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修复学》多维教学体系构成的思考

2011-08-15米方林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口腔教材实验

江 帆,米方林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四川 南充 637000)

《口腔修复学》多维教学体系构成的思考

江 帆,米方林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四川 南充 637000)

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口腔修复学非常有必要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等多维一体的综合体系。本文主要探讨了构建《口腔修复学》多维教学体系的原则、方法和内容。

口腔修复学;多维教学体系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应用符合生理的方法,采用人工装置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并恢复其相应生理功能,预防或治疗口颌系统疾病的一门临床科学[1]。口腔修复学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它应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要学好口腔修复学,应注重人文知识的积累,注重基础知识、医学知识的宽博和专业知识的精深,使科学思维和技能训练并重。因此,口腔修复学的教学任务就更加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口腔修复学的理论基础往往涉及生物力学、牙合学、材料学等基础学科,其内容常常艰深晦涩,抽象难懂,对临床操作的影响体现不明显,学生觉得学了没用,学习的兴趣、积极性普遍较低;另一方面,口腔修复学的实验教学往往侧重于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工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使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在实验课中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和悲观的情绪。那么,如何使口腔系学生能学习并掌握这门关键的口腔临床课程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服务基础理论教学,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

教材体系立体化是教育部的要求,也是我国教材建设的潮流和方向[2]。“立体化教材”也叫“一体化教材”,“多元化教材”,它具有以下构建要素:第一,教材选题开发立体化,表现为一课多本、一课多层、一课多型,可开发出普通本科、应用本科、成人专科,以及研究生教材、前沿学术专著、国外原版影印、翻译著作等。第二,教材形态多样化,表现为传统媒介和新型媒介形态相结合,除了传统的纸制媒介教材,还包括适应手机、阅读器、网络平台、数字电视等新型媒介的数字化教材以及相关音像制品。多媒体课件包括电子教案、动画教学、电子挂图、实验仿真、资源浏览、例题分析等,既为教师提供可直接选用的电子教案,又包含开放性的教学资源,帮助教师组织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网络课程通过学习目标、课时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说明,以及教学资源参考、模拟仿真实验、在线讨论与答疑等满足读者系统学习本课程的要求。第三,教材编排立体化,以往的《口腔修复学》教材往往承继单一知识体系结构,现在也呈现出一些多样化特点,例如既可按照义齿种类编排为板块式教材,也可按照操作流程编排为单元式教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第四,教材形式多样化,教材的形式不再仅限于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更多地采用“学习包”的形式,包括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如: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试题库等。其中,主教材依据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教材与理论教材配合,根据课程性质强化技能训练;学生学习指导书帮助学生分析重点、难点,配合课堂教学进行习题练习;教学参考书帮助教师把握教学大纲,分解教学疑难问题。立体化教材通过一体化设计把教材的精华从各个角度呈现给师生,既有重复、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的有机整体。

2 传授模式多元化,调动学生积极性

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目前口腔修复学理论教学的主要方式,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教师为中心的系统授课(2)学生作为被动接受主体和灌输对象而存在(3)传授地点、人群比较集中,时间成本较低。它的基本程序是:复习讲授——理解记忆——练习巩固——检查反馈。然而,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总是倾向于先认识具体、现实,能够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实际现象,而不太习惯接受系统、成型的知识体系,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体系为目的,强调的是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相矛盾。因此,有必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穿插采用其他教学模式,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学成果。就口腔修复学这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而言主要可以在传统授课模式上贯穿以下几种模式:

1.发现模式。发现模式是指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在一些思维价值较高的课例上,创设一些巧妙的临床情境,要求学生用一定时间收集资料,自己分析和总结,得出一定的结论,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对自己的结论进行验证和反思。例如针对口腔修复学中牙体比色这一单元的内容,完全可以在讲授完色彩基本理论之后设计一些情境,要求学生自行查询资料、分析原理、得出结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成人恒牙的色彩规律和临床价值。

