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洪炳文集·戏曲剧本》补遗

2011-08-15姚大怀陈昌云

关键词:戏曲

姚大怀,陈昌云

《洪炳文集·戏曲剧本》补遗

姚大怀,陈昌云

沈不沉先生编的《洪炳文集》是温州古籍整理史上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该书资料全面,几乎网罗了洪炳文所有的戏曲作品。现从《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月报》以及温州图书馆藏洪炳文等撰《王舍人哀挽录》中辑录《洪炳文集》之未收戏曲作品3种,以作补遗。

洪炳文集;戏曲剧本;补遗

洪炳文(1849-1918)[1],字博卿,号楝园,别署祈黄楼主人、花信楼主人等,浙江瑞安人。他创制的作品形式之全、创造力之强、数量之多实为近代以来所罕见。尤其在戏曲创作上,可谓一时之最,在许多方面对传奇杂剧的历史变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传奇杂剧结束阶段最高成就的代表”[2]260。但囿于其作品一直未能结集出版,关于洪炳文的研究也一直未能得到深入开展。受温州文献丛书整理出版委员会委托,沈不沉先生主编的《洪炳文集》于2004年8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搜罗洪炳文戏曲作品21种,另15种或交代其梗概,或交代其名目、重要文献,网罗殆尽,堪称温州古籍整理史上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偶有遗珠在所难免。笔者从《晚清文学丛钞·说唱文学卷》卷三、《小说月报》2005年第7期以及温州图书馆藏洪炳文等撰《王舍人哀挽录》中辑录《洪炳文集·戏曲剧本》之未收戏曲作品3种,标点后抄录如次。

一、弹词《谁之罪》一出[3]

梁淑安先生认为,1908年12月《江西》杂志二、三号合刊上刊登的署名为“悲秋”的《谁之罪》(阿英.《晚清文学丛钞·说唱文学卷》下册)应是洪炳文的作品[4]221。左鹏军在《晚清民国传奇杂剧史稿》中也将此剧归入洪氏名下[2]269。鉴于以下几点可以判定《谁之罪》是洪炳文的作品。

第一,洪炳文才于1908年4月写过秋瑾题材的戏曲作品《秋海棠》,《谁之罪》与之时间相近,且同样也是秋瑾题材。第二,从1965年上海图书馆所编的《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来看,除洪炳文外,在现存近代期刊上尚无第二个以“悲秋”之名发表文章的。第三,洪炳文使用了“悲秋散人”、“悲秋主人”等笔名,更主要的是1915年4月25日《中华妇女界》第一卷第四期载洪炳文的名作《秋海棠》,同样署名“悲秋”[5]1525,与《谁之罪》署名完全相同。另《中华妇女界》第一卷第六期(1915年6月25日)刊登了署名“炳文”的《题女子军十首》[5]1528。再加上该杂志第一卷第五期(1915 年5月25日)刊登了署名“锦龙”(洪炳文长子名锦龙)的《女子军(并序)》[5]1527。 由此更可以断定,《谁之罪》以及《题女子军十首》皆为洪炳文所作。依其体例和阿英先生的归类,《谁之罪》应属弹词类。

谁之罪

(旦仙装上引)炼石无方,千秋遗恨娲皇。(坐场诗)秋雨秋风剧可哀,献身先上断头台。女权自此方萌达,寄语同胞志莫衰。

(白)小仙,蓉城仙子秋竞雄。生当专制之秋,大倡平权之说;竟冒嫌疑之戮,未收鼓吹之功。生前在上海倡办《女报》,痛班昭之曲学,恨《女诫》之荒唐,曾嘱同志某君,编成《谁之罪》一书,将以传播剧场,惊回聋俗。录目已经草定,戏曲尚未编成。谁知侬既慷慨捐躯,渠亦仓皇避地,思想起来,好不伤感人也。

(唱)遍地阴灵扫不开,沉沉女届合当灾。推原祸始谁之罪?班氏真为作俑才。欲待改良编戏曲,生花妙笔赖吾侪。那晓得横刀我应声前谶,更有个挂剑他难死后来。我志未成书未就,直教遗恨到泉台。

(白)死后一灵不泯,上诉苍穹,才知闾阎清明,班氏已沉黑狱。更喜神州继起,《女报》大有传人,这倒不消再虑了。昨日自由尊者,捧着玉旨到来,道班氏在狱中自叹,已有悔心。命予以瑶宫仙侣,权充铁面阎罗,细讯情由,加之劝导。令彼托生人世,补偿未了之缘。适值义姐苏菲亚,异国来游,顾留观审。等他到来,便当审判。道言未了,义姐早又来也。

(小旦扮苏菲亚西装上引)自由购就文明血,炸弹惊回专制魂。(白)小仙苏菲亚,为访义妹蓉仙,来此已是,不免径进。(见介)贤妹奉旨录囚,可曾定案?

