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1-08-15高建设
高建设
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高建设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科学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出发点与政策各有不同,它们的发展经验能给我国带来许多的启示。
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经验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这个概念最早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的,随后便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迅速的传播。我国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是2007年9月胡锦涛在第十五次APEC会议上提出。此后,我国政府和学界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便日益热烈。
作为一种较新的前沿经济理念,学界还没有对其定义形成完全的共识。学者们对低碳经济的表述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方法论。此观点认为,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所致,而低碳经济是指尽可能地降低温室气体(尤其是CO2)排放量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其目的是以低排放的方式来化解温室气体效应带来的气候的灾难性变化,从而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二是革命论。这种观点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三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继农业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重要的跨越,其本质上是对传统的“三高”(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它是对生产、生活、能源等各个方面的深刻变革,所以被称为“革命论”。三是形态论。这种观点认为,低碳经济不仅是碳的排放量低,而且也是生态环境代价最小、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最低的经济,它包括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方方面面,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有利人类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经济形态,因而被称为“形态论”[1]。尽管学者们表述角度各不相同,但大家都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目标是使温室气体排放量降到最低程度,核心是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它实际上就是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1.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不仅仅是人自身的发展和物质产品的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环境也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我国以往的发展正在重复着发达国家走过的“以环境为代价”的老路。所以,我们绝不能再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来说,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也是经济发展的革命,它对控制温室气体、控制污染物有很重要的意义。
2.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在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将长期存在。而目前我国在能源消费方面的高投入、低效率的现状又决定了这种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可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缓解我国能源需求的压力。
3.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机会。从长远看,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使得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低碳技术不断涌现并广泛采用。虽然发达国家目前起步比我国早一点,但总体上看,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大家都还处于相同的起跑线上,如果我国能够全力投入,加大政策的倾斜和财政的投入力度,加大科研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完全有可能利用这一机会进行“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二、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与措施
(一)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政策与措施
1.长远战略规划,步步落实执行。作为第一个以政府文件形式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英国对低碳经济的规划不仅较早,而且也长远。早在2003年,英国的政府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就提出了到2050年要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的主张,并以实现低碳经济作为英国未来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为了顺利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英国政府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其中,2008年颁布并实施了“气候变化法案”,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而进行立法保证的国家。2009年7月,英国政府公布了《低碳转型发展规划》白皮书,这又是全球首个将二氧化碳量化减排指标进行预算式控制和管理的国家[2]。
2.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政府主导是指通过政府来投资。其主要资金来源于气候变化税,再加上经营收入的循环投入。企业主体是指政府通过设立企业的形式来促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运用。由于碳排放具有公共产品的特点,因而私人机构和企业对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并没有很高的热情。为解决这一难题,早在2001年,英国政府就出资成立了碳信托有限公司,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政府投资的方式来推进低碳技术的开发。同时,该公司也向企业和公共部门提供相关咨询服务,以此来推动低碳市场的发展,激发低碳市场需求。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帮助企业减排碳和节约能源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英国政府敏锐地看到了低碳经济的巨大潜力和低碳技术的巨大商机,试图通过率先掌握低碳技术,从而在全球的低碳经济势头中占据先机。
3.运用经济手段和政策,促使生产向低碳模式转型。其经济手段和政策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实行排污权交易,以确保企业碳排放量的绝对减少。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国内实行排放市场交易的国家。二是利用财税政策,引导企业向低碳模式转型。为了实现“减排量分担协议”的目的,英国使用了征收气候变化税的手段,这又是全球第一个开始征收气候变化税的国家。气候变化税是一种“能源使用税”,其依据就是庇古所提的“谁污染、谁付费”原理,它可以促使商业能源的使用者形成节约能源使用的习惯。同时,政府又通过税收减免的方式来引导商业能源的使用者去购买可再生的能源。
4.多管齐下,促进生活向低碳模式转变。英国政府通过多种激励方式来促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向低碳模式转变:一是增加政府投入,用于居民的住房节能改造;二是大力推广社区节能工程,并向低收入家庭提供帮助;三是进行金融创新,开发“节能支付”等消费模式,为乐意接受低碳消费模式的家庭提供长期的低碳转型融资;四是设立“清洁能源回报”的奖励性政策,对采用清洁能源供热、发电的公司和使用清洁能源的家庭进行适当的奖励;五是对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提供专门的补贴。目前,英国伦敦西南部的“贝丁顿零能源发展社区”已经成为全球低碳平衡生态社区。它通过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太阳能装置、雨水收集设施等装置,通过建筑设计上的巧妙构思和创新,基本上实现了能源的自我平衡,不需要额外使用石油等其他高碳燃料,所以也不会向空中排放多余的二氧化碳,从而达到了碳的零排放效果。