2.自学模式。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各地各专业创造了多种自学模式。它的基本程序是:布置提纲——自学教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自评反馈。全口义齿固位和稳定的影响因素一直是口腔修复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其牵涉的因素较多,涉及的范围较广,短时间课堂讲授往往难以缕清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和经纬关系,建议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提纲及参考教材,引导学生采用批判、联想和比较的方法自我质疑,自我分析,在适当的情况下做出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丰富结论,解决问题。在这一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做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3.案例模式。案例,包含“情况、个例、事例、病例、诉讼、判例”等含义。在案例模式教学中,案例指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多个理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对其内容、情节、过程及结果进行完整、真实、具体的文字或图像等形式的情景描述而编写的资料。在口腔修复学带教时,案例主要指病例,包含病人的主诉、系统病史、口腔专科病史、各种检查结果、影像资料、诊治过程及最后结果等内容。案例模式教学,即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事先选定的特定事件中,由学生依靠自身知识结构和背景,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由哈佛大学法学院首创,几乎同时,哈佛大学医学院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也开始应用;1908年哈佛商学院成立后,案例教学法被引入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3]。在广泛应用过程中,逐渐积累并形成了规范的教学理念、体例及操作流程,反过来推进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时,学生要面对实际病例,作出分析和判断,给出诊断,指出需要补充调整的检查、化验和治疗项目,在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老师的点评中,体验正确处理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感以及错误处理的风险和懊恼,学生完全处于实践中。而且,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练,到实践中干”。案例教学使学生能独立对病人的病情作出独立的分析和判断,给出恰当的治疗方案,反思中间的失误和过失,更进一步促进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在口腔修复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临床经验精心选择资料完善、有代表性、能够给人特定环境感的病例并且根据需要适当限定情境使其具有可讨论的空间,然后通过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的基本程序开展。

所谓教学模式即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既突出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又具有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各种教学模式各有其特定的教学环境,而且教师和学生在每类模式中的角色和作用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学对象优选不同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通过多元化的传授模式组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3 多种实验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口腔修复学作为一门涵盖知识广、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类学科,要求口腔修复工作者必须以良好的人文基础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结合专业的技术操作能力,才能对各类牙颌缺损和畸形做出正确的诊断、合理的设计和治疗,制作出合格的人工咀嚼器官。实验课作为口腔修复学的附属课程,既应涵盖三大传统修复体(即可摘局部义齿、固定义齿、全口义齿)的制作技能,又要考虑学科融合、交叉和渗透,适当加入新的实验内容,如种植义齿、附着体义齿的制作技能,并穿插测量分析和修复体设计等应用能力[4]。要构建新型立体实验课程体系,具体实验开展模式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模拟式实验教学。学生按照具有参考性质的实验示教,独立进行实验操作,以获得课程所要求的实验成果,并观察、分析、研究实验过程或成果,这种形式的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及结果,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现在90%的修复学实验都属于这种类型,建议可适当减少到50%-60%左右。

2.验证式实验教学。学生按实验教程或指导书中给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最终验证性的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或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要求不高,一般只要求学生能够对实验现象或结果能够有所认识就“过关”了,实验过程也容易进行组织,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或体验。随着修复工艺学从修复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议把修复学中偏重于修复工艺的内容转化为此类实验,比如全口义齿的装盒、去蜡、充胶等内容,既有效地减轻带教老师的负担,又使同学对全口义齿的后期制作过程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另外,笔者认为此类实验不应超过修复学总实验的30%。

3.开放式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不受具体教学内容的限制,自行选定实验项目,独立或合作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法,获取有意义的实验结果。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完善和提高自修能力及创造能力。目前笔者所在单位已开展多项开放性实验,但仍存在着实验内容较局限、实验投放不足、实验比例较小等问题,希望可以逐步的开放项目内容、增加师资和物资的投放,加大实验比例,占到修复学总实验的10%-20%。

口腔修复学实验课通过上述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既有理性框架支撑又有感性认识丰盈,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4 完善考核系统

口腔修复学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技能考核和理论考核两方面的内容。笔者认为理论考核应充分应用计算机自动化考核系统,组建口腔修复学计算机专用综合题库,考核时系统根据章节、知识点、易难程度、题型等要素自动配题。系统组建完成不仅可以实现差异化考核,还可以有效节省教师的工作量,提高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和无纸化的程度,有助于教考分离。另一方面,技能考核也是口腔修复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仅应该建立严谨的技能评分系统,还应与以后的执业医师资格考核做有机的衔接和结合,为学生毕业后考证和就业提供经验。

综上所述,要实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对课程的设计和改革是必要的。口腔修复学多维教学体系的构思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全面规划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各教学要素,具体完成口腔修复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教学课件、试题库和考核系统的制作、组合和调试。旨在向师生提供口腔修复学教学、辅导、实验、考核等全套解决方案;将单一而分割的教学要素扩展为全要素、多功能和立体化支撑的完整教学体系。

[1] 赵铱民.口腔修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周学东,石 冰,于海洋.口腔医学教材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1):1-3

[3] Amy Raths McAninch.Teacher thinking and the case methods:theory and future direction[M].Teacher College Press:Columbia University,1993:70

[4] 江 帆,米方林.口腔修复学实验课程改革初探[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5):510-512

1005-3697(2011)01-0112-03

G640

B

江 帆(1980-),女,四川人,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口腔修复学临床与教学工作。联系电话:15881700011

2010-10-20

猜你喜欢

口腔教材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教材精读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教材精读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做个怪怪长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