(旦白)等待姐姐到来,便当审问。女侍过来。判官鬼卒整肃庄严者!

(杂旦传介,吹打开门杂扮判官牛头马面上介,场上正中设二公案旦与小旦分宾主坐介,旦白)鬼卒们带班氏鬼魂上堂来者!(杂传介)班氏鬼魂走来!

(贴旦内白)苦啊!(唱)在丰都受尽了千辛万苦,猛听得鬼卒们蓦地传呼。我好悔……

(鬼卒补白)事到如今,你悔上迟了!

(贴唱)悔不该著书篇逢迎当路。我好恨……

(杂白)你还恨着谁来?

(贴唱)恨只恨代表章那凡羞。

(杂白)羞的为何?

(贴唱)羞只羞堂上官也是个巾帼丈夫。

(杂白)你也不要噜嗦了。

(贴唱)咳!我没奈何低着头轻移迈步。

(杂白)快走!

(贴唱)我没奈何,战战兢兢跪伏堂隅。

(杂白)班氏提到。

(旦白)班氏!你虽为专制之恶魔,俺这里仍用文明之法律。来!将他刑具开了,赐他矮坐一个。

(杂开锁介,贴坐地介,旦白)班氏!你既系出名门,略通书史,偶遇好名之后,俨为王者之师。你就该大倡平权,光明女界。为什么流传谬说,陷害同胞?二千年被你沉沦,十八层难逃禁锢。闻你咨嗟地府,尚有天良,可将你著书原因,自表一番,或者可以开脱罪名,补偿前失。你且从直道来!

(贴白)上仙容禀。(唱)未曾开言先泪流,尊声上仙听从头。念班昭本是名门后,熟读诗书解自由。为只为汉朝宦戚专横久,他痛恶平权抑女流。见班昭才学非凡偶,他就教妻妾门墙把贽投。还有那元妃贵嫔天潢后,我只好绛帐春风一律收。倘然是触他忌讳多开口,恐把我锦绣前程一笔勾。因此上甘言卑弱居人后,才博得富贵荣华到白头。喜今日啊!曙光新放文明后,望上仙是拯拔我黑暗沉沦一女囚。

(旦白)班昭!你原来只因糊口之私,便肆违心之论,那晓得这班世界上的专制男儿,正乐得这荒唐的议论,所以流传至于后代,尚当作圣经贤传,极力代你表章,他们阳世上那晓得你因此受苦啊!(唱)你不该逢迎着邓太后的淫威,你不过博着个曹大家的名号。你今日呵!长受着这亿万劫的沉沦,你也只不过那一小时的荣耀。你只怨着这黑暗狱的沉沉,谁教你压伏着我女同胞?长夜漫漫的盼不到晓,你恼恨人拘系着自由魂。你可晓得,金的锁、玉的枷,你束缚的女儿身也不知多少。到如今呵!自由花虽尽力的栽培,尚抵不过你恶荆棘依然的当道。你不信呵!向着那转轮司尘世投胎,才晓得这专制威权经二千年未曾灭掉。(白)今者钦承玉旨,道你本具辩才,尚知悔悟,命你托生下界,振起女权,你慎毋自昧前因,重生恶果。待到女权发达,世运昌明,你罪既消,余心亦慰,好生去吧!

(贴)谢上仙。(唱)谢过了上仙真不罪于我,回头来对尘寰望个分清。我只见黑漫漫如同长夜,呀!此一番我只得拼着了死和生去讲文明。(贴下介)

(旦白)众龟使掩下神光。(众下)

(小旦白)贤妹!我想班氏本真未昧,此番重生尘世,必能大盖前愆。昨日罗兰夫人有书到来,他在法国巴黎,开一个平权大会。凡在世界女仙,宗旨相同,概行招请。贵国古今上下,恰只有贤妹一人,嘱愚姐代为劝驾,我们还是前去走一遭,会着那些自由使者,便可解除了无限不平,望驾鸾骖,勿虚鹄望。

