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下中文电视访谈中闪避的变异性研究
2011-08-15王伟萍张玉上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000
王伟萍 张玉上(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000)
顺应论下中文电视访谈中闪避的变异性研究
王伟萍 张玉上(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000)
闪避作为交际策略的一种,在访谈节目中倍受嘉宾亲睐。在此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论来探讨访谈类电视节目中,闪避策略的变异性。经过研究发现,在电视访谈节目中,嘉宾主要运用的闪避策略能从以下三个特征来体现顺应论的变异性:改换问题的语境;有意地改变谈话的主题;有意地违返格莱斯的方式准则。在实际的访谈中,三者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互相交织,它们的交织更多地体现在后两个特征的互相贯穿使用上,而且它们互为因果。
顺应论;访谈节目;闪避策略;变异性
所谓访谈节目,顾名思义就是由主持人驾驭、特约嘉宾配合的以谈话方式为主的节目。在访谈的过程中,主持人和嘉宾主要围绕社会现象、热点问题、娱乐明星等问题中的一个或几个话题来进行交流讨论。近十几年来,访谈类节目在国内的发展犹如雨后春笋,并且一步步地发展壮大起来,两岸三地比较成功的节目有《康熙来了》、《杨澜访谈录》、《鲁豫有约》、《财富人生》、《超级访问》等。在这些访谈节目中,尽管主持人对话题做了精心的选择,仍有许多问题是嘉宾或不愿、或不能够、或不方便、或不屑回答的,但在特定的场合中,如果缄口不言、直言相告或断然拒答,则会有失礼貌,或令对方处于难堪、尴尬的境地,甚至会破坏人际关系。此时,嘉宾便会灵活地采取一种高明的应答方式——闪避回答。在此试图采用 Verschueren的顺应论来探讨嘉宾在访谈节目中所使用的闪避策略也及该策略如何体现语言的变异性。
一、闪避回答
闪避回答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和交际策略,它通常被看作是欺骗策略的一种,而且常被认为是避开说真话的一种策略,换句话说,就是隐瞒一些真实或相关的信息。Orr&Burkins认为闪避回答与含糊不清和模棱两可有关[1]。从这个意义上看,闪避回答违背了Grice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Dillon把闪避回答看作是一种不做回答的回应,即与提问行为相关而与问题本身无关的回答。因此,在Dillon看来,闪避回答是互动交际行为中的一步,而不仅仅是一个句子[2]。Harris认为,如果一个回答,不直接回答问题或者挑战所提的问题,那么,这个回答就是闪避的[3]。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闪避回答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间接性。Ng&Bradac将说话者的意图引入了对闪避回答的研究中,认为闪避回答是一种故意的不相关[4]。庞建荣和周流溪则认为“闪避回答是指有意在回答中不提供提问者所期待的全部信息”[5]。综合以上研究笔者认为,闪避回答就是有意地回避,不提供交际另一方所期待的真实或相关的信息。
二、顺应论下闪避回答的变异性
Verschueren2000年提出了著名的顺应论,即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不断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可能是有意识的或者是无意识的,它受语言内部结构和语言外部因素所驱动。语言的使用要根据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从语境和语言结构等方面作出不同的顺应。根据Verschueren的观点,顺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是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他所说的变异并不只限于社会语言学中常说的语言变体,而是泛指语言使用者在试图传达特定信息时可以进行选择的可能表达。例如,在公共场所下,为了达到禁止吸烟的目的,可供选择的表达就有许多,如No smoking、Smoking is prohibited、Please do not smoke、Smokers will be fined、No smoking area、Thanks for not smoking、Smoking is hazardous to health等等。就变异而言,它是指语言选择的范围并不是静止不变而是不断变化的。商讨性指的是语言选择不是机械地进行的,或是按照严格的规则或固定的形式——功能关系做出的,而是基于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进行的;商讨性也隐含了选择的不确定性。顺应性是交际者从各种可能选项中作出商讨性的选择,从而满足基本的交际需求。
