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骑士精神的没落与小人物的崛起*——从《小癞子》看16世纪西班牙的社会现实

2011-08-15吕霄霄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癞子流浪汉贵族

吕霄霄

(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骑士精神的没落与小人物的崛起*
——从《小癞子》看16世纪西班牙的社会现实

吕霄霄

(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16世纪中叶流浪汉小说率先崛起于西班牙,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密不可分。曾经风靡一时的骑士文学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作家们将目光投射到底层社会的小人物身上,充满鲜明现实主义特色和人文主义思想的流浪汉小说应运而生。小说《小癞子》开创了流浪汉小说的先河。流浪汉小说以一种崭新的叙事结构,展现了五光十色的现实生活画面,尤其是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小说透过下层民众的视角去观察和批判不合理的社会现状,给人们改变现实的思想启迪。

流浪汉小说;黄金世纪;小癞子;西班牙小说

骑士小说是流行于中世纪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基督教传奇文学的代表。它宣扬护教、忠君精神,赞美骑士的侠义与爱情,情结荒诞离奇,缺乏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它的兴起是由于西班牙光复战争时期产生了一个庞大的骑士阶层,这个阶层受惠并且效忠于各抗击摩尔人的小王国,曾为西班牙的独立和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然而西班牙的强盛也只是昙花一现,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普通民众处境悲惨。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流浪汉小说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小说《小癞子》代表人物的解析,发掘当时西班牙上层社会骑士精神的没落和底层小人物崛起的现实。

一、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先驱——《小癞子》

流浪汉小说(novela picarésca)因主人公是流浪汉而得名,作者用第一人称讲述自己在不同环境下的各种遭遇,从下层视角去观察讽刺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创始篇是《拉萨罗·德·托尔梅斯的身世及其好运和不幸》(V ida de L azarillo del Tormesy desus fortunas Y adversidades,1554),中译名《小癞子》,作者不详。16世纪正是西班牙宗教裁判十分严厉的时候,大约2000个作者和书名被列入禁书书目。《小癞子》的作者当时很有可能是为了避开检查所以没有署名。关于作者有种种猜测,有人说是诗人赛巴斯田·德·奥若斯戈 (Sebastian de Horozco,1510-1580);有人说是神父胡安·德·奥悌加 (Juan de O tega,1480-1568);多数考证断定是曾任西爱纳总督、西班牙驻教廷大使狄艾哥·乌尔它多·德·曼铎萨 (Diego Hurtado de Mendoza,1367-1404),可也未有确凿证据。[2]12但这并不影响它在欧洲迅速流行,并很快被翻译成法语 (1561年)、荷兰语 (1579年)、英语 (1586年)、德语 (1617年)、意大利语 (1622年)和拉丁语(约1623年)等。它对16世纪后半期许多国家的作家都有影响:莎士比亚(will iam Shakespeare,1564-1616)的《无事生非》 (M uch A do about Nothing),塞万提斯 (M 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1616)的《堂吉诃德》(原名为:《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德·拉曼恰》,El ingenioso hidalgo don Quijote de laM ancha),高乃依 (Pierre Corneille,1606-1684)的《戏子的梦想》,都曾提到这部书。做续集模仿的人也不少。西班牙有两部影响整个欧洲文学的经典小说,一部是《堂吉诃德》,一部便是这本书。[2]15-20

《小癞子》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主人公小拉萨罗(L azarillo)是个少年,出生在托尔梅斯河上,父亲死于战场,母亲守寡后迫于生活,又和别人生了一个儿子。由于家庭屡遭不幸,他不得不离开母亲,成为了一个盲人的领路人,从此开始了流浪生涯。盲人是个狡黠虚伪的世故老人,他经常虐待小癞子。小癞子忍无可忍,一次设计报复后逃走。随后又给一个极其吝啬的教士当佣人,天天忍饥挨饿,因为偷窃食物被其毒打并逐出门去。之后他又去侍奉一个道貌岸然的绅士,此人贫困潦倒,反而要靠他的乞讨来供养。再后来他给一个修士当过侍从,给一个推销免罪符的人做过跟班。在目睹了这些人坑蒙拐骗的伎俩后,又投靠了一个神甫,赚了一点小钱,随即又跟了一个公差,当了叫消息的报子。最后娶了一个大主教的女仆,从此时来运转。[3]80小说通过小癞子讲述自己许多不幸又可笑的遭遇,勾划出了一幅幅性格各异的人物肖像:狡猾贪婪的瞎子、狠心吝啬的神父、可怜的破落贵族和欺诈农民的牧师等,真实反映了当时部分社会面貌。小癞子的流浪史正是他个人的成长史,是他社会地位逐渐上升而道德感逐渐缺失的一个过程。小说语言诙谐,叙述自然,讽刺意味极浓,在人物性格的刻划上匠心独具。

