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数字图书馆建设

2011-08-15卜冬菊

关键词:馆藏数字化数字

卜冬菊

(长春理工大学图书馆,吉林长春,13002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文献信息处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图书馆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数字图书馆迅速崛起。目前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高潮,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国际高科技竞争中一个新的制高点,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如何建设数字图书馆,是摆在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数字图书馆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人类信息知识需求的产物。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图书馆是以收藏印刷品为主,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通信以及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全面渗入图书馆领域,将图书馆推向自动化发展阶段。70年代,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促进了图书馆联机系统和网络化的发展,出现了一批联机编目网络和一些商业性联机检索系统。80年代,图书馆自动化的显著特点是图书馆联机系统进一步发展,与各馆建立的自动化集成系统连成网络。90年代,由于高密度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高度发展、不断突破及有机结合,图书馆已可以对文献本身进行管理。图书馆发展到新阶段——数字图书馆。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就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处理信息和图书馆。它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通过互联网,不同地区的用户方便利用。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数字化系统。它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提供在网络上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

(二)数字图书馆的特点

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有: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送网络化;信息存储自由化;资源共享化和结构连接化。

(三)数字图书馆的分类

一是资源服务型,如中国期刊网、超星数字图书馆等;二是服务研究型,如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三是联合建设型,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四)数字图书馆的功能

首先,数字图书馆是公共信息中心。传统图书馆是一个收藏图书和文字资料,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的公共场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存储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传统的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所以有了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用各种方式存储大量的数据,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查找访问这些信息。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只有一个,就是借助信息化的力量成为社会的公共信息量中心。

其次,数字图书馆不是一个图书馆主页,而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分布的数字化资源整合的平台。所有的信息通过转换、加工,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起来,供读者查询和阅读。目前,专家学者们正在研究和制定数字图书馆的技术标准,以使全球各地的数字图书馆能够有机的联系起来,互通有无,将成为一个超级的信息资源中心。

(五)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提出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这一概念以来,数字图书在世界观范围内以每年约20%速度占领纸质图书领域,数字图书馆成为国家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预见未来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1.知识产权的保护更加严格

数字图书馆在方便了信息传播和利用的同时,使得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客体以及权利使用方式变得复杂,也使知识产权的保护与信息的传播利用的矛盾更加尖锐。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成为法学界、图书馆界、出版界及网络信息提供商共同关注的问题。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资源建设,涉及的大部分作品在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内,数字图书馆工程使用作品,要事先取得著作权使用者的许可。但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涉及的工作量和付费是巨大的,在一定程度影响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2.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更加完善

标准规范的建设,尤其是开放和可操作基础上的标准与规范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高效、经济、可持续的根本保证,是数字图书馆能够长期发挥作用必要条件。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主要由数字资源建设标准规范、面向数字图书馆应用服务标准规范、版权保护与权力描述标准规范、面向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商务标准规范等组成。

3.数字图书馆权限管理技术日趋先进

数字图书馆权限管理对电子知识财产的访问和使用进行许可、控制和监督,并保护信息拥有者和最终用户的利益。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发布时,通过集成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加密信封技术,可以保证数字信息在网上传送过程中的安全性、完整性。

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馆藏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与开展服务工作的前提。数字图书馆的馆藏是存储在图书馆服务器上的所有资源或者是所有能通过图书馆界面实现访问的资源。从信息源来看,馆藏可以分为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联机馆藏目录库(OPAC)、网络资源等。

(一)数字馆藏的特点

数字馆藏是现代图书馆馆藏中发展最快、利用率最高、最具活力的一部分信息资源。数字馆藏的特点有:

高度共享性。一份数字馆藏借助于网络可以供多个读者利用;易于管理。数字馆藏可以依赖计算机自动管理,存储在局域网上的数据资源可以根据读者利用率自动进行调度;开放时间长,不受图书馆作息时间的限制;占用馆舍空间小,对设备的依赖性强。数字图书馆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设备才能被有效的利用,如要有光盘塔、磁盘阵列和服务器;对环境要求高。主要是指存储数字信息的存储设备、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对环境的要求,包括温度、湿度、防尘、防静电等;易受损害,管理难度。一是数字馆藏易受病毒感染而不能正常使用,二是存储设备损坏导致数据丢失,管理难度大。数字馆藏可以依赖计算机进行自动管理,但构成数字馆藏的数字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存储设备的更新换代问题、阅读有关资源的软件的升级问题及数字馆藏的不定期问题等,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因素多、难度大。

(二)数字图书馆藏的创建

馆藏是图书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与开展服务工作的前提。数字图书馆的馆藏是存储在图书馆服务器上的所有资源或者是所有能通过图书馆界面实现访问的资源。从信息源来看,馆藏可以分为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联机馆藏目录库(OPAC)、网络资源等。

1.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构成

第一,拥有的传统馆藏文献的数字化、网络化。所谓的数字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介质的图像、文学和声音进行压缩处理,转化为数字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储存,通过网络通信技术进行传播、接收。

第二,拥有的电子出版物、馆藏书目数据库、光盘数据库的“Web化”。

第三,因特网上的信息源。除了“拥有”的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外,数字图书馆也重视提高对因特网上信息资源的“存取”能力。