(旦)咳!愚妹一事未成,前途枨触,对着众家姐妹,未免汗颜。正是:七尺桐棺埋义坟,千秋铜像误虚名。(小旦接)须知世纪新开幕,你是支那第一人。(旦)姐姐请!(小旦)贤妹请!(同下介)(原载一九〇八年《江西》第二、三号合刊)

二、时调杂剧《吉庆花》一出[6]

《吉庆花》(一名《鹊桥会》),《洪炳文集》据温州图书馆藏洪炳文《楝园杂著》[7]录入。 1911年 9月《小说月报》第二年第七期载时调杂剧《吉庆花》(一名《鹊桥会》)故事情节与《楝园杂著》版相当,但唱词迥然不同,且有例言部分。洪炳文在《秋海棠》传奇所附《花信楼主人传奇曲谱目录》中将《吉庆花(已刊)》划入“时调挑出类”,而将《鹊桥会》归入“弹词又又类”[8]。 既然洪炳文已将两者分开,统计洪炳文戏曲作品时应以两种计算。

时调杂剧

吉庆花一名鹊桥会

楝园绮情生编

例言

——七夕牛女渡河,为天地间离合悲欢,得未曾有之事,编为戏剧,自应谱以昆曲。惟梨园中人每以昆曲难习,嘱改填时调,易于上口,阅者幸勿见哂。

——桥下应用蓝布帷铺地,作天河状,桥撤而河仍见,为牛女二人中间之界。

——牛郎之笠宜荷之于背,勿戴之头上,免碍雅观。

——月老本外脚出场,即正生挂白须亦可。

(场上台前设桌一座,牌中书“鹊桥”二字,左右各置椅一张,相向作桥介)

(小生仙装荷笠持鞭扮牛郎上,立桥左介,坐介)一道银河界碧宵,天船难济水迢迢。好将吉语酬灵鹊,早向云端驾彩桥。小生天上星官,牛郎是也。自从盘古之年,即娶天孙为室,只因负了天帝聘钱十万,未能偿却,为此天帝怒谪小生夫妇二人于此地,中有天河为界,东西不能偷渡。一年止准七夕良辰,相会一次,好不想煞人也!今夕何夕,是我夫妇二人相会之期,未识乌鹊,曾否填桥,可以径渡。(立望介,唱)

列星辰,称河鼓,仙籍名题。指红墙,远隐隐,一水凄迷。盼佳人,眷灵匹,遥隔云泥。算一年,只今夕,喜是佳期。那乌鹊,知情绪,万翅纷飞。渡双星,成欢会,望切云霓。不霎时,仍分手,少合多离。枉做了,虚名的,天上夫妻。

(小旦仙装扮织女持绣巾上,立桥右介,坐介)蹑遍长空露翠翘,中天怅隔水迢迢。今宵收却银河影,请看牛郎过鹊桥。奴家天上星娥,织女是也。自从开辟之年,即订婚姻之好,因负天帝聘钱十万,未能偿却,为此天帝怒谪奴家夫妇二人于此地,中有天河为界,东西不能偷渡。一年止准七夕良辰,相会一次,好不苦煞人也!今夕何夕,是我夫妇二人相会之期,未识乌鹊,曾否填桥,可以径渡。(立望介,唱)

匹黄姑,号织女,仙籍名题。织七襄,抉云锦,轧轧鸣机。忆昔年,怀旧事,爪印鸿泥。算一年,只今夕,喜是佳期。那银河,没情绪,界了东西。渡双星,成欢会,握手依依。不霎时,仍分袂,伥伥无依。但做了,黄粱梦,一夜夫妻。我郎呀!

(小生)那河西似有唤声,莫非是我妻子织女么?(上桥中立介,唱)

那鹊桥,高几许,上与云齐。凭朱栏,望碧落,天风吹衣。何处是,低声唤,燕语莺啼。看新月,弯弯影,的是蛾眉。盼青天,俯沧海,渺渺相思。溯离愁,近一载,秋以为期。我妻呀!

(织女上桥中立,见牛郎,相持各悲泣介,旦唱)

那明河,深如许,一碧琉璃。凭渐台,望彼岸,伥伥何之。何处是,低声唤,灵响凄迷。忆仙槎,来游历,曾赠支机。念仙郎,荷蓑笠,顾影依依。猛相逢,莫忘却,秋以为期。

我看世人,闺房偕老,白首齐眉,偏我二人,会少离多,为欢有几?生居忣利之天,仍有别离之苦。莫非负了天钱,故有此罚。(叹介)世人谁不谋利?神仙不可无钱。你虽则终日七襄,恐难偿青蚨十万。小生心中甚是不快,如何是好?

