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交易问题再思考

2011-08-15

关键词:议定书交易市场排放量

鲍 磊

碳交易问题再思考

鲍 磊

介绍了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情况以及欧美地区参与碳交易的状况。认为在国际碳交易市场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中国面临节能减排和发展碳交易市场的双重压力,应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原则”基础上,必须加强CDM项目开发,积极构建国内区域碳交易市场。

国际碳交易市场;《京都议定书》;减排机制;清洁发展机制

最近,碳交易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方面是由于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重,另一方也与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全球碳交易市场的预算有关。随着《京都议定书》有关减排措施的具体实施,全球碳交易市场迅速发展,预计在2012年将超过1500亿美元,2012年到2020达到1.2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碳交易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世界各国联合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而且涉及到全球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问题。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碳交易市场和相关衍生品市场,如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澳大利亚新年威尔士温室气体排放贸易体系等。发展中国家中,印度等国也建立了碳交易体系。我国也设立了北京气候交易所、天津气候交易所、上海气候交易所等机构,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在碳交易问题上仍然处于被动的局面。

一、碳交易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CO2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20世纪后期,气候问题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为共同解决全球变暖和气候恶化问题,联合国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经过了长期的艰难谈判,终于在1992年5月9日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但没有形成具体的减排措施和目标。1997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届缔约国会议上,各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议定书》引入市场机制来解决CO2等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即把CO2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各国可以通过买卖CO2排放权来实现减排目标,至此碳交易机制正式形成。

《议定书》达成了关于减排的具体目标,即在2008-2012年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5.2%。其中明确规定,欧盟削减8%、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美国削减7%、东欧各国削减5%~8%。这些减排目标在日本等节能产业先进的国家几乎不可能实现,所以《议定书》规定了三种减排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行(JI)和排放交易(ET)。这三种机制允许公约缔约国之间进行减排单位的转让或获得,从总体上完成既定的减排计划。其中CDM是针对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减排单位转让。我国碳交易发展主要涉及到这一原则。清洁发展机制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发达国家如果完不成减排目标,可以通过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展节能减排项目,以获取“经证明的减少排放量”(简称CERs)作为自己的减排量来完成减排目标。根据边际成本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减排的成本远远小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在获得CERs后,可以用于本国的减排和市场交易,发展中国家也可以提高本国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这样就达到了气候问题的双赢局面。

二、欧美碳交易分析

碳交易从表面上看只是用市场机制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但是由于碳减排必然涉及到经济问题,所以和国际政治也是分不开的。世界各国对《议定书》的态度还存在很大分歧。欧盟由于环保意识强,节能技术应用广泛,各种能源广泛利用,在规定的2008-2012年可以完成减排计划。欧盟制定了各成员国的强制减排目标,没有完成计划的国家将受到更为严厉的经济惩罚。通过排放交易指令来规定企业的配额,企业如果超标排放而没有购买排放许可权,将受到每吨100欧元的罚款。欧盟就是这样通过市场来严格限制CO2排放的。根据“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2005年欧盟设立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这一交易体系是碳交易市场的主导,在“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下,企业可以获得一定排放量配额,在限期内没有适用完就可以拿到市场交易,同时如果超出配额量,就必须购买。这样CO2排放量可以通过定价来交易,欧盟排放交易机制便推出了相关的期货、期权交易等金融衍生品。在市场机制下,这必然充满了商业机会,国外投资银行、各种基金和证券公司纷纷投入这一市场。开始是收取少量的手续费,后来就通过CDM等项目直接投资,来获去巨大的商业利润,这也是欧盟各国积极投入碳交易市场的主要原因。欧盟坚定支持《议定书》,推行减排,同时较早开展碳交易,已经在全球碳交易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

美国在2001年3月退出《议定书》,不愿承担减排计划,同时坚持要求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要有强制减排目标,这导致美国在碳交易方面处于被动局面,碳交易市场发展也相对滞后。美国作为碳排放头号大国,排放量占到世界排放量的25%,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5倍,是发展中国家的17.5倍,它是否参与减排对全球碳交易影响重大。美国退出了 《议定书》,但没有退出《公约》。从国家利益角度来说,美国不愿意放弃全球碳交易市场,所以美国在2003年成立了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是世界上第一个自愿参与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市场平台,规定对其会员具有法律约束力。通过规定会员的减排目标,会员在自愿实现减排额度后可以将多余的排放量拿到市场交易。CCX开展的减排交易涉及到《议定书》附件A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物、六氟化硫六种气体,同时也涉及到附件A中航空、汽车、电力、环境、交通等行业,可以说是一个全面的气候产品交易平台。虽然美国经济不景气,但是CCX交易额持续增长,在全球碳交易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美国政府退出了《议定书》,但各州通过地区温室气体倡议(RGGI)和西部气候倡议(WCI)等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使得美国虽然游离在《议定书》之外,却成为碳交易的一个重要角色。