二、骑士精神的没落

15世纪、16世纪是骑士小说的繁荣时期,为捍卫各个小王国利益和进行“光复战争”立下汗马功劳的骑士阶层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他们在战争中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篇章,所以骑士仍然是许多西班牙人心目中的英雄,骑士小说则是这种心态的反映。然而,火枪的发明使战争和军队改变了形式,大部分骑士都已经封王封侯,开始了文明的贵族生活。被艺术化的骑士是浪漫的冒险家,他们为了信仰、荣誉或者爱情不惜赴汤蹈火。他们孤军奋战,具有鲜明的个人英雄主义倾向。[3]26-27骑士小说在处理人物和情节方面的方式虽然多样,然而总体上是程式化的,两个世纪过去以后,读者们对这种题材失去了兴趣。小说内容游离于社会现实,不能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它体现了中小贵族阶层的审美理念,然而已经不能适应历史潮流的发展。面对新教和资本主义的挑战,天主教会和西班牙王朝曾明令禁止骑士小说。[3]85由于连年的宗教战争加上本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比较低,从美洲运回来的黄金对于即将崩溃的经济于事无补。到了16世纪中叶以后,西班牙的经济和国际地位逐渐衰落。纺织业产量减少了4/5,丝织业产品只能供本国使用,制造业一落千丈。在农业方面,地主和教会对农民剥削残酷,致使粮食生产日益减少。[5]370这个时候底层小贵族开始逐渐破产,然而碍于身份和地位无法通过劳动来改变自己的境地。

拉萨罗在托雷多(Toledo,当时西班牙的首都)遇到了他的第三个主人——一位绅士 (贵族中的最低等级),他是一个贵族的私生子,这种人通常可以从父亲家族里继承到一些比较微薄的财产,也可以效忠大贵族或者进入宫廷服侍王室。绅士自称在卡斯蒂亚 (Castilla)有地产和鸽房,离开故乡是因为“邻居的贵人”不愿意向他脱帽致敬。这是不是他离开故乡的唯一原因已经无法考证,然而可以推断出他曾经的经济状况一定没有自己描述的那样良好,否则也不会孤身一人背井离乡住到一个家徒四壁的租赁房里。作为底层贵族,他可以因为一个手艺人没有用符合他身份的问候语而大动肝火,因为他自认为有责任去维护这份贵族的“荣誉感”。小说不止是批判贵族阶层的“荣誉感”,也批判了这个阶层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贵族能够维持他们的特权是因为家庭出身,而小说里的这位则很不幸地没有。他看不起自食其力的手艺人,视溜须拍马、奉承其他大贵族为高尚,然而自己窘迫到需要靠仆人乞讨来养活。作为贵族他又缺乏堂吉诃德那种保护弱小的骑士精神。当一个男人和一个老太婆来讨租金的时候,他撒谎并且丢下拉萨罗逃走,让一个十多岁的孩子独自面对公差。[6]102这位绅士即使腹内空空也总是衣冠楚楚;他会向女士献殷勤,然而因为没有钱请她们用餐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他和自己的仆人共享乞讨得来的食物,还再三嘱咐不要透露出去以免败坏自己的名声。绅士如此自负又爱慕虚荣,宁愿受穷也不肯放下一点架子,就像作者眼中的西班牙,外表美丽,内部却十分空虚。

