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国演义》中吴蜀集团时分时合的原因及经验

2011-08-15张海峰

关键词:孙权荆州关羽

张海峰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三门峡 472000)

《三国演义》中吴蜀集团时分时合的原因及经验

张海峰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三门峡 472000)

从孙权和刘备两大政治集团的既斗争又联合的不稳定的同盟中,寻求这一错综复杂关系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即利益纠葛,总结并归纳其中所渗透出来的历史经验教训:互助互利是集团联盟的前提和基础,而从长计议、顾全大局则是联盟的关键。

吴质;荆州;刘孙结盟;毁盟;曹操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把这样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命题用来解释刘备和孙权的时分时合再恰当不过了。刘备乃“当世之枭雄”,又有诸葛亮等人协助,但苦于没有一个安稳的根据地;而“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却占据江东六郡八十一州,沃野万里,物阜民丰,但苦于兵微将寡、力量弱小。而曹操却拥有当时号称中华文明的核心之地——中原,无论是人力、物力都占了上风。从三国鼎立时期的居民资料也可得到证明:魏380万户,蜀83万户,吴210万户。由此可见,孙权和刘备中的任一方都不可能和当时强大的曹操相抗衡,利益上的契合点成为了吴蜀双方合作的根本原因。

一 刘孙结盟北拒曹操

刘备逐鹿北方,两次得徐州,又两次丢失。先后遭吕布、袁绍斥逐,后依附刘表。刘备力弱,根基不固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刘备并不灰心,他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在荆州访求贤才。公元207年他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隆中对策”,就是建立联合战线的谋略。诸葛亮首先分析形势,权衡利弊,指出北方曹操实力强大,又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之争长论短,比德量力。东边孙权已历三世,贤才为之用,只可引为援手而不可打江东的主意。荆州刘表、益州刘璋,二人昏弱无能,人民思得明君,希望刘备赶快夺取荆、益两州以为基地。诸葛亮透辟地分析了敌我友的形势之后,明确指出:刘备要“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然后等待时机。两路北伐,“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诸葛亮替刘备规划的这一系列对内对外的方针政策,正是以建立全面的联合战线为核心内容。“总揽英雄”,是广延人才,“内修政理”,是争取人心,这是对内的联合战线。“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是建立和抚的民族联合战线。

江东君臣,孙权与鲁肃两人是最具联合策谋的杰出政治家。公元200年鲁肃过江,劝说孙权,趁北方多务,进伐刘表,西取巴蜀,全据长江,抗衡曹操。但公元208年,曹操大举南下,眼看荆州不保,鲁肃立即向孙权进言,他以吊丧为名,出使荆州,观察形势。鲁肃还未达荆州,形势急转,刘琮投降,曹操兵不血刃拿下荆州,刘备人马被曹操在当阳打得一败涂地,陷入绝境,已无立锥之地。但鲁肃仍认为刘备是荆州人心所归的一面旗帜,江东之众不足以单独抗衡曹操,便力主刘孙联合。刘备派诸葛亮过江与孙权结盟,诸葛亮向孙权分析南北强弱形势说:“刘备虽然在长坂战败,尚有关羽、刘琦两部水陆精锐二万多人。曹操军人数虽多,但远来疲惫,已成强弩之末,连一层薄绸也穿不透了。而且北方士众不习水战,与江东决战是以短击长。荆州军民迫于兵势,没有真心归服曹操。只要孙刘两家联手,同心协力,一定可以打败曹操。曹操失败后退回北方,到那时孙、刘势力增强,天下就可以成为鼎足三分的形势了。”在诸葛亮的游说下,孙权在大敌当前修正了全据长江的策略,毅然与刘备结盟,果然以弱胜强、以少击众,赢得了赤壁大捷,充分显示了联合战线的无穷威力。

