用相应的激励手段,完善培训学习途径,不断提高公务员的素质,优化公共人力资源,适应社会需要。

(五)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增强其的主人翁意识

加强对社会民众思想观念的教育,清除他们头脑中“官贵民贱”的思想、“官高一等”的观念和“父母官”的传统观念。通过发传单、搞科普法律讲座等方法来对群众进行教育,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并且积极参与政府的活动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对行政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只有倡导公民的积极参与意识,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行政文化氛围,从而提高行政文化的作用效果,才能真正达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化政治。

(六)依法行政,健全必要的法律监督保障制度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在中国,宪法赋予国家行政机关极其广泛的权力,其管理范围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因此,依法行政是建立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法治社会要求社会权力从国家权力中分解出来,以社会权力为本位和动力,这与传统社会要求国家权力从社会权力中分解出来,使国家权力至上是恰恰相反的。我们应该促进在建设服务型行政文化基础上建立法治化有限政府,首先就要培养行政文化主体法律至上观念,克服并弱化官本位意识,把法治约束变成行为的基本准则。政府在行使职权时,应当遵循职权法定的原则,避免政府机构及行为主体职权膨胀。同时,法治化的行政文化还应注意行政对社会的管理应以执行法律法规为核心,严格禁止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随意干预。为此,应完善必要的法律监督保障制度,合理地设定行政权,控制行政权,加强行政法制监督,提高政府行政的透明度,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促进民主与法治。

总之,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适应世界经济的潮流,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势在必行的。然而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过程中,行政文化建设是起主导作用的,因此,应该把我国的行政文化建设成以服务为宗旨的法治化、民主化、高效化的行政文化。

[1]刘熙瑞等.服务型政府:本质及理论基础[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5).

[2]高学栋,刘士竹.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公务员素质的要求[J].中国行政管理,2005(6).

[3]李善岳.行政文化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重大议题[J].行政论坛,1997(3).

[4]姚琦.行政文化建设与行政管理现代化[J].贵州大学学报,1999(8).

[5]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D035

A

1673-1999(2011)08-0019-02

耿星明(1967-),男,四川乐山人,乐山广播电视大学(四川乐山614000)讲师,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与建设。

2011-01-14

猜你喜欢

服务型行政意识
行政学人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