(二)美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政策与措施
在气候问题上,美国一直与多数国家不一致。在布什政府时期,美国是唯一没有加入《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方面,美国开始并没有真正重视,无论是技术研究还是现实政策措施,都相对落后于欧盟国家。但是到2009年下半年后,为了走出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阴影以及寻求可能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奥巴马政府开始将应对气候变化和研发清洁能源及提高能源效率置于优先位置,力主通过“低碳经济”拉动经济复苏并使其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推动参院以微弱多数通过了清洁能源的法案,确定了美国从2005年到2020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7%,到2050年降低83%,同时规定了美国要实行碳排放交易。
其主要做法是:投资清洁能源领域,研发石化燃料清洁技术,以提高能源效率及美国的世界竞争力。然而,由于美国对煤碳和石油过度依赖的能源结构特点和高碳的生活方式决定了美国发展低碳经济并不容易。
(三)德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政策与措施
德国也是欧洲低碳经济践行较好的国家之一。德国政府于2009年6月公布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文件,强调低碳经济为经济现代化的指导方针,它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环保政策要名副其实;各行业能源有效利用战略;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可持续利用生物质能;汽车行业的改革创新以及执行环保教育、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措施[3]。其主要特色包括:一是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了让汽车摆脱至少是减轻对石油的依赖,德国政府于2009年8月颁布了“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计划”,目标是至2020年使德国拥有100万辆电动汽车。二是完善低碳法律体系。德国是欧洲国家中法律框架最完善的国家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德国政府启动了一系列环境政策、法律,目前已经把低碳经济提高到战略高度并颁布了一系列的较完善法规。三是利用税收手段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四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政府通过《可再生能源法》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地位,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进行补贴,降低企业成本,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五是向公众开放在线气候变化预测图。德国在互联网上正式对公众开放气候变化预测图,任何人都能在图上方便地查到截至2100年德国各地气候变化预测结果。以信息的公开来吸引公众对低碳和气候方面的关注,引导居民转向低碳行为习惯。
(四)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政策与措施
为了克服地球变暖等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社会的目标和在未来低碳经济当中占有主导地位和话语权,日本在立法、科研、财税、宣传等方面都不断加大力度。其主要做法包括:一是加大低碳相关法律的制订。近年来,日本加紧制订或修改低碳方面的的相关法案。2008年5月、6月,日本国会先后通过了《能源合理利用法》修正案和《推进地球温暖化对策法》修正案、《通过推进研发体系改革强化研发能力及提高研发效率》等多项法规。目前,日本已构建了由能源政策基本法立法为指导,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能源利用合理化、新能源利用等多项内容在内的较完备的能源法律制度体系。二是加大能源和环境等低碳技术方面的研究经费投入。日本一向对技术研发非常重视,在低碳技术方面也不例外。为了在全球的低碳技术方面取得领先地位,日本政府舍得投入巨大的科研经费。日本内阁“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公布了“低碳技术计划”,其中提出了发展低碳社会的技术战略,还包括促进环境、能源等方面技术创新的措施,具体涵盖了超燃烧系统技术、超时空能源利用技术、节能型信息生活空间创生技术、低碳型交通建技术,以及新一代节能半导体元器件技术等五大重点技术领域。三是利用财税政策来指导低碳产业的发展。包括补助金制度、特别折旧制度、特别会计制度,等等。其奖励对象既包括企业,也包括家庭;既包括技术改造方面,也包括使用技术方面。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低碳知识。日本政府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纸质媒体,以及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地向日本国民进行低碳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这种教育已经涉足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日本民众对低碳经济有较深的了解,建设低碳社会已经具有较好的民意基础。有调查数据显示,有90.1%的日本人认为应该实现低碳社会[4]。
三、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
低碳经济不仅是经济方面的革命,也是整个经济社会的巨大转变。它要以技术为基础和支撑,要以制度为保障,需要政府、企业、居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发达国家的政策措施各有重点和各自的特色,能够给我国带来许多的启示。
第一,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作出长期的战略规划,并通过立法来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稳定性,避免政策的“临时性”。
第二,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和市场两条腿同时走路。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初期阶段需要政府多投入。但政府应当加快低碳技术的推广机制,缩短由研发到运用的时间和过程。低碳经济的活跃最终还要靠企业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
第三,在推广低碳经济的初期,政府应该多运用财政和货币等经济手段,激励企业向低碳模式转型的积极性。
第四,要加大宣传力度,采用一定的政府补贴方式来促进居民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向低碳模式转变。
第五,依据自身实际,理智地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不能好高骛远。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碳排放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就人均排放量而言,并不是太高。
第六,政府要居安思危,加大投入,争取在低碳技术方面跻身世界前列。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所走过的路径表明,一个国家的发达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技术的领先和制度的完善是两个重要的内因。因此,我们应抓紧机会追赶,争取使低碳经济成为中国在下一轮世界经济竞赛“弯道超车”的机遇。
第七,必须注重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不能完全依赖发达国家的援助或是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如果没有自己自主创新,那么在低碳技术方面将永远受制于人,落后于发达国家。
[1]曾纪发.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J].西部财会,2010(1).
[2]王飞,丰志勇,陈建.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浅谈[M].生态经济,2010(4).
[3]张庆阳.德国低碳经济走在世界前列[EB/OL]http://www.weather.com.cn/climate/qhbhyw/06/573469.shtml.
[4]邵冰.日本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及对我国的启示[J].北方观察,2010(4).
F124.5
A
1673-1999(2011)12-0097-03
高建设(1974-),男,江西宜春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南昌330003)经济学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制度经济学。
2011-03-31
江西省党校系统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青年课题“以低碳经济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QN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