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促进大学生心灵完善
2011-08-15范文俊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刘 洋 范文俊(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以美育促进大学生心灵完善
刘 洋 范文俊(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美育是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教育内容。美育对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的作用不可忽视。新时期的高校美育,对促进大学生的心灵完善,具有不可替代的效用。
美育;大学生;心灵完善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人类在从愚昧走向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教育方式。美育通过培养人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审美能力、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来提高人的素质。它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新时期高校美育是切实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美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灵的完善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美育能够陶冶大学生的高尚情操
情操是以人的社会需要为中介,以某种思想和社会价值观念为中心,由情绪、情感和思想观念等复杂心理成分综合形成的高级情感。情操与人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个性密切相关,比一般的情感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倾向性。
高尚的情操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调整人的行为、指导人的行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外在的事物只有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即不仅从感性上想知道,而且从理性上升到情感上也乐于知道的人,才能在实践中付诸行动。情感作为一种由人的主观需要能否在客观对象中获得满足而生成的心理体验,对整个人格都具有调节作用。美育是以审美活动为基础的教育活动,这个过程总是离不开情感的体验,它在审美地把握客观世界的同时,可以触动人的情感而使其品行得到升华。美育不仅能使人获得有关大自然和社会方面的诸多知识,还能使人们在心灵深处感受到审美的极大益处。所以,美育是陶冶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有效途径,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人生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美育可以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是人们从审美角度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一种基本评价及定向。美育通过主体参与以及感受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形象,在对美的欣赏与感悟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情感的升华,并使其通过情感的认同来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自觉地趋善避恶。梁启超说:“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伏淘汰下去。这种工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人们才可能确立科学的、客观的审美标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把对美的需要作为动机,逐渐形成主观审美的积极的情感和兴趣,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并自觉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其次,美育有助于大学生确立高尚的人生态度。美育的目的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培养人的一种美的生活态度,使之进入一种美的人生境界。一方面,美育通过发掘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来启迪心灵,并用理论阐明何以为美、何以为丑以及怎样才是美的人生,从而培养人们高品位的生活情趣;另一方面,美育又以其特定的审美陶冶方式和审美教育思维培养大学生,通过健康的艺术欣赏,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自觉地追求美的人生境界。所以,在新时期人们要提高美育对培养人们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最佳途径的认识,同时,还要认识到美育在净化和充实人的心灵方面的独特功效。因此,人们通过对美的欣赏,可以得到感官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满足和理智上的启迪,进而涤荡灵魂、净化浮躁、追求美好、摒弃卑微与自私、自觉追求社会理想和形成高尚的人生态度。
美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准确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还可以培养其正确的人生态度,陶冶其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他们创造美好社会的人生境界。
二、美育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心理调适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构成和标志,是一种潜能的存在。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心理调适能力就是人们自觉主动地应用心理学原理,通过疏导、支持、解释、启发、教育等手段,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以此减轻或消除内在不适、焦虑、抑郁、强迫、恐惧等精神症状,同时改善认知水平,消除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应对危机的技巧,促进人际和谐,提高社会功能和社会适应力,纠正心理偏差,恢复心理健康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在心理上适应社会生活、社会环境和突发状况的能力。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主动地适应生活环境和社会形势,能够协调好人际关系与社会角色,并且在认知、情感、言语、举止等方面,具有适合年龄特征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这种适应能力与适度的情绪反应都是来自自身的心理调节,这样的大学生是很有生活自制能力的。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学习、人际、情感、就业等一系列压力,有些大学生常常体验到的是负面情绪,这就导致他们出现焦虑、压抑、自卑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心理调适能力差。
美育则通过展示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观察和实际体验,利用自身特有的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和教育。因此,这项教育具有一种明确的价值取向,并能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情感需要,帮助人们从价值意义上理解自身并按照美的规律从不同方面自觉地塑造自身。由于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实践中获得的,所以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感受能力的人,才能心胸豁达、开朗舒畅,才能领略生活实践的美,才能积极追求心灵的美,并表现出行为的美。美育的首要任务是在实践中培养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兴趣,以及对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只有通过美育才能培养人们正确的鉴别美丑的能力,才能使其从中树立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并让人们满怀信心地追求各种美的事物。人们热爱美、追求美、感受美、鉴赏美是为了更好地创造美,更好地创造未来。审美教育还可以使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美育的实施与深化,能够使大学生全身心地置于审美的情境之中,并以美怡情,用美的情操去认识现实生活,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宽广的胸怀。
三、美育能够塑造大学生的人格结构
人格结构的完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新时期某些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心理困扰甚至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在人格的结构上出现了问题,而美育则能够有效地培育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塑造大学生的人格结构。
