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探析

2011-08-15崔洪启王艳春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心理

崔洪启,王艳春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学生的学习、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在加快,迫使学生不断增加知识的摄取量,其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年龄20岁左右,其心理发育正处于由未成熟向成熟过渡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塑性很强,但只要引导得当、方法得体,就可以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大学生,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十分敏感,作为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自身有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大学学习环境变化的适应,对专业选择与学习的适应,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恋爱中的矛盾以及对未来职业的憧憬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各种心理压力,通过自身的努力化解心理危机及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成为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和关注的问题。我国高校肩负着培养国家建设的栋梁人才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所培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否合格可靠。因此,研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感情、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据北京16所大学的联合报告,因心理、精神方面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清华大学死亡和退学的学生中,精神分裂症占60%,中国人民大学因患精神分裂症死亡的学生占死亡学生总数的33.3%。有关单位对南京4所高校的1万多名大学生精神状况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约有1/4的人有心理问题,有11.7%的学生患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另外,对南京市的608名学生调查时发现,有过心理危机的占75%。最近由四川农业大学学生会发起的一项问卷调查也显示,95%的大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值得重视”。南开大学一项对天津市20所高校2.3万余名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25.2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障碍或疾病。从调查的数据中不难看出,在校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开展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尚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对这一特殊群体,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期望较高,由于自我定位高,成才欲望强烈,但心智发展正由未成熟到成熟的过渡中,较易形成各种心理障碍,并且面临着社会、家庭、学习和就业等诸多压力,在自身压力普遍加大的情况下,其心理素质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由此引起高等教育管理者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

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学习生活压力等特殊情况,形成了与同龄人不尽相同的心理特点,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来说,家长对所遇到的问题束手无策,以及教育方法的不当,都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在目前“高考是最佳出路”的思想的驱使下,家长更多的是重视应试教育,从而忽视了孩子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更多采用简单、粗暴的家长制手段,甚至动辄打骂;另外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忽视心理上的引导教育,而只是满足其物质的享受。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高中阶段家庭教育的延续,家长要担负起对子女的教育责任。但现实中较多的家长在孩子进入大学后,便将主要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保障上,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很广,如各种社会关系、社会风气、习惯势力、文化设施、家庭条件、亲友关系等。但社会环境可以通过人类活动加以改造,因而相对于自然环境有灵活多变的性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它对人类活动尤其对分辨能力还有待提高的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知识大爆炸时代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对于涉世不深心理尚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使一些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浮躁、攀比心态,处事冷漠。在人所生活的环境中,社会环境是主要的,自然环境虽然也客观存在,但对青年学生的发展来说,自然环境则居次要地位。社会环境给这一代青年学生提供生活条件,对他们施加种种影响,他们对社会环境做出种种反应和回答,青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绩的表现,就是这种反应和回答的一个方面。在社会环境中,个体总是通过相互关系而从事社会活动的,个体活动不但受着社会关系的制约,而且还受着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三)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地方,学校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良好的学校环境、好的学风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同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学校可能会重智轻德、重学业而轻思想、重课程的学习而轻思想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健康重视不够。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肥沃土壤,它不但可以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够有效地维护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相反,不健康的校园环境则对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阻碍其成长和发展。

三、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

当代大学生要想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通过来自家庭、社会以及学校的多方努力,把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首位,正确分析产生不健康心理的因素,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共同推进学生心理素质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此需要做好以下方面:

(一)明确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

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有三个: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素质教育。二是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干预并施之以有效的心理诊治,关注学生在发展与成长中遇到的发展性心理健康问题。三是将重点放在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与个体心理素质的全面优化上,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精神,提高应对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应当提高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提高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当然更最重要的还要提高全体国民的教育素质,只有国民素质提高了,才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有更好的教育环境,也只有好的教育才有好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首先,对大学生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首要的第一课。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优良的校风、学风,是校园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对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要有集体荣誉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使心灵得到净化。高校校园的精神氛围,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发挥调节心境、陶冶情操、愉悦身心、造就性格的功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积极向上、乐观、和睦、轻松的群体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充满活力的大学生能尽可能地展现天赋与才华,增强竞争意识,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在广泛的交际中,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人格素质,促进由表象向健康的心理品质发展,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全面心理素质与水平。其次,良好的社会舆论和风尚,良好的法制观念,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良好的社会文化与文风,在某个时期的舆论与风尚中,如果有一个主流是积极良好的,它能起统帅作用,其它各方面也都会向积极方向发展。但如果其中一个主流是坏的,将起到浊其清流的消极作用,所以我们绝不可轻视舆论与风尚的作用。社会是由每个家庭组成的,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大事。国家、公民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和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当代大学生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织的青年群体,新的时代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大学生所反映出来的心理脆弱、适应能力差、责任心不强、缺乏正义感等等。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大学生表现出了不同的心理状态,如有些学生渴望竞争而又缺乏竞争的勇气等。我们每一位公民,既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良好风气的制造者,对社会文明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能给青年学生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学习氛围,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最后,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正确及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能给青年学生的学习以积极的促进和影响,社会舆论一贯强调教书育人,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内在动力和保证,通过教育,使他们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崇高的学习目的,这样的内在动力才是持久的,才能保证学生取得稳定的良好的学习成绩。

(二)明确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形成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使大学生真正地了解自我、掌握自我。首先,要明确对价值观、人生观、生活目标等的认识,明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不要盲目地随波逐流,更不要攀比。因为他人追求的,不一定是你想要的,也不一定是适合你的。其次,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自我探索是必不可少的一课。自我探索是指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等方法,自觉地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理论,克服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使自己的心理品质向良性方向发展。事实上,自我探索是一个人成功经营自己生涯的第一步,一个人如果无法充分认识自己,所有的努力可能只是符合别人的期待和理想,无法为自己而活,只有透过自我探索个人的内在及要追求的是什么,个人的生命力才能得以发挥。因此,学会自我探索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再次,情绪和性格都是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的一种独特表现。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得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就会是手舞足蹈,怒就会咬牙切齿,忧就会茶饭不思,悲就会痛心疾首等等,行为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对于大学生来说,情绪的波动是很明显的。因为,作为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年很容易因外部的因素而反映在情绪上。心理学普遍认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因此情绪表现是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不是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作为追求时尚潮流的新一代,大学生们总是喜欢特立独行,表现出不一样的自我。而性格往往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性格也表现出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所以一个人的性格如何都可以从这些方面体现出来。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性格的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最后,大学生必须了解并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大学生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正视和解决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问题,塑造自身形象,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对此现象,应尽快认识到进行心理辅导与教育的重要性,并做出及时、有效的引导措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变化是正常的,从而科学地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又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交往面越宽,交往越深,对对方的认识越完整,对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深刻。只有对他人的认识全面,对自己认识深刻,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关怀和帮助,自我完善才可能实现。

[1] 王保再,于铁铭,曾庆龙.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9(1).

[2] 毛宝胜,杨魁.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3] 金花.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4).

[4] 曾文,应若平.论大学生健康心理的构建[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6(4).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