二 孙刘毁盟两败俱伤

孙刘的得计,恰是曹操的失算。当曹操初得荆州之时,他的随军谋士贾诩和程显就曾担心孙刘结盟。贾诩建言曹操,大军不要东进,在政治上发展荆州战役的声威,阻止孙刘结盟,徐图进取,恢复荆州经济,成为前进的基地,不用打仗就能使江东归服。刘备取得益州,势力大振,荆州的地位突出出来。荆州居吴国上流,居高临下,使得孙权坐立不安。他派使者欲向刘备讨回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又派人向刘备的荆州守将关羽求婚,又遭拒绝。无奈之下,孙权被迫向曹操称臣纳贡,决心用武力夺回荆州。曹操吃够了刘孙联合的亏,这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又用挑拨离间的办法,扩大孙刘矛盾。公元210年,关羽北伐,威展荆襄,孙权认为夺回荆州的时机已到,于是写信给曹操,要求讨伐关羽,立功效命,并劝曹操称帝。曹操接受了孙权会伐关羽的请求,同时又把孙权偷袭荆州的计划告知关羽。当孙权袭杀关羽后,把首级献给曹操,曹操下令以诸侯王的礼仪厚葬关羽。曹丕称帝后封孙权为吴王。曹氏父子两边讨好,挑动吴蜀火并。刘备称帝,因顾念桃园结义时的感情,打着为关羽报仇雪恨的旗号大举伐吴,夷陵之战,全军覆没,蜀国元气大伤。吴蜀火并,曹魏坐收渔人之利,结果是蜀弱、吴孤、魏强,出现了蜀吴将被曹魏各个击破的局面。

三 孙刘再次重结盟好

夷陵战后,孙权一面遣使向刘备求和,一面仍与曹魏相通,采取骑墙态度。公元223年,刘备死于永安,后主即位,诸葛亮辅政,大权独揽。诸葛亮深知蜀国小弱,无法承受两线作战,他要重修吴蜀之好,于是派邓芝使吴。邓芝到了吴国对孙权说:“吴蜀联合有四州之地,大王一世之英雄,诸葛亮为当今豪杰。蜀国有重山之险,吴国有三江之固,集合二长,唇齿相依,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这是显明的道理。如果吴国归顺曹魏,就要称臣纳贡,太子为质,若不听从,魏国就要兴兵讨伐,蜀国顺流而下,吴国就要灭亡了。由此看来,吴蜀重结盟好,是两国之福。”孙权听了,颇为赞同。吴蜀重新修好,吴国断绝了与魏国的关系。公元229年,吴蜀两国订立了中分天下的盟约,从此两国信使往来不绝。诸葛亮集中全力北伐,吴国也多次出兵淮南。吴蜀两个小国,唇齿相依,在战略上占了主动,以弱抗强而能多次北伐。这就是三国鼎立的局面,它有赖于吴蜀的联合战线。

由此,我们不难从孙刘集团的联合和对立中,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教训:

1、唇齿相依、互助互利是联合的根基。任何一条联合战线的建立都是存在于双方利益相连、互助互利基础之上的。诸葛亮“隆中对策”,就是建立联合战线的谋略。刘备逐鹿北方,两次得徐州,又两次丢失。先后遭吕布、袁绍斥逐,后依附刘表。刘备力弱,根基不固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诸葛亮替刘备规划的这一系列对内对外的方针政策,正是以建立全面的联合战线为核心内容。“总揽英雄”,是广延人才,“内修政理”,是争取人心,这是对内的联合战线。“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是建立和抚的民族联合战线。“东和孙权”正体现了孙刘联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占据荆州和益州两地以为根基,发展生产,一旦中原有变,则派遣一位上将军率荆州之兵,而刘备自率益州军,两军合击,则中原可定,天下可安。

再从孙权谈起。此时的孙权新在位,威望和声名还略显不足。曹操无敌于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孙权虽有谋略,不能独当。孙权也不是很有把握,甚至说,他一开始是完全没把握的,所以联合刘备,可以让他更踏实一点,因刘备有英名且在荆州赢得广大民心,又有汉左将军这一讨伐汉贼曹操的政治身份,在军事上与曹操作战颇有经验,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基于以上这几点,刘备是孙权北拒曹操的最佳人选。