塑造大学生的人格结构是指从大学生的智力、品格、情操等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入手,培养他们能够自觉按照美的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通常认为,健全的人格结构应具备三种心理结构,即认知结构、伦理结构和审美结构。认知结构的核心是真,伦理结构的核心是善,审美结构的核心是美。真、善、美的统一是健全人格结构的合理的、完整的内核。美育就是以审美教育活动为中介,积极塑造大学生人格的特定教育活动,是塑造完美人格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第一,美育有助于大学生从心理上达到感性与理性的融合。美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美的人格,实现人的发展和自由地创造。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是构成人格的两种内在的精神因素,而完整人格的塑造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结合。美育在建构人的审美结构方面,通过陶冶和净化,使个体的精神达到平衡、和谐与健康,同时促进感性与理性的沟通与相互作用,变“他律”为“自律”,促进高尚情感和意志的产生和形成,而这种高尚情感和意志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恰好就是人格结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二,美育能够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完善。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释放的性质。”美育作为情感教育,能够使人在情感和冲动的过程中,得到正常的发泄和正确的引导,因而称其为塑造人格的动力。审美作为自由的感受,具有自由且直观的因素,因此有助于创造心理的形成,最终达到“以美启真”;审美作为心灵的自由活动,使主体摆脱了功利和实用的目的,达到了“以美储善”。只有这样,审美主体的身心才能得到充分的解放,而这种审美所产生的愉悦感,是一种超越了任何利害关系并与感性和理性相互交融的审美感受,它使受教育者变被动为主动,且不期而然地在审美对象的刺激下获得既合规律又合目的的审美愉悦,还使得审美主体在各种人际交流中的情趣、爱好、性格等人格结构得到充实和完善,最终达到通过情感的提升来塑造高尚人格的目的。
第三,美育主要是促进审美主体的感知、想象、情感、领悟等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它有助于认知结构和伦理结构的建立,它使人们在自由、平等、和谐与互助的状态中,自主吸取所需能量,并培养其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透彻的理解能力和艺术的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在欣赏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活动中,达到理性的认识和能力的提高,从而构成一种具有节奏性、层次性、平衡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审美心理结构,最终实现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和心灵的完善。
四、美育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心灵完善
人们通常所说的“完善”,即完美、完整、完备。完善也就是应该有的全都有了,不欠缺、不缺失。例如一部机器是完好的,它就能够正常运转,且生产出合格产品,不出问题;反之,机器的某个部分出现了问题,或某个部件生了锈,就会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就会使其出现问题。社会中的人也是一样,如果缺少美德和善感,就像机器某个部分生了锈一样,不但不能正常运转,而且还会出现许多问题。
诚然,人不是生而知之的。后天的教育和培养是人们成长成才的关键。新时期大学生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他们不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审美素质也亟待加强和提高,进而使其心灵和谐完善,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灵的完善,关键问题在于“情感的内省”。虽然美育的作用是渐进式的,并从感知开始向想象过度到达领悟,但就其教育过程而论,美育毕竟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步步深化的教育。这种“熏·浸”的教育过程,才能使人们逐步地用美好来充实内心,才能使人的心灵达到和谐完善。然而,2010上半年出现的“富士康12跳”、“福建南平的校园惨案”、“吉林农大杀害室友案”等事件的发生,不能不说是一种心灵上的缺失。大学生的心灵完善不是俯拾即是的简单过程,而是一个系统的美育工程。美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利用其特有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使受教育者陶冶情操、升华情感,进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品质。由此可见,若想通过美育促进大学生的心灵完善,关键在于激发人们的人性本质,唤起美即善的情感来积淀人的心理结构,以此实现从感悟到顿悟再到彻悟。所以,美育一但达到了教育功能,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便能够自觉地接受和吸收美的激励信号,既能改变旧态,也能形成新态,从而向往美好、求真向善。美育促进大学生心灵完善的路径大致有以下几个过程,即:感知→想象→顿悟→内省→提升→转化。这些过程一级胜过一级、一浪高过一浪,前后联系且相互推动,恰似一个循环的功能圈。新时期的美育应以“情感的内省”为核心开展教育。虽然情感的内省只有通过感知等过程才能到达,但实然是情感变化所推动的。只有内省才能达到转化,才能彻悟、才能升华、才能自明自辩、才能至善至美,才能达到美育的终极目标——促进人的心灵完善。
总体说来,培育大学生心灵完善与和谐,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群体自身发展的重要保证。大学生心灵完善与和谐的培育,就是要从培养新时期大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理调适能力入手,进而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美育不仅可以给予大学生的心灵以本质的定性,帮助其塑造美的灵魂,促进大学生的心灵完善,还能够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和正确的前进方向。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时期,美育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按照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要求,在我国2010年—2020年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得到深化和发展,同时使新时期的大学生在审美教育过程中,树立起比通常的、一般的素质更为高级的自觉美育观,使大学生们具有充实而完善的心灵,并且在其内心形成一种健全的、自觉的理性力量,并时刻激励他们提高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
[1] 宋依琳.美育活动课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J].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校刊专栏,2008(3).
[2] 叶太平.以美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
[3] 安萍,姚声正.以美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7).
[4] 李牧英.建构中学生人格塑造的理性框架[N].光明日报,1998-05-06.
On Perfecting College Students'Soul by Aesthetic Education
LIU Yang,FAN Wen-jun
Aesthetic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implement the educational policy,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n the whole,and to cultivate qualified students.Aesthetic education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cultivating a student's virtues,perfecting their temperament and improving their psychological adaptive capacity.The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colleges is irreplaceable in perfecting students'soul.
aesthetic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s;soul perfection
G641
A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2010年基金项目(2010B07)
刘洋(1976-),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