三、中国碳交易市场现状

中国不在《议定书》强制减排的国家之列,现阶段只是温室气体减排的供应方。近几年要求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加入强制减排的呼声越来越大。布什政府退出《议定书》的一条重要理由就是“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这一理由实质上美国拒绝批准《议定书》的借口,故意将减排焦点引向中国。美国作为碳排放量最大的发达国家,不强制减排本身就是对历史不负责任,更没有权利来要求发展中国家强制减排。众所周知,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又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这一时期必然会产生大量气体排放。中国政府一直积极参与碳减排,明确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未来的发展中,现有的资源远远不能支持中国这种资源型发展模式。中国政府必须做好强制减排的准备,并为之发展中国碳交易市场。

中国目前的碳交易还处在初步阶段,以天津气候交易所为代表的碳交易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学者提出,中国应构建自己的碳交易市场,以此来平衡中国在国家碳交易市场的不足。中国缺乏碳交易定价权,在国际碳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又一次让发达国家赚取“剪刀差”。为发展碳交易市场,中国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开发相应的金融衍生品,以获取更多的市场利润。

在《议定书》第二阶段(2008-2012),中国无需强制减排,从而在中国具有很大的碳交易潜力。从现有的机制来看,中国只能参加CDM来参与减排。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到2008年中国提供的CO2减排量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预计到2012年,中国将占到联合国发放的全部排放指标的41%。因此国际中介组织和基金公司非常关注中国市场,英国、荷兰、日本、意大利等国纷纷参与我国的CDM项目。很多中国企业在参与合作中缺乏经验,又没有国内金融机构的援助,虽然得到外资和技术上的帮助,但是在碳交易定价方面缺少话语权。2008年国际二级市场价格在20欧元/吨的时候,我国的交易价基本上在10欧元/吨,国际中介公司通过包装和金融衍生品开发,获得了CDM项目开发的大部分利润。

四、中国碳交易的发展对策

现在已经是《议定书》第二阶段的后期了,除欧盟基本可以实现减排义务外,日本减排还有很大差距,美国也只是设定了自己的自主减排计划。后京都时代,中国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中国是否要建立自己的碳交易市场,提升在碳交易定价权上的话语权?还是通过加强金融方面的努力,开发相关碳减排衍生品?国际上对于后京都时代减排问题分歧很大,无论是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还是坎昆气候会议,都没能达成强制的减排协议。这使得CDM项目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中国在今后要强制减排的话,现在低价卖出去的碳排放量可能面临回赎的问题,到时候中国将付出更大的代价。为此,中国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第一,在未来的气候会议谈判中,坚持“共同但有区别原则”。既然美国都没有批准《议定书》,在2005-2012年间没有强制减排,继续排出大量温室气体,中国在未来的10~20年内也没有必要接受强制减排配额。我国虽然是碳排放量大国,但人均排放量还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当然我国必须自主开展节能减排工程,提高能源利用率,来支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我国必须加强CDM项目开发。我国早已参与CDM项目,并从中积累了一定经验。目前虽然在定价权方面受买方市场控制,但这一机制对于我国引进新技术、开发新能源有着长远的利益。CDM项目开发成本过高,风险比较大,项目注册比较困难,这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帮助CDM成功注册,降低风险。CDM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减排的唯一机制,与我国碳交易发展联系密切,加强CDM项目,提高排放权供应量,是我国利用市场解决气候问题的主要途径。

第三,构建我国区域碳交易市场。中国现在没有强制的减排配额,以至于国内对碳减排问题了解不多,参与其中的企业很少。如果没有一定的减排压力,中国的碳交易很难得到有效发展。通过构建国内区域碳交易市场,为各区域设定一个配额,使群众真正感受到碳减排问题就在身边。这样很多企业就会主动参与到碳减排中来,国内的碳交易市场随之会发展起来。企业也会时时刻刻把自身的发展与碳交易联系起来,去发展新技术,获得更多的碳交易利润。

[1]张晓涛,李雪.国际碳交易市场的特征及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J].中国经贸导刊,2010(3).

[2]曾刚,万志宏.国际碳交易市场:机制、现状与前景[J].中国金融,2009(24).

[3]杨志,陈波.中国建立区域碳交易市场势在必行[J].学术月刊,2010(7).

[4]于同申,张欣潮,马玉荣.中国构建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及发展战略[J].社会科学辑刊,2010(2).

[5]方虹,施凤丹.碳交易市场与中国碳交易定价权[J].产权导刊,2010(8).

[6]于杨曜,潘高翔.中国开展碳交易亟须解决的基本问题[J].东方法学,2009(6).

[7]付亚菲.我国碳交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9).

[8]徐嵩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评析[J].国际贸易,2001(6).

[9]周伟军,孙景德,张超群.中国作为碳交易大国为何缺乏定价权[J].金融与经济,2010(8).

[10]刘楠.中国碳交易市场前景分析 [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8).

F205

A

1673-1999(2011)15-0085-03

鲍磊(1985-),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4001)2009级国际法硕士研究生。

2011-05-16

猜你喜欢

议定书交易市场排放量
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何以意义非凡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反倾销“替代国”方法的适用条件及滥用情况下中国的应对策略
美国对华反倾销中非市场经济地位认定方法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第三议定书
50%,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
中外场外交易市场比较研究
江苏省火力发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