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的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2011-08-15魏俊忠
邵 阳,魏俊忠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外语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1;2.大连海洋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瓦房店 116300)
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的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邵 阳1,魏俊忠2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外语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1;2.大连海洋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瓦房店 116300)
针对高校大学生英文写作存在“千人一面,观点乏力”的现状,通过分析和阐释“实践共同体”学习理论的内涵,提出英文写作“实践共同体”教学新模式,指出该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学习、生态学习和自然学习能力,而且可以有效提高个性写作能力。
大学英文写作;实践共同体;教学模式;写作能力
一、前言
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提高了对人才外语应用能力的要求,语言教学界正经历一场重大变革:教学不再拘泥于课堂的方掌之地,而是通过了解学习者和社会的需求,融会来自语言学、教育心理学、信息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形成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在听说读写四大基本技能中,写作问题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瓶颈,也是一项最具发展空间的教学改革内容,值得深入研究[1]。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只要提到英语写作,不是缺乏动机,就是满头雾水。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有的是思想观念上的,有的是课程设置方面的,有的是学习动机方面的,有的是师资准备方面的,有的是写作技能难度本身的。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学生经过多年英语学习,如果写作能力仍停滞不前,得不到明显提高,英语教育工作者就有必要反思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探索出高效低耗、持续不断地解决方法。
二、”实践共同体”学习理论
(一)”实践共同体”学习方式的提出
“实践共同体”(Community of Practice)是依据社会语言学理论下的新型学习理论,最早由认知人类学家Jean Lave和Etienne Wenger于1991年提出。该理论的核心就是在一个实践活动中基于共同兴趣和共享能力而非正式地联系在一起的一群人[2]。进一步可以理解为:这样联系在一起的群体中的个体能够以一种非正式和创造的方式,分享他们各自的经验和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在团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创造性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实践共同体”采用“为学习而设计”的理念,关注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管理,强调学习者的积极性、参与性和自主性,关注学习者之间的深层次交互和知识共享,突出学习者在信任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体现学习者的创造性学习[3]。Toohey,Pierce和Norton曾经分别就实践共同体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历时3年的跟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受试者的言语能力和交际能力显著提升[4]。国内对于实践共同体在语言教学中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贵州师范大学的张湘韵探讨了作为实践共同体的学习方式,强调实践共同体使学习者能够在共同体中得到身份确认并获个体性体验[5]。杨建锋,孟晓斌和王重鸣指出学习型组织的传统构建途径过于强调个体层面的学习,忽视了团队层面和组织层面的学习;实践共同体能够较好地促进团队层面的学习,进而提高整个组织的学习能力[6]。由此看出:“实践共同体”理论以“活动”为中心的设计给教育者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突破性技术”[7],能够产生新的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和学习范式。当代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出熟练运用英语的应用者,以及拥有正确英语学习行为,自主学习能力,综合文化修养高的“有后劲”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实践共同体”新型学习理论为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二)英语教学中“实践共同体”理论的指导作用
语言的教学研究应该遵循科学的理论,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丰硕成果,回顾对于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实践共同体”概念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以及两者的结合方面,都为当代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框架。该理论倡导自然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自然性。从大学英语教学方面,该观点具有两方面意义:首先“自然学习”与自主学习应该是相辅相成。其次,学习过程如同生态过程,生态化的学习,不该过分强调课堂教育的作用,而是应该鼓励多种“生态化”学习内容活动。另外,“实践共同体”理论的另一核心是提倡“社会学习”。“社会学习”强调知识的习得不仅仅局限在拥有的知识和信息,而是指出“知识”应该是“做事的能力”[8]。对于广义的知识学习和狭义的技能培养,“技能与能力”的培养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践共同体”理论的另一个论点即是“动态参与”。指出知识的学习过程包含动态参与,以及各种实践。显然,该论点重新诠释了传统的学习概念,给出了全新的学习理念。最后,外语学习的实践证明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短期效应的行为结果,而是从”边缘成员”逐渐走向“核心成员”的渐进与变化过程,需要经历漫长动态发展过程[9]。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是在不断的与时俱进中,从课程甚至到方法改革中加以提高,因此,强调共同体来实践学习的理论提倡动态变化的参与,弹性授课,从而较大提高学习效果。
三、构建英文写作“实践共同体”教学模式
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方向等因素,来组成不同的共同体,创造“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的条件,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指导写作“实践共同体”过程中,应该教诲学生“好文章是写出来,想出来,悟出来,改出来,读出来和交流出来的”这一理念。因此,在教学环节和各项活动中要保证这6大要素的落实。
