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词生成机制的认知阐释

2011-08-15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关键词:理据新词相似性

王 丽(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网络新词生成机制的认知阐释

王 丽(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网络新词是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变体,在其生成背后,有着人类的认知动因。隐喻、转喻这两种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在网络新词的变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此将从语音变异、词义变异和词性变异三个方面分析网络新词生成机制的认知理据,以期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网络新词;认知;阐释

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了网络新词的诞生。网络新词具有便捷、实时、视觉显著等特性。网络新词成为网民在网上交际和表达思想感情的专门用语和符号。秦秀白先生认为网络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功能变体,已经成为特定群体使用的一种语言变体。网络语言不仅体现了当代人的思维方式,更体现了人们认知世界的一般规律。在其生成背后,有着人类的认知动因。人们对网络新词的创造与理解,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隐喻和转喻思维。目前,国内学者们还只是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对网络新词进行概述性探讨。因此将从语音变异、词义变异和词性变异三个方面分析网络新词生成机制的认知理据,以期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一、网络新词语音变异的认知理据

网络新词的语音变异在网络聊天中尤为常见,其语音特征主要体现在谐音上。第一种类型是用“别字别词”取代原有的词语进行交际。例如:用“水饺”代“睡觉”、“幽香”代“邮箱”、“斑竹”代“版主”、“菌男”代“俊男”、“霉女”代“美女”、“偶稀饭”代“我喜欢”等。第二种类型是数字谐音,即用与中文读音相似的阿拉伯数字取代原有的词语。例如:56代“无聊”、886代“拜拜喽”、885代“帮帮我”、987代“对不起”、7456代“气死我了”、5120,59487代“我要爱你,我就是白痴”、584,51201314代“我发誓,我要爱你一生一世”等等。第三种类型是用谐音汉字表达英语词。例如:用“比而该死”代“Bill Gates”(比尔·盖茨)、“当”代“download”(下载)、“烘焙鸡”代“homepage”(主页)、“温酒吧”代“windows 98”等等。

这些词语的语音变异是人们隐喻认知中声音相似性作用的结果,声音的相似性是这些网络新词产生的关联点。相似性的联想是隐喻认知方式赖以生存的前提。所谓相似性就是两个事物之间相似的地方。相似有物理的相似和心理的相似之分,相似还有程度上的不同。声音的相似属于物理的相似。Lakoff与Johnson指出隐喻是人的思维、行为和表达思维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隐喻的实质是在事物相似性的基础上借助一类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著名学者汪榕培认为,隐喻是人们用一个领域的经历的用语来表达另一个领域的经历。往往是用日常生活领域的语言来表达抽象的或者新的经历。[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和表达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这是在隐喻的基础上进行的。网民通过计算机屏幕,用键盘输入的方式与人交流时追求速度,键盘输入没有思维速度快,为了方便、快捷、节省时间,网民们便直接敲上有声音相似性的谐音新词,促成了网络语言的谐音式变异。这些网络新词因其诙谐、幽默、简洁、方便而受到网民们的青睐,并在网络中快速传播,争相使用。

二、网络新词词义变异的认知理据

网络新词词义的变异包括词义的延伸和词义的改变。人们并不是无止境地创造新的词语,而是利用现有的知识去理解其它未知事物。用旧词表达新义是满足人们交际需要的既简单又方便的途径。

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能力。隐喻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式,特别是在词义的扩展延伸方面。束定芳指出,隐喻是语义理据的一个重要源泉,衍生词义与其源词义之间存在着理据关系。[2]

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是利用事物之间且能被人们感受到的相似性而生成的隐喻。如“冲浪”原指一种水上运动,但由于其寻求刺激和愉悦的特点与上网有相似之处,所以“冲浪”一词在网络中被赋予了“在网上进行查询、娱乐等各种活动”的新义。“山寨”一词,本意为在山林中设有防守的栅栏的地方或者寨子的山区村庄。现社会中,山寨这一实体多指我国部分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如湖南彝族山寨、云南侗族山寨等。“山寨”在现代社会中还有地理位置偏远隐蔽、政府难以管理的隐含意义。因此,根据“山寨”的隐含意义,人们就把那些地处偏僻而政府工商部门很难管理、生产规模较小、没有营业牌照的小工厂称为“山寨”工厂。“山寨”工厂生产的手机外形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很相似,但他们没有比较正式的品牌,于是“山寨”的词义发生了二次隐喻,就有了“仿冒、伪造”等意思。

