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党建带团建”创新模式研究

2011-08-15杨张维李志军

关键词:党建带团建团组织共青团

杨张维,李志军

新时期高校“党建带团建”创新模式研究

杨张维,李志军

高校的“党建带团建”模式是加强党对共青团领导的具体方式,分析了其工作的内涵和意义,强调该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新形势下“带建”创新模式和运行机制。

新时期;党建带团建;创新模式

“党建带团建”(以下简称“带建”)是新时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历史与实践证明,党建与团建相互促进,“党带团”是党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团的建设和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在新形势下做到高校“带建”工作与时俱进,探索符合实际的创新模式是一项重要又紧迫的任务。

一、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内涵与意义

高校“带建”工作的基本做法是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基层党组织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加强对基层团组织的领导,以基层党组织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动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增强团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高校“带建”工作是由团的性质和党与团的特殊政治关系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此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的各级委员会要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党要积极支持共青团,根据广大青年的特点和需要,生动活泼地、富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出突击队作用和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作用。

坚持“带建”、“双建”一起抓有着重大意义,它是加强党对共青团工作领导的重要途径;是发挥共青团作用,调动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重要措施;是巩固党的基层组织的必然要求。“带建”在校大学生党员以及共青团员是各大高校的主体力量,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体现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以及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问题,也是高校“带建”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二、现状与思考

高校“带建”的工作虽然已取得经验性的成果,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变革,还是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大学生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新时期的“带建”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高校的基层团组织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

当前,高校对团建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虽然基层团建工作摆上了发展规划的重要工作日程,但是对怎样建设、如何“带建”研究不够,指导不细。由于基层组织不能很好地正确地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团建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忽视了夯实党建基础与青年后备军建设的密切联系,从而使党建带团建工作无从落实,制约了共青团作用的有效发挥。

高校“带建”的工作机制还不够成熟。建立一套科学而完善的长效机制是落实“带建”工作各项任务的内在需要和重要保证,但工作例会制度和定期听取团的工作汇报制度还未完善,加大基层团干部选拔培养的力度、保障基层团的岗位成为培养锻炼基层党的后备干部的重要岗位等制度也未固化,导致在建设的实际工作中随意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同时,鉴于我校是一所组建不久的新兴本科院校,以前的专科办学指导下的带建模式已显局限。为此,集中共青团岗位工作的主要干部力量,总结新形势下我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和共青团工作开展的实践经验,结合学校“抓党建、促三风、建三高”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对新时期有利于党建和团建的模式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必要。

高校团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是服务大局、服务青年,因此团建工作需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践行科学发展观。高校团委既有正确履行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功能,又有代表大学生利益的功能。这就需要高校团委既要站在党的立场上,把党的关怀、爱护和要求呆到青年中去,又要站在广大青年的角度,把青年的意愿和要求反映给党,体现党的人文关怀。

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高校党委和团委一方面要坚持党对共青团的领导,使团的事业沿着党指导的正确方向前进,用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构筑青年一代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必须把竭诚为大学生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大学生生活、学习、实践等方面的需求,想大学生之所想,急大学生之所急,真正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高校党委和大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把大学生团结在党的周围。

三、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高校“带建”工作的现实性和重要性,结合重庆科技学院自身特色,从政治、工作、生活等三方面“立体带”,从思想、文化、组织、制度、实践等五方面“全面建”,形成了一套针对性强、适应面广的做法。

(一)党对团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党组织在把握政治方向、掌控工作局面上关注,政治方向拽得紧些,拉在手里。始终要求共青团组织紧密围绕党委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各方面工作,不偏离主线,始终高举党的红色旗帜不动摇。避免复杂的现代社会不良分子妄图在意识形态上对青年的渗透,避免共青团干部犯错误,走歪路。

党组织在加强文化建设、活跃校园活动上关心,工作担子压得重些,拍在肩上。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共青团起着生力军的作用,号召和凝聚青年始终围绕在党的身边开展寓教于乐活动是“服务青年,锻炼青年”的目的。党组织要严格要求,让学校作出的中心工作,都能在青年人中有及时反应,加快学校发展在青年人中的影响;共青团组织也要及时发现青年人的需要,适时开展适合青年人的学习、实践活动,提高针对性和扩大影响面。