三、闪避策略与顺应论
就总体而言,闪避策略在访谈节目中的运用是语言变异、协商和和顺应的结果。
(一)闪避政策是语言变异的结果
根据顺应论的观点,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涉及到语言的各个层面。在访谈节目中当主持人所提的问题令嘉宾难以从正面或者直接回答时,或许是因为形象问题,或许是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目的,嘉宾会采取闪避策略。闪避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在访谈节目中交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根据 Verschueren所说的变异并不只限于社会语言学中常说的语言变体,而是泛指语言使用者在试图传达特定信息时可以进行选择的可能表达,因此可以说,在访谈节目中嘉宾对闪避策略的采用是顺应了语言变异性的结果。
(二)闪避政策还是语言协商与顺应的结果
根据Verschueren对商讨性的解释,商讨性指的是语言选择不是机械地做出的,或是按照严格的规则或固定的形式—功能关系做出的,而是基于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进行的,商讨性也隐含了选择的不确定性。换言之,在同一种语言中,相同的形式可以通过特殊的言语行为来表现,同一种形式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功能。形式和功能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选择哪种形式去实现一定的功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闪避策略是在动态的语言使用中的一种有意识的语言选择,因此它是发话者和听话者对语境因素的协商的结果。
四、变异性的顺应形式
根据Verschueren的观点,变异性并不只限于社会语言学中常说的语言变体,而是泛指语言使用者在试图传达特定信息时可以进行选择的可能表达。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希望通过访谈带来高的收视率,嘉宾则希望通过该访谈在公众面前塑造良好的形象,所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双方都会尽量采取各种策略来促成成功且有意义的交流。所以在访谈的过程中,当主持人问嘉宾问题时,嘉宾首先要理解主持人的意思,根据当时的情境,决定如何予以回答。而有些问题是嘉宾不愿、不屑、不能够或是不方便回答的,但因为是在特定的场合中,若断然拒答、缄口不言或直言相告,则有失礼貌,会令对方处于尴尬、难堪的境地,甚至会破坏人际关系,此时嘉宾便会采用闪避。经研究发现,闪避策略的变异性具体的顺应形式,主要是以下三种,一是改换问题的语境,二是有意地改变谈话的主题,三是有意地违返格莱斯的方式准则。
(一)改换问题的语境
所谓改换问题的语境是指嘉宾所回答的问题与主持人所提的问题本身不同,或不相关,他只是随意地回答了问题,但并不是主持人期望从他那里获得的信息。改变语境的具体策略又有以下三种:
1.通过陈述事实或说真理或谈普遍存在的世界观来忽略语境
Malinowski认为话语只有在语境中才有意义。但是,人们往往会说出与语境不相符的话语来满足交际的特殊需要。在访谈节目中,这种话语表现为:嘉宾所回答的话语是一个即成的无法改变的事情或一个不管在一般的情况还是特殊的情况下都是正解的恒常的真理或是一个普遍在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世界观。比如:
(1)A:戴军 B:沈晓明
A:可是青少年失业问题确实已经成了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很多本科毕业生面临刚毕业就失业的局面。您会不会觉得青少年失业对高等教育已经亮起红灯了呢?您本人能接受怎样的一个青少年失业率呢?
B:当然,人们希望的是失业率能尽可能的低。我们必须尽量减缓这个状况。我们需要为青少年就业创造合适的社会条件。(超级访问)
这是在《超级访问》中,主持人戴军想知道沈晓明就大学生刚毕业就失业这一现象,以及对可接受的失业率谈谈他的个人看法。沈晓明虽然回答了这个问题,但是却用“人们”、“我们”等字眼来回避他个人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因为,普遍存在的世界观告诉我们,人们希望的是失业率能尽可能的低。社会或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尽量减缓这个状况,社会或政府需要为青少年就业创造合适的社会条件。
2.嘉宾通过增加前提语来缩小语境
在众多的访谈节目中,有些问题并不是只用“是”或“不是”、选“A”或选“B”来回答就可以,谈话者可以根据已知的信息增加前提语来缩小当时的语境,从而保险地回答主持人所提出的问题。请看下面一例:
(2)A:叶蓉 B:张朝阳
A:最近网民一直在讨论揭发网络虚假新闻的事情,那么作为您本人,您能保证搜狐网上的新闻都是真的吗?