与传统的图书馆不同,数字图书馆馆藏不再是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在一段时间内只能供一个使用者使用,而是永久性地存储在硬盘、软盘、光介质中或流动在全球信息网络上,成为人类共享的知识财富。

2.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储存功能

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储存功能包括:存储功能的特征:保存丰富的文献内容;层级式的储存与取用;备份机制;数据结构标准;更新机制;付费极免费问题的解决。存储级别;永久保存级;服务级;镜像级;链接级。

3.基于Z39.50协议的联合编目系统的实现

应用Z39.50协议,实现区域或全国范围内的联合编目与文献资源共享。高校系统的CALIS也成功地应用该协议,实现了主要高校范围内实现了联合编目与资源共享。Z39.50协议数据共享与访问控制的支持使它成为分布式联合采编最佳选择。利用Z39.50协议的基本操作可以实现联合采编中的数据查询及批量数据下载,利用Z39.50协议的扩展服务又可以完成书目及馆藏信息上载服务,利用资源控制和访问控制服务,方便地实现了联合编目中的计费和权限控制等。

一个基于Z39.50协议的联合编目系统大体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各成员馆的书目数据库。这是联合编目系统的核心资源,存储了各成员馆的书目数据,在我国书目数据一般采用CNMARC的机读格式。

(2)基于各成员馆数据库的Z39.50协议服务器。为本馆用户或外来用户查询、共享本馆资源提供符合Z39.50协议的统一的数据库接口。

(3)分布于各馆的Z39.50协议客户端。客户端为各馆编目工作人员通过ZServer存取各馆书目数据库提供了统一的软件界面,从而为编目人员共享他馆书目资源提供了可能。

(4)Z39.50协议/HTTP网关。提供书目查询的Web服务,为用户提供基于浏览器的使用界面,方便了普通读者的使用。

4.Z39.50协议在OPAC中的应用

数字图书馆中的联机公共查询目录(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OPAC)服务是图书馆向用户提供的馆藏资源查询功能,其范围已不再局限于公共目录查询。OPAC已经成为图书馆面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检索服务的总称。由于其自身的特点,Z39.50协议已被广泛用于OPAC各项服务中,成了OPAC的事实标准。Z39.50协议在OPAC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文献馆藏信息查询。包括馆藏文献信息的查询,馆藏分布情况及文献在馆情况的查询,提供文献预约功能。

(2)图书借阅记录查询。查询读者基本信息及其借阅图书的情况,提供网上续借功能。

(3)期刊目次检索。查询期刊的目次信息,同时列出目次所在刊的信息以及该刊的在馆情况。

(4)到馆资源通报。提供新书到馆信息并通过网络向读者及时通报,及时推荐到馆图书与其他电子资源。

(5)网上报订。提供新书及期刊的网上报订功能,提高文献采访工作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6)联合目录及联合馆藏的检索。提供某一地区的联合书目及馆藏信息的检索,实现区域信息资源共享。

Z39.50协议的开放性为其在信息检索领域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数字化图书馆的维护

(一)馆藏维护的基本要求

第一,将馆藏确定为一个离散的整体加以保存、维护;第二,保存电子馆藏的媒体;第三,保存电子馆藏的内容;第四,保留电子馆藏的外观;第五,保存电子馆藏的功能性;第六,真实、可信地保存电子馆藏。

(二)馆藏维护的主要内容

数字图书馆的馆藏有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维护要考虑下面几点:

首先,信息载体的维护:主要是信息载体的保存和备份。其次,技术维护:数字信息资源的格式不同,不同供应商的资料不能互转,同一供应商由于计算机系统的更新,原有的格式也无法使用,技术维护是长久保存数字化馆藏最难解决的问题。再次,内容维护: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特色之一是内容易修改、更新,造成使用及内容维护上对资料正确性及权威性识别困难,资料在传送过程中可能遗失,也可能被修改,从而造成内容失真。

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是评价图书馆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信息资源战略化发展的需要。特色数据库是构成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重要基石,它由各类型文献

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等构成,是一所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的区别所在,也是图书馆在今后的发展中得以立足的根本保证。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弥补网络信息的不足,另一方面为自己的网络服务提供强有力的特色信息资源。各个图书馆要实现资源共建与共享只有充分开发整理自己的特色文献资源支持,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整体化发展之路,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主动。因此,图书馆必须建设有特色的数字图书馆,通过项目建设,形成自己馆独有的数字化特色文献资源。

[1] 于欢.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对信息利用方式影响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1).

[2] 翟春红,赵铁锁.我国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2).

[3] 蔡峻.论数字图书馆的特点与建设[J].理论学习,2004(6).

[4] 李秋之.数字图书馆发展模式之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1).

[5] 吴燕.泛在知识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

[6] 孙东菊.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及其相关策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6).

[7] 盛小平.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比较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6).

[8] 张淑艳,王静茹.吉林省数字图书馆建设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02,20(2).

[9] 程鹏.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综述:2005—2006[J].现代情报,2007(5).

猜你喜欢

馆藏数字化数字
馆藏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