隐喻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填补词汇空缺,给新概念、新经验和新物体贴标签或命名。如果日常语言的现有词汇中没有合适的词来表达某一特定的概念或某一新概念,人们往往会借用现成的词语来表达这一新的概念。

相似性是隐喻赖以成立的基本要素。赵艳芳将隐喻分为常规隐喻和创新隐喻。创新隐喻的产生依赖创造者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洞察力。将原来并不以为其间存在着相似性的两个事物并置在一起,构成隐喻,从而使人们获得对其中某一事物新的观察角度或新的认识。在网络交流中,一些“似曾相识”的语言材料被曲解,词的意义发生改变。如可爱——可怜没人爱、偶象——呕吐的对象、天使——天上掉下来的一坨屎、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天才——天生蠢才、贤惠——闲闲的什么也不会、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这些“颠倒黑白”的词的新义则是创新隐喻的作用。这些词语在网络中被曲解的新义,正是网民们创新隐喻思维的结果。词的新义比本义更惹人喜爱,并得到网民们的认可和使用,用以表达新的内容。新的隐喻之所以可以被人们所理解,是因为人类具有共同的经验、想象力和理解力,具有相似的隐喻概念。已有词汇的隐喻意义对新事物的命名就表现出了其更易被大众所接受和理解的优势。但是这些词的新义只有在网络特定的环境中,人们才能准确把握其新的含义。

三、网络新词词性变异的认知理据

有些网络新词是通过改变现代汉语中原有词语的词性而形成的。不同词性之间的转化是转喻思维的结果,因为同义而不同词性是突显事物的不同方面而已。[3]人们选择语言表达方式时,往往只是限于强调事物的某一突显特征,用语言符号赋予其一个标签,用以代指整个事物,这就是转喻的过程。一个物体、一个概念有很多属性,而人的认知往往注意到其最突出的、最容易记忆和理解的属性,即突显属性。这种突显即是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转喻被认为在同一领域内不同范畴之间的投射。

如“百度”本为名词,是网站名称。现在网络中被用作动词,在百度网上搜索了一下,就直接用“百度”了一下;在传统语法中,“很”是副词,不能修饰限制名词,但是在网上“很+名词”的说法广为流传。这涉及在转喻机制作用下的一类新词的生成。例如:很男人(很有男子汉气概)、很农民(目光短浅、行为落伍)、很军人(有军人风度)、很书本(书生气十足)、很克林顿(很不诚实)、很阳光(富有活力)。它体现了人们对抽象事物细节的转喻认知,可以理解为“抽象——具体”意向图式的运用。

网络新词是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变体,有别于传统的语言特征,具有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创新性。网络新词的出现给人们的网上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新词的构成方法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构词法,是不能用传统的构词方法来解释的,甚至是“不正确的”。这些表达方法中含有隐喻、转喻的认知因素。这两种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在网络新词的变异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新词与其源词之间存在着理据关系,这种理据关系主要是通过转喻和隐喻两大认知手段实现的。隐喻和转喻认知揭示了网络新词变异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本文从认知角度分析了网络新词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为重新阐释网络语言变异提供了新思路,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人类认知世界的一般规律。

[1] 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Cyber New Words

WANG Li

Cyber new words are language varieties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their formation has human cognitive motivation.Metaphor and metonymy,the two basic human cognitive means,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se cyber new words.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ognitive motivation of the cyber new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variations of speech sound,lexical meaning and part of speech,so as to provide a new approach on net-speak research.

cyber new words;cognition;interpretation

H136

A

王丽(1972-),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与翻译。

猜你喜欢

理据新词相似性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Research on Micro-blog New Word Recognition Based on SVM
低渗透黏土中氯离子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相似性
英语中爱情隐喻及其认知理据分析
全译繁化机制的内涵、理据与类型
小议网络新词“周边”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