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两促进”“双提高”的工作新模式研究
2011-08-15孙慧敏田保状张安涛
孙慧敏,田保状,张安涛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两促进”“双提高”的工作新模式研究
孙慧敏,田保状,张安涛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是高校亟待解决的两大主要课题。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是高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毕业生党员是毕业生中的优秀代表,起着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因具备独特就业优势而具有较高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因此旨在通过研究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工作新模式,以期实现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两促进”“双提高”的双赢目标,为推动大学生党建和就业工作协同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大学生党建;就业;“两促进 双提高”工作新模式;研究
高校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是高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做好当前形势下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尤为重要。因具备独特就业优势的毕业生党员拥有较高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党员,使其在就业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一项重要的课题。
前人对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这两大课题分开独立研究较多,把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尝试在理论高度上辩证分析和正确认识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这两大课题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拟通过九条措施寻求二者之间的结合点和着力点,突破二者之间的并列关系,研究其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工作新模式,形成以就业为载体的大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建立以大学生党建为核心的就业工作新格局,以推动大学生党建和就业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及二者间的关系
(一)就业工作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连年攀升。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660万人。与此同时,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的数量也达到历史最高峰。三峰叠加,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就业工作是学校的“天字号工程”,毕业生就业状况则是社会检验、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影响学校生源质量和促进在校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对学校而言,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高校就业工作具有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工作任务集中、工作性质急等特点,主要涉及学校安全稳定、学风建设、毕业生就业教育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毕业生就业和安全文明和谐离校等方面的工作。以下主要从毕业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就业教育引导、就业服务和安全文明离校方面就如何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展开研究。
(二)大学生党建现状
大学生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大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佼佼者,毕业生党员因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优异的学业成绩和学生干部工作实践经历等独特的就业优势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但面对毕业生党员人数较多,因实习、找工作和做毕业设计等不在校内的较分散的现状,也给毕业班传统的大学生党建的管理工作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利用好学生党组织和学生党员这两个有效抓手,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为就业工作服务,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一项重要的课题。
(三)就业与大学生党建工作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是当前高校各项工作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亟待重点思考和解决的两大主要课题。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之间不是孤立的,是协同发展的,二者既彼此促进,又相互制约,既相互影响,又相辅相成。作为高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应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之间的关系,积极研究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工作模式。把毕业生党组织作为推动就业工作的有效抓手,把就业工作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具体载体;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为就业工作营造政治氛围,提供政治动力,用就业工作促进大学生党建工作更加贴近学生、更加富有成效,以期实现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两促进”“双提高”的双赢目标,为推动大学生党建和就业工作协同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二、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两促进”“双提高”的工作新模式研究
(一)创建大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积极促进就业工作扎实开展