三、《小癞子》中反教会的思想

在西班牙当时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中,教士和贵族同属上层社会拥有特权的人,他们免除军役不缴纳普通税,只受教会司法权的管辖。中世纪的修道院是知识生活和宗教生活的中心,然而随着大学的兴起,修道院越来越脱离社会。许多修道院的院长是有权势的在俗教士,他们感兴趣的是利用自己的职权牟取利益。另外,1347年~1350年的瘟疫造成大量修士和修女死亡,削弱了修道会的管理组织,各种弊端随之增长。[4]71-72

小拉萨罗的9个主人当中有5个是教会人员:马盖达的牧师 (clérigo deM aqueda)是吝啬缺德的典型代表,自己吃着丰盛的食物,孩子却只能吃骨头;施恩会教士 (fraile de la M erced)为人放荡,“女邻居们”都叫他“亲家”;兜售赎罪符联合法警装神弄鬼欺骗村民;另外一个牧师 (capellán)没命地使唤小癞子,并且在教堂里做贸易。[2]9-10圣萨尔瓦多的大主教 (arcip reste de San Salvador)虽然没有像拉萨罗之前的主人那样或者欺骗或者吝啬,并且让他娶了自己的女佣,同时给他们很多生活上的资助。然而大主教却始终和拉萨罗的妻子保持暧昧关系,甚至和她有过3个孩子。这些教会人员从底层到上层都有严重的道德缺陷。[8]

在这些人中,最吝啬的就是马盖达的牧师。小癞子第一个主人瞎子已经是“老奸巨滑、没有良心、无比吝啬”,但和这第二个主人相比,瞎子简直是“一位亚历山大大帝”。离开瞎子投靠这位牧师是“躲开了雷击,又遇上了闪电”。他从来不给小癞子吃得饱,总把他饿得头昏眼花。流浪儿惊讶于这第二个主人的悭吝,究竟是因为生来就是如此还是“披上道袍”以后变成这样。作者借主人公之口对整个教会的调侃讽刺可见一斑。最无耻又最能说会道的则是兜售赎罪符的主人。作者对兜售赎罪符的人的嘲讽、挖苦,与马丁路德反对销售教廷赎罪券不谋而合,矛头直指教会,表明了作者在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斗争中的立场。[9]

《小癞子》中的神职人员都是些道德低下的人,他们不是刻薄吝啬,就是虚伪圆滑,作者对他们极尽讽刺之能事,有明显地反教会倾向。16世纪的西班牙正处在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了对人性的探索和对神性的质疑。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来讽刺教会,不单纯是为了消遣读者,而是为了反对中世纪教会作风,提倡人文主义思想,符合当时的时代思潮。

四、小人物的崛起

小说的出版是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的50年,虽然依然有来自美洲的财富涌入王室,然而耗资费时的宗教战争使西班牙人陷入贫困,全国不到500万的人口中流浪汉就占了15万人,广场、大街上都是流浪汉。社会上层的贵族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御用文人趋炎附势,编造一些英雄美人、巨人魔怪的故事取悦他们;下层百姓生活艰难,贫苦不堪。可以说《小癞子》是借一个小人物的发家史,表达了西班牙人对社会的不满与愤懑,反映了当时社会分配不均,贫富悬殊,道德灰暗的现实状况。

拉萨罗第一个主人是一个瞎子,是他的启蒙老师,他和主人公同属平民阶层,教会了小流浪儿很多东西,虽然过程是血泪参半。第一次被瞎子捉弄后他从小孩子单纯的心境中清醒过来,明白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服侍瞎子的过程就是主仆斗智斗勇的过程。他偷瞎子一切可以偷的东西来填饱肚子,一经发现,就会被打得头破血流。瞎子的残毒让小拉萨罗忍无可忍,最后一次设计让瞎子撞得半死不活后就溜走了。拉萨罗第二个主人是比瞎子更吝啬的牧师,把拉萨罗饿得站都站不住。他不得不想各种办法来偷窃教士装满食物的大木箱。[6]88-94拉萨罗的偷窃、恶作剧固然有悖于传统的伦理道德。然而,他的偷窃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在这些吝啬刻薄的主人面前,他不想办法自己找出路就只能活活饿死。当一个人连生存的资格都将被剥夺的时候,还有什么理由要求他追求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呢?为了吃饱他可以去偷、去骗;他到处流浪,不以乞讨为耻,但却没有做过危害社会的事情。流浪儿和十足的流氓恶棍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拉萨罗对教士、教会的痛恨是出自普通人的正义感,多次因为不愿意和一些主人同流合污而选择离开。他的主人们伪善、冷酷,将人性恶的一面充分暴露。这些和拉萨罗身上淳朴原始的真和善形成强烈反差。在拉萨罗看清了那个兜售赎罪符的主人玩弄的伎俩后,感到气愤而且难过。虽然这位主人使他免于饥饿,但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他的良知不允许他帮着骗子四处坑害民众,显示了人最朴素的善。