B:如果内容提供者的新闻是真的,我们的就是真的。(财富人生——光荣与梦想)
(3)A:李静 B:宋柯
A:06年的“超级女声”已经结束了,连我女儿都知道超女,那您作为这个节目的见证人,您更喜欢谁?
B:其实超级女声本身都代表了一种精神,只要有这种精神的我都喜欢。(超级访问)
在例(2)的访谈中,主持人叶蓉本来期望张朝阳给予“是”或“不是”这么一个答案,但是,很显然不管张朝阳回答“是”还是“不是”都是不适当的,他是要向观众保证搜狐网络上所提供的新闻都是真的呢,还是要承认搜狐网提供了虚假消息。在这种情况下,张朝阳很机灵地增加了前提语,“如果内容提供者的新闻是真的”,来缩小问题的语境从而巧妙地回答了这个尖锐的问题,也维护了搜狐的良好形象。在例(3)中,宋柯作为“超级女生”这一选秀活动的见证人,当主持人问到喜欢哪一位新人时,很显然,如果宋柯毫无保留地回答喜欢谁是很不恰当的,宋柯采取了同样的策略,加了一个前提语“其实超级女声本身都代表了一种精神”,来缩小人们的认知语境,从而让人们自己去想象超级女生所代表的精神,那么有这么一种精神的人他便喜欢,这种回答可谓是“万全之策”。但是这种闪避的回答法,并不是主持人,甚至可以说观众想知道的答案,宋柯虽然表面上很配合主持人并回答了该问题,但实际上,他的回答是与问题语义不相关的问题。
3.通过扩大议题的范围来扩大语境
改变语境的另一种方法便是通过扩大议题的范围来扩大语境。在节目访谈中,当主持人问的是一个具体的问题而嘉宾又难以回答时,便可以通过扩大议题来扩大语境,从而把主持人问的具体问题变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例如:
(4)A:李静 B:何洁
A:作为超女,您觉得今天的位置有一部分是金钱的作用吗?
B:其实我觉得任何超级女生的位置,或多或少都会有一部分金钱的作用。毕竟超女的赛制需要短信支持,需要用钱来投票的。(搜狐访谈)
(5)A:叶蓉 B:王石
A:在时尚圈或者娱乐圈里游走的人比较容易惹上绯闻,作为上市公司老总,您觉得绯闻是怎样影响你的?
B:逻辑很简单。任何人都不会喜欢惹上绯闻,不管是不是在时尚圈或者娱乐圈内。万科作为一个大公司,有很多商业活动,在市场上曝光率高是应该的。应该说,绯闻会影响万科的每一个人。(财富人生:榜样的力量)
在例(4)中,主持人所问的其实只是何洁一人,然而在回答时,何洁把自己成功的手段扩大到所有的超女成功所采取的一种手段这样一个语境,从而使问题的指向扩大化。在例(5)中,王石同样的采取了这一策略,主持人本想问的是绯闻在哪些方面会影响到作为公司总裁的王石,然后他的回答是绯闻影响的不光是他自己也影响到所有的明星。他的回答并不是主持所要求或者说所期望知道的答案,他没有回答绯闻如何影响到他自己,或以怎样的方式影响自己,他的回答只能说是维持了他们所谈的话题,但和主持人所问的并不是同一回事。
(二)在访谈节目中操控主题
在电视访谈节目中,谈话者不仅通过忽略、扩大或缩小语境来避免回答不愿意或者不好回答的问题,他们还常改变谈话主题来实现顺利的交流。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通过增加额外信息,转移或改变谈话主题
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通过问问题的形式来获取想知道的信息,所以说,嘉宾的回答是这中心问题的一部分,然而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交际目的,嘉宾常常通过转移话题来实现,重复话语尤为明显。请看下面一例:
(6)A:叶蓉 B:牛根生
A:1998年伊利董事会免去了你的副总裁职务。但为什么还要您离开内蒙古呼和浩特?离开伊利而且当时要让您离开企业五百公里,这是为什么?