(小旦)奴家闻儿女婚姻,月老主之。天上人间,事同一体。奴家带有云锦一方,即就口脂,用簪画了几句,交灵鹊衔去,寄与月老,请他到此,为我二人指迷,岂不甚好?

(生)言之有理。

(小旦拔簪书巾,掷向空中,台后接介)

(老旦、旦、贴、丑扮妇女上,陈香案瓜果,望空乞巧,拜介)

(小旦在桥上,下望太息介)(你看世人闺阁妇女,今夕向我乞巧。我二人终身伉俪,只得一夕团圆,何巧之有?)

(小生)真真惭愧。

(丑指介)你看今夕双星,会在一处,姊姊妹妹可曾见么?

(旦)吾不曾见。

(丑倾耳介)空中似有笑语叹息之声,姊姊妹妹可曾闻么?

(贴)吾不曾闻。

(丑)真是奇怪。

(老旦)今夕之巧,让你乞罢!

(丑穿针介)我已穿过。

(众)我亦穿过。

(丑)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乞既多。夜已深矣,大家散了罢!(众下)

(外白须道袍方巾,持簿扶杖上。外中立,牛女二人下桥,迎见外介。撤桥,二人远相望介。外坐介)灵鹊传书锦七襄,怀中有谱订鸳鸯。何曾错配姻缘事?(指簿介)翻惹神仙说短长。自家月下老人是也。既联儿女之姻,遂掌氤氲之籍。今日牛女二人,惜别匆匆,中情悻悻,特问老夫,是何缘故。不免乘机点化一番,俾他醒悟便了。为此上前唤他一声。二位星官试听我道来。(唱)

掌婚姻,管配偶,岂有差池。莽乾坤,一转瞬,物换星移。独神仙,长不老,曼寿无期。你只见,人世上,鸾凤双栖。那晓得,有几个,百岁齐眉。你不信,把故事,一一重提。长生殿,凭肩誓,比翼连枝。鼙鼓来,马嵬去,环上罗衣。绿珠楼,胭脂井,一霎分离。花蕊词,若兰锦,无限才思。杨柳腰,莲花面,绝世仙姿。猛回头,成永诀,别鹄分飞。朝青丝,暮白雪,鹤发鸡皮。那佳人,那才子,墓草萋萋。叹世人,幻泡里,女怨男痴。叹世人,蚕作茧,自缚情丝。争似你,携佳偶,同上天梯。无沧桑,无今古,寿与天齐。今夜里,漏将尽,听唱天鸡。(内鸡鸣介)扶鸠杖,携鸳牒,为说天机。银河畔,虹桥渺,鳷鹊归飞。待来年,逢七夕,屈指瓜期。问何事,悲离别,鹃泣莺啼。

(小生、小旦)月老仙翁所说,真是一片婆心,觉悟非浅。我二人转悲为喜,更不介怀。就此拜送仙翁还位,何如?

(外点头)好好。(生、旦遥送下)

(小生)来年有约数瓜期。(小旦)不为相思泪满衣。(小生)回首鹊桥何处是?(小旦指河介)依然河影界东西。请了。(分左右下)

三、昆曲拆出类《方外品莲》一出[9]

王仲舒(1885-1909),以从外孙受业于洪炳文。王仲舒去世后,洪炳文作《方外品莲》,并题挽联和10首挽诗。从使用曲牌体例来看,应属昆曲拆出类。

方外品莲

(正宫引子·破齐阵)

天道茫茫,莫问报施,渺渺难知。斗蟀庭空,涂雅榻寂,一片秋声而已。院落花阴逢新雨,门巷乌衣剩夕晖,堂前双燕飞。

(仙吕入双调·风云会·四朝元)

青湘门第,年华正少时,忆两人兴会。一般思致,哀怀各自知。算苔岑投契 ,算苔岑投契,说不尽,五大寰球欧美。东西测算,翻书画,图制器,旧事从头记。嗏!重学较轮机,并世无人习。此屠龙技局,外任讥嘲,不求名与利。偏说得此赓彼和,叨叨絮絮,无滋味。往岁,君与文较量重学轮机及水阻力,船行速率,制以测之,有嗤,君者勿顾也。又与文创西书社,会购图书集成。今藏君家,皆在二十余年前事也。