首先,写作是个高度私密化的过程。因为从开始阅读命题写作到提交作文,学习者都是独自一人完成。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缺少交流通道与诉求对象。鉴于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共同体”以及相应活动,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策群议。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与语言水平的影响,高校学生的英语作文,四平八稳的多,简单重复的多;内容创新的少,语言变化的少。因此,教师应该鼓励成员们多动脑,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实践共同体”中彼此交流勾勒出写作内容的结构和细节。然后以分享形式,让每个共同体展示各自的构思。通过最后的教师点评,让学生明白:简单的变化,可以写出多彩的好文章。久而久之他们便会更新观念,做到写前多思考,内容巧安排的好习惯。
其次,高校英语写作的批改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学生人数多,水平差异大,教师普遍感觉是心有愿而力不及。同时,由于学习者过于熟悉自己的写作风格,往往会对本人的错误熟视无睹,但是对他人的错误敏感度却很高,易于发现其中的偏差。因此,依据接受能力、语言水平、以及错误性质等因素,引导“实践共同体”中成员以讨论方式,帮助彼此修正错误、完善习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前指导学生依循文本体裁、主题内容、篇章结构、遣词造句等方面,指出问题和进行综合评定。也要提醒成员们不给对方的语言水平作评价或下结论,从而有助于学习者自我意识到语言的差距,有助于加深语言错误的印象。
由于“镜像学习”与“反思学习”是写作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因此,集中批改之后,教师可抽取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审核修改。同时鼓励各个成员认真阅读批改后的文章。
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除了阅读“实践共同体”内的成员文章之外,也要多读共同体外的其他成员文章、以及教师抽选修改的文章,认真品味,感受不同。这样不仅增加反馈信息量,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再次从自己或别人的错误中,发现问题,培养风格,提高写作能力。
对于写作教学而言,没有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无法在科学习得和认知规律下,实现知识的“自然学习”和“自主学习”。学生实践共同体的建立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更加便于充分拓展课外教育的发展空间。
四、结论
在写作“实践共同体”的教学指导中,通过规划、对比、评价与成文的动态参与,以及良好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来实现和提高学生的自然性学习与社会性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结合“文化内涵”与“实践教学”的训练内容,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当前,从大学生英语写作的结果来看,许多学生的作文有明显内容单调,套用模版痕迹。针对这些问题,建立学生共同体来实践新型的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共同体成员采用“过程写作”,“镜像对比”、“同侪互评”等方法,必将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为教学改革提出一条新的出路。
[1]杨永林,董玉真.“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体验英语”视角下的教学模式新探[J].中国外语,2010(1):13-21.
[2]Wenger,E.Communities of Practice:Learning,Meaning and Identity.Cambridge[M].M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45-48.
[3]Echert,P.&McConnell-Ginet,S.Think Practically and look locally:language and gender as communitybased practice[J].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1992:461-90.
[4]Mitchell,R.&Myles,F.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M].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240-246.
[5]张湘韵.学习方式:实践共同体[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06-109.
[6]杨建锋,孟晓斌,王重鸣.识别和培育实践共同体—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新途径[J].经济管理,2008(15):21-25.
[7]Christensen,Clayton M.The Innovator’s Dilemma[M]. Mass: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7:225-231.
[8]Lave,J.Teaching,as learning,in practice[J].Mind, Culture and Activity.1996,3(3):149-164.
[9]Lave,J.&Wenger,E.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M].Cambridge&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91-100.
Discussion on English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munity of Practice
SHAO Yang1,WEIJun-zhong2
(1.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 123000,China;2.Vocational College,Dalian Ocean University,Wafangdian 116300,China)
Aiming at the insufficient consciousness of English learning on its naturality,dynamics and sociality,this paper applies a new learning theory called”community of practice”to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heory in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indicates that this theory can improve students’ability of social learning, authentic learning and natural learning.Combined with the implement of the teaching mode of”community of practice”in English writing,it is proved that this mod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learning abilities.
community of practice;cognitive process;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teaching mode
H319.3
A
1008-2395(2011)05-0133-03
2011-07-15
基金课题:辽宁省“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课题(WYYB110002)“基于工作过程的行业主导型英语课程体系开发研究”成果
邵阳(1980-),女,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