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价值探讨

2011-08-15廖海平

关键词:技术理性中心主义资本主义

廖海平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价值探讨

廖海平

介绍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主张,分析了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伦理生态主义和技术理性批判主义等绿色环保理论的区别。认为生态马克思主义将生态危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致力于寻求一条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前提下实现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途径,对于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绿色环保理论;生态文明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于西方社会的一种社会思潮,它致力于将生态危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寻求一条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前提下实现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途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当前,生态问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负面制约作用日益明显。在此背景下,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被提上日程,正确认识和评价生态马克思主义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主张

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和主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生态危机理论

这一理论以莱斯和阿格尔为代表。该理论认为,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并不像经典马克思主义所说的那样集中在生产领域。在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随着资产阶级对生产关系和统治方式的调整,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危机已经从经济危机转为生态危机。而造成这一转变的直接原因便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异化。在他们看来,当今无产阶级的消费不再是马克思所认为的维持其生命和生活的需要,而是一种病态的对奢侈品的消费,是一种消费异化。正是无产阶级对奢侈品的异化消费维持了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使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为生态危机所取代[1]。要消除这一危机,则要通过消费希望的破灭,建立稳态经济的社会主义。

(二)生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该理论由克沃尔提出,主要见于其《自然的敌人:资本主义的终结还是世界的终结》一书中。其主要内容是:劳动与劳动产品的分离以及以此为前提的资本的大量积累,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严重的生态问题和生态危机。要消除这一危机,就必须实现生态系统的使用价值或内在价值;要实现生态系统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推翻资本,消灭交换价值,从而使劳动得到解放。生态社会主义旨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求生产者对生产资料的真正拥有,它的建设要符合三项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坚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生产与分配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生态社会主义[1]。

(三)双重危机理论

该理论由美国学者奥康纳在《自然的理由》一书中提出。双重危机理论是在本·阿格尔的生态危机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可看作是对生态危机理论的补充和完善。该理论认为,经典马克思主义论述的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一类矛盾,而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性和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二类矛盾。这两类矛盾相互作用,形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双重危机——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属于资本主义的“第一重危机”,生态危机属于资本主义的“第二重危机”[2]。

二、生态马克思主义与一般绿色环保理论的区别

在绿色环保运动形成的各种环保主义理论之中,生态中心主义、伦理生态主义和技术理性批判主义三种理论较有代表性。虽然生态马克思主义和一般的绿色环保理论都缘起于人们对当前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生态困境的反思,都以形形色色的绿色环保运动为背景,并且生态马克思主义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生态中心主义、伦理生态主义、技术理性批判主义等绿色环保理论的影响,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看问题所采取的视角和立场不同,生态马克思主义同一般绿色环保理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生态中心主义是作为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在各种环境运动中兴起的。生态中心主义认为,在以往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眼中,只有人类自身才具有内在价值,而在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万物则并不具有内在价值,它们只不过是服从于人类社会发展、为人类所用的工具而已。因此,在人类与自然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平等对待的可能。对于这种观念,生态中心主义极力反对,认为自然包括未经人类作用的自然也具有内在价值,非人类自然世界并不依赖于人类,它具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因此,在看待人与自然二者之间的关系时,应该持一种平等的态度。

伦理生态主义从伦理的视角关注自然生态环境,认为以往人们所具有的那种人类主宰自然、主宰一切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应当予以纠正。自然也具有其内在价值,而不仅仅是人类发展所用的工具。因此,伦理生态主义主张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二者之间的关系,将自然生态环境纳入到人类道德关怀的领域,以此作为解决当前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生态问题和生态危机的途径。

技术理性批判主义从技术的视角看待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将科技理性看作是引发资本主义社会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在其理论成分中虽也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但资本主义制度始终不是其批判的主要对象,这也正是该理论最大的局限性所在。技术理性批判主义仅仅看到了技术理性异化对生态危机的影响这一表面现象,而忽视了技术理性之所以异化,其根源乃在于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言:“一切资本主义既然不仅是劳动过程,而且同时是资本的增值过程,因此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不是工人使用劳动条件,相反的,而是劳动条件使用工人。不过这种颠倒只是随着机器的采用才取得了在技术上很明显的现实性。”[3]

从以上三种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在反思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时,只是将原因归结于道德关怀不足、技术理性异化等表面性的现象,而未能触及问题的根本,即资本主义不合理的生产关系。这一局限性也决定了它们在解决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上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途径。与它们不同的是,生态马克思主义自始至终都将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关系看成问题的根源所在,并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就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关系,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所有这些都决定了生态马克思主义在解决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上,相对于一般绿色环保理论,要更为切实可行。

三、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随着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对这一问题的深刻的理论反思,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这种认可和接受是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的肯定。

(一)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生态马克思主义将生态危机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的努力,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野,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发展。不同于以往经典马克思主义仅仅从经济危机的视角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关系。面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资本主义社会生态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马克思主义同时将生态危机作为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关系的切入点。这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精神的同时,提供了批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视野,并且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二,生态马克思主义与一般绿色环保理论相比,无论是对生态危机的批判,抑或是对生态危机解决途径的思考,都超越了后者。生态马克思主义和一般绿色环保理论都以形形色色的环境运动为产生背景,并且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一般绿色环保理论的影响,但与后者将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原因仅仅归结于道德关怀不足、技术理性异化等表面现象不同的是,生态马克思主义始终将矛头直指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并将社会主义制度的实现作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最终途径。所有这些都使得生态马克思主义相对于一般绿色环保理论,要更为彻底。

(二)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价值

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股强劲的社会思潮,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可和接受。生态马克思主义以其对当前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生态危机的深刻反思,对于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其固有的内在价值,人类社会要想不断得到发展,就不能仅仅将自然当作工具,而应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以往的人类主宰自然的错误观点,将人与自然看成是对立统一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才能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反思当前生态危机,认为自然生态系统也具有内在价值,应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这些既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遵循的是可持续的发展原则,要求人们树立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发展观。这种新的发展观要求,发展不能破坏作为人与自然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生态结构,发展应该是也必须是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和共生的可持续发展[4]。当前我国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人类要实现自身发展,就必须不断从自然中获取各种资源,倘若一味追求自身发展而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话,自然将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此一来,和谐社会便难以实现。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一种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尊重自然,认识自然,在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寻求发展。

[1]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概况[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3).

[2]马万利,梅雪芹.生态马克思主义述评[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3-464.

[4]万希平.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与当代意义[J].理论探索,2010(5).

B089.1

A

1673-1999(2011)15-0018-02

廖海平(1986-),男,江西新余人,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00)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11-05-25

猜你喜欢

技术理性中心主义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论我国实体中心主义的非法证据排除模式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习近平外交思想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回应与超越探析
责任伦理:变革时代的伦理探索
科技异化: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直接动因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Poem “Snake”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