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积极创建大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开拓新途径,为就业工作服务。把学生党组织和学生党员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抓手,着力将大学生党建资源转化为就业工作资源,使大学生党建优势转化为就业工作优势,使学生党组织活力转化为就业工作活力,让大学生党建成效更多地体现在就业工作成效中,通过一系列大学生党建举措促就业工作再上新水平。
1.加强学生党员的就业观教育,引导学生党员积极就业、理性就业、率先就业
调研总结和分析显示,大学生不合理的就业观念仍是其求职道路上的绊脚石,“高不成,低不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普遍看法,企业招聘难和大学生就业难同时并存,未就业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存在着期望值过高,主动性不强,疑问较多;存在观望、等待、依靠甚至依赖等不同程度的“有业不就”的现象。面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困难较多、任务繁重、情况复杂的形势,学院党组织将加强毕业生党员就业观教育作为就业工作和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学院专门针对毕业班的学生党员多次召开调研会、座谈会,引导学生党支部积极发挥学生党组织在学生工作中的特有优势,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教育全体毕业生党员在就业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直面社会现实,了解社会需求,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自觉调整就业预期,认清当前就业形式,树立积极就业、理性就业、率先就业的就业理念,为学院营造树立正确就业观的良好氛围。
2.搭建载体和阵地开展各项活动,强化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管理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学生党支部利用党校、邓小平理论读书协会社团等阵地,以抓学生党员骨干为依托,通过搭建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主题教育活动、就业专题报告会、就业主题民主生活会等活动载体,多角度多渠道加强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管理,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提升其政治理论水平。在对毕业生党员专门开展的就业宣传月活动中,首先分别从就业思想教育、就业论坛、就业技能提高专题、分类指导专题、诚信就业教育、就业安全教育、就业心理教育、就业信息服务专题、择业实习经历经验交流会、优秀校友报告会等专项教育指导项目,分阶段有计划地展开系列教育服务活动。其次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在毕业生党员中开展争当积极就业、理性就业、率先就业,先就业后创业的急先锋,争做安全文明和谐快乐离校的新楷模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在就业工作中亮明学生党员身份,展示学生党员风采,树立学生党员形象,让广大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学生党员就是标杆、标尺,就是可信、可学的实实在在的典型。通过学生党组织开展的各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党员的活动,把学生党组织建设成为就业思想教育活动的坚强堡垒。既有效增强了学生党员党性的教育,提高了学生党员政治觉悟和整体素质,又促进了学生党员的考研就业,同时也带动了学院的整体考研就业。
3.规范学生党员包宿舍制度,加强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将党员建设“重发展、重教育、重使用、重培养”的要求落实到位,尤其是针对大部分毕业生因实习、找工作等比较分散,宿舍卫生比较差的现状,学院学生党组织采取压担子、交任务、定责任等办法,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让学生党员承担一些急、难、重的工作任务,把学生党员教育与日常管理相结合,落实学生党员包宿舍的工作制度。让学生党员不仅带头把自己和自己所在宿舍卫生安全搞好,还要从学院整体工作角度出发,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展学生党员的先进性,负责把自己所“承包”的学生宿舍卫生安全文明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不漏一人,不剩一宿舍,不留一死角。通过该制度的顺利实施,不仅让学生党员在克服困难的实践锻炼中不断增长才干,加强党性修养,促进学生党员不光在组织上入党,而是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入党,而且在广大同学中树立了“一个党员 一面旗帜”的榜样示范形象,发挥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特有作用。
4.制定学生党员帮扶毕业生就业制度,带动非党员毕业生积极就业
在积极引导毕业生党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党组织和学生党员在就业工作中的政治引领优势,总结了以往学生党员负责宿舍卫生文明安全工作中发挥的突出先锋模范作用和做出的显著贡献的经验,创造性地实行了学生党员与未就业非党员毕业生“一对一”、“一帮一”、“一带一”的帮扶制度,让每名学生党员深切感到,引领、带动、帮助一名学生就业,就为一个家庭、数名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就为党旗增添了一份光彩,就为建设和谐校园贡献了一份力量;让学生党员进一步树立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有效激发了学生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成就感,以毕业生党员率先就业带动周围同学就业服务就业的实际行动体现了学生党员思想政治讲党性、道德情操重品行、行为规范做表率。
5.实行“学生党员”签到管理制度,确保毕业生安全文明、和谐快乐地离校
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尤其是毕业生离校前的最后一个月的安全教育,是广大同学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校园和谐的根本保障,是确保毕业生安全文明、和谐快乐离校的前提。为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消除因毕业聚餐等出现的安全隐患,促进校园安全稳定,学生党组织专门组织召开毕业生党员的安全专题会,要求学生党员必须坚定不移地率先落实好学校的安全工作,将安全工作作为第一责任,以安全工作中的实际行动和具体贡献体现学生党员先进性。在毕业班中实行学生党员每天签到制度,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该制度要求毕业班学生党员毕业离校前一个月中每天8:00和22:00必须在宿舍两次签到,确保个人及所在班级同学杜绝夜不归宿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发生,为毕业生安全文明、和谐快乐离校营造良好的氛围。学生党员的签到管理制度让学生党员进一步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成为促进校园全面和谐稳定、服务广大同学成长成才的模范。