2、坚持原则、顾全大局是联合的关键。这一点在蜀吴两国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联合对抗曹操,关键是双方一定要坚持和为贵这一原则,不能以个人恩怨或喜好来影响联盟大局。关羽镇守荆州和刘备发动夷陵之战都是很好的例证。

陈寿评价关羽“刚而自矜”、“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当诸葛亮问守荆州方略时,关羽第一感觉就是以死明志,诸葛亮此时只有叹息,他深知云长忠义,但不至以死明志,故认真地赠与八个字“东和孙权、北拒曹操”,并且千叮咛万嘱咐,只要做到这八个字,可保荆州万无一失。这其实也昭示了后面关羽的生死命运。

关羽镇守荆州期间,有一次孙权派使者前来为儿子求婚,谁知关羽竟然不顾大局,拒绝并当众辱骂:“虎女焉能嫁犬子!”使者回复孙权,令两国关系异常紧张,既违背诸葛亮“东和孙权”的建议,又为日后败走麦城增加了隐患。

公元219年关羽兵败,荆州陷落,关羽被俘斩首,这对刘备来说是重大的损失。一方面是荆州战略地位相当重要,从荆州北上,可以经襄阳攻打曹魏的许昌,东下则可以直捣吴国的腹地,使蜀汉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关羽和张飞乃刘备桃园三结义的兄弟,誓同生死,刘备可不愿背负上失言天下的坏名声。按理来说,吴蜀是政治军事同盟,虽说失去荆州是切肤之痛,但相较大势来说,曹魏才是蜀汉和东吴联合对抗的最终敌人。对东吴用兵,无疑于自毁长城。赵云和诸葛亮也反复劝谏,称不要因私废公,国家的仇人是“汉贼”曹操,结果赵云不受信任,被安排在后方押运粮草,诸葛亮被留在成都镇守。此时的刘备根本听不进任何人的建议,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完全忘掉了吴蜀的联盟,一心想着活剥孙权,以慰兄弟的在天之灵。

刘备公元221年4月匆忙称帝。6月开始调兵遣将,7月御驾亲征东吴。出征前夕,刘备命驻守阆中的张飞赶去江州(现重庆市)与他会合,可张飞还没来得及出发,自己本人就被部下杀了,并将其首级送往东吴。张飞的死对刘备军来说又是一个重大的损失,更坚定了刘备心中的“吴贼”观点。但结果却是令人悲叹,纵横沙场一生的枭雄刘备在战略战术、后勤保障和临阵指挥上竟然输给了东吴一个少年大将——陆逊!刘备大军在夷陵被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匆忙之下刘备只得带领残部逃回白帝城,后一病不起,忧愤而死。

夷陵之战的失败,对蜀汉政权的打击是惨痛的,不但损兵折将,元气大伤,蜀军的最高统帅刘备因此也染病身亡;而且从此失去了主动出击的能力,被迫转入了全面的被动防御,至此荆州再没有进入蜀汉的版图。蜀汉政权曾经有恢复汉室一统天下的理想,但随着夷陵之战的完败只能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对东吴来说,虽然打赢了战争,但是却进一步损害了吴、蜀关系,失去了三国力量的平衡,从战略上看,亦打破了孙刘两家再度联合抗曹的可能,给日后蜀吴两国的先后覆灭埋下了伏笔。

[1]罗贯中.三国演义 [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8.

[2]陈寿.三国志[M].中华书局,1982

[3]司马光.资治通鉴[M].中华书局出版,1956

[4]朱一玄.三国演义资料汇编[M].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

I207.4

A

1004-342(2011)02-75-03

2010-11-07

张海峰 (1980—),男,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师。

猜你喜欢

孙权荆州关羽
“关羽”去世
华容道
Fraud detection on payment transaction networks via graph computing and visualization①
荆州棗林鋪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
闲话关羽护嫂
崛起的荆州诗歌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孙权:“包邮”好有说服力
PHOTO FINISH
任用拆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