党组织在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上关爱,学习生活照顾勤些,抱在怀里。学校党委要在提升共青团人员队伍素质方面下功夫,各级党组织更不能一味的等待共青团的“嘴巴甜”,要主动出击,加大对青年干部的关怀力度扩大学习提升空间,让团干部有所谋,有所获。

(二)党有号召,团有行动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必须一切听从党的指挥,服从党的安排,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与党的建设的联系,与时俱进。

团组织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强化政治文明,思想建设是核心。党的理论和团的理论一脉相承,党的先进理论要与时俱进地转变为团的先进理论,用思想武器武装全体青年,采用定期举办“周末开讲”、“读书周”等“学习型”团组织建设形式,开展业余团校学习,提高青年人综合素质。

团组织要把握最新时代脉搏,强化精神文明,文化建设是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加强理工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是引领青年人成长、服务青年人成才的重要平台。重庆科技学院通过坚持开展“三节两系列”品牌活动(即体育文化节、科技文化节、艺术文化节和传统节日系列活动、新年系列活动)和“绿色校园行”等各类专项活动,对于系统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怀有着相当强的积极作用。

团组织要梳理队伍清理人员,做到脉络分明,组织建设是龙头。加强组织建设,以党小组、党支部建设为目标,强化团小组在团支部,以及团支部在团总支的基层团组织的作用,巩固党的先进性教育、增强团员意识教育等活动的成果,在开展创先争优的活动当中勇当排头兵,用完善的组织体系作龙头,带动组织内各成员健康全面发展,成为共产党的可靠接班人。

团组织要理清工作程序规范,加强团务工作,制度建设是保障。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制度落实,是思想文化健脑、组织强身的有力保障。通过对各项工作程序、各项文体活动、各类社会实践的常规制度完善和临时制度建立健全,诸如《“推优入党”工作制度》、《赞助资金管理办法》、《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合作协议》等,有效地对共青团各项工作进行梳理,发挥队伍训练有素,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优势。

团组织要强化理论联系实际,获取一线经验,社会实践是载体。提升社会实践能力,是进一步增强高校“带建”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高校各级党组织应该通过组织开展科技、文化、“三下乡”等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搭建青年学生施展才华、服务社会的舞台,引导青年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进一步增强青年团员的社会责任感。另外,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也是培养青年团员的重要载体,学校党组织应带领各级团组织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组织开展校园文化、科普宣传、政策宣讲、环境保护、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发扬青年团员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展示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三)党团互动,“带建”相长

党内建设,夯实基础,树立标杆。党基层组织要起好带头作用、树立模范标兵,自身的建设是基础和根本。要加强“带建”工作的实效,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少不了。只有抓基层、打基础,强功能、增活力,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把“带”字落到实处,发挥党组织领导的优势,真正提高“带建”工作的水平和实效。

团外联系,主动要求,把握时机。继续发挥共青团的主观能动性,把握时机,利用诸如团校、团组织生活、团员大会、各种社会实践等机会,邀请党的优秀分子参与,起好头,带好队,让团组织成员从心底想向党组织靠拢,而不是做形式、走过场。

总之,高校“带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党组织坚持会见制、团组织坚持汇报制;需要党组织坚持信任、团组织坚持担当;需要党组织保持先进、团组织增强意识;需要党组织细致入微、团组织不计得失;需要党组织父母大爱、团组织子女知恩……共产党和共青团是共产主义的开拓者、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团工作是一家人的工作,“带建”工作也是一家人的工作,开展工作的人有一颗关心家人的大爱之心,则工作之味道,苦甜于心。

[1]曹锦丽.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J].教育长廊,2009(8).

[2]陈娟.新形势下高校团建创新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5).

[3]郭兴明,黄克琼,等.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5).

[4]胡娅丽.新形势下高校党建模式探索[J].安顺学院学报,2009(4).

[5]李奋生.新时期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模式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6]徐峰,邱隆云,李明.对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D262.2

A

1673-1999(2011)12-0028-03

杨张维(1981-),男,重庆科技学院讲师;李志军(1977-),男,重庆科技学院团委书记、副教授。

2011-03-23

重庆科技学院2010年“新时期我校党建带团建模式研究与实践”(DJ2010025)。

猜你喜欢

党建带团建团组织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研究生“党建带团建”思路初探
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平台建设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新形势下党建带团建问题及解决思路探析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