(二)开拓毕业生就业工作新途径,努力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不断创新就业工作模式,密切联系党组织和学生党员实际,积极研究就业工作和党建工作有机结合的新途径、新载体,尝试用拓展就业工作思路、机制和平台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1.树立就业和大学生党建工作有机结合,以就业促大学生党建的就业工作理念
就业工作对象从浅的意义上理解仅仅是毕业生,而从更深层次上来说则是指全体在校学生。应改变过去就业工作只抓毕业班的学生,从新生入学就开展对其进行全过程的就业教育与指导,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大学生党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工作,作为大学毕业生典型代表的学生党员,是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优秀教育成果,在就业工作中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具有较好的就业质量。因此,对高校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来说,应改变过去把就业工作和大学生党建孤立进行研究的做法,树立就业和大学生党建工作有机结合的工作理念,把就业观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就业观教育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工作的有效衔接,实现大学生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的良性互动。
2.创新学院领导、教师、政工干部和学生党员“四位一体”全方位的就业工作体制
创新就业工作体制,以毕业生党建工作为载体,坚持“全年关注、全员参与、全过程指导”的思路,在就业工作中注重发挥毕业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形成院领导、教师、政工干部和学生党员“四位一体”全方位立体式的就业工作新体制。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做就业工作,其他院党政班子成员、教师、学生党员也关注、参与、指导就业工作,形成了“主抓共管”的就业工作新格局。对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能否做好就业工作的表现与成绩作为院领导和教师的考核、奖励、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推荐)、津贴发放的重要依据之一;实行就业导师制,在教师队伍中深入开展争当“优秀就业导师”的活动。组织大家一起努力、一并使劲、一同用心,引导毕业生在客观分析形势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确定个人就业理想,根据自身特点做出理性的选择;丢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不犹豫、不彷徨、不观望,勇于决定,勇于选择,积极就业,主动就业,尽早就业;破除“等、靠、要”的传统就业观念,从现实出发,客观分析,理性思考,坚持先就业后择业,科学处理就业与择业、创业、立业、兴业的关系。经实践证明,在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中,“四位一体”的就业工作体制成效显著。
3.成立就业服务中心,通过党组织服务就业工作促大学生党建
毕业生就业服务学生工作小组的成立,旨在通过学生党员在积极服务就业的具体工作实践中,发挥学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毕业生党员带头服务就业的先锋旗帜作用;是为就业工作探索开创的新思路、新亮点和新做法,是为就业服务搭建的新平台。就业服务小组密切关注上级党委有关指示,工作思路紧随党委指导精神,是一个协助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统筹毕业生工作的学生党员组织。小组由大三和大四毕业生党员干部组成,内部成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利用学生党组织的优势,小组通过多渠道搜集整理招聘及就业信息、主动了解一些同学面对就业时出现的焦虑恐慌等心理问题,协助他们做好就业准备工作以及组织毕业生参加招聘与就业指导知识讲座等形式,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各项工作。
4.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拓展就业工作促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平台
针对大部分毕业生因实习、找工作和做毕业设计等不在校内较松散的现状,在当前形势下,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创建“网络党建服务就业系统”网页或者通过MSN、QQ群、飞信等有效的网络联络工具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让毕业生随时随地能够及时有效地浏览信息、进行网络互动和反馈信息。在“网络党建服务就业系统”网页可设置“原著学习”、“就业信息”、“时事政治”、“在线考核”、“在线交流”、“党员就业模范”等栏目。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网络系统,为毕业生、学生党员和学校之间建立了更为有效的交流平台,通过拓展就业工作渠道,实现就业工作和大学生党建工作“两促进”和“双提高”的双赢目标。
[1] 白雪,张海涛.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双利双赢策略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46-48.
[2] 洪岑,戴跃侬.改进和完善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六个环节[J].江苏高教,2010(5):127-128.
[3] 李洪雄,熊文斌,陈晓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互动机制探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48-50.
[4] 罗宇飞,许均锐.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双赢模式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17-119.
[5] 朱克勇,卢克祥.加强高等农业院校党的建设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和谐发展[J].学理论,2010(11):44-45.
[6] 周媛,季佳.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党建与就业双赢模式的探析[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54-56.
[7] 祝莺莺.在高校就业工作中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先进性[J].中国校外教育,2009(S4):342-343.
G642.4
A
孙慧敏(1979-),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