B:当时的目的,是要我至少离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五百公里以外。我无奈就选择了北京。后来我就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学习。(财富人生:榜样的力量)
在例(6)中主持人本是想进一步知道伊利免去牛根生副总裁以及要他离开呼和浩特的原因,牛根生显然已经听明白主持人的问题并且领悟其用意,然而他在回答时却用了“当时的目的是”来回避主持人想知道的信息,再重复主持人所说的话来说明最后的结果,并且还提供了一些主持人本没有问到的信息,给主持人和观众都带来一种他似乎提供了足够的信息的感觉,实则使谈话的主题转换到了牛根生离开呼和浩特后的情况。下面一例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
(7)A:李静 B:张艺谋
A:能成为“谋女郎”是很多演员梦寐以求的,我也想呢,可是不符合您的要求,因为你所选的女主角都有一张相似的脸。为什么啊,是不是都得像巩利啊?
B:选这种脸型是因为这种脸型最容易上镜啊。(超级访问)
2.利用事件的不定性,改变中心议题
在访谈过程中,当主持人问到将来的情形时,嘉宾通常情况下根据事情发展的不确定性,来表明自己将会怎么样做或者说会成为怎样,从而改变当时所谈的中心议题,尽管将来情况也许并非像嘉宾当时所说的一样,但在交流中这样的情况在所难免。请看下面两例:
(8)A叶蓉B:牛根生
A:我想听您自己说一说,您跟郑俊怀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和关系?你还会把他当作朋友吗?
B:虽然伊利集团郑俊怀的时代己经过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和郑俊怀,我们以前,现在和以后都不会是敌人。(财富人生:榜样的力量)
(9)A:戴军 B:刘志军
A:你看,春运到来,火车票问题又成了热门话题,然而春运期间火车票涨价,民意好像反映都不太好。那么,我想代表大家问一下,今年春运期间,火车票还会涨价吗?铁路部门有没有具体措施?
B:我知道,火车票涨价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深受争辩的。我可以说,铁路部门不会随意增加民工、学生等一些团体的出行成本,而且火车票在非春运时期实际是在实行折扣票的。(超级访问)
显然在例(8)中,主持人想进一步知道牛根生和郑俊怀以往的关系,以及在经历了这么多不愉快后他们俩还能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朋友还是敌人。但是牛根生很明确地说出他们将不会成为敌人,但是,我们很清楚不会是敌人并代表就一定会成为朋友,他们在以后也可能会成为陌生人。同样的,在例(9)中,从谈话者的回答“不会随意”地增加,我们便知,涨价并不是没有可能,而且从他的话语中我们一进一步得知,在非春运时期实行打折,便也有可能在春运时期取消打折,这就表明了他们在春运期间其实不会采取很多的措施。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实际上是谈话者采用闪避策略来表明他们将会有的实际措施。
3.以反问主持人来改变转移主题
在访谈过程中,嘉宾为了回避某一问题,通常反被动为主动,提出一个问题反问主持人来实现交流。看下一例:
(10)A:李静B:张艺谋
A:聊了那么久,那么张导,您觉得您自己的影片怎么样?在你执导的所有影片中,你最喜欢哪一部?