(前腔)存心救世,除是作良医,想方书考究,专心致志,乐此不言疲。幸年来无事,幸年来无事,因此上师法长沙,祖述轩歧,炮炙雷公,外台药剂,各自穷精义。嗏!医学贯中西,妙手回春,合邑称神技。满目疮痍,众生思利济,竟弄得,东奔西望、忙忙碌碌、消磨斯世。君尝言:众生无病吾无病,众生有病吾有病云云,真菩萨心肠也。

(前腔)病根深矣,伊谁解救之?忽周身壮热,有如温疟,时医竟莫知。说风侵喉鼻,说风侵喉鼻。勉自支撑,言语音低。砭肉伤肌,肺核蔓滋,径入膏肓里。嗏!论症语,支离内外,专科束手都无计。汤液竟难投,水浆安知味?一任床帏展转,奄奄闷闷,瞑然长寐。

(前腔)自君之逝,灵儿怎处归?听呼皋惨切,重回里第门闾是也。□忆三槐故地,忆三槐故地,小阮游仙,形影追随,携手牵衣,生时无异,同住瑶台里。嗏!家难不堪提,华屋谁唤,陈人起楚,些为招魂。君灵应来矣。但见炉香结篆,悠悠袅袅,回旋空际。

(尾声)我登堂吊唁,空垂涕,只见有丹青一纸,愿彼苍默祐文孙,降福滔滔昌后嗣。

四、结语

温州图书馆藏有《花信楼散曲》抄本一册,中有《荆驼憾》《四时乐》《补天石》,前两种确为洪炳文所作,《补天石》一出颇受争议。据沈不沉先生考证,此剧与周乐清《补天石》杂剧第五剧《纫兰佩》(正名《楚大夫魂返汨罗江》)中的一段唱曲《中吕粉蝶儿》“啸傲烟波”曲完全相同,可证《补天石》非洪炳文所作[10]。梁淑安先生也认同此观点[4]259。

但笔者认为,仅根据一支曲子相同就判断此剧与洪炳文无关似乎有武断之嫌。以洪炳文的弹词类《四弦秋》为例,该剧以蒋士铨同名杂剧改编,且讲白多直接援用蒋本第四出《送客》。如果此剧未完,未涉及到洪炳文的独创部分,也很容易得出《四弦秋》非洪炳文作品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是有失公允的。至于《补天石》,就有可能是一部根据周乐清同名杂剧改编但未完的作品,且有抄本存世,因此后人不宜武断地将其剔除。

综上,据现有材料统计,洪炳文存世戏曲作品多达25种,另有17种或已散佚,或部分待查,是近代戏曲史上当之无愧的存世作品数量最多、创作数量最多的戏曲作家。再加上他在多个剧种、多个题材领域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开掘,在近代戏曲史上留下了极为光辉的一笔,堪称近代戏曲史上最杰出的戏曲作家。

[1]姚大怀.洪炳文家世及生年考[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2]左鹏军.晚清民国传奇杂剧史稿[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3]阿英:晚清文学丛钞·说唱文学卷·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60:340-344.

[4]梁淑安.南社戏剧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21,259.

[5]上海图书馆,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6[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1525,1528,1527.

[6]洪炳文.吉庆花[J].小说月报·时调杂剧,1911(7).

[7]洪炳文.楝园杂著[M].1906年油印本.温州图书馆藏.

[8]洪炳文.秋海棠传奇[M].温州:瑞安务本书局,1914.温州图书馆藏.

[9]洪炳文等.王舍人哀挽录·附刊王君仲舒哀挽录[M].温州:瑞安务本书局,1910:32-34.温州图书馆藏.

[10]沈不沉.洪炳文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314.

I230

A

1673-1999(2011)12-0113-04

姚大怀(1978-),男,安徽肥东人,硕士,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凤阳233100)助教。

2011-03-29

安徽科技学院2011年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洪炳文文学研究”(SRC2011270)。

猜你喜欢

戏曲
戏曲从哪里来
富连成社戏曲传承的现代转型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关于戏曲民族志的思考
现代戏曲——养儿防老
明代戏曲乐师顿仁考略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稀见女作家戏曲三种考述
清代中后期戏曲表演理论的演进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