小拉萨罗成年后结束了流浪娶了妻子过上了小康的生活,然而他却没有办法维护做丈夫的荣誉。[7]108-109在读者眼里这始终是一个遗憾,虽然这是他“依傍贵人”愿意付出的代价。他振振有词警告别人不要再散布主教和自己妻子的流言蜚语让人感到可气可笑,然而对于一个曾经一无所有的流浪儿来说,现在的生活无疑已经是天堂,有一点道德的缺憾根本算不了什么。

在卡洛斯一世 (Carlos I de Espa~n a,1500-1558)统治期间,西班牙是全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他和他的继承人与法国、土耳其连年宗教战争,民生凋敝。[7]167《小癞子》的笔触从下层伸出,以流浪汉的视角,用极具震撼力和穿透力的现实主义风格展示了西班牙社会的全面衰落。小说主人公脱离了传统中世纪文学中英雄、光辉的骑士形象 (例如熙德),是一个反英雄的小人物,被饥饿驱使着去做任何能够活下去的事情。[5]7然而,这一切反而能够引起读者的同情,就算他在悲惨的处境中,也不乏幽默能自嘲一番。虽然求生过程中不乏偷摸拐骗,但也都是拜他的主人们所赐。

五、结语

总之,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在16世纪西班牙乃至整个欧洲都普遍存在的穷苦人的真实形象,他出生贫穷而且卑微,缺乏高贵的美德,却始终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努力摆脱贫困和饥饿的状态。整部作品蔑视贵族和教会阶层,否定社会普遍荣誉感,否定中世纪以来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主人公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幸福,寻找人生的出路,他付出了惨重的道德代价,却改变了自己的经济状况,获得了社会地位的一步步上升。小说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共同成为西班牙影响世界文坛的杰作。

[1]董学文.西方文学理论史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4.

[2][西]佚 名.小癞子 [M].杨 绛,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3]陈众议,王留栓.西班牙文学简史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董燕生.西班牙文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31-33.

[5][美]桑德拉·赛德尔.探寻欧洲文艺复兴文明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6][西]佚 名.盲人领路童 [M].孟宪臣,译.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7]姚介厚,力鹏程,杨 深.西欧文明 [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8]IFEBW.Lecturay ficción en el Siglode Oro(las razones de la picaresc)[M].Barcelona:traducido porJodiA inaud,1991:46.

[9]LáZARO CARRETER,Fernando.Lazarillode Tor mes en la picaresca[M].Barcelona:A riel,1972:41.

Decline of Spanish Chivalry and the Rise of Small Potatoes——Social Reality in the 16th Century Spa in Ref lected in Vida de Lazar illodel Tor mesydesus for tunas Y adver sidades

LV Xiao-xia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hzou 213164,China)

Picaresque novels grew out of the sixteenth century Spain.A t that time,the once-popular literature of chivalry failed to meet the spiritual needs of the readers of the day.Thus,writers redirected their focus on the insignificant group and produced many famous picaresque novels showing clear realism and hum anism.This paper exp lores the way that those novels reflected the social reality through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lives of Spanish social classes.

picaresque novel;golden age;V ida de L azarillo del Tormesy desus fortunas Y adversidades;Spainish novel

李 艳)

I106.4

A

2095-042X(2011)03-0110-04

2011-03-02

吕霄霄 (1987—),女,江苏常州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西班牙语文学研究与教学。

猜你喜欢

癞子流浪汉贵族
收藏家是真正的精神贵族
春未生
流浪汉与流浪猫
日本的流浪汉与我
贵族
桥下那位流浪汉教会了我什么?
北宋对党项贵族的赗赙之礼
着癞子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来生账