B:都是自己的孩子,你说谁比谁好呢?(超级访问)
作为一个有名的公众人物,张艺谋对自己的作品的肯定要有一个得体的表达,在这种场合不管是对自己进行肯定或否定都不是合理的,但张导十分巧妙地把自己的作品比作孩子,来回避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五、公开地违返方式准则
Orr&Burkins指出闪避回答与含糊不清和模棱两可有关,从这个意义上看,闪避回答违背了Grice合作则中的方式准则[1]。在实际的访谈中,很多谈话者常会提供一些模棱两可的回答,具体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上。
(11)A:杨澜 B:周星驰
A:有的时候,拍电影的人会面临一个矛盾,就是品味和票房之间的矛盾。很多导演说品味再高的电影,如果卖不出去钱,拍了也是白搭。您认同这种观点吗?
B:矛盾总是有的。观点也肯定因人而异,所以我只拍我认为值得拍的电影。(杨澜访谈录)
(12)A:叶蓉B:牛根生
A:他免您这个职位给出的理由是什么呢?
B:我觉得而且我也希望在伊利的董事会里面是有理由的,我相信他们不会无缘无故地把我辞了。(财富人生:榜样的力量)
在例(11)中本来很多导演认为,口味高能挣钱的电影才值得拍,这里面口味高能挣钱本来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底要怎么样才算口味高,挣多少才算挣钱呢,这个问题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周星驰在回答时也使用了诸如,“我认为”这样的模糊限制语,给主持人和观众提供了一种不确定的信息。同样地在例(13)中,也使用了诸如“我觉得”、“我相信”等模糊限制语来间接地回避主持人和观众想知道免牛根生职务的理由。
在选择了适当的交际策略后,谈话都必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将其付诸实践。以上所举的例子便是闪避策略在访谈节目中的具体表现,也就是顺应论下闪避策略的变异性。良好的交际策略能够促进交流,在实际的访谈中,嘉宾所采取的策略往往不是独立的,而是将几种策略同时运用以促成顺利的交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Verschueren所提出的顺应理论在访谈节目中,对嘉宾的交际策略的选择及运用具有重大的导向性,它可以指导嘉宾在回答问题时根据具体的语境,选取适当的结构客体。闪避回答是在顺应论的指导下作出的选择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访谈节目中,闪避回答的三点变异特征更多地体现在对中心议题的操控上,而对中心议题的操控采用相互交叉的策略,尤其是通过增加额外的信息或利用事件的不确定改变语境的交叉更为多见,此外,改变谈话主题和公开违返方式准则也时有发生,而且这两个因素互为因果。
[1] Orr,C.J.,&K.E.Burkins.The endorsementof evasive leaders:An exploratory study[J].CentralStates Speech Journal,1976(62):230-239.
[2] Dillon,J.T.The Practice of Questioning[M].London:Routledge,1990.
[3] Harris,S.Evasive action:how politicians respondto questions in political interviews[M]//In P.Scannell(ed.).Broadcast Talk.London:Sag,1991.
[4] Ng,S.H.,&J.J.Bradac.Power inLanguage[M].NewburyPark,CA:Sage,1993.
[5] 庞建荣,周流溪.政治修辞中的闪避回答[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119-123.
The Variability of Evasive Answer in Chinese TV Talk Show:an Adaptation Approach
WANG Wei-ping,ZHANG Yu-shang
Evasive answer,as one of the communicative strategies,is quite popular among the honest guest.Based on the framework generated from Vershuerren's Adaptation Theory,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variability of the evasive answer as an a pragmatic strategy in TV interview.As a result,we found that the evasive answer adopted by the honest guest could reflect the variability of the Adaptation Theory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change the context of problems; intentionally change the topic of conversation;deliberately violate the Gricean maxim of manner.In real interview,there is no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three dimensions,but they are interwoven.Their interweaving is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ones are often adopted together in a TV interview,furthermore,they are often interacted with each other.
Adaptation Theory; TV interview; evasive strategy;variability
H313
A
王伟萍(198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