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观及其现实启示

2011-08-15

关键词:异化马克思主义文明

何 群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观及其现实启示

何 群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全球性的生态问题日益加剧,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寻求一条绿色的发展之路刻不容缓。介绍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演变过程和理论内涵,阐述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观对我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现实启示。

生态马克思主义;可持续发展;生态危机

一、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演变过程

(一)生态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和发展之后,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但是,伴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却出现了全球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空气污染、水污染、核泄漏、森林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大量野生动物灭绝或濒危、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灾难日益加剧,使得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胜利成果”,反省人类对待自然界的态度。从上世纪60年代“罗马俱乐部”提出了“增长极限论”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绿色运动”就此拉开帷幕。随着绿色运动的发展,一部分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就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论来阐释和引导生态运动,探索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二)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形成时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6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生态危机加重,在绿色运动的基础上,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民主党人加入到这场运动之中,其中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马尔库塞以马克思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理论为依据,论证了“解放自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由此拉开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序幕。

第二阶段:兴盛发展时期(80年代)。80年代初期,绿色运动在整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正盛的同时,开始向北美、亚洲、大洋洲扩展,并相继建立了绿党组织,形成了自己的党纲和政治主张,并参与到政治选举中,在议会中占有席位,构成了自己的政治势力。在此基础上,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在遏制全球生态危机的基础上,又相继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构想,即社会未来发展的趋向。

第三阶段:理论成熟与创新发展时期(90年代以后)。20世纪末、21世纪初期,全球性的生态问题恣意严峻,而生态马克思主义以社会主义的独特视角去解释当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阐释出一条通向未来社会的绿色理论,成为当今社会主义运动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思潮和流派。

二、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

(一)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

第一,人类有史以来征服自然的欲望。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人定胜天、人是万物的尺度与主宰的说法;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捏泥塑人,又从奥林匹克山上为人类盗取火种,这些都彰显出古人渴望摆脱自然的束缚,独立于自然之外的观点。这样的前提,就衍生出人类征服自然、统治自然的价值取向,最终,人类要使自然变为自己的仆人,完全为自己服务。

第二,人的本性——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确切地说,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生命,除了人还有动物和植物,动物和植物对自然也有所欲求,但动物和植物是被动地为自然所选择、被动地去适应自然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欲求,它们不像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类的劳动使得人类的欲求在自然界中得到了满足和实现。而人类的欲求是无限的,在这种未加限制的欲求的驱使下,人类的活动就会突破自然生态系统可能提供的容纳度,从而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导致生态环境危机。

第三,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资本的本性导致生态危机的可示意为:提高生产率提高剩余价值→其他生产条件不变原材料需求加大→对资源开发的力度加大→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利润降低→开发新能资源→资本(利润-增值)→提高生产率提高剩余价值……可以看出,由于资本的增值和扩张的本性,在其他生产条件为改变的情况下,要想提高生产率,就只有加大原材料的生产转化,在一定的时间里提高产品的生产数量,而原材料需求的增大就导致了对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无休止的不加节制的开发资源必然导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供小于求,原材料的价格就会上涨,导致成本提高,利润下降,这时资本家便寻求新的替代资源,便产生了对其他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使得生态环境遭到进一步的破坏,并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

根据弯矩及剪力计算结果来选配钢筋形式,桩的纵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RB335,箍筋间距150mm,根据计算得到的受拉区、受压区及箍筋的总面积,确定所需纵筋及箍筋的型号。本次共布置抗滑桩33根,总长度594m。

第四,资本主义异化的消费观。生态危机的另外一个重要根源就是资本主义的异化消费。异化消费是指“无产阶级通过消费奢侈品以补偿异化劳动过程中的艰辛和痛苦,追求所谓的自由和幸福;资产阶级在控制无产阶级整个消费的过程中也被消费所控制,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因此而被消费品所异化。”[1]这就是说,本来消费应该是一个享受劳动成果的过程,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产生了异化的劳动,而异化劳动使劳动者不能完全享有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不平衡的心理,于是就通过对物质对奢侈品的追求来平衡自己劳动的价值。而资本家本身就已经被物化成为资本,因此,他也会为消费所控制,由此,现代人就同自己所购买、使用、消费的产品渐渐疏远,为一种被资本所支配的“虚假需求”所控制,最终被产品所支配、奴役,于是产生了异化消费。

(二)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第一,建立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统治”自然,这个统治不是奴役的意思,而是计划和管理的意思。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将形成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模式。在这种新的模式中,人居于中心地位、自然是人的可爱的家园,人与自然是一种新的和谐关系,从而真正实现马克思所说的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高度统一。

第二,经济的增长应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的适度增长。在改变现存的社会制度的基础上,反对生态帝国主义和资本全球化导致的全球生态掠夺。人应以理性的方式合理的、有计划的利用自然资源,人类的物质需要应该是在节制的基础上丰富多彩的。在具体的生产经济制度上,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主张建立一种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混合型”的社会主义经济,把重点放在社会产品的分配以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的问题上。

第三,政治上,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态社会主义应该在经济、政治和生态相互统一的基础上实行一种新型的民主政治体制。他们并不主张 “基层民主”,而且认为这种民主原则对于生态问题的解决也是无益的,提倡的是工人的“自治化”民主,反对资本主义的“官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中央集权式的民主”。

第四,文化上,生态马克思主义者提出要树立新的需要观和幸福观,要求人民通过参加直接性的生产活动来追求满足和自我实现,倡导一种“更少的劳动、更好的生活”的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人民根据他们的想象而不是需求来进行社会生产活动[2]。

三、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观对我国的现实启示

(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

(二)我党历来重视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992年3月,《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2)中共十六大上,明确把“可持续发展”确定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战略。(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4)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也是党中央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中。

(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启示

首先,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随着中国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高消耗、高污染的风险时代,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呼唤生态文明去化解生态危机,从而迈步进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生态文明是以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形态。每位公民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观念,转变传统的价值观,树立“自然价值”观念;要转变只顾发展经济,不顾生态文明建设的片面发展观,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树立全民族的生态文明观。

其次,树立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解决主要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渠道。企业生产是破坏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台许多保护环境、治理企业排污破坏环境的很多法规和政策,但是收效甚微。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企业仍然继续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只有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使企业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再次,政府主导与发动广大群众相结合,避免过度消费,倡导全面低碳生活。政府在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应该以一种立体式的多媒体的方式来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中来。这段时间青海卫视的主题是:“大美青海、绿色中国”,并在电视节目中大力倡导低碳生活,并且每期节目都会提出一些低碳生活的小创意和小知识。这样的活动就很好,可以以一种更直观的有效的方式来引导全民的生活方式。

总之,在全球化生态危机的背景下,要树立一种整体论的世界观,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来解决生态问题。地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任何一个区域生态平衡的破坏都会对全球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尤其像全球气候变暖这类问题,更不是举一国之力就能解决的。地球只有一个,地球上生存着的人类也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肩负着保护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的责任,从而形成一种“全球性的生态文明”。

[1]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2]曾文婷.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生态社会主义[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

A81

A

1673-1999(2011)05-0004-02

何群(1984-),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2010-12-21

猜你喜欢

异化马克思主义文明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对不文明说“不”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