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1-08-15胡云池胡立国

关键词:归因学习动机积极性

胡云池,胡立国

(空军航空大学军事教育训练系,吉林长春,130022)

厌学(这里主要讲的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即“厌烦学习”、“不愿学习”,对学习产生厌恶、反感或无所谓的心理倾向,心理学家称之为“厌学情绪”。然而,近年来在大学生中的“厌学”现象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它正严重威胁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水平的提高。因此,对高校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及时分析与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求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策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厌学现象

目前,厌学现象在大学生中已不再是个别现象,它像一种流行病一样在校园中漫延。在思想上表现为目光短浅,缺乏自信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必要的压力,理想淡漠等;在学习上表现为迟到、早退、打游戏、请人替考等;在生活上表现为懒散,得过且过。厌学之风,严重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阻碍着高校学风的建设,妨碍着大学教育目标的实现。为了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首先找到厌学的原因,然后从改革教育入手,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当代大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

(一)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

当代在校大学生的厌学行为背后均各有其不同的动机。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指引个体趋向于某一目标的内在历程。可见动机是行为的内动力,是行为的内在心理原因。学习活动的动机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导致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大学生厌学现象的重要原因,是他们缺乏学习动力,即指学习没有内在的驱动力量,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无求知欲望,无学习兴趣,厌倦学习,反感学习,尽力逃避学习。

(二)厌学心理分析

造成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和个人的。

社会原因:其一,当前社会中存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大量知识在毕业后不能得到应用,这不仅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劲头,也让一些学生对未来充满畏惧感。不少学生哀叹“毕业”意味着“失业”,高校里出现了有“关系”的不重视学习,没“关系的”的学习劲头也不足的现象,这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其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权力和金钱为核心和各种社会腐败现象对学校的渗透,尤其在大学生就业竞争中,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竞争,知识和能力的价值不能很好地体现,学习动力自然受到削弱。另外,校园周边的一些娱乐场所像雨后春笋般的开放,使很多学生禁不住外界诱惑,沉迷于上网聊天、打游戏、泡吧等,不能自拔。学生的兴趣发生转移,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

家庭原因:在校大学生独生子女比例高,一些家长对满足子女的各种需求,尤其在物资上,更是有求必应,使孩子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想要的东西,当需要孩子在学习中付出艰苦的劳动时,他们就反感、厌烦;另一些家长不重视子女的学习情况,甚至给孩子灌输“实惠思想”、“混文凭思想”等错误观念;还有一些家长对子女要求和期望不恰当。期望过高或过低或管教太严,都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降低学习动机。此外,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家庭破裂,孩子长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逐渐也会对学习产生悲观、消极情绪。

学校原因:学校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刻板、教学设施不配套,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的不科学,对学生赏罚不明,处理不当,考试死记硬背。尤其,输出的毕业生不受用人单位青睐,甚至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信息反馈给学校,严重地挫伤了在校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教师素质低下直接造成学生厌学。有些老师仍旧采用“注入式”、“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方法,极大削减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有些老师考前圈重点、划范围,滋长了学生们“混”的心理,不把考试当回事儿,学习积极性越来越低;还有个别老师没有掌握育人艺术,对有厌学情绪的学生,要么批评、责骂、冷嘲热讽,要么不理不睬。其后果,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学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学习态度。

个人原因: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我期望值过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涉世不深的大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感到迷惘、困惑,甚至怀疑,不知毕业后何去何从。事实证明,期望值高低与人的积极性、潜能的发挥成正相关,期望值过低,是缺乏动力的重要因素。现在不少大学生持“读大学,混文凭”思想,学习没有激情,动力明显不足。二是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崇高的学习目的。这类学生没有把个人成才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没有树立起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信念。三是错误归因。所谓归因,就是对自我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学生在解释他们取得的成绩时,经常提及自己的努力、能力、任务和运气,这些因素将会产生不同的动机效果。错误归因是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Weiner)从三个维度(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将人们的成败归因归结为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的难度四个有代表性的原因。一般来说,稳定性这一维度与个体对今后成功或失败的预期密切相关。如果学生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因素,如能力或任务的难度,那么他们可能会对今后类似的任务做出同样成败的估计;如果他们将结果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如努力、运气等,以后遇到类似任务时,预期结果将有所改变。而控制性这一维度则同个体今后的努力程度密切相关。如果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努力这种可控制的内部因素,当取得好成绩时,他们认为自己有较高的能力,他们就会信心倍增,当失败时,则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

上述几方面的原因并非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个人原因是最主要的因素。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学习动力主要是学习动机的作用,表现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与学习的积极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学习动机越明确,越强烈,学生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的效果越好;反之,学习动机不纯或不强烈,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学习的效果就差。归根结底,培养和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提高当代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本途径。

(一)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思想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在新的教学管理思想中,就是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的根本利益,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课堂上利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对自己所讲的内容确信无疑,让学生信服;课下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和学习动机,并加以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学生对教师为主体的“独角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感到索然无味。所以,在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性变为主动积极性。在课程设置中,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内容紧贴时代前沿,既能解决学生为什么要学的疑惑,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要注意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多途径刺激学生的认知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考试的教育思想,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在考核方式、方法的选择上,根据考核科目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并且,要加大学分制的执行力度,完善学分制的相关措施,帮助学生选好课、选对课、选自己想学并且适合自己特点的课,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学习积极性

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没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就难以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学习能使自己获得就业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把学习当成自身的需要,变“厌学”为“爱学”。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增加学习的压力,增强学习的责任感

心理学家认为,适度的压力,有助于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对于有混文凭混饭碗思想的人,要认清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不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将无立足之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正在深化改革,社会的用人制度也正在深化改革,“能者上,庸者下”,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大学生只有把读书学习和祖国人民的伟大事业、时代需要联系起来,才能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内部动力,才能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来源。教师通过有意识地设置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获取知识,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事实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和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极大。教师用丰富的表情、眼神、幽默诙谐的语言等,创设乐教乐学的教学情景,制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不同的归因对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性起着不同的作用。正确的归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学会正确归因后,他关注的是自己的努力。他成功了,归因于自己付出了努力,失败了,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归因于努力与否是一种可控的、内部的归因方式,这种归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内在的动机,形成认识失败,应对失败,不受环境影响的正确态度有重要作用。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成功动机水平的不同程度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归因训练,引导他们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方法不当或努力不够,这有助于把学生从失败中解救出来。因为当学生把精力放在关注自身的努力时他就不在乎一时的成败,因为他明白,自己每付出一份努力,都是在朝向目标前进一步,因此,他的努力、态度是积极的,学习起来是主动的。

以上五个方面是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防止学生厌学的几点建议。此外还应继续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完善奖惩制度,进行目标激励等,来有效应对学生的厌学情绪,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闫浩明,解义云.大学生厌学原因及解决途径[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

猜你喜欢